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以《边城为例》.doc
10页论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以《边城》为例摘 要《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小说以 20世纪 30 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本文将试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自然世界,人间社会和在其内心构建的精神世界关键词:沈从文;边城;湘西世界目 录一、引言 ............................................................1二、沈从文的湘西自然世界 ............................................1三、沈从文的湘西民间社会 ............................................3四、沈从文的湘西精神世界 ............................................4五、结论 ............................................................6参考文献 ............................................................7宜顺论文网 www.13LW.com一、引言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
沈从文作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其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小说《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 20 世纪 30 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本文将试从小说《边城》分析沈从文的湘西自然世界,人间社会和在其内心构建的精神世界沈从文研究从其创作伊始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可谓几经曲折变化从徐志摩、苏雪林、刘西渭的赞叹激赏到郭沫若、巴人、冯乃超等人的批判;从京派重镇、文学天才的肯定与褒扬,到建国后文学史上一个有代表性的反动文艺思想家的否定与批判;从海外研究的悄然兴起,到新时期以来国内研究的蓬勃发展其所呈现的不仅是学界对沈从文理解与认识的几度变迁,也是现代文学的研究话语、理论的基础,到认识视野、研究范式不断更迭衍变的投影。
时至今日,沈从文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己日渐成为了一门显学从政治上为沈从文平反、对其创作方法进行辨析,到正面阐释沈从文自然人性的价值与意义等问题进行思考;从对沈从文的生平与创作进行全面、整体把握,到发掘其置身于苗汉、中西、传统与现代文化语境中所具有的文化意蕴;从其叙事、语言、文体等层面探讨其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到关注其与音乐、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从其创作所具有的独特的生命意识、文学理想,到其与西方文学文化观念以及具体作家创作之间关系的探讨;从其他独特的生命意识与文化特性,到对其作为思想家身份的新的开掘,从对其文集的整理与出版,到对其佚文遗稿的考订与校勘等等沈从文研究呈现出日渐完备成熟,多元丰富,不断推进的良性状态二、沈从文的湘西自然世界提到沈从文其人,人们最先想起的大概就是“湘西”和“边城” “边城”这个静静的词,已经和“沈从文”三个字紧密相联而不可分了虽然沈从文的世界并不止于此,但他的灵魂恐怕永远安居在边城中司马长风这样评价《边城》:“《边城》仅约七万字,连起来像一首长诗,又像是二十一幅彩画连成的画卷这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她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三十年代文坛的代表作。
”可见《边城》在沈从文作品中的特殊地位宜顺论文网 www.13LW.com这部小说创作于 1933 年秋到 1934 年春,其评说已经经历了 20 余年的沉浮,涉及作品的方方面面,不可胜数正如同其名字所显示《, 边城》所展示的是一座站在文明边上的小城,整本小说由宛如世外桃源里的山水所构成,一页页文字浸透了山水的青绿山光水态与人物的命运相交织,是这首“长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可以看到沈从文的人格理想,可以看到他的文学世界的边界,还可以看到笼罩于其中的“大美无言”的真谛《边城》自然景物描写的特点与“自然人格” 《边城》是一部中篇小说,全书篇幅不长在 7 万多字中,可算作自然景物描写的大概有 20 多处,字数并不占很大比例,还有很多处是与人物的想法或对话结合而写的,并非单纯景物描写从这个概况来看,书中的景物描写在数量上远远不及以风景描写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一些现代小说然而分析其出现的场合与特点,自然景物描写却在《边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首先表现在小说的重要背景介绍都是在景物描写中完成的,如小说开头的一段:“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寥寥数语,如闲话家常,将小说故事的场景、人物和人物的活动环境涵盖其中甚至主人公翠翠的名字,也是在景物描写中交代的:“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其次,书中每每情节发生变化或结构进入下一个阶段时,便会以景物的变化来作为预示如为了描写小城和大老二老兄弟,先写白河:“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②可见自然景物描写在这部小说中的特殊地位这些景物描写有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就是对在大自然中生存的人类的描写,都在追求一种优美、和谐的意境,即人在自然的怀抱中,与自然相处相得,合二为一的情景所以自然和人文景物有时并不容易区分如“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在这一幅美丽的图画中,暮春时节的桃花、人家、河水、游鱼,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人作为自然中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也成了图景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只有在桃花深处才能找到可以沽酒的人家。
而正因为有了人家和飘摇的酒旗,才使得这幅春景更有灵气在这样的自然景物描写中,沈从文所塑造的人物自然也是气定神足的“自然人” 李健吾说沈从文: “在他艺术的制作里,他表现一段具体的生命,而这生命是美化了的,经过他的热情再现的” , “他所有的人物全可爱仿佛有意,其实无意,他要读者抛下各自的烦恼,走进他理想的世界,一个肝胆相见的真情实意的世界 ”翠翠正是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典型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 ‘人生的形式’ ,一种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宜顺论文网 www.13LW.com人性的人生形式’ ”翠翠不仅汇聚了沈从文生命理想的诸多要素,成为沈从文的理想人格的代表,而且也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与沈从文自身性格命运相通的人:“(他的性格) 同翠翠十分相似他们都生长在湘西山水之中,都是自然的产儿,天真与浪漫,热情与幻想,构成他们生命的主要外部特征 ”书中对她的描写向来脍炙人口:“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写出了一个具有“自然人格”的“自然之女” ,健康而柔和,充满灵性、生机和朝气。
对翠翠的全部外貌描写不过是“黑黑的” 、 “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 ,这是由于“青山绿水”长养她的结果而她的可爱与美丽在于“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亦即毫无矫饰,与周围的自然相依相伴,灵魂之美与自然之美水乳交融、息息相通 “自然人格”使得《边城》中的人不仅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真正地互融为了一体三、沈从文的湘西民间社会1928 年初,在北京文坛己初露棱角的沈从文为了生存、被命运的巨掌播弄到了喧嚣纷杂、光怪陆离的洋场上海1931 年 5 月,他怀着北平的北风和阳光,也许还能督促我,鼓励我,爬上一个新的峰头,贴近自然,认识人生的感触离开上海时,沈从文已经是一个在文坛上拥有广泛的读者,有着《龙朱》 、 《旅店及其他》 、 《申巫之爱》 、 《旧梦》 、 《石子船》 、 《沈从文甲集 》等等文集的著名作家了 [5]无论沈从文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印象如何,但是有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那就是他的生活与创作是在这里经历了重大的蜕化与衍变上海,在这个以乡下人自居的现代著名作家的生命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与价值,这里不仅是沈从文人生历程的一个驿站,更是其独特的湘西世界的形成与全面展开的地方沈从文缺少留学欧美与负筐东洋的求学经历,也并未应新文化运动思潮的感召而走上文坛。
从不到十五岁混迹湘西地方军队,到经历诸多的剿匪、杀人、清乡,到人事纠葛、生活困顿与身体的病痛,再到亲身目睹诸多亲友如陆强、堂兄沈万林、秘书文颐真的死去等等事件,让他萌生了生命意义的焦虑,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力气,咽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是无意中为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有意思些这种自发的生命焦虑时源自生命自我需求的原初需求,而并非一种外在观念的引导与感于时代精神的感奋而自觉的一种追求,也就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的复杂与曲折沈从文民间淳朴的爱情,反映了湘西民间社会生活,他是用写作来改变人们对男女之间关系的传统态度的中国新知识分子之一,他赞扬苗族人或边远地区民间的浪漫的不受拘束的爱 《边城》中写道: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责与轻视 从苗族文化的角度来看,当地的舆论并不非常强调妇女的贞洁 文中的顺顺,娶的宜顺论文网 www.13LW.com老婆就是一个小寡妇翠翠的母亲,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的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这桩风流韵事,在当地人的眼中并不是什伤风败俗的事情,而是被当作迷人的回忆在中华古老文明中,男女关系一直是比较隐讳的,而苗族的男女青年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则自由交往在贵州,苗族男女两相恋慕的情歌叫作马郎歌;男女公开自由社交活动的草场,叫做马郎坡;青年男女在这里的活动叫做摇马郎 他们在马郎坡谈情说爱,双方情投意合了,就可以谈婚论嫁,父母无权干涉。
在湘西,唱歌也一样是苗族青年男女相恋的手段虽然没有马郎坡,但他们在赶场集会,或者在春天干农活的时候,都可用美丽而富于情感的歌声,互相表示爱慕,逐渐靠近,建立感情,以后便约会;双方了解后,便互相交赠纪念品,请媒人征求父母的意见可以说,沈从文的较自由的性爱观念是湘西的遗传特征沈从文的苗族恋爱故事很能打动读者,是因为他把这些故事作为对爱的力量和原始活力的赞美来理解和欣赏他较少受束缚的恋爱婚姻观,与小时的境有着必然的联系 《边城》就是一个爱情故事,即使有着淡淡的悲剧色彩,但至为我们抹上了一层浪漫色彩边城第七节中,天保过溪时,同老船夫谈话,这心直口快的青年人,第一句话就说老伯伯,倪翠翠长得真标志,像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若我有闲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像老鸦到处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