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弹奏古琴的大师》.pdf
8页《历代弹奏古琴的大师》古琴人物孔子:春期时代教育家,约公元前481 年,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 《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师旷:春秋后期晋国著名宫廷乐师,目盲,精于审音调律,对于音感极为敏感 明、清琴谱中说《阳春》 、 《白雪》等琴曲是他的作品伯牙:先秦琴师《吕氏春秋》 记载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而能为钟子期领悟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老师成连带他到东海蓬莱山去实地领略“移情”的功夫,于是创作出《水仙操》 现存琴曲《高山》、 《流水》 、 《水仙操》都是源于这些传说的作品雍门周:战国琴师善鼓琴,尝为孟尝君鼓琴后世说他是最早发明琴谱的人桓谭:东汉琴家,任掌乐大夫所著《新论》常论及音乐,并著《琴道》介绍有关琴及琴曲事迹蔡邕:汉末琴家他创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渌水》、 《幽思》 、 《坐愁》 、 《秋思》现存《秋月照茅亭》 、 《山中思友人》亦传为他的作品蔡琰:汉末女琴家, 字文姬,蔡邕的女儿 汉末,她被虏入胡地,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 琴曲中表现这一题材的有 《大胡笳》、《小胡笳》 、《胡笳十八拍》等。
这些往往被认为是她的作品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竹林七贤之一作有琴曲《嵇氏四弄》 ,包括: 《长清》 、 《短清》 、 《长侧》 、 《短侧》,与《蔡氏五弄》合称《九弄》他的《琴赋》生动地描绘了琴曲艺术的多种表现,并评论了当时的一些琴曲, 具有史料价值此外, 《玄默》 、 《孤馆遇神》等琴曲也传为他的作品阮籍: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精于琴道现存琴曲《酒狂》传说是他的作品,有《乐论》传世阮咸:魏晋琴家,竹林七贤之一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刘琨:晋代琴家创作琴曲《胡笳五弄》,包括: 《登陇》 、 《望秦》 、《竹吟风》、 《哀松露》、 《悲汉月》,是最早以胡笳声编为琴曲的作品贺若弼:隋代琴师创作《石博金》 、 《清夜吟》、 《不换玉》等《西麓堂琴统》中存有《清夜吟》 赵耶利:初唐琴师,琴艺冠绝当世曾整理《蔡氏五弄》及《胡笳五弄》等琴曲著有《琴叙录》九卷,《弹琴手势图谱》和《弹琴右手法》他总结琴派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这些评论至今仍符合吴、蜀两派的特点董庭兰:盛唐琴师从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当时流行的“沈家声”“祝家声”,而青出于蓝。
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存《大胡笳》、《小胡笳》、 《颐真》等琴曲相传为他的作品薛易简:唐代琴家他九岁弹琴,十二岁能弹杂曲三十及《三峡流泉》等三弄,十七岁弹《胡笳》两本及《别鹤》、 《白雪》等名曲他在讲究“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之外,更强调“声韵皆有所主”的内在表现还指出了从弹琴姿势反映出的精神不集中的“七病”,为后世琴家所重视, 从而引申出许多的弹琴规范义海:北宋琴家,夷中的入门弟子在越州法华山学琴,“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著有《则全和尚节奏指法》 郭楚望:南宋琴家因感政治腐败,犹如云雾遮蔽九嶷山,遂作琴曲《潇湘水云》又有《秋鸿》、 《泛沧浪》等琴曲作品刘志方传其琴艺与毛敏仲、徐天民形成著名的浙派,实为浙派的创始人徐天民:南宋琴师为杨瓒门客时,由学江西谱改学郭楚望谱,并参与编辑《紫霞洞琴谱》 其祖孙四代皆是著名琴师后人推崇为“徐门正传”现存《神奇秘谱》中的《泽畔吟》为其作品毛敏仲:南宋琴师为杨瓒门客时从刘志方学郭楚望传谱创作琴曲甚多,有《渔歌》、 《樵歌》 、 《列子御风》、 《山居吟》、 《佩兰》等其中, 《渔歌》 、 《樵歌》的艺术水平很高严徵:明末琴家。
虞山派创始人琴风“清、微、淡、远”,所编《松弦馆琴谱》为虞山派主要的谱集徐上瀛:明末琴家,虞山派集大成者他和严徵同学艺于陈爱桐的弟子,但是琴风大不相同他吸收《雉朝飞》、 《乌夜啼》等快节奏的琴曲,收入《大还阁琴谱》琴风“徐疾咸备”,弥补了严徵的不足所著《溪山琴况》,对琴曲演奏的美学理论有系统而详尽的阐述庄臻凤:清代琴家弹琴近三十年,创作了首琴曲,收入《琴学心声》中,较为流行的有《梧叶舞秋风》、 《春山听杜鹃》等徐常遇:清初琴家,广陵琴派的先行者所传琴谱于1702 年刊为《澄鉴堂琴谱》,为广陵派最早的谱集徐祺:清代琴师,广陵派的继起者传谱辑为《五知斋琴谱》,所收琴曲以虞山派为多, 并对各曲进行了加工发展, 从中可以看出广陵派与虞山派的渊源关系吴虹:清代琴师, 学琴于徐常遇之孙徐锦堂当时是广陵派鼎盛时期,琴家云集,日夜弹奏,对他很有帮助他致力学琴数十年,编琴曲八十二首,于1802 年刊印《自远堂琴谱》 ,为广陵派集大成者祝凤喈:清代琴家十九岁学琴,致力琴学三十多年著《与古斋琴谱》,对琴学理论有深入探讨张孔山:清代琴师,学琴于浙江人冯彤云咸丰年间为四川青城山道士,1875 年协助唐彝铭编成 《天闻阁琴谱》。
所传诸曲如《流水》 、《醉渔唱晚》、 《普安咒》都很有特点经他发展加工的《流水》流传甚广杨宗稷:近代琴家,在北京向黄勉之学琴撰《琴学丛书》四十三卷现存最早的《碣石调幽兰》 的文字谱,首先由他翻译为减字谱管平湖:现代琴家,受教于九嶷派杨宗稷、武夷派悟澄老人及川派秦鹤鸣等琴家博取三派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琴风节奏严谨而雄健潇洒, 含蓄蕴藉而情深意远 著名的大曲《广陵散》、《幽兰》 、《离骚》、 《大胡笳》、 《秋鸿》等都由他率先打谱所奏《流水》被美国录入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著有《古指法考》一书查阜西:现代琴家幼年在家乡学奏琴歌,以后在长沙、苏州、上海等地从事琴学活动, 组织今虞琴社 建国后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系主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等职张子谦:现代琴家,学琴于广陵派琴家孙绍陶二十三岁结识琴家查阜西和彭祉卿, 交流琴艺,互为知音,有“浦东三杰”之称1936年,三位琴家组织成立了“今虞琴社”,半个世纪以来在琴界影响甚广1961 年,张与沈草农、查阜西合著的《古琴初阶》出版1956年调任为上海民乐团古琴独奏家刘少椿:现代琴家 1928 年起,从广陵派琴家孙绍陶学琴,其人天资不高,但契而不舍,勤能补拙,使他在琴学上达到较高造诣。
其指法精细严格,左手运指准确,右手吟猱圆满他将琴作为修身养性之器,因此注重主体意识,强调自娱、自乐、自我满足,所以尤得广陵派吟猱虚音的韵趣, 继承了广陵派的重要特征 刘少椿操琴深沉、宁静、细腻、含蓄、吟猱指法合于法度, 对于难把握的自由跌宕节奏,处理得自然而恰倒好处卫仲乐:当代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 教育家自幼喜欢民族音乐,1926 年参加乐上海的“大同乐会” ,从郑觐文学琴, 1935 年,任“大同乐会”乐务主任 1938 年,美国纽约电视台慕名邀请他向美国观众介绍古琴曲,并录制了四张唱片建国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任民乐系系主任俞伯荪:当代琴家十四岁学琴,师从川派琴家陈蕴儒、 龙琴舫,中年时遍访海内琴家查阜西、 吴景略、溥雪斋等,博采众长现为“东坡诗琴社”社长姚丙炎:自幼学习江南丝竹,学琴于浙派著名琴家徐元白姚丙炎在数十年的操缦、打谱中形成了音色优美、稳健恬淡、含而不露、生动而不流俗的琴风由他打谱演奏的《幽兰》、 《大胡笳》、 《酒狂》 、《华胥引》等曲目流传甚广吴兆基: 1920 年学琴于其父吴兰荪,而后学于吴浸阳融熟派与川派于一炉, 琴风潇洒恬逸, 质朴古淡琴曲,收入《大还阁琴谱》。
琴风“徐疾咸备”,弥补了严徵的不足所著《溪山琴况》 ,对琴曲演奏的美学理论有系统而详尽的阐述庄臻凤:清代琴家弹琴近三十年,创作了首琴曲,收入《琴学心声》中,较为流行的有《梧叶舞秋风》、 《春山听杜鹃》等徐常遇:清初琴家广陵琴派的先行者所传琴谱于1702 年刊为《澄鉴堂琴谱》,为广陵派最早的谱集徐祺:清代琴师广陵派的继起者传谱辑为《五知斋琴谱》,所收琴曲以虞山派为多, 并对各曲进行了加工发展, 从中可以看出广陵派与虞山派的渊源关系吴虹:清代琴师 学琴于徐常遇之孙徐锦堂当时是广陵派鼎盛时期,琴家云集,日夜弹奏,对他很有帮助他致力学琴数十年,编琴曲八十二首,于1802 年刊印《自远堂琴谱》 ,为广陵派集大成者祝凤喈:清代琴家十九岁学琴,致力琴学三十多年著有《与古斋琴谱》,对琴学理论有深入探讨张孔山:清代琴师学琴于浙江人冯彤云咸丰年间为四川青城山道士,1875 年协助唐彝铭编成 《天闻阁琴谱》 所传诸曲如《流水》 、《醉渔唱晚》、 《普安咒》都很有特点经他发展加工的《流水》流传甚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