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doc
18页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课程1: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编号:10014001 课程名称:生物学基础实验适用专业:A-生物科学;B-生物技术;C-基地班;D-化学、应用化学学分数/学时数:A-(8.5/279);B-(4.5/144);C-(4.5/153);D-( /42)开课学期:(第 学期)见各实验项目开课实验室: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材:自编参考书:《植物学》(上册),中山大学生物系、南京大学生物系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植物学》(上册),高信曾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植物学》(下册),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植物学》第二版(下),吴国芳等编著,高教出版社《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自编)《植物生物学实验教程》第一版,汪矛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脊椎动物学实验指导》邓学建 自编《动物生物学(一)实验指导》,杨海明、胡自强 自编教材《动物生物学(二)实验指导》邓学建 自编教材《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沈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微生物学实验指导》,黄秀梨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发育生物学实验指导》肖亚梅、赖勤自编《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第三版,周美娟、段相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年《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二版,王秀琴主编,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郭光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6年《生理学实验》,解景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脊椎动物野外研究实验指导》,邓学建编《湖南动物资源野外调查手册》,邓学建1998《狩猎工作者手册》,于之汾1960《森林鸟兽生物学》,范谦中1958《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盛和林1982《实用生物学技术》,吴志强1993《钓鱼与捕鱼》,吴延明1988《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鉴定手册》,田婉淑1986《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哺乳动物野外研究方法》,盛和林1992《脊椎动物分类学》,郑作新1998 《动物资源学实验指导》自编教材《生物资源学》,赵坚城等,科学出版社,2002《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应用生态学》,张金屯,科学出版社,2003《景观生态学》,小笃文等,科学出版社,2003《湖南省地理志》上下册,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湖南国土资源》上下集,湖南省国土委员会,内部资料,1985《湖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野外调查实用手册》,邓学建,内部资料,1998《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培训班教材》邓学建 叶贻云等 内部资料 1997《湖南鱼类志湖南水科所》湖南科技出版社 1975《中国鱼类系统检索》上下册,成庆泰 郑葆珊,科学出版社 1987《中国无尾两栖类》,刘承钊、胡淑琴 科学出版社 1961《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鉴定手册》,田婉淑。
江耀明,科学出版社 1986《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总论》,张孟闻、宗愉等、科学出版社 1998《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蜥蜴亚目》,赵尔宓、赵肯堂等,科学出版社1999《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蛇亚目》,赵尔宓 黄美华等,科学出版社 1998《中国珍稀及经济两栖动物》,叶昌媛 费梁等,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中国鸟类志》,赵正阶,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中国哺乳动物分布》,张荣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刘明玉,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中国动物药志》,高士贤,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动物生态学原理》,孙儒泳,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87《食用菌学》,张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普通真菌学》,邢来君、李春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中国鸟禽文化实验指导》,邓学建自编《鸟类学验指导》,邓学建自编《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自编)《植物学》(上册),陆时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植物学》(下册),吴国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被子植物胚胎学》,胡适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各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掌握生物系统、发育与演化的规律,学习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要求:1、根据培养目的,完成大学本科相关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生物学基本技术和方法的教学 2、让学生具有一定技术理论水平 3、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考核形式及要求:凡在生物学实验中心从事的实验项目,均需进行考试或考核.学生实验成绩评定包括对学生所掌握的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评定成绩评定分配比例为:平时考核占60%-70%: 实验习惯或基本技能10%、实验操作与过程30%~40%、实验结果10%、实验报告10%; 期末考试/考核占30%-40%: 实验理论考试占20%,实验设计、操作与完成占10%-20%实验项目: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适用专业-时数每组人数(必/选 开)目的要求开课学期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验证A-3B-3C-3D-31必开了解普通显微镜和其他特殊显微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维护;初步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一学期2高等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分析综合A-18B-6C-6D-31必开了解植物营养器官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及其发生和发育的基本过程;观察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次生结构以及叶的结构,并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观察几种不同类型的根,加深对根的结构、功能的了解了解侧根发生的部位及形成规律草本茎与木本茎的结构差异、形成层活动产生次生结构的情况观察单、双子叶植物气孔和皮孔结构,理解其功能;了解单子叶C4植物和C3植物在结构上的区别;叶的生态类型、营养器官的变态通过解剖油菜花、水稻花,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花的形态结构;观察各种花托、胎座类型、花序类型及子房位置变化类型全面了解花药、花粉和胚囊发育的全部过程并能对花粉及胚囊发育的任何一个时期作出判断;观察花药和胚珠的结构观察和解剖各种果实和种子第一学期3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综合A-18B-9C-9D-31必开了解组成植物体的常见的组织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通气组织等)及其功能;了解不同组织细胞的结构特点观察柑橘果皮的分泌腔,了解其形成方式和结构特点了解植物细胞壁以及单纹孔的结构;认识纹孔和胞间连丝的形状及其功能;了解细胞骨架在植物细胞中的形态和分布学习徒手切片方法掌握用去污剂破坏细胞膜的方法,学习一些细胞器的活体染色技术观察动、植物活体细胞内原生质流动现象和各类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有色体、高尔基体)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并分析其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一学期4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及其标本制作验证A-3B-3C-31必开学习压片法制作有丝分裂玻片标本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掌握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特点第一学期5低等植物系统学特征多样性及功能分析综合A-18B-6C-6D-31必开掌握地衣门植物主要特征及其3种生活类型掌握藻类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细胞构造、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特征,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植物如念珠藻、无隔藻、羽纹硅藻、海带、水绵、轮藻等,了解蓝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和褐藻门在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类型方面的区别学习观察和鉴定藻类植物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是世代交替,什么是核相交替理解藻类植物在植物界系统演化中的重要意义了解、识别苔鲜、蕨类植物的常见种类,学习观察和鉴定苔藓、蕨类植物的基本方法掌握苔藓、蕨类植物与其它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学习观察和鉴定真菌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常见真菌根霉、碗菌、黑粉菌、蘑菇等的菌丝体和/或子实体类型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生殖方式,掌握藻菌纲、接合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化关系,掌握真菌与其它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的区别第二学期6高等植物系统学特征和多样性分析综合A-15B-6C-6D-61-15必开解剖观察各科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器官特征特别是花的构造,掌握这些结构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在教师带领下认识本地常见的30-40个科的代表植物,让学生掌握重要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特征掌握常见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各科特征和分类;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常见种类选取常见的裸子植物特别是苏铁科、银杏科、松柏科的常见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重要类群如木兰科、樟科、毛茛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大戟科、芸香科、伞形科、木犀科、茄科、玄参科、唇形科、菊科、莎草科、百合科、禾本科等科的代表植物进行解剖、观察掌握各科的主要特征和分类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常见种类及主要用途说明:A—15: 做全部实验内容;B—6: 做其中的松柏科、木兰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蝶形花科、茄科、百合科、禾本科的实验内容;C—6: 做其中的松柏科、木兰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蝶形花科、茄科、百合科、禾本科的实验内容;D—3: 做其中的松柏科、十字花科、茄科、百合科的实验内容第四学期7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综合A-31必开了解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类型或式样;学会编制植物分类检索表的方法和基本步骤;学会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第四学期8野外植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研究A-1215必开通过观察和识别周围环境(校园内、郊区或岳麓山)中的植物,包括校园裸子植物、园林绿化植物、郊区菜地农田杂草(含生态入侵种)、常见蔬菜及岳麓山森林植物等,了解和认识本地常见植物种类及一些重要种类的主要经济价值;通过考察本地天然林植被,了解本地天然林植被的类型、主要组成成分及代表性群落的建群种、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等;了解本地植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方式;学会和掌握野外识别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学期9无脊椎动物系统学特征和多样性分析综合A-33B-18C-18D-61必开通过对眼虫和变形虫的观察,了解鞭毛纲和肉足纲的一般特征及生活情况A)通过草履虫、间日疟原虫的形态观察,了解并掌握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生活情况A、B、C、D)通过对毛壶的观察,了解海绵动物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水螅和其他腔肠动物,了解本门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种类A、B、C、D)观察涡虫、华肝蛭、血吸虫及其他吸虫,了解自由生活的涡虫纲和寄生生活的吸虫纲的主要特征A)观察猪绦虫,了解绦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以及它们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认识本纲的几种常见寄生虫A、B、C、D)通过对线形动物常见种类的分类观察,掌握线形动物门及常见种类的识别特征,认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寄生线虫学习和掌握粪便中寄生虫卵的检查方法A)观察环毛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了解环节动物门的特征及其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认识环节动物常见种类A、B、C、D)通过圆田螺和乌贼的观察,了解腹足纲和头足纲的一般特征;认识软体动物各纲的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