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骨髓象报告正常骨髓象报告精选八篇.docx
21页正常骨髓象报告正常骨髓象报告精选八篇 篇一 :骨髓报告 正常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姓名 XXX 年龄 XX 性别 X 科别 血液科 采取日期 XXX-XX-XX 病案号591965 采取部位 髂骨、胸骨 涂片号8665 临床诊断 —-------------------------------—————骨髓片1、取材满意、涂片良好,染色偏碱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骨髓小粒不易见 3、粒细胞系占全部有核细胞比例为57%,红细胞系占22%,其粒红比值=2.59 :14、粒系细胞数量、各阶段比例、形态大致正常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5、红系细胞形态大致正常,中幼红多见少量成熟红细胞可见:豪—焦氏小体6、淋巴细胞(16.5%),单核细胞(4%),多以成熟细胞为主,比例和形态均大致正常 7、浆系(0.5%)见一个双核原始浆细胞 8、巨核细胞全片见40个,颗粒巨与产板巨为主易见血小板成堆出现,形态大致正常 9、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它异常细胞诊断意见: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疑似贫血骨髓象检验医师签名报告日期 2011-10-8篇二 :正常骨髓象正常骨髓象由于正常骨髓内各细胞系及其各阶段百分率范围较大,因此凡分类符合下列情况者均可视为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2、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 <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3、幼红细胞总百分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助红细胞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4、粒、红比值 正常约为2~4:15、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6、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阶段者7、巨核细胞系通常于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8、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虽然它们各占百分率很低,但却均为骨髓成分的标志.9、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10、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二、1、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参考值为10——10*109/L1)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时(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2)减少:见于造血组织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骨髓增生程度,分五级:(1)增生极度活跃: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为2:1,常见于各类白血病。
2)增生明显活跃: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为5:1——10:1,见于增生性贫血和各类白血病3)增生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27:1,见于正常骨髓及某些贫血4)增生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90:1,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5)增生极度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200:1,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取材不良…… …… 篇三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一、缺铁性贫血(ID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5.5%,红系占54.5%,粒红比值为1.54:1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增生尤其明显,细胞体积小,胞浆蓝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4、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形态无异常改变5、淋巴系统正常,均为成熟淋巴6、单核细胞正常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群分布,形态正常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3、血小板易见,三五成群分布,形态正常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外铁(—)网织红计数:正常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缺铁性贫血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26.8%,红系占10%,粒红比值为2.68:13、红系增生减低,幼稚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4、粒系增生减低,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正常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升高,均为成熟淋巴6、单核细胞正常7、其他非造血细胞可见8、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分布减少,体积小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减少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3、血小板分布减少,呈散在单个分布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升高,外铁正常网织红计数:减少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 篇四 :骨髓涂片检查方法及报告内容骨髓涂片检查方法及报告内容(1)骨髓涂片制作、染色方法1)制片骨髓涂片制作方法与血片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但因有骨髓小粒和脂肪滴,有核细胞较多,因此较血液黏稠,推片略难于血片,推片时角度要小一些,速度要慢一些,避免骨髓片过厚。
2)染色临床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有:①瑞氏(Wright)染色②吉姆萨(Giemsa)染色③Marshall提出的标准化的Romanowsky染色④R-G(Romanowsky- Giemsa)染色⑤wittekind19xx年介绍的R-G染色(2)骨髓片检查的程序及方法1)检查步骤[骨髓涂片检查]①低倍镜Ⅰ.观察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等Ⅱ.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低倍镜下选择细胞分布均匀部位观察骨髓片有核细胞增生情况,根据骨髓片中有核细胞的密度或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来估计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通常分为五级,如表2-1表2-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五级估计标准增生程度 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有核细胞均数 常见病例 (高倍镜视野)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增生极度减低Ⅲ.观察全片巨核细胞的数量 巨核细胞数量变化较大,如将骨髓膜标准化为1.5cm×3.0cm(4.5cm2),则参考值为7-35个Ⅳ.观察骨髓片边缘和尾部有无体积较大的或成堆的特殊病理细胞②油镜分类计数200或500个有核细胞(不包括分裂型细胞和破碎细胞)按各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记录,并计算出百分比。
同时仔细观察各系、各阶段细胞的形态是否正常[血涂片检查]分类记数100-200个白细胞,计算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描述红细胞形态,血小板数量和分布情况如见到幼红细胞按分类100个白细胞中幼红细胞的数量来报告,并说明其阶段性…… …… 篇五 :骨髓象分析二、 血象检查当血液系统发生疾病时,血象、骨髓象中血细胞会发生质或量的改变,检验骨髓象同时必须检验血象,对确定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十分必要的㈠ 血片检查步骤及内容1、 染色(瑞姬氏、时间、避免偏酸或偏碱)2、 计数100个白细胞① 粒系② 红系③ 淋巴④ 浆细胞(异常时出现)⑤ 单核细胞⑥ 巨核细胞⑦ 其他:有无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如疟 原虫、恶组、淋巴瘤3、 计算结果4、 描述结果1㈡ 血片检查的重要性1. 不同疾病时,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2. 不同疾病时,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 (传淋)3. 同一患者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血象有异常传单)4. 同一患者骨髓象异常,血象无变化MM)5. 血中细胞来源于骨髓,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晚2三、骨髓象检查㈠ 临床应用1. 适应症① 血细胞减少或增多② 各种急慢性白血病③ 各种类型的贫血④ 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 大。
⑤ 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 黄疸、紫癜、出血⑥ 恶性血液病化疗的疗效观察⑦ 细胞培养2. 禁忌症:血友病、晚期妊娠3. 主要作用:辅助诊断和疗效的观察 ㈡ 骨髓穿刺1. 穿刺部位① 髂后上棘:第五腰椎向上3cm处 ② 髂前上棘:顶端后约1-2cm处 3③ 胸骨:胸骨中线,相当第二肋间水平的胸 骨体上端④ 小于3岁的小儿选择胫骨内侧2. 穿刺步骤① 选择部位,②消毒、戴消毒手套、将 孔布盖于消毒的局部、孔布口对准穿刺部,③注射麻醉药,④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旋转刺入,深度为达骨膜后再刺入1cm左右,⑤拔出针芯,接10ml注射器,轻轻负压抽取,抽取骨髓液不超过0.2ml,立即涂片,⑥必要时再取骨髓液0.5-2ml,作有核细胞计数,⑦拔出穿刺针,压迫伤口敷以消毒纱布…… …… 篇六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例)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本一、缺铁性贫血(ID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5.5%,红系占54.5%,粒红比值为1.54:1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增生尤其明显,细胞体积小,胞浆蓝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4、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形态无异常改变5、淋巴系统正常,均为成熟淋巴6、单核细胞正常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群分布,形态正常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3、血小板易见,三五成群分布,形态正常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外铁(—)网织红计数:正常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缺铁性贫血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26.8%,红系占10%,粒红比值为2.68:13、红系增生减低,幼稚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4、粒系增生减低,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正常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升高,均为成熟淋巴6、单核细胞正常7、其他非造血细胞可见8、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分布减少,体积小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减少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3、血小板分布减少,呈散在单个分布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升高,外铁正常网织红计数:减少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 篇七 :骨髓象检查骨髓象检查骨髓细胞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检查,如细胞学、细胞生物化学、细胞免疫、细胞遗传学等,我院主要是对细胞形态学及细胞生物化学进行检查而用得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普通显微镜检查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了解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了解骨髓液中各种细胞的数理,细胞形态,有无异常细胞,就可以协助疾病的诊断,观察疗效判断预后一. 骨髓象检查的临床应用1. 适应症:此项检查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最重要手段,有哪些情况需此项检查:(1) 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异常细胞,外周血中细胞的数量增加、减少,如一系、二系、或三系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