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质图书资源保管和利用突出问题的分析及对策.doc
3页纸质图书资源保管和利用突出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纸质图书资源保管和利用突出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摘 要:笔者通过对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多年来在纸质图书资源保管和利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状况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两点对策,一是建立图书馆与读者、馆内员工间的沟道机制;二是提升强化防止图书流失与资源闲置浪费的各项措施 关键词:资源保管;利用;问题;对策 一,图书资源保管和利用常见问题 一提到图书馆,读者自然就联想起馆舍,馆舍里各个书库,阅览室以及其中的书架桌椅和充斥书架的纸质图书,还有电子阅览室的一排排电脑这些物品都属于一个现代图书馆的基础硬件设施当然,再加上隐形的电子书刊,无线网络还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这就形成合力,共同为读者提供着优良的信息服务近年来,随着图书馆接待读者的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各种软硬件设施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其中,读者最亟需,购置最便捷,规模扩大最直观的设施的变化就是纸质书刊的大量购置图书流通借阅量的大增后如何妥善保存,同时提高其使用效率”考验着管理员的工作能力与责任心,同时也考验读者的学习层次与公德素质 笔者在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在书库,阅览室,图书借阅处以及门禁处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感到本馆纸质图书资源的保存与利用长期存在如下问题。
1,在馆图书利用格局失衡 除学生用学习参考书和消闲小说,杂志借阅率高居不下外,相对枯燥乏味或艰深奥义的经典原著以及其它研究性强的读物多为教师或研究生借阅,本专科,预科生很少涉猎这一方面由于本专科学生在入学前就缺乏相关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另一方面也由于大学生本身专业课学习压力大,海量的功课作业和四年不断的为各种过级考试以及为将来考研、考公务员、就业招聘作准备,加之当代大学生丰富多彩课外兴趣活动,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无论消闲阅读还是学习研究都更倾向于选择电脑或,罕有时间精力再来阅读“枯躁无味”的纸质书籍,尤其是社科类、有关人文思想类、古典文言书籍更是少人问津而教师也因授课及研究任务重而少于到图书馆借纸质书,更愿意在网络里查找有利用价值的数据库文档长此以往,大量的“冷门”书籍积满灰尘,直接导致了每当图书馆做书库调整或剔旧工作时,给工作决策带“两难”的困扰或因误判而真正把许多有价值的书籍打入“冷宫”――放到备用书库甚至报废处理; 2,在馆图书流失现象较重 “在馆图书流失现象较重”,并非指在某一个较短的时间段里发生较多书籍的“明显”流失,而是在长期日积月累的前提下留给工作年限长的员工以及经常借书的读者的印象。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时不时有读者带着“困惑不解”的表情来询问工作人员“为什么在查询系统上查到标注为"可借在馆"的书在库房里去找不到?”或者某位老师在可借书库里找不到应有书籍托工作人员到非外借书库如基藏库里找才如愿以偿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部分读者个人公德素质较低,其中不排除孔乙己所谓“读书人偷书不为偷”的想法作祟;更重要的是图书馆自身的管理缺失和漏洞首先是“人的因素”据笔者多年的观察,总体来说,在馆内的工作人员中并不存在“公然故意”让图书流失而视而不见、或让读者违规占有或自己占有较多书籍的现象但偶尔在工作时不积极负责地去发现部分读者的“可疑举动”;或帮亲友借书后不积极催还,书籍遗失后不处理、不声张,天长日久不了了之;或当面“暗示”来借书的亲友“此书不登记,想看多久看多久”甚至某些和工作人员熟悉的老师也在“亲友”之列;而某些工作人员更可以不动声色地偶尔取走一两本自己中意的书籍;而当他们走出大门,监控系统报警时,门岗的工作人员也只能“微笑放行”其次是“物的因素”外借图书上磁与消磁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门监系统的灵敏度不够高,有时也不多准确,导致读者的确已办借书手续但依旧报警,或确定上磁的书通过监控系统又不报警。
久而久之,必然造成“有意无意间”图书的流失;由于新老校区图书馆均实行开架借阅,而各书库窗户、阳台又未相应加装防护设施,因而偶有读者将图书扔到窗外僻静处再出去或托人捡拾后占为己有;由于书库实行开架借阅,少数“孔乙己”们很方便很“安全”地将书带入馆内顾所,关上门从容将夹在书中磁条撕下再“顺利”将书带出大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多年来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纸质书籍保存与利用中几点突出问题大致状况的总结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具有这样的特点:从一个较短的时间段,例如一学期或一年来看,问题是隐蔽难见的;但从长远看,从几十年纸质图书利用格局缺陷与保存状况缺陷日积月累,积腋成裘的现实看,问题又是明显突出的图书馆下一步将实现全面对社会开放,自主借还,硬件设施准备的关键一步就是对全部馆藏纸质书籍进行“可方便定位追踪”的技术处理,到那时,过去多年“潜伏”积累的问题会浮现得更清晰为了图书馆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成为紧迫的任务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建立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 这个机制要在保证图书资源建设符合学校整体大发展,提升办学层次,教学水平的总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依据读者现实状况与需求层次来满足师生的不需求,尽可能减轻图书资源利用格局上的不平衡不合理的程度,从而规避不切实际的资源闲置与浪费。
图书馆内的“读者意见簿”制度已实行多年,但馆内尚无真正专职专责的人员来系统规范地来收集、研究与讨论读者意见建议,并针对性地在图书采购上作出适当调整至少力度够不上明显改善资源的闲置浪费;不妨由各学院定期选出少数经常借阅书籍,比较熟悉图书馆藏书状况、同时了解本专业教师或学生对图书资源带有“普遍性”的愿望诉求的师生作为代表,定期与由图书馆领导和部室主任以及基层工作人员作表组成的小组会议,相互报告、共同谋划图书资源的合理购置;在馆内书库调整与剔旧筛选时,至少从本馆中抽调业务熟或具备相关学识的员工组成“工作组”,对图书调整与剔旧筛选作有效的把控,以期尽丁能避免资源的不必要闲置与浪费 2,完善防止图书流失的各项措施 首先应完善图书馆的防盗设备,购置更准确高效的监报警仪器、改进图书充消磁的可靠性等;其次要改善不合理的设施格局,尽量减少少数不自觉的读者窃书的可能;加强对窃书行为的处罚力度;明确强化对内部员工因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图书流失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求门进监控人员严格把关,制止任何一次窃书企图的发生;馆内在定期的全馆馆务会上强调提高员工工作责任心、定期向读者作公德意识的宣传引导 三,结论 我们通过对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在纸质图书利用和保管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所作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解决上述问题,一要有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心;二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切实有效的办法。
其中,有效的制度设施、员工的专业知识的提升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道 参考文献: 【1】 石京秀.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各个层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增刊. 【2】 石京秀.高校图书馆员不良心理分析及疏导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综合专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