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格斯劳动作用.doc
4页一、历史背景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著作,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的十 篇论文之一,是作为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过渡的论文写于1876 年,1896 年第一次发 表于《新时代》杂志 1871 年,震惊世界的巴黎公社失败以后,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即低潮时期这个时期,一方面,无产阶级正在积蓄力量,武装自己,以迎接新 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另一方面,遭到无产阶级革命打击的资产阶级,除了继续用武装残酷 镇压无产阶级以外,还散布各种反动谬论,从理论上、思想上瓦解无产阶级这时,各种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哲学流派蜂拥而起,极力鼓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宣扬社会达尔 文主义,妄图麻醉无产阶级 19 世纪,自然科学有许多新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界的辩证过程但在自然科学理论 研究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盛行,造成思维上的混乱因此,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迫切 需要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意识到,要彻底地批判各种资产阶级 谬论,武装无产阶级,就必须研究自然科学,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把自然辩证法与社会 历史辩证法衔接起来,把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结合起来,最后形成 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总之,恩格斯写((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著佑是为了从理论上武装无产 阶级,反击资产阶级进攻的需要,是为了推动自然科学按着健康道路发展的需要,也是建 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需要而写的 二、主要内容 恩格斯在这篇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人类起源和发展 作了全面的探讨,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等重要原理, 最后指出,人类要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必须实行社会变革,推翻资产阶级,建立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全文共有26 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主要是指出全文论述的中心,即: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第1 段) (二)恩格斯考察了人类起源问题第2—13 段) 他指出:人类祖先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类人猿进化来的劳动是推动从猿到人转化的决 定力量首先,劳动创造了手,由手的发展变化,引起整个肌体的变化接着 在劳动中又产生了语言,在劳动和语言的共同推动下使猿的脑髓逐渐地变成人 的脑髓,意识也就产生了反过来意识又推动劳动和语言的发展所以说,劳动 是使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 (三)思格斯阐明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14-20 段) 恩格斯指出:嘣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 卷,第513 页) 具体区别有以下三点 第一,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人能用自己制造的工具进行劳动,这是人 所特有的猿群也能劳动,但它们不会制造工具,最多只能利用天然工具 第二,人类的劳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觉活动而动物则是无意识的、盲目的 本能活动 第三,人类劳动是积极的作用于自然界,能够按着自然界的规律进行生产活动, 能够有效地改造自然界动物则不同,它们虽然也影响自然界,使自然界发生某种变 化,但它们的活动只能是消极的适应自然界 总之,“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 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517 页) (四)在第三部分里,阐明了人类怎样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第2l 一26 段)在这个问 题上,恩格斯着重指出两点: 第一,人类要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必须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行事大自然是有 规律的,人类必须在劳动中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否则,就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在 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尽量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既要注意到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 远后果。
第二,人类要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还必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 成为社会的主人人类从事的生产活动,不仅受自然制约,而且也受社会制约,不仅产生 自然后果,而且也产生社会后果由于生产机械化和社会化,产生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对立的社会,只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类才 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从而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三、学习重点 (一)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原理 人的来源问题,在一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用了很多真凭实据,证明世界上一切 生物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变化的人类也是由一种高级猿类进化而来的但是达尔文 的学说,仅仅指出人类的祖先是一种高级猿类,至于猿类变成了人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并没有得到解答只有恩格斯在这篇著作里才作了科学的回答他除了一方面肯定了达尔 文的进化论,说明人是由高级猿类进化而来的,同时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 并对劳动怎样创造了人本身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第一,劳动创造了手古代类人猿,由于大自然的变化,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从森林里到 平地上来觅食过活,“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 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
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第508 页) 由于直立行走,手变得自由了,使它的职能大大的增强了通过多少万年的演 化,类人猿的手不断获得新技巧,终于由只会利用天然的工具,逐渐发展到能制造简单工 具所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 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 ”(第456—457 页) 第二,劳动促进了整个机体的变化按照达尔文的生长相关律,“身体某一部分的形态的 改变,总是引起其他部分的形态改变” 第510 页) 劳动创造了手,但手不是孤立的,它 是整个极其复杂肌体的一个肢体随着手的发展,也使整个肌体发生变化如为了利于手 的劳动,下肢变得粗壮,脚也变了型由于手的劳动,使牙齿失去工具和武器的作用,吻 部后缩,相貌也改变了 第三,劳动产生了语言劳动的发展,使大家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就产生 了交流思想的需要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 的地步了 第511 页) 需要产生了自己的器官由于直立使肺和喉得到解放,发音器官 逐步得到改造,有可能发出一个一个清晰的音节。
这样语言就在劳动中和劳动一起产生了 第四,劳动产生了意识通过劳动和语言交流,推动了脑髓的发展从而便“猿的脑髓就 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 第512 页) 在脑髓发展的同时,感觉和知觉器官也越来越灵敏和 发达通过语言和思维器官的活动,意识便产生了作为思维器官的大脑,是在劳动和语 言推动下产生的,所以意识也是劳动的产物 总之,从猿到人的转化,完全是劳动的结果,劳动创造了人自身 (二)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社会的原理人的形成和出现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出现是同时发生的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也创造了人 类社会,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类的形成也就是人类社会的产生要了解人是怎 样产生和发展的,就必须同时了解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因为它们是同一个产生、 形成和发展过程 首先,人的出现,不是单个的个人,而是群体,是由猿的群体进化而来的人类的社会关 系就是在猿类的群体关系基础上,通过劳动逐渐发展形成的在大自然面前,猿类为了生 存,不能不结成群体进行生活因为这种群体力量比个体力量要大得多,只有靠群体结合 的力量和集体行动,才能更加适应自然,更便于觅取食物和抵御其他兽类的侵害这种群 体的活动方式,就使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比其他动物相互之间的联系要方便和广泛得多。
猿类这种联系关系还只是一种本能的社会性关系可这种本能的社会性关系却是人类社会 关系的基础所以恩格斯说,这种“社会本能是从猿进化到人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 卷,第164 页人类的社会关系,就是从这种本能 的社会性关系进化而来的 其次,人出现以后,只有结成社会并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否则就无所谓真正的人 随着劳动的发展,各成员间的联系增多了,互相密切结合更为需要了因为劳动使互相帮 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使每个成员都感到这种相互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好处在劳 动中结成的这种关系逐渐的被固定下来,变成一种不可缺少的了由于劳动和语言的发展 和思维的产生,使这种关系变得更密切这样就“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 因素——社会” 第512 页) 由于手、语言和意识,不仅在每个人身上得到应用,而且在社会中被共同应用,这就产生 了新的力量,使人的能力能够进行越来越复杂的活动,提出和达到越来越高的目的这样 “劳动本身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第515 页) 开始打猎和 畜牧,后来又有了农业,又出现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接着商业和手工业也相继 出现了,最后产生了艺术和科学。
部落也逐渐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劳动就这样推动了人 类社会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三)关于生产劳动的发展导致对立阶级消灭的原理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仅逐渐的认识了自然规律,同时也认识了社会规律,尽管认 识后者比认识前者更困难因为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总是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 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类生产劳动才能进行正象人类同自然作斗争了解自然一样, “经过长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在这一领域中,也 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第519 页) 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断改革劳动工具,使生产力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生产力的发展 导致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一切较高的生产形式,都导致居民的分为不同的阶级,因而导 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的对立” 第519 页) 原始公社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出现了剩余产品,造成了原始公有制的崩溃,产生了奴隶和奴隶主阶级17—18 世纪,由 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引起了产业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财富集 中在少数人手里,而绝大多数人则一无所有,从而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 矛盾日益尖锐化。
这一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和斗争这一阶级斗争,只能以资产阶级的崩溃和一切阶级对立的消灭而告终第 519 页)所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纵观人类起源、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便可清楚地看出劳动是起决定作用的 四、现实意义 恩格斯这篇光辉著作距今虽已一百多年了,在这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科学也获得了很大进步,但这篇著作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经过实践检验都是完 全正确的,在今天对我们仍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为我们树立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论武器这篇著作系统论述了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的 原理,从研究自然界开始,逐渐过渡到研究人类社会历史,从而把唯物辩证法从自然领域 引到社会领域,把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厉史观统一起来,把自然辩证法与 历史唯物主义衔接起来,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体系今天我们学习这些理论, 对我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自觉地树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我国四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恩格斯提出的要正确的理解自然规律,以减少 受大自然惩罚的思想,也应是我们四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在四化建设中采取某项 步骤时,既要注意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后果,要按自然规律行事如毁林造田,滥用农 药,工业生产所产生大量的“三废”等,都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环境污染给生物 和人类带来长远性的危害周恩来同志生前曾说过,我们在和自然作斗争中,必须防止自 然的报复,防止的办法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三)为我们揭示了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