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轨现场接触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12页钢轨现场接触焊施工作业指导书5.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5标段有砟轨道工程采用K922移动式闪光焊作业车进行工地钢轨焊接的施工5.2作业内容 主要作业内容包括:拆除钢轨扣件、安放滚筒、钢轨表面检查、轨端除锈、钢轨焊接和推瘤、正火、调直、接头粗磨、冷却、焊缝精磨、探伤、质量检验5.3过程控制标准1、批量焊接生产过程中,应按多运专线铁路钢轨焊接的相关要求进行生产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2、气温低于O℃不宜进行工地焊接刮风、下雨天气焊接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中雨、大雨和风力大于4级时不应进行焊接作业3、气温低于10℃时,焊前应用火焰预热轨端0.5m长度范围,预热温度应均匀,钢轨表面预热升温为35~50℃,焊后应采取保温措施4、承受拉力的焊缝,在其轨温高于400℃时应持力保压5、焊后推凸,焊渣不能划伤或挤入母材推凸余量:焊接接头轨头、轨底及轨底顶面斜坡应不大于1mm,其他位置应不大于2mm6、左右股单元轨节接头相错量不宜超过lOOmm7、工地钢轨焊接应符合长钢轨布置图,其加焊轨长度不得小于12m5.4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现场钢轨闪光焊接主要施工机具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附注1轨道车台12平板车辆23称动式钢轨闪光焊接作业车套1K9224锯轨机台15端磨机套16手提砂轮机台37角磨机台18拉轨机台19加热器套110正火架个111控制箱套112高压电动泵站套113水冷装置套114三相发电机台110kw15仿形打磨机台116探伤仪台117调直机台1181m型尺把219方尺个120塞尺把121点温计支25.5施工准备1、进行工地钢轨接触焊接施工工艺设计,编制作业指导书。
2、组织施工调查,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工地钢轨焊接地段及焊接计划3、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焊接作业人员应持有国家铁路主管部门认可的技术机构颁发的《钢轨焊接工操作许可证》4、根据焊接需要配齐各种施工设备及检验检测量具,并设置经认证的检测机构5、在正式焊接前必须按客运专线铁路钢轨焊接的相关要求通过焊头型式检验,确定焊接参数,制定相应操作规程5.6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工地钢轨移动式接触焊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5.7施工方法及工艺5.7.1拆扣件、安放滚筒1、拆除待焊轨头前方长钢轨全部及轨头后方1Om范围内的扣件,并校直钢轨2、根据轨枕和扣件类型适当垫高待焊轨头后方的钢轨,以保证焊头轨顶平直度3、待焊轨头前方长钢轨下每隔12.5m安放一个滚筒,以便钢轨可以纵向移动焊接5.7.2钢轨焊前检查1、检查钢轨表面质量,应符合《客运专线25Okm/h或35Okm/h钢轨检验及验收暂行标准》的规定 2、检查左右股单元轨节接头相错量,不宜超过100mm,对超出部分在焊接前进行锯除5.7.3轨端打磨1、对钢轨端头500mm范围内钢轨轨顶、轨底和端面除锈时,应使其露出9O%以上的金属光泽如果在此范围内有凸出轨腰表面的厂标,生产日期等符号必须同时磨平。
2、砂轮机应沿钢轨纵向进行打磨,严禁砖向打磨,要保持轨头原曲线形状,对母材的打磨量不超过O.2mm打磨时砂轮应与钢轨平稳接触,防止砂轮跳动打磨时不得用力过猛,防止钢轨表面局部过热而发黑发蓝3、待焊钢轨除锈后的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4h,若超过24h或打磨后有水、油、污垢污染时,应重新进行打磨处理4、经除锈处理后的钢轨若处理表面被污染,应重新处理5.7.4焊机对位1、每班由调车员联系和协调,将移动式焊轨机和工班作业人员运抵焊接作业区2、根据轨枕和扣件类型,在钢轨下加、楔子将两焊接轨端抬起一定高度,便于焊机对位夹轨3、推进移动焊轨车初定位,载有移动式焊轨机的平板车第一个轮对距焊接位置3、2 m左右,并由设置在该车底板上的四个液压油缸将整车顶起,使其车轮离开钢轨约150~200mm4、移动式焊轨机对位完成后,作业人员应迅速打好车辆止轮器,并应保证在焊接作业完程中车辆不会发生溜车现象5.7.5焊接和推凸1、焊前必须检查焊机的供电电压,供电电压值必须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在生产过程中也应随时检查2、严格按焊轨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焊轨作业待焊钢轨进入焊机后,对中时首先要保证钢轨顶面和工作面平顺对中后弓作用面错位偏差不大于0.5mm,非作用面错位偏差不大于1 mm,焊缝中心不偏离焊机钳口中心。
3、焊机夹紧钢轨并自动对正焊机自动焊接钢轨、顶锻并推除焊瘤4、焊机监控人员应认真观察焊接记录,分析每个焊接接头曲线,与型式试验通过时的焊接曲线仔细对比,发现异常及时汇报给有关部门,不得擅自变更焊机的技术参数5、焊接结束后,应立即检查焊机钳口部位及钢轨与钳口接触处有无打火烧伤、被钳口烧伤的焊接接头应判为不合格如果发现焊接接头存在表面烧伤、严重错位、推瘤推亏、裂纹等缺陷都因判为不合格6、焊机的导电钳口表面必须光洁、平整,发生烧伤时应及时处理,必要时更换,更换后方可再进行焊接每焊完一个焊接接头应对钳口清理,不得留有尘渣7、每班前应该对焊接设定的参数进行核实,确认无异常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作业5.7.6正火 1、正火使用火焰加热器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正火温度的测量使用光电测温仪2、火焰正火操作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钢轨下垫上短枕木头 (2)将火焰加热器、流量控制箱、乙炔过滤器、乙炔瓶、氧气瓶和冷却水泵用胶管连接3)将正火机架放置在钢轨上,将火焰加热器放置在正火机架的圆柱形导杠上,调整加热器与钢轨表面间隙,使得间隙均匀、对称之后锁定4)启动冷却水泵5)调节加热器的位置,使焊接接头处于加热器摆动中心,摆动幅度不小于6Omm。
6)调节节乙炔流量为3.8m3/h,氧气流量为4.2m3/h7)将氧气流量下调爆鸣点火,点火之后氧气流量恢复规定格数,摇火摆动频率控制在6O次/s左右8)达到正火温度应同时关闭控制箱快速开关阀,但乙炔比氧气先关数秒9)正火加热起始阶段轨头表面中心线温度应在45O℃以下,加热终了轨底表面中心线温度应为920℃左右型式试验确定的钢轨正火工艺参数必须严格执行光电测温仪探头应垂直被测钢轨表面,每次测量接触时间≤3s光电测温仪应轻拿轻放,以防探头损伤,若光电测温仪探头污染,及时用酒精清洗5.7.7焊缝粗磨、细磨和探伤、验收检验1、焊缝粗打磨粗磨应沿钢轨纵向打磨,钢轨打磨表面不应出现打磨灼伤,表面粗糙度应能够满足探伤扫描的需要焊接接头非工作面的垂直、水平方向错边应进行纵向打磨过渡2、钢轨四向调直焊后矫直应在焊接接头热处理后进行,热态或冷态下矫直均可焊接接头热态矫直温度应低于400℃,并预留上拱量;冷态矫直温度应低于50℃,矫后1m长度宜有O.3~O.5mm的上拱量不宜反复多次矫直3、焊缝精打磨⑴精磨前,焊接接头及两端1m范围内温度应在50℃以下精磨的长度不应超过焊缝中心线两侧各450mm范围⑵应使用精磨机或仿形打磨机对焊接接头的轨顶面及轨头侧面工作边进行外形精整。
外形精整应保持轨头轮廓形状⑶外形精整不应使焊接接头或钢轨产生任何机械损伤或热损伤不应使用外形精整的方法纠正超标的平直度偏差和超标的接头错边4、钢轨焊头超声波探伤检查作业要求⑴每个钢轨焊头均应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探伤时焊接接头的温度不应高于40℃当焊接接头的温度高于40℃时,可浇水冷却,浇水冷却时的轨头表面温度应低于350℃⑵焊接接头中的缺陷当量大于探伤灵敏度规定值时,应判定焊接接头不合格(判废),即焊接接头中发现如下缺陷时应判废: a.双探头探伤时:轨底角(距轨底角20mm范围)大于等于φ3~6 dB(比中3平底孔反射波低6dB)平底孔当量,其他部位大于等于φ3平底孔当量;b.横波单探头探伤时:轨头和轨腰大于等于φ3长横孔当量;轨底大于等于φ4竖孔当量;轨底角(距轨底角20mm范围)大于等于φ4~6dB(比夺φ4竖孔反射波低6dB)竖孔当量;c.缺陷当量比探伤灵敏度规定的缺陷低3dB,但延伸长度大于6mm⑶经探伤检查不合格者应锯切重焊⑷探伤检验记录由工位作业人员每天填写,班后及时报技术室在检验时,发现有不合格的焊头及时报工程部以确定处置办法5.8施工作业组织工地钢轨移动式接触闪光焊劳动力组织表序号工 序人数(人)1拆扣件、安放滚筒242轨端处理33焊接64正火、喷号35粗磨36细磨37探伤、检验28值班人员29质检员110工班长1合计485.9生产效率及材料消耗工地焊接500m长钢轨单班6个头/d。
5.10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5.10.1施工安全 1、岗前对施工人员进行钢轨焊接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2、作业前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完好,确认完好后方可进行操作3、所有施工人员上班时必须佩戴上岗证和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4、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以防现场出现火灾5、轨道车推进时应在调车人员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并做好防溜措施6、配电系统应符合“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要求,移动式机械的电源导线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护套铜芯软电缆5.10.2环境保护1、施工现场宜按《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14001)规定对现场进行环境管理2、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和处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的现行法规规定和施工图要求3、施工现场各种材料的存放必须规范、有序4、应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5、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噪声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