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别诗:送丘为落第归江东.docx
3页送别诗: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热门诗词推举:(行旅诗) | (自由诗) | (爱国诗) | (叙事诗) | (近体诗) | (藏头诗) | (山水诗)《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原文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鉴赏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王维与他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这里指丘为的家乡嘉兴 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指“落第”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难过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非常剧烈了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 其次联用典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
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难以安排,回家又将如何呢?第三联作了形象的答复:“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三亩宅”,“万里”对“一归人”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祢,祢衡,借指丘为《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献纳臣”是诗人的自指所谓“献纳”,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接受的意思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举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心情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扬大方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
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疼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出名,特别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