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 课件.ppt
27页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 广州大学广州大学 应应 湘湘n一、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n一品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品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n1 1、品德的内涵、品德的内涵n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那么,转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那么,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n1 1是稳固的心理特征是稳固的心理特征n2 2与社会道德准那么密切相连与社会道德准那么密切相连n2 2、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内涵n 个体具备正常的心理特质,从而个体具备正常的心理特质,从而能更好的调控心理以维持内外的平能更好的调控心理以维持内外的平衡与协调,符合常规的应付环境与衡与协调,符合常规的应付环境与交往的心理状况交往的心理状况n1 1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n2 2关注良好的适应能力关注良好的适应能力n3 3关注人格与潜能开展关注人格与潜能开展n二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n1 1、内涵比较、内涵比较n 品德教育品德教育n“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方案、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方案、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育活动n包括: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包括: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想教育n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n“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学生社会适应水平,促进学生人格促进学生人格与潜能持续开展的教育活动与潜能持续开展的教育活动n2、思路比较、思路比较n1目标:社会性与个体性目标:社会性与个体性n2对象:可塑性与自主性对象:可塑性与自主性n2方式:引导性与自助性方式:引导性与自助性n3过程:教育性与体验性过程:教育性与体验性n3、问题比较、问题比较n1问题行为问题行为n2品德问题品德问题n3心理问题心理问题n4混淆问题混淆问题n二、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二、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n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n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n一道德认知的形成规律一道德认知的形成规律n1、领会道德知识、领会道德知识n2、开展道德评价、开展道德评价n3、形成道德信念、形成道德信念n二道德情感的形成规律二道德情感的形成规律n1、与道德情境相连的情绪体验、与道德情境相连的情绪体验n2、与道德形象联系的情绪体验、与道德形象联系的情绪体验n3、受道德理论支配的情绪体验、受道德理论支配的情绪体验n三道德行为的形成规律三道德行为的形成规律n1、学习行为方式、学习行为方式n2、培养道德意志、培养道德意志n3、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养成道德行为习惯n三、两者的相互促进与协调三、两者的相互促进与协调n一思路的相互协调一思路的相互协调n1、从心理到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到心理健康教育n2、从教育性德育到性德育、从教育性德育到性德育n二方法的相互借鉴二方法的相互借鉴n1、传统德育的方法、传统德育的方法n晓之以理:消除意义障碍晓之以理:消除意义障碍n动之以情:注重情感感染动之以情:注重情感感染n导之以行:强调习惯训练导之以行:强调习惯训练n2、心理方法借鉴、心理方法借鉴n1认知调整:质疑绝对化、认知调整:质疑绝对化、再归因、认知预演等再归因、认知预演等n2 2情感疏导:同感性理解、情感疏导:同感性理解、尊重、真诚等尊重、真诚等n3 3行为矫正:强化技术、冲行为矫正:强化技术、冲击疗法、示范疗法、自我控制疗击疗法、示范疗法、自我控制疗法等法等 n四、品德问题的心理四、品德问题的心理n一校园暴力行为一校园暴力行为n1、界定:、界定:n“指学生尤其是初、高中阶段指学生尤其是初、高中阶段在校内的暴力行为分为:在校内的暴力行为分为:n1按对象分:按对象分:n人身攻击暴力行为人身攻击暴力行为n物体攻击暴力行为物体攻击暴力行为n2 2按发生方式分:按发生方式分:n身体欺负、语言欺负、关系欺负身体欺负、语言欺负、关系欺负等等n2 2、校园暴力的特征、校园暴力的特征 n 1 1普遍性与差异性普遍性与差异性n 2 2有不良团体支持有不良团体支持n 3 3与学业失败有关与学业失败有关n3、校园暴力的成因、校园暴力的成因n1个体因素个体因素n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n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n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n 家庭气氛长期紧张家庭气氛长期紧张n 子女与父母关系不和谐子女与父母关系不和谐n 管教态度不适当管教态度不适当n父母人格与情绪不稳定父母人格与情绪不稳定n3 3学校因素学校因素n 教育观念与主导思想的因素教育观念与主导思想的因素n 教育、教学方法不适当教育、教学方法不适当n 对校园暴力处理不当对校园暴力处理不当n4 4、建议、建议n1 1预防措施预防措施n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秩序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秩序n健全学生心理健全学生心理n加强亲子教育加强亲子教育n建立社会防御体系建立社会防御体系n2 2治疗建议治疗建议n立即处理,停止暴力行为立即处理,停止暴力行为n个别咨询与个案研究个别咨询与个案研究n团体,改善人际关系团体,改善人际关系n行为疗法,矫正不良行为行为疗法,矫正不良行为n二逃学与厌学二逃学与厌学n1 1、根本内涵、根本内涵n1 1定义定义n“对学习持有回避、厌恶的内在反响对学习持有回避、厌恶的内在反响倾向,并产生离校、离家的行为倾向,并产生离校、离家的行为n2 2性质性质n是不快乐的心理与行为反响是不快乐的心理与行为反响n常伴随其他性质的问题常伴随其他性质的问题n3 3表现:表现:n认知偏差、态度消极、行为逃避认知偏差、态度消极、行为逃避n4 4类型类型n游戏型、对抗型、逃避型游戏型、对抗型、逃避型n 防卫型、强制型防卫型、强制型n2 2、成因、成因n1 1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n物质文化:低俗文化的传播物质文化:低俗文化的传播n精神意识:拜金意识的影响精神意识:拜金意识的影响n2 2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n气氛:心理气氛与文化气氛气氛:心理气氛与文化气氛n教养模式:溺爱、专制、放纵;家长教养模式:溺爱、专制、放纵;家长典范:语言、行为、意识;典范:语言、行为、意识;n3 3学校教育失误学校教育失误n学风不良:如隐性校风等;学风不良:如隐性校风等;n教师行为不当:偏见、归因偏差教师行为不当:偏见、归因偏差n教学方法不当:单调乏味、没有成功教学方法不当:单调乏味、没有成功体验等体验等n3 3、建议、建议n1 1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以学生为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主体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n2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开展积极的智力活动,让学生真正参开展积极的智力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体,到达与学习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体,到达“自觉、自制、自立、自律、自强自觉、自制、自立、自律、自强的目的的目的n3 3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愉快的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愉快的接受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接受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系;n4 4进行学法指导:具体学习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具体学习方法、认知策略、支持性策略等。
认知策略、支持性策略等n5 5优化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优化家庭、学校、社会环境n6 6了解情况分析原因了解情况分析原因n7 7与学生坦诚相待:坦诚、信任、与学生坦诚相待:坦诚、信任、鼓励、平等、接纳鼓励、平等、接纳n7 7创设平安的心理气氛,改变学创设平安的心理气氛,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不良处境;习困难学生的不良处境;n8 8掌握一定的心理技术,科掌握一定的心理技术,科学有效的进行,提高的实效学有效的进行,提高的实效n三偷窃行为三偷窃行为n1 1、界定、界定n1 1定义定义n“将属于他人的物品据为己有将属于他人的物品据为己有n2 2鉴别指标:鉴别指标:n 是频频出现的规律性行为是频频出现的规律性行为n 是意识清晰的自主性行为是意识清晰的自主性行为n 常常伴随着情绪困扰的行为常常伴随着情绪困扰的行为n2 2、成因、成因n1 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n2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n3 3学校因素学校因素n4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n3 3、建议、建议n1 1预防策略预防策略n2 2治疗策略治疗策略n五、品德问题的误区五、品德问题的误区n1 1、表现、表现n1 1树典型,树典型,“杀一儆百杀一儆百n2 2个体心理等与思想品质个体心理等与思想品质n3 3心理等于德育心理等于德育n2 2、建议、建议n1 1把好入门关提高自身素质把好入门关提高自身素质n2 2创设条件科学管理创设条件科学管理n3 3积极进行专业培训积极进行专业培训n4 4建立良好的评价体制建立良好的评价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