
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doc
5页它是由化脓菌引起的关节内滑膜的炎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小儿,但以婴幼儿和1~2岁小儿最多见,最常见的部位为髋关节,其次为膝关节、踝关节临床上,起病较急,有高热、寒战、烦躁和食欲不振,骨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积液、温度升高等表现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1)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DC)检查:WBC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核左移 (2)血沉(ESR)测定:可升高 (3)血培养:50%显阳性,未应用抗生素前阳性率更高 (4)关节穿刺液检测:如白细胞(WBC)大于20000/毫升(ml),特异计数多形白细胞>75%,为可疑感染,数字越大,感染可能性就越大;滑液的葡萄糖水平下降,小于血糖值的1/2;蛋白质水平,可增高穿刺液直接涂片并用G染色,或做病原菌培养,可明确诊断检查项: 1. 白细胞(WBC或LEU) 2. 白细胞分类(DC) 3.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4. 血沉(ESR) 5. 关节腔液白细胞(WBC)计数 6. 关节腔液白细胞分类计数(DC) 7. 关节腔液黏红蛋白凝块试验 8. 关节腔液总蛋白及蛋白电泳 9. 关节腔液葡萄糖测定(GLU) 10. 关节腔液感染程度分类判断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正常值】(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临床意义】(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无临床意义4)淋巴细胞(L):①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j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5)单核细胞(M):①增高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无临床意义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百分比(%)【正常值】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0.70(50%~70%)临床意义】(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
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血沉(ESR)(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米/小时(mm/h)【正常值】男性为0~15毫米/小时,女性为0~20毫米/小时【临床意义】(1)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2)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等关节腔液白细胞(WBC)计数(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200×106/升【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关节的感染性炎症或非感染性炎症关节腔液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百分比(%)【正常值】粒细胞低于有核细胞总数的25%【临床意义】粒细胞高于90%,见于化脓性关节炎;粒细胞高于50%,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液黏红蛋白凝块试验(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凝块形成良好【临床意义】凝块形成差,见于各种炎症,如化脓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液总蛋白及蛋白电泳(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总蛋白,10~30克/升(g/L)其中白蛋白(A):60%;球蛋白(G):α1为9%、α2为4%、β为10%、γ为11%。
临床意义】总蛋白增高,提示由炎症或肿瘤引起的滑膜选择性渗透性破坏关节腔液葡萄糖测定(GL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摩/升(mmol/L)【正常值】较血糖低,低于5.55毫摩/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化脓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液感染程度分类判断(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见表l-7表1-7关节腔液感染程度分类判断 区分正常非炎性轻度炎性严重炎性脓毒性感染(Ⅳ型)(Ⅰ型)(Ⅱ型)(Ⅲ型)外观透明、黄色透明、黄色透明至轻度浑浊、黄色浑浊浑浊至脓性粘稠度高高减低减低减低黏蛋白凝块良好良好良好至中等中等至不良不良血与滑液葡萄糖浓度差(毫摩/升)0~0.60~0.60~1.10~2.21.1~5.6白细胞记数(×106/升)0~2000~50000~10000500~50000500~200000中性粒细胞(%)0~250~250~500~90400~900临床病患 可见于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神经原性关节性突病偶见于轻型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细菌感染时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菌性感染等疾病的早期阶段,亦可见于局限性回肠炎、牛皮癣伴发关节炎时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假痛风等细菌性脓毒症 原文地址: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