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分析思路.doc
29页税收分析思路 笔记整理1税收分析思路税收分析一定要以经济作为纽带和参照物,把税收放到经济这个大环境里进行分析,这是税收分析的本质和要求离开经济去谈税收分析不仅单调,也走进了死胡同税收分析实际上是对经济的分析跟经济有关的税收分析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宏观税源分析,二是微观税源分析,三是税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宏观税源分析和微观税源分析主要是从经济产生税收的角度出发,主要从征管方面考虑怎样有利于征管,通过一定经济量产生一定税收的分析,判定税收的征收管理程度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从税收政策的角度出发,研究实行什么样的税收政策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反作用,也就是税收杠杆作用一、宏一、宏观观税源分析税源分析计统部门传统的税收分析仅仅是就一个区域、一个地区的税收状况包括常用的同期增长等内容来进行的,通常在解释税收好坏、税收利弊时举出一些个案的因素,分析某些税源、某些企业税收状况、出口内销的比重变化、库存多少、物价高低对总量税收影响的情况这些都是直线的分析,仍然是税收到税收的分析这种分析导致了上下信息的不对称,上级税务机关很难根据下级税务部门提供的这些情况和变化因素去判断这个地区税收增长如何、是否正常、里面是否包含征管因素和人为因素,因为上级税务机关很难去了解这么多的个案情况。
如何判定一个地区税收征收状况,一个税收分析思路 笔记整理2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增长情况正常与否,还需要通过哪些因素进行分析,用什么样的标尺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税收是否正常,这就要求用宏观经济指标来进行判定一个地区的税收状况一定是与宏观经济相联系的我们所说的宏观经济指标是当地统计局公布的各项经济指标,也就是说衡量一个地区的税收情况一定要与经济指标相联系、相连接、相结合,一定要有联系地分析谢旭人局长走了很多地方,他也明确表示了这样的观点,税收收入增长高低并不能反映税收工作好坏、税收质量的高低,税收增长高了可能当地经济增长还要更高,税收增长低了可能是当地经济增长也很低,所以一定要与经济相联系才能判断税收情况是否正常一定的经济量会产生一定的税收,宏观税源分析就是用宏观经济指标来测算税收,它的特点是利用统计部门颁布的一系列经济指标宏观税源分析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税收能力估算一)税收能力估算税收能力估算是指一个地区以其经济指标来测算其税收总量,特点是绝对额它的出处是原来财政部的零基预算,一个地区不再用基数法,而是从零开始测算出一个地区的税收量、需要有多少税收支出,把税收的产出与财政支出加以平衡,得出一个地区的财政体制。
零基预算要以税收能力估算为基础做好税收能力估算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税收能力估算是宏、税收能力估算是宏观观税源分析的完美境界税源分析的完美境界如果能把税收能力估算工作做到家,建立一套税收能力估算模型,算出税收的底数,那么宏观税源分析就达到一个很高的层面了理论上征收率是税收与税收分析思路 笔记整理3产出之比,如果有 100 个单位的产出,而征收了 70 个单位,征收率就是 70%通过税收能力估算就能算出这个税收总量2、税收能力估算必、税收能力估算必须须根据目前不同的税种、税目、税率根据目前不同的税种、税目、税率细细化相化相应应的的经济经济指指标标, ,这这是一是一项项很很难难的工作因为不同税种、不同税目的税率都不相同,相应每一个税种、每一个税目、每一税率对应的经济量都要细化,然后一一计算出一定的经济量相应产生的税收比如:民政福利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享受免税优惠,进行税收能力估算时这些企业都要一一从经济总量里面剥离出来目前公布的经济指标比较粗,统计局的投入产出表可用性较强,但也还是偏粗,所以现在进行税收能力估算可以利用的经济指标很有限,很大程度上要根据历史的逻辑进行人工的细化和推算。
如果不细化就不能算出什么样的税率什么样的经济量能产生多少税收,因为经济量中有的是属于无税的、有的是属于高税的,情况不同,不能简单地按一个经济量乘以一个税率来测算税收,一定要把它细化,这是很难做的3、税收能力估算、税收能力估算结结果不一定准确果不一定准确进行税收能力估算的经济指标本身就可能有一定水分,有不准确的地方,加上对它推演的过程当中又可能产生不准确的结论所以税收能力估算结果可能会和现实产生很大的偏离4、税收能力估算的工作量很大税收能力估算的工作量很大应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估算模型,才能实现税收能力估算此外,周期比较长,投入产出表一般是五年出一次,其他经济指标的周期也比较长,至少一年也做不了一次税收能力估算是一项基础性的、长期的工作,但这项工作做出来对于税收分析思路 笔记整理4税收来说是见真功夫的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着手在做,但是离做成功还是很远二)宏(二)宏观观税税负负分析宏观税负分析是税收跟经济之比,分母是经济含量,分子是税收,也就是税收占经济的比重,特征是相对数现在我国税务部门公布的全国税收大概到 17.5%,财政大概到 18%左右,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税负。
当然分子的内容都不一样,有的包括费,有的包括保障收入,但它的分母基本是一样,都是 GDP这也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宏观税负它的特点是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整体的税负水平,也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征收的基本情况与税收能力估算相比,宏观税负分析要相对简单一些它有几个特点:1、以、以 GDP 作分母的宏作分母的宏观观税税负负会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会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产业结构,比如,农业大省税负可能就低一点,工业大省税负就高一点,因为税收收入里边不含农业税,也就是农业无税,农业税没有减免之前税收收入里也是不含这个税的当一个地区的农业比重大时,税负就会低一点二是税种结构,比如消费税,当一个地区生产消费税的品目多的时候他的税负率高一点,比较典型的是云南,消费税是云南的主体税种,税额很大,其产业结构决定了税负水平很高;相应来讲,消费税品目少的地区相对税负率就低一些再如证券交易印花税,上海、深圳这两个地区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如果把证券交易印花税算进去,上海和深圳的税负率是很高的2、以、以 GDP 作作为为分母来衡量税分母来衡量税负负会受到会受到 GDP 质质量、量、GDP 内部内部结结构的影响构的影响有一些税种不是以 GDP 为征收对象的,如营业税是以周税收分析思路 笔记整理5转量而不是 GDP 为征税对象的,从本质上讲这种税负的算法不是太贴近。
如企业所得税是以利润为税基的,利润本身是 GDP 的组成部分,所以企业所得税是对 GDP 的重复征税流转税中增值税是对GDP 征的一道税,这个时候的 GDP 是包括利润的;然后企业所得税又对利润征了一道税,这时利润就是 GDP 的一个小部分当这个地区的经济质量好、利润、企业盈余高的时候,企业所得税就多一点;当企业盈余低的时候企业所得税就相对少一点税收中有的税种不是以 GDP 作为征收对象,如营业税、资源税,有很多税种与 GDP 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有的税种与 GDP 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如企业所得税可见税收和 GDP 不是一个平面的关系,而是对 GDP 不同层面的多次的重复的征税,所以税负高低跟 GDP 的质量有相当的关系这是宏观税负的第二个特点,也是第二个不足3、在、在计计算宏算宏观观税税负负的的时时候,会受候,会受 GDP 历历史水分的影响史水分的影响当对2004 年 GDP 税负进行分析的时候,就要注意 2004 年的 GDP,是从以前年度一年一年推算过来的,累积了若干年的水分,比如 1994 年1995 年已经含有水分,在这个基础上再按一定系数增长,这个增长系数里面可能又有一定水分,这样一年一年地往下推,到 2004 年,GDP中可能就含有了很多年累计的水分。
各个地区水分的含量是不一样的,在衡量不同地区的 GDP 税负的时候,很可能出现地区之间的差异例如山东的 GDP 和广东的 GDP 所差无几,但山东的财政收入却只接近广东的财政收入的一半,这也是各种媒体所质疑的问题,这两个地区不是 GDP 存在问题就是财政收入出现问题, GDP 出现问题的税收分析思路 笔记整理6可能性更大,因为总体上财政收入还是相对比较确切的计算 GDP税负时可能会出现的地区之间 GDP 水分量的差异,也是我们在判断GDP 税负的高低是否完全能反映一个地区征管水平的时候要考虑问题总结了宏观税负的三个特点后,做宏观税负分析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 分解分解 GDP应该说以笼统的 GDP 去计算税负这种方法太粗了,应该尽可能的把 GDP 分解成一个特定税种所对应的经济总量,这样计算的税负更加客观,也更能反映真实的情况比如,把工业增值税去跟工业增加值比,最后反映出来的是工业增值税的税负,相对来讲这里面所掺杂的影响的因素就小一点2、 、 在在计计算税算税负时应负时应用最接近的用最接近的经济经济指指标标有的税种是以 GDP作为分母来计算税负的,有的是以周转量、流转额作为分母来计算税负的。
以营业税为例,营业税有很多的税基都不是 GDP,而是按周转量来征税的比如交通运输业都以交通运输的收入作为分母的,首先要将 GDP 分解成交通运输的增加值,但又不是以交通运输的增加值作为计税依据来征税的,而是以周转量作为征税依据,如果增值率一样,用 GDP 来推算还比较容易;但实际上增值率常常不一样,货物周转量的增长要高于它增加值的增长,这个时候要找确切的征税对象,就是货物周转的增长,以货物周转增长的绝对额作为分母来进行计算,这时的分解不是 GDP 的分解,而是不同分母不同征税对象的不同计算,所以在进行税负分析的时候也应该做出不同的公式税收分析思路 笔记整理73、跨地区的、跨地区的经济经济量的量的问题问题税收存在集中汇总缴纳的情况,使得一个地区有税收可能没有经济量,有经济量可能没有税收,可能有税收却没有经济量的情况少一点,更多是有经济量却没有税收,这也是影响准确计算一个地区宏观税负的一个因素计算宏观税负的时候要把税收和它对应的经济去比,把它尽可能的细化,细化后分为不同的征收对象,尽可能细的去进行对比分析现在比较好对比的是国税局,国税局的增值税主要分工业、商业两大类,容易计算税负,企业所得税相对应于企业利润。
比较难的是地税,地税仅一个营业税就需要分税目来进行税负分析,如果把营业税笼统的去比照一个经济量、经济指标,计算出来的营业税税负达不到分析的目的,一定要把营业税按税目加以分解才能进行税负的比较,比如餐饮、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服务、金融保险,都需要分解,不能把不同税目不同税率的经济含量都加到一块去对比,这个很难,地税局的税负分析应该说更难一点三)税收增(三)税收增长长的的弹弹性分析税收增长的弹性分析就是拿税收的增长和相应经济增长相比较,看其增长关系是否协调,特点是两个相对数之间的比较弹性关系有很多,除了税收弹性关系还有电力弹性关系、就业弹性关系等,分别反映经济量增长多少电力需要增长多少,经济增长多少就业应该增长多少,电力弹性关系应该是 1:1 的,目前超过 1:1 了,反映出我国的电能消耗大;就业弹性关系应该是 1:1 的,现在它低于 1:1,说明我们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了,相应的劳动力就业就少了这都是对弹性关系的分析税收增长的弹性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税收分析思路 笔记整理81、 、弹弹性分析主要是用于税收性分析主要是用于税收执执行期的分析行期的分析纳税能力估算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分析,税负分析也是按年的分析,税收弹性分析主要是应用于税收执行过程中的分析,主要是月度分析,也可用于年度的分析。
根据不同期限的要求,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税收增长是否合理,发展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