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普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459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85783577
  • 上传时间:2024-09-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6MB
  • / 45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主讲:曹莉莎主讲:曹莉莎E-mail:caolisha8935@.com 课程学习背景调查¨你知道心理学研究什么?¨你过去读过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吗?¨你能列举几个心理学家吗?¨你计划如何学习心理学?¨你对课程有哪些建议或意见?¨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课程简介:心理学专业基础课¨教材:《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孟昭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叶奕乾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体系第一章 序论第二章 心理活动的神经基础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第四章 感觉第五章 知觉第六章 注意第七章 记忆第八章 思维第九章 语言第十章 动机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第十二章 能力第十三章 人格 第一讲 绪论¨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历史怎样研究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性质:边缘学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现代心理学的学科分支:基础心理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等 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与常识不同¨心理学并不神秘¨心理学是一门有生命力的科学 心理学的特殊性¨人性与物性的区别¨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心理理现现象象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知知情情意意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倾向性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特征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能力、气质、性格等能力、气质、性格等情绪、情感情绪、情感 现代心理学鸟瞰¨分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现状 心理学的历史¨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主要流派与观点¨主要人物       18791879年以来,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前所年以来,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的学术讨论局面。

      冯特在德国未有的、热烈的学术讨论局面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开来,成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开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冯特的结构心理学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冯特的结构心理学之后,相继出现了机能主义、格式塔学派、之后,相继出现了机能主义、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等理论他们在心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等理论他们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及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及方法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学派名称学派名称主要观点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构造主义构造主义试图确定意识经验的基本成分和结构试图确定意识经验的基本成分和结构冯特、铁钦钠冯特、铁钦钠机能主义机能主义关心意识的用途:我们的心理是什么,为何关心意识的用途:我们的心理是什么,为何是这样?这些信息是怎样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是这样?这些信息是怎样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詹姆士詹姆士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学派部分相加并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部分相加并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魏特海默、柯勒、考魏特海默、柯勒、考夫卡夫卡行为主义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学习是控制和影响所有行为的关键学习是控制和影响所有行为的关键华生、斯金纳华生、斯金纳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无意识控制着行为,儿童时期的经历是影响无意识控制着行为,儿童时期的经历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弗洛伊德、荣格、阿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德勒近近代代主主要要心心理理学学学学派派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哲学¨心理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య 主要流派¨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构造心理学¨心理学的内容应该是意识经验的分析,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三个元素构成的,即:感觉、意象和感情强调意识的结构¨心理学研究可使用内省法,即对内在经验和感受进行客观的观察和分析 机能心理学¨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意识是不可捉摸的,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S---R¨个体的行为不是遗传来的,而是环境和刺激的产物。

      华生:¨根本不存在诸如能力、天才、气质、心理结构和个性的遗传问题,这些东西主要依赖于摇篮时期进行的训练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场¨知觉研究 精神分析¨用潜意识、欲望、生本能和死本能等概念解释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力¨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性征期来解释个体的心理发展历程¨用本我、自我和超我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新精神分析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以正常人为对象¨发掘人的内在潜力,达到自我实现境界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对知识的获得、储存、提取和运用的过程¨信息加工观点¨计算机模拟 心理学历史上最卓越的十位心理学家¨Wilhelm Wundt ,1832—1920 ¨William James ,1842---1910¨Freud ,1856---1936¨John Watson ,1878----1958¨Ivan Pavlov ,1849----1936¨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Jean Piaget ,1896----1980¨Burrhus F Skinner ,1904----1990¨Alfred Binet ,1857----1911¨Gustav Fechner ,1801----1887 ¨冯特¨詹姆斯¨弗洛伊德¨华生¨巴甫洛夫¨艾宾浩斯¨皮亚杰¨斯金纳¨比奈¨费希纳¨య 研究方法¨研究原则–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问题–心理学中的伦理性问题¨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验证性研究¨研究方法 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必须尊重客观现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避免:主观猜测、武断结论、数据造假¨反例 是什么影响了研究的客观?¨对人进行研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1、被试方面的原因:–被试反应性:人们由于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而引起的效应(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社会赞许性:人们希望呈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公众形象(好被试心理)–默许反应: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人,默许(同意)要比不同意在心理上产生更小的压力(答是倾向) ¨2、主试方面的原因:¨观察者效应:人们总是观察到自己想要观察的事物或现象,而非正在发生的全部¨期望效应:研究者无意中流露出的对被试的期望,会导致被试表现出选择性行为 如何做到客观?¨1、单盲实验2、双盲实验3、标准化程序同样的主试(性别、外貌、 语调、态度等),同样的主客观条件,同样的步骤(测量顺序、说明语、休息间隔等)¨4、平常心,少功利 伦理原则¨保护被试的身心健康,使之无伤害或不良影响–自愿参加–自由终止–充足补救–绝对保密–合理设计¨反例:博昆的“紧急事件研究” 描述研究描述研究,尝试描述业已存在的现象而非操作变量去检验效果包括:–案例研究–自然观察–调查研究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决定两个或更多变量的关联 程度¨优点:探索性;建立预测模型。

      ¨缺点:非明确的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形成理论假设¨变量操作化¨程序标准化¨选择和安排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样例:–Piaget用观察法研究儿童发展¨优点:优点:自然、真实、前期探索¨缺点:缺点:代表性差;主试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这一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优点:–明确因果关系¨缺点:–无法研究复杂现象–外部效度难以确定–只看现象未见本质 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关键技术:•确定样本;问卷(访谈)设计¨优点:快捷、数据量大¨缺点:诚实;自陈偏差 测验法¨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优点&缺点 如何评价一项研究?¨理论框架是否成立(假设、变量等)?¨样本是否选取得当?¨测量和程序是否合适?¨结论是否合适(有无其他说法)?¨结论的普遍性如何?¨研究有何意义?¨研究是否符合伦理道德? 作业1¨请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

      ¨具体做法:¨1、分组以宿舍为单位每组4-5人¨2、找资料可从心理学书籍、学术杂志或报刊、网络中寻找¨3、要求: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简洁明了,主题不限 第二章 感觉 sensation¨你知道“感觉”是什么吗?–“跟着感觉走”–“我对你没感觉”–“感觉真没意思” 感觉到底是什么?¨一、感觉概述¨ 1、什么是感觉?¨ 2、感觉的种类 ?¨ 3、感觉的作用?¨← 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要点:–感觉是脑的机能,大脑、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是感觉的生物基础–感觉是客观的,它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但带有主观色彩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感觉是对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种类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的作用¨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感觉提供了机体内外环境的信息;痛觉=报警系统¨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超载感觉超载与感觉剥夺感觉剥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也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中,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③思维迟钝;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另外,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也说明一个人在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 如何测量感觉?¨二、感觉的测量¨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韦伯定律¨ 2、心理物理定律 psychopyhsics(心理物理学)¨ 3、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一种心理量,即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感觉阈限:一种物理量,即人要想感觉到刺激的存在或变化,刺激本身的强度和强度的变化需达到一个起码的量值,这个临界值就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觉性的变化¨感觉的适应 同一感受器----同一刺激¨感觉的对比 同一感受器----不同刺激¨感觉的相关 不同感觉之间¨感觉的补偿 某种感觉缺失¨实践的影响 职业活动或特殊训练 感觉适应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视觉的对此万绿丛中一点红--视觉的对此 感觉的融合感觉的融合 联觉联觉冷色与暖色冷色与暖色 韦伯定律(布格尔—韦伯定律)¨韦伯:19世纪的德国生理学家¨公式:ΔI/ I=K¨举例:对于100克重的物体,要增加3克才能感觉到重量的变化,而对200克的物体,要增加6克才能感觉到重量的改变。

      K=? 2 .心理物理定律:物理刺激的强度与感觉量之间的关系¨对数定律(费希纳): S = KlgI + C¨乘方定律(史蒂文斯):Ø =K Ib¨适于中等强度的刺激¨b<1 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量的增长¨b>1 心理量的增长快于物理量的增长 3 .感觉阈限测量方法最常用的感觉阈限测定方法有三种¨  ⑴最小变化法(极限法)这种方法是将刺激强度按大小顺序一点点增加,直到被试者有感觉为止这时刺激物刺激量的大小就是“出现阈限”,反之,从较大的刺激量开始,按顺序逐渐减小刺激物的刺激强度,直到被试感觉消失为止此时的刺激量为“消失阈限”感觉的绝对阈限是出现阈限和消失阈限的算术平均值 ¨  ⑵平均误差法(调整法)这种办法是由被试者自己调整可变刺激的强度,使它和标准刺激的强度相等被试者操作多次后,把每次判断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差(绝对值)平均起来,求得其差别阈限 ¨  ⑶恒定刺激法这种方法是选择在绝对阈限值上下5-10个刺激这些刺激按一定级量变化,但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用随机的次序将这些刺激呈现给被试者,请被试者报告有没有感觉到刺激,或者报告比标准刺激大些小些或相等,每一种级量的刺激都呈现若干次,按它们的正确百分比计算结果。

      心理学家们约定以正确率为50%的刺激值为绝对阈限 ← 03 九月 202459绝对阈限¨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物理能量)绝对阈限不“绝对”个体差异(期望、动机、疲劳)情境操作定义:多次呈现不同强度的刺激, 有一半时间能觉察到的刺激强度 03 九月 202460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视觉:晴朗夜空30英里以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房间20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温冷觉:觉察出皮肤表面摄氏1度的差异 03 九月 2024612.5 无意识感觉:阈下刺激¨阈下刺激对人没有影响?¨Wilson(1979):双听实验¨广告中是否有阈下刺激的感觉效应?–作用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03 九月 2024622.2 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刚刚(50%)能觉察到刺激变化时的刺激强度变化最小量¨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绝对阈限是差别阈限的一个特例 03 九月 202463不同感觉的韦伯系数¨视觉(亮度)1/60¨动觉(重量)1/60¨痛觉(皮肤灼痛)1/30¨听觉(音调)1/10¨触觉(皮肤压力)1/7¨嗅觉(天然橡胶气味)1/4¨味觉(盐咸味)1/3 03 九月 202464信号侦察论¨绝对阈限绝对吗?¨判断的必要: Sensitivity Vs. Response bias¨信号侦察论的基本假设–感觉能力短时间不会有多大变化,但判断标准却可以随时变化(愿望、奖惩等) 三、几种主要的感觉¨1、视觉¨2、听觉¨3、肤觉¨4、味觉与嗅觉¨5、动觉、平衡觉与内脏觉¨٭ 视觉 视 觉¨适宜刺激-------可见光可见光¨生理机制-------盲点、中央窝、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视觉现象-------色调、明度与饱和度;浦肯野现象;明适应与暗适应;颜色视觉;色弱与色盲;视觉后象;闪光融合 03 九月 202469眼睛的盲点为什么不觉有盲点? 03 九月 202470色觉缺陷和色盲¨男性:6%色弱,2%色盲¨女性:0.4%, 0.03%¨色盲不自知:经验补偿 正常人眼中的色觉和色盲患者眼中的色觉正常人眼中的色觉和色盲患者眼中的色觉 色盲检查图色盲检查图 03 九月 202473马赫带现象¨明暗交界处使人感到明处更明,暗处更暗。

      浦肯野现象¨1824年捷克物理学家发现由此命名¨人眼对不同波长(颜色)的光感受性不同,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550nm的光(黄绿色)感受性最高而在暗视觉条件下,人眼对505nm波长的光(蓝绿色)感受性最高¨应用:消防员的服装; 视觉后象¨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仍暂留一段时间,叫感觉后象¨正后象:性质与原感觉的性质相同¨负后象:性质与原感觉的性质相反¨例:注视电灯一段时间后,关上灯,或者闭上眼睛,感觉如何?如果目不转睛盯着一盏白色荧光灯,然后把视线转向一堵白墙,如何? 闪光融合¨日光灯原理¨原因:时间积累与空间积累 听觉听觉 听 觉¨适宜刺激-----2—20000赫兹可听声谱¨生理机制-----基底膜、科蒂氏器官¨听觉现象------音高、音响和音色;声音的混合与掩蔽;听觉疲劳与听力丧失 其他感觉(1)¨肤觉¨嗅觉¨味觉 嗅觉嗅觉 味觉味觉 肤觉肤觉 其他感觉(2)¨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平衡感觉平衡感觉 运动感觉运动感觉 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对此一感觉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会降低这种感受性¨2、联觉: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

      ¨3、不同感觉的补偿:感觉能力的补偿有关键期 第三章 知觉Perception本章内容:一、知觉概述二、知觉的基本特征三、知觉种类四、错觉 知觉的形成知觉的形成 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定义¨2、知觉和感觉的区别¨3、知觉的生理机制 什么是知觉呢?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知觉和感觉的区别有多大? ¨知觉是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组织和解释解释的过程¨知觉和感觉的区别: 知觉的生理机制¨侧抑制、感受野、色觉拮抗理论¨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大脑皮层三级区分工结构:1、感觉皮层的初级投射区2、次级投射-联合区3、皮层三级联络区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四大特征: 1、整体性 2、选择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不仅与知觉对象本身的特性及其各个部分间的构成关系有关,而且也与知觉者的主观状态有关。

      –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只要客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变,他们就总是被知觉为同一整体–客观上的缺失,能在人的主观上弥补起来一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对当前的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组织的基本规律Ø接近律----空间位置相近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时间上接近的声音也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Ø相似律----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容易被人知觉为一个整体如:形状、大小和颜色等Ø连续律----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Ø完型(封闭)---把不完整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称为封闭性知觉 2、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将外来刺激物中的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以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图形-----背景:被选择出来的部分叫图形,即知觉的对象;其他部分叫做背景图形有鲜明完整的形象,且有意义¨两可图形:图形和背景的关系只是相对的知觉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固定在某些客体上,而是不断发生着转换有研究表明,这种转换能力是天生的 良好图形原则¨客体自身的组合符合“良好图形”原则,如:简明性、对称性、规律性等,使它们容易被选择为图形¨良好图形是容易被迅速而准确的知觉、记忆、描述的图形,图形的良好性越差,知觉起来越困难。

      ¨视觉系统倾向于把不良图形看作为两个良好图形的叠加 应用¨军事设施中经常利用图形与背景关系的规律来发送信号、进行伪装和发现目标¨如:以颜色来说,物体与背景颜色相同不容易区分,而二者为互补色时最容易辨认因此,军事目标、房子、车辆经常使用黄绿色以与森林和原野的绿色背景相一致¨对活动的物体,如军车、飞机及士兵的服装采用形状不固定的斑点和条纹来伪装,使物体与环境形成交错重合的画面以破坏对象的轮廓结构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双视图双视图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理解性是指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人以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过程,从而可以获得对知觉的对象的最佳解释¨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一个对象时,他们的理解不同,知觉的结果也不同理解程度受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和个人兴趣爱好多因素的影响¨在理解的过程中,言语可以起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 黎柏(leeper)实验¨An old young woman 不可能图形¨少数知觉是无意之中完成,但多数?¨动机的影响(投射)–硬币的大小(不同家境下的小孩) 4、知觉恒常性o尽管感觉到刺激在变化,但知觉相对稳定o知觉恒常性是指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o知觉恒常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知觉恒常性中,人的知识经验起到重要作用o知觉恒常性有四种:大小常性、明度和颜色常性、形状常性、方向常性 问题¨5层楼上的小孩和大人通过玻璃窗看楼下的汽车,,他们看到的汽车一样大么?¨如何测量恒常性的大小? 三、知觉种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距离知觉–单眼视觉线索–双眼视觉线索¨方位知觉–视觉的方向定位–听觉的方向定位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 立立体体视视觉觉 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无固定刺激引起;无专门感觉器官¨时间知觉的线索:外在标尺与内在标尺¨时间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触-视);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自身活动的内容;情绪和态度;有无期待性动机等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动景运动–自主运动–诱导运动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 动景运动¨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如:霓虹灯广告-----南京路上张小泉剪刀¨科尔特定律 自主运动¨自主运动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

      ¨原因:视野内缺乏参照物¨如:迷信神灵 诱导运动¨诱导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邻近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方框实验¨如:舞台布景设计;电影中的特技镜头 四、错觉1、错觉现象2、错觉理论 图形错觉图形错觉 30:33:37 结语:感觉和知觉的关系¨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没有细节,就没有知觉(有的是幻觉)¨没有整体,细节就没有意义 普通心理学 心理过程感觉:信息的输入和登录知觉:信息的识别注意:信息的选择记忆:信息的储存和提取思维:信息的演算 第四章 注意与意识 注意Attention¨主要解决的问题–注意的定义–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理论  一、注意的概念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人在某瞬间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另一些对象,这就是指向性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这就是集中性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性。

      1 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两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选择某一事物为对象而离开其他事物–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注意时全神贯注,它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性或强度上¨注意是意识的一个属性,是高级心理活动的条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选择性注意: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倾向 2 注意的种类¨分类标准:有无目的,有无意志努力¨三大类型:–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定义: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规律:影响无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及人自身的状态¨应用:建筑、装潢、广告、服装、玩具设计等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们自然而然的对那些强烈的、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们自然而然的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引起无意的原因见下表引起无意的原因见下表刺激物刺激物人人强度强度需要需要/兴趣兴趣对比关系对比关系运动运动/变化变化情绪情绪/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新异性新异性 有意注意¨定义: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规律: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语言被纳入到心理活动后的结果,是由语词意识支配的有意注意受以下因素影响: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对活动的兴趣和认识,人的知识经验,活动的组织,人的性格和意志品质等¨应用:教育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的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它兼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方面的某些特点¨如:兴趣点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个体的心努力的注意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对有意义、有价值理活动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在有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在有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早期研究:黑豆实验–抓一把黑豆撒向一个黑色背景上的白盘子中,当然只有部分黑豆落在盘子内,其余都落入黑色背景中去了,待盘中的黑豆一稳定下来,要被试立即报告盘中有多少黑豆。

      ¨请猜猜看:黑豆的数量达到多少时开始出错? 一千次实验的结果¨盘中黑豆达到5个时,报告开始出错;¨到8至9个时,错误次数不超过50%;¨多于8、9个时,错误率大增,且都倾向于低估结论:视觉的注意广度为七加减二速示器:十分之一秒呈现速度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对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1.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注意的广度也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注意的广度也就越大2.个体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个体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知觉活动的任务多,注意广度就小,反之就大知觉活动的任务多,注意广度就小,反之就大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广度就越大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广度就越大 每秒闪光次数每秒闪光次数注意广度注意广度2>103大约大约64大约大约45大约大约47大约大约3对连续闪光刺激的注意广度对连续闪光刺激的注意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可以用一定时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

      ¨衰减函数¨广义的稳定性和狭义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条件一,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其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悉的;–条件二,活动是相互联系的;–条件三,在不同感觉道间分配注意容易,而在同一感觉道中分配注意很难¨分配注意(分割或平行觉察):双听技术下的启动效应双作业操作     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的分配对于人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同的对象注意的分配对于人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要的,也是可能的 年级年级平均数平均数超过超过0.5的%的%小学二年级小学二年级0.583372小学五年级小学五年级0.588488初中二年级初中二年级0.608788高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0.620192  研究表明,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很低,随  研究表明,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很低,随着有意注意的发展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迅速提着有意注意的发展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迅速提高,见下表:高,见下表: 注意的转移¨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活动转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叫注意的转移。

      ¨影响因素¨实际应用:课程安排     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上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上去是注意的动力特征注意转是注意的动力特征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理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理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的性质,还与转移的新对象的性质,还与个体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个体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 4 注意的理论过滤器说:全或无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 party effect):在鸡尾酒会上,很多人在同时进行着各种交谈,但一个人同一时刻只能注意和参与其中一个交谈加工水平说:不同水平上加工综合器学说:综合加工 意识¨主要解决的问题:–意识的性质–意识的理论–睡眠与梦–意识的各种变体 163Korsakoff 障碍¨100年前,心理学家与一位Korsakoff病人握手手指间藏了一根针¨下次见面,病人不认识大夫,但莫名其妙地不愿与这位大夫握手¨问题:意识分层次(见大夫不必害怕;不愿握手) 1641 意识的性质¨意识是一种主观觉察¨意识的功能¨意识、觉察和注意¨日常的意识流 165 意识是主观觉察¨意识,是心理事件的主观觉知¨意识是连续的思维、情感和知觉流¨意识,包括自我意识 166意识的功能¨监视–监视自我和环境–类似于时刻不停的摄像机,潜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控制–控制思维和行为–控制开始和终止–类似于工厂的质量检察员¨两功能交织,有效利用心理资源。

      167意识、觉察和注意¨觉察所有当前的知觉、思维、动机和情感,如果注意转向它们,它们就可以被意识到¨注意指集中意识,使得有限范围内的体验敏感性增强注意是一个过滤过程重要的信息才能通过过滤器–选择性疏忽:不注意厌恶的信息–鸡尾酒会效应 168日常意识流¨意识流¨体验取样研究¨Csikszentmihalyi & Larson(1984)–与家人相处时,消极思维比积极思维多10:1我妈太唠叨;我弟弟真笨¨白日梦:意识流的主要成分¨Klinger(1992)–大学生有一半时间做白日梦 1692 有关意识的理论¨心理动力学观点¨认知观点¨神经心理学观点 170心理动力学观点¨Freud–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压抑、检察官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压抑愿望、恐惧记忆、情绪 171心理动力学新发展¨阈限下知觉–Eagle(1959)•速视器呈现攻击或友善图片•评价中性男孩图片的人格–Murphy & Zajonc (1993)•快乐或痛苦的面孔•汉字的喜好度–来自广告的阈限下知觉¨无意识认知、情绪和动机 172认知观点¨意识与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外显和内隐记忆¨许多认知过程无需意识觉察–意识命令说什么,但措辞多是无意识完成–对年龄、修养等的判断是无意识进行的¨内隐和外显思维–Greenwald(1992):说不清,但做得很好(屏幕规律)–Rubin et al(1993):做得可以,但说得更好(谱曲) 173 神经心理学看意识¨盲视(Blindsight)(1974)–无视力,但大致能描述眼前几何形状、空间位置。

      –机理:两条视觉通道丘脑中枢¨Bruyer(1991)–颞-顶叶受损病人,不辩亲人面孔,但有心率、皮电反应¨Jacoby & Kelley(1987)–Korsakoff病人听笑话不记得听过,但不笑 1743 睡眠和梦¨睡眠剥夺–睡眠时间与死亡率–睡眠剥夺后果•注意难集中;免疫下降;知觉障碍;幻觉•Lifton(1963): 洗脑术(改变信仰和价值系统) 生物节律与睡眠¨昼夜节律与生理节律(24.5-24.75)–跨时区征战的橄榄球队(Recht, Lew & Schwartz, 1995)•不跨时区旅行球队胜率46%•向东旅行的球队胜率37%•向西旅行的球队胜率44%–夜班工人白天睡眠差;工作效率低,事故高¨不同物种的睡眠时间¨人的睡眠时间 176睡眠阶段¨EEG,electroenciphalograph¨清醒和警觉时:beta wave(>14Hz)¨阶段1:theta wave(3-7Hz)¨阶段2:纺锤波、K合成体¨阶段3和4:delta wave(<1Hz)¨REM自主活动增加(血压、脉搏、呼吸);有梦伴随;但身体不动(肌肉放松) 177为什么会做梦?¨梦是灵魂的活动¨梦是深层愿望的体现 178心理动力学释梦¨梦是无意识的语言非理性、含糊;自由联想式¨梦需要转换为理性思维日常是逻辑、理性的思维¨心理学家对梦进行解释–表明内容:自己杀死了父亲的好朋友–潜在内容¨梦为睡眠容易忘记? 179认知学派说梦¨当前关注Foulkes(1978)–梦只是以独特的语法规则表达当前的关注–担心考试==>掉下悬崖¨意识扩展Cartwright(1974)–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清醒时思维的继续或扩展¨心理清理假设清理认知结构中无用多余的信息,象电脑清理文档。

      180生物学对梦的研究¨Crick & Mitchison(1983)–毫无意义的生物现象¨Hobson (1977)–激活-合成假说–皮层对中脑部位随机神经信号的解释 1813.4 睡眠障碍¨失眠•自陈与实验观察差别较大•安眠药¨梦魇¨夜惊(尖叫、醒来后莫名其妙;delta阶段、小孩)¨梦话(REM和N-REM都可能出现)¨梦游(2-5岁,上半夜,阶段3或4---N-REM阶段)¨睡眠窒息(窒息时间长达10秒,经常醒来;肥胖者)¨嗜睡(白天在活动中进入REM睡眠;遗传性;病人总觉得疲劳) 182睡眠障碍的原因¨睡眠障碍十分普遍¨原因多种–生物学•临床上的抑郁病人睡眠过多或失眠,神经系统参与昼夜节律的调节–心理社会•受创伤者容易出现梦魇或失眠等障碍经历战争、大灾难的人,投诉睡眠问题的比率更高 1834 意识的其它状态¨沉思(meditation)¨宗教体验¨催眠¨药物导致的意识状态 184沉思¨追求宁静状态•宗教活动的一部分•改变平时的意识状态¨意识去自动化•意识流通常是目标指向的•自我的解脱•意识觉察范围的扩充¨生理反应•脑电波类似睡眠状态•印度瑜伽:耗氧极低 185宗教体验¨与自然或超自然一体的意识状态•平静感•内在和谐感¨仪式化宗教体验•给个人以安全感,相信存在比自己伟大的力量•价值和信念得到支持、肯定•自我和非自我之间的界限消失,由集体意识支配 186催眠¨Hypnosis, Hypnos希腊睡神¨催眠是一种意识变体,特点是易感性,而且不觉得是自己意志左右的结果。

      ¨有个体差异,与遗传、年龄有关 187隐蔽的观察者¨Hilgard(1986): –催眠与听觉催眠至耳聋,直到教员用手触摸学生的右肩;敲击木板、铁器等,被试没有反应;但课堂上有学生怀疑被试的某部分能够听到声音如果听到教员的声音,请树起右手食指,结果,被试的手指翘起来,但他以为催眠师做了什么–催眠与疼痛感催眠状态下,手臂放在冰水中,言语报告、手指示的疼痛感报告差别大¨意识分层次 188催眠和记忆¨催眠能导致遗忘症或记忆增强–催眠师诱发年龄回归,使人记忆早年的事件,语言等–催眠状态下,儿童回忆起绑匪的驾照号码¨美国很多州立法,禁止用催眠来获得法庭证据 189 药物导致的意识状态¨精神药物¨酒精和其它抑制药物¨兴奋类药物¨幻觉 190精神药物¨作用于神经系统,改变心理活动的药物¨常见的药物–酒精(酒类饮料)–咖啡因(咖啡、茶叶、巧克力)–尼古丁(香烟)–可卡因–海洛因 191酒精和其它抑制类药物¨酒精不是兴奋剂–很多人用酒精提高心情–强化GABA的活动,抑制与焦虑有关的去甲肾上腺素–酒精的心理作用¨巴比托类药物–小剂量镇静,大剂量安眠;心理一生理依赖¨酒精滥用和暴力犯罪–认知;归因(借口);刹车不灵而非加油 192兴奋类药物¨常见兴奋剂•尼古丁•咖啡因•安非他明:加速器•可卡因¨增加警觉、自主活动的药物 193致幻剂¨在没有任何外在刺激时出现感知觉¨文化的意义¨个人自娱 第五章 记 忆 永远的战士¨49岁的健康、英俊的中年人¨谈吐用现在时而非过去时¨认为自己19岁,处于1945年¨顺向性遗忘症(anterograde amnesia)–对大脑受损之后的事件失去记忆¨倒退性遗忘症(retrograde amnesia) 记扑克牌世界冠军贝拉  本报综合报道 日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记扑克牌大赛中,该项赛事的世界冠军贝拉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在57秒的时间里记住了一副扑克牌的顺序,并准确地把它们重新排列起来。

        贝拉还顺手拿了另一项“小时赛”的冠军——在1个小时之内,他记住了21副扑克牌,可惜没能打破他自己保持的23副牌的纪录 本章概要¨记忆概述¨记忆过程¨记忆系统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运动记忆 时间记忆量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感觉登记STMLTM刺激注意精细复述提取遗忘维持复述遗忘遗忘 1 记忆系统记忆三个子系统:¨感觉登记 (SM):不到1秒¨短时记忆(STM):20-30秒¨长时记忆(LTM):可毕生不忘¨工作记忆–人们有时把短时记忆称为工作记忆,因为它的作用就象心理的概要记事簿,通过它人们某个瞬间在意识中保持有关的信息,记录和解决问题 2 提取¨任务:回忆与再认¨编码:编码特异性与提取¨遗忘:遗忘的原因 3 记忆的重构¨图式–图式是有关特定情境或方面的一般知识¨图式对记忆的影响–信息的编码(语言冗余度)–信息的重构–信息的提取(缺省值)¨记忆重构与证人证词==》 4 如何改善记忆?¨多渠道:记忆子系统(其他心理过程)¨地点标定法¨关键词法¨SQ3R(元认知策略)survey question read recite review¨如何加工信息:精加工策略划线、做摘要、列提纲、网络框图 结语¨心理学家试图用信息加工模型,将记忆比作与内容无关的信息加工过程。

      ¨人不同于电脑–记住的会忘掉–没记的会因为愿望而记住¨文化概念塑造图式和思维、愿望,所以它影响记忆(内容) 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感觉登记STMLTM刺激注意注意精细复述提取遗忘维持复述遗忘遗忘 术语与复习题¨维持性复述维持性复述¨组块组块¨内隐记忆内隐记忆¨倒摄抑制倒摄抑制¨心理学家如何解释遗忘现象?心理学家如何解释遗忘现象?¨举例说明如何改善记忆?请说举例说明如何改善记忆?请说明所依据的概念或理论明所依据的概念或理论 1.1 感觉记忆¨感觉登记存在的依据–George Sperling(1960)•字母矩阵(呈现15-500ms)•整体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 部分报告法视觉呈现音调指示反应M Q T Z高音R F G A中音N S L C低音N, S, L, C Sperling(1960)的结果¨整体报告法–回忆不超过4个字母(33%)¨部分报告法–回忆4个字母中的3个(75%)–如果声音延迟太长,回忆迅速下降¨说明:进入的信息比知觉的多 P D Y M L X J O B E G T R H A Y S V C F X O P L A R N T S J 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感觉登记STMLTM刺激注意注意精细复述提取遗忘维持复述遗忘遗忘 信息表征¨心理表征–刺激或一类刺激的心理模型¨两类心理表征–感觉表征:以感觉方式来储存信息–言语表征:以言语来表征存储(自由、真理) 感觉表征¨图标存储(Iconic storage)–如Spering的实验¨拟声存储(Echoic storage)–Moray等人(1965)四耳人实验--听觉感觉登记¨照相记忆¨味觉¨情感 Cooper & Shepard(1973):字母旋转¨判断是正常还是镜反像R¨等同心理上将R旋转¨PET脑成像下,知觉和想象字母R,激活同一皮层区域。

      Back 字母R旋转反应时Back 1.2 短时记忆(STM)¨短时记忆指将信息在意识中大约保持20-30秒,然后要么进入LTM,要么遗忘 短时记忆的特点¨有意识的主动加工–干扰减少回忆量(Peterson & Peterson,1959)¨提取快捷–办公桌桌面与文件柜¨顺序保存¨容量有限–餐馆长凳 Miller(1956):神奇的7+-2DJIBMNYSEWSJSEC¨因人、因事而异 短时记忆中对信息的控制¨复述–维持性复述–精细复述:意义¨组块(Chunking)–将信息存储单元加大(7-80数字)–专家和大师的组块能力 组块DJIBMNYSEWSJSECDow-Jones,IBM,New York Stock Exchange, Wall Street Journal,Samsung Electrionic Co.Back 1.3 长时记忆 系列位置效应项目顺序回忆正确率 系列位置效应¨自由回忆¨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有时间复述–近因效应:没有后来词的排挤干扰 长时记忆系统¨外显记忆:有意识地回忆或表述–语义记忆:一般性世界知识和事实–情节记忆:个人体验的特定情节或事件¨内隐记忆:意识不到,但通过行为表现–程序记忆:如何做(驾驶、滑冰)–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启动效应¨先前对同样或类似信息的接触,促进了特定信息的加工。

      ¨Bowers & Schacter(1990):24词的词表–BEASONCHECKPENNY–READYCHEESEPENGUIN词干补词任务(12个老词干,63个新词干)词表用词量:控制组12%,实验组30% 编码与长时记忆¨编码:变为易记住的表征形式¨多重表征和表征形式–表象和语义的双重编码¨复述和加工水平–Craik & Tulving(1975):加工水平说 加工水平说¨结构水平–刺激的物理特征(大小写)¨语音水平–是否压韵¨语义水平–意义理解(填空) 信息在LTM如何存储?¨连接网络–连接或联想(学习)–如:厨房用品¨节点–网络上的每一个信息(思想、表象、概念、命题、感觉、情绪等)¨层次网络模型¨扩散激活模型(Collins & Loftus,1975) 扩散激活模型¨熟悉效应¨典型效应¨逻辑和非逻辑的联系¨Freedman & Loftus(1971)–说出一种水果,名称以A开头–说出一种以A开头的水果Back 即刻回忆即刻回忆(单词数)(单词数)两天后回忆两天后回忆(单词数)(单词数)有意识记有意识记149无意识记无意识记106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效果比较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效果比较 回忆与再认 ¨回忆:从LTM中即刻提取信息¨再认:明确某种事物是否遇到或学习过填空与选择题的差别TOT现象(Tip-of-the-tongue)Back 编码特异性与提取¨编码特异性原理:信息编码方式与提取方式之间的匹配¨情境( 提取线索 )–听课与考试在同一教室比较好¨状态依赖记忆–潜水员水下记忆单词Back 遗忘¨Ebbinghaus(1885)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痕迹消退理论–干扰理论•正向干扰•逆向干扰–动机性遗忘¨童年遗忘症Back 记忆与证人证词¨E. Loftus(1975, 1979,1993)¨引导提问与目击报告–预先假设(presupposition)•How fast(stop sign)?•Did you see the stop sign? ----Yes!(53-35%)–只要被问过,就有可能进入记忆–记忆差的人特别容易感受错误信息¨重大事件激发情绪反应,加强了核心信息的记忆,但可能忽视周边细节的记忆。

      陪审团不信¨提取被压抑的记忆Back 第六章 思 维 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两大特性:概括性¨ 间接性 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创造思维¨我向思维&现实思维¨例:¨什么是道德?¨某农场发生了一场火灾,原因?¨红砖有哪些用途?(8分钟)¨幼儿说:“我还没有午睡,所以还不是下午 思维的生理机制¨脑的重量发展¨三个机能系统:颞上回后部损伤、顶-枕区损伤、额叶损伤¨割裂脑研究¨结论:思维是大脑皮质的整体性活动,不同思维种类可能与脑的不同部位有关 1. 思维的基本单位:表象、概念和命题思维,指对事物进行心理表征,并且对这些表征进行心理操作¨心理表象和心理模式¨概念和归类¨命题 1.1 心理表象和心理模式 ¨心理表象刺激的视觉(其它感觉)表征¨心理模式–帮助人们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表征系统 Cooper & Shepard(1973):字母旋转¨判断是正常还是镜反像R¨等同心理上将R旋转¨PET脑成像下,知觉和想象字母R,激活同一皮层区域 字母R旋转反应时 1.2 概念和类别¨概念–概念是对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客体、观念、事件的心理表征–恒星、天安门、香港、高尔夫球,哪些是概念?¨归类–将相同的客体归组,排除其它客体的过程–归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归类的意义:简化¨清晰和模糊概念–汽车–好事 概念形成的研究¨研究材料:人工概念(人为的在实验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赫尔首创)¨经典研究:布鲁纳,1956。

      该实验设计了81张图片,所有图片分为4个维度(图形、图数、颜色、边数),每一维度包含三个值以图形为例:圆形、方形和十字形实验时将图片放于被试前,主试指着一张图片对被试说:“现在我心中有一个概念,概念的属性可以在这张图片上看到请你按自己的想法,每次指出一张图片给我看,对与错我随时告诉你,继续找下去,看看能否发现我所想的概念直到被试说出主试心目中的概念,实验结束如:红色方形 概念形成的过程¨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具体概念的习得过程:知觉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概括 科学概念的学习¨影响因素:¨过去经验(日常经验)¨变式练习¨给概念下精确定义¨实践中运用 1.3 命题能够独自成立的,能判断真伪的论断,是具有意义的最小单位 2. 思维基本形式¨推理¨问题解决¨决策 2.1 推理¨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样本机率)–源于观察¨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逻辑性推理–源于观念 三段论推理¨¨未婚者都不戴结婚戒指未婚者都不戴结婚戒指¨¨小李未戴结婚戒指小李未戴结婚戒指¨¨所以,小李未婚所以,小李未婚¨¨卡片一面是数字,一面是字母。

      卡片一面是数字,一面是字母¨¨如果卡片一面是字母如果卡片一面是字母A A,另一面就是数字,另一面就是数字3 3¨¨要验证第二个命题,必须翻哪张卡片?要验证第二个命题,必须翻哪张卡片?AB32 Cole&Scribnerd的调查¨调查对象:非洲利比里亚的库贝勒族人¨调查内容:逻辑推理过程¨例:主试:弗鲁姆和雅可巴罗两人中不管哪一个喝酒,村长就生气弗鲁姆没有喝酒,雅可巴罗正在喝酒,那么,村长会生气吗?¨被试:没有对两个人都生气的那种人¨主试:(反复重述问题)¨被试:村长那天没有生气¨主试:村长没有生气吗?理由呢?¨被试:因为村长不喜欢弗鲁姆 2.2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从一个情境向另一个情境转换以实现目标的过程¨三种成分*¨问题解决的步骤 ¨问题解决的策略 问题解决的步骤¨Holland et al.(1986): 四个步骤•两种状态之间的差别•识别和选择可能的算子•应用算子 (Subgoals)•继续使用算子直到差异消失¨完好定义的问题与定义模糊的问题–数学问题 Vs. 恋爱对象–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信息和标准)–隔壁宿舍喧闹声太大 问题解决策略¨规则算法(Algorithms)–指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步骤,按步就班。

      ¨启发法(Heuristics)–在很大程度上靠经验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w认知捷径w经验原则(Rules of thumb)w假设检验 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尝试错误¨顿悟¨类比问题解决¨启发式方法¨反推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呈现的方式¨多余刺激的干扰¨定势的影响¨功能固着¨动机的作用 问题呈现的方式¨如果问题表述的方式与解决的途径间缺乏直接的、显然的联系,会阻碍问题的解决¨问题重组,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述问题¨例:已知圆的半径,求内接正方形的面积 多余刺激的干扰¨解决问题必须善于排除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使问题简化¨例:30+36=?¨30日元+36日元=?¨30意大利里拉+36意大利里拉=?¨哪一个算得最快? 定势的影响¨定势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由于定势的作用,常常使人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惯性的看待新面临的问题¨实验:量杯问题¨陆钦斯,1942,已知A、B、C三个量杯的容量,求需要的水的体积D试试看,你是否也存在定势? 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这个概念是德国心理学家邓克首先提出的¨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它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实验:赫林、希尔:绳子木棒问题¨实验:蜡烛问题:三只蜡烛、一盒火柴和图钉,如何将蜡烛固定在墙上? 动机和情绪状态¨中等强度的动机下,问题解决的效率最高;动机太强和太弱都不利于问题解决¨情绪唤醒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影响问题的解决¨九点图及其解法 2.3 决策¨个体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得失的过程个体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得失的过程¨信息加工模型: –效用(Utility)–概率(Probability)¨效用值(Utility Value)¨加权效用值(Weighted Utility Value)¨期望效用值(Expected Utility) 2.4 干扰理性思维的因素¨表征性启发与便捷性启发–客体与原型的相似形–猜职业:图书管理员或商人(1/50)–便捷性启发:飞机与火车谁更安全?¨验证性偏见–人相信或谋求证实自己已有信念的倾向¨功能性固着–人了解某物体的一个功能之后,容易忽视该物体的其它功能 2.5用电脑模拟思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GPS, General Problem Solver(1969,1972)–ELIZA(MIT)–Expert Systems¨局限–模拟人类思维的表层形式–电脑无自我意识 2.6 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的分歧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的分歧¨理性决策者只存在于实验室中¨决策中可能有很多意识不到的动机、情绪等非理性成分¨Wilson & Schooler(1991)评定几种草莓浆,之前给理由Wilson et al.(1993):选艺术画,给理由,不满意w理性、意识思维不一定是行为最佳指南 3. 语言¨语言和思维¨将声音和符号转换为意义¨从咿呀学语到逗乐¨非言语交流¨语言是否为人类独有? 3.1从咿呀学语到逗乐咿呀学语(咿呀学语(6--12个月)个月)单词(单词(1至至1岁半)岁半)电报语(电报语(18--20个月)个月)¨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基因倾向(强化不到位;明显的阶段性;儿童创造词句)–环境影响(强化、模仿)¨语言发展是否有关键期?–2-5岁,语言功能单侧化完成 3.2非言语交流语气体态语言 *姿势躯体距离声音信号(nonverbal vocalizations)面部表情触觉或味觉 3.3语言是否人类独有?¨个别黑猩猩能掌握130个词汇¨黑猩猩能用符号表达感受¨黑猩猩能向子女传授所学的语言符号¨猴能学会用符号或手势与人沟通 第七章 情绪 本章概要¨情绪¨应激¨应付 一、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情绪?¨情绪涉及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绪不是一种毫无目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伴随体验相反,它们是在适应外界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工具这是当代情绪心理学中占主流的功能主义思想的一种观点¨研究框架:情绪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带有情绪? 心理模型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情感过程 情绪或情感的定义情绪或情感,是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评价反应(积极或消极的感受状态) 行动准备性功能¨弗瑞达:情绪使我们对意想不到的事件更快、更有效的予以处理¨1989年,弗瑞达等人对32种情绪进行了问卷调查,要求被试回忆与这些情绪相关的具体情节,并按行动准备的29个维度做出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在46%的情况下,可以通过29种行动准备预测得出32种情绪 情绪的认知成分方面的研究¨以往研究焦点:–注意、知觉和记忆成绩与情绪的关系–刺激的意义与情绪的关系–情绪信息在大脑中的表征–情绪的认知发展¨认知情绪理论:–情绪的解释–情绪的认知评价 二、情绪的表达¨达尔文1872年《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对情绪的表达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表情可能的情绪表情可能的情绪脸红羞愧、羞怯尖叫、出汗 痛苦身体接触友爱感毛发直立害怕、气愤紧握拳头生气耸肩顺从哭泣悲伤嘘声藐视皱眉生气、挫折发抖害怕、担心笑高兴 情绪表达方式¨情绪外显的行为符号¨多种途径:面部表情、体态、手势和语气¨特定表情模拟:喜悦 情绪表达和情绪¨Tomkins(1962): 面部是主要的情绪中心¨情绪和面部肌肉运动的关系一致(个体和文化)¨面部表情不单指示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而且影响生理和主观的情绪成分 文化和情绪表现规则文化和情绪表现规则¨有些面部表情是各文化通行的 (Ekman,1971;Ekman & Oster,1979)–Ekman & Oster(1979): 吃惊、害怕、愤怒、恶心、喜悦、哀–Izard(1977): 害羞、感兴趣¨表现规则:以文化或亚文化的合适的–Ekman(1977): 日本和北美人表现害怕–爱情表现规则 经典研究:¨Sogdn &Masutani,1989¨从背部拍摄了四名日本演员的动作,观察者看不到他们的脸部表情。

      让美国被试和日本被试分别观看这些片段,然后做多项选择测验,为每一情节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表达情绪的词语¨结果:一些情绪类型,如害怕、悲伤和厌恶,能被所有的被试正确地识别出来然而,其他一些身体语言,如俯身弯腰,在日本社会中被认为是害怕,而在其他地方则不这样认为 性别和情绪表达¨女性的情绪体验比男性强,更容易识别他人面部表情和非言语线索,情绪表达更强烈、更公开¨三岁就有性别差异 females are more likely to express fear, sadness, and happiness, and males, anger.¨可能的原因:性别角色 三、情绪体验¨在Fehr&Russell(1984)的大规模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受试者都把情绪定义为他们感觉或体验到的东西 主观体验¨基本体验:喜、怒、哀、乐¨情绪状态的个体差异¨承认自己的情绪对健康有益–Berry & Pennebaker,1993•写创伤或微不足道的事件,==>看病的比例少–Pennebaker et al,1990)•写入学最深的想法和感受(或早上起来干什么)•去校医院的少 四、情绪的生理成分¨情绪伴随着多种生理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压–躯体神经系统•战斗或逃跑¨气得头脑发昏Hot under the collar 情绪的神经心理学¨情绪功能位于心脏、面部或外周神经系统?¨分布于整个神经系统¨特别重要的三个脑区b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皮层bPapez回路 b杏仁核,大脑的情绪中枢¨情绪反应的两个回路–快速反应:丘脑==>杏仁核–慢速反应:丘脑=>皮层=>杏仁核¨皮层对情绪的作用 五、情绪分类¨基本情绪¨正情感与负情感 基本情绪¨情绪分类标准: (Izard & Buechler, 1980)–特定的生理、主观和表现成分¨喜悦、愤怒、哀伤、害怕、恶心¨吃惊、蔑视、感兴趣、害羞、内疚、信任、期盼 正情感和负情感¨人们自陈情绪中有两个基本因素(Watson & Clark,1992; Watson & Tellegen, 1985)¨正情感和负情感分别驱动趋近和回避行为系统¨正情感和负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遗传的 情绪层级EmotionEmotionPositivePositiveNegativeLoveLoveJoyJoyAngerAngerSadnessSadnessFearFearFondnessFondnessInfatuationInfatuationBlissBlissPridePrideJealousyJealousyAnnoyanceAnnoyance 六、情绪理论¨早期生理学观点¨心理动力学的情绪观¨情绪的认知观点¨情绪的进化论观点 早期生理学观点¨William James (1884):外周理论–情绪发源于躯体体验(内脏、骨骼肌)¨Carl Lange (1885):James-Lange 理论–血液系统的作用¨Cannon (1927) and Bard (1934)–对 James-Lange理论的两点批评•自主反应慢•脏器反应无情绪特异性–Cannon-Bard 理论(丘脑同时向皮层和躯体) 心理动力学的情绪观心理动力学的情绪观¨意识不到自己情绪体验意识不到自己情绪体验 –Moray(1969): 中性词,条件作用引起焦虑或害怕;双听技术,非追随耳;虽然听不到,但有皮电反应¨无意识情绪过程会影响思想、行为甚至健康。

      无意识情绪过程会影响思想、行为甚至健康–为了避免不愉快情绪,人们有规律地在自己的能力和人格特性方面欺骗自己–Shedler etal(1993):自评健康与临床观察,发现无意识焦虑,有生理上的代价 情绪的认知观点¨情绪与解释–Schachter-Singer理论 (1962): 不单是对唤醒的一种主观觉察Emotion-inducingEmotion-inducingstimulusstimulusPhysiologicalPhysiologicalarousalarousalCognitive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interpretationof arousalof arousalEmotionEmotion 情绪的认知观点(2)¨认知和评价–人们的情绪反应了对情境或刺激的判断和评价(Lazarus)–Zajonc(1980): 仅仅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情绪和心境对认知的影响–心境:相对持久广泛的情绪状态,一般不会引起注意–对记忆、思维的影响 情绪的进化论观点¨情绪服务于适应发展的需要¨沟通的功能¨一种强有力的动力 (movere)¨人为什么对亲昵有嫉妒心?–Female: emotional commitment–Male: sexual access–Buss et al(1992): study 1,2,3 ఝ 应激对一个人适应外在和内在需求能力的挑战 应激¨应激是一种生理心理过程¨应激是一种转化过程¨应激源¨应激与健康 一、一、 应激是生理心理过程应激是生理心理过程¨ Hans Selye (1936, 1976)¨综合适应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综合适应症¨加拿大学者汉斯.塞里把应激状态下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称为适应综合症。

      这种症状一般分三个阶段:1、警觉阶段应激初期,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上升,血糖和胃酸增加,机体处于适应性防御状态¨2、阻抗阶段有机体提高代谢水平,动员保护机制以抵消持续的情绪紧张¨衰竭阶段紧张持续,有机体的适应性储存全部耗尽这时机体被自身防御作用损害,导致适应性疾病 二、二、 应激是一种转化过程应激是一种转化过程¨Richard Lazarus (1981, 1991, 1993)¨应激程度取决于一个人如何评价情境和应付情境的能力¨Lazarus:应激和应付过程的两个阶段–初级评价:发生了什么?–次级评价:该怎么办?¨Lazarus三种应激 –伤害或损失,威胁,挑战=>应激不一定总是负面刺激¨社会和经济力量 三、应激源¨应激事件(Stressor)¨生活事件¨大灾难¨日常争执(冲突) Holmes-Rahe Life Events Rating Scale(1967)¨Death of spouse 100¨Divorce 73¨Marital separation 65¨Jail term 63¨Death of family_m 63¨Personal inju/ill 53¨Marriage 50¨Fired at work 47¨Retirement 45¨Pregnancy 40¨Business readjust 39¨Begin or end sch. 26¨Trouble with boss 23¨Change in reside 20¨Vocation 13¨Christmas 12 生活事件及其对个体的意义生活事件及其对个体的意义¨知觉到的应激----各种刺激对不同人有不同意义¨失业有不同的效应–收入拮据–婚姻危机–搬家–失去朋友–失去自尊 大灾难¨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包括恶梦,创伤场景突然闪现,抑郁,焦虑¨幸存者内疚–恶梦不断,难与人相处,焦虑、抑郁 日常争执¨包括人际冲突,交通拥挤,担心体重或体型,物价上涨,事物繁忙等。

      ¨Kanner等(1981):对中年人,日常冲突比生活事件更能预测心理应激症状¨Affleck等(1994):日常争执对健康和幸福感有根本性的影响 四、应激和健康¨应激和免疫系统¨应激、健康和人格–McClelland(1993):权力动机越高越容易感冒–A型行为模式(Friedman & Rosenman, 1959)Impatient, hard-driving, ambitious, competitive, and hostile.–钓鱼与驾驶 ఝ 应付 ¨应付机制¨防御机制¨文化对应付风格的影响¨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一、应付机制¨类似于解决问题–努力改变情境–改变对情境的认知–改变对自己的认知¨问题解决能力强的人,报告的应激少,心理症状少¨其他解决方式:饮酒或其他药物依赖 二、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反向形成¨升华¨合理化¨被动攻击 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减轻内心不安与烦恼,恢复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的适应性倾向,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合理化作用合理化作用亦被称之为文饰作用,是指一个人为掩饰易被他人取笑的行为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和辩护,或巧妙地证明事实上他不能忍受的感情和行为是他所能忍受的。

      这些理由不过是编造或杜撰出来的,可谓“自圆其说”其目的是要以“正当”的动机和合理的言词掩饰或维护自己的所作所为,使之合理化,从而保持心安理得 压抑作用压抑作用是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或无法实现的、使人感到困扰或痛苦的观念、情感或欲望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意识里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试图将其遗忘 投射作用投射也称推诿这是一种把自己内心确实存在的某些不被社会所接受的,或自己不喜欢的愿望、观念、态度、冲动或行为等转移推诿到他人身上,说是别人有这些意念或恶习,以掩盖自己,使内心获得平衡的心理防卫方法 升华作用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使其以有利于社会和本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或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 否认作用否认也称作否定,是一种对挫折的事实或已发生的不愉快、不幸的事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以减轻和逃避挫折后的痛苦情绪的心理防卫方法 补偿作用这是一种因某种需要和目标受挫后用满足其他需要和达到其他目标来减轻心理上沮丧感的心理防卫方法 反向作用即是一种用过分的相反的外在行为来掩盖不为社会相容的内在动机,或去表现和满足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或不敢表现和满足的内在动机的心理防卫方法。

      其中,个体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的表现方向是相反的 表同作用表同也称自居或认同这是一种因某种需要难以满足和达到,就把自己比拟成幻想中的成功者,或比拟成与其他成功者有关联的人,以减少自身遭受挫折的痛苦和焦虑,维护个人自尊心的心理防卫方法 转移作用指改变冲动的方向,用另外一个目标替代原来的目标或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的心理防卫方法 倒退作用指一个人采取倒退到童年的或低于现实水平的行为来取得别人的同情与照顾,以逃脱紧张或不满的情境,避免面对残酷的现实问题或痛苦 心理调节¨心理调节,顾名思义,是对个体心理过程和状态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自我调整,使之能够摆脱困扰并维持一个适当的内部状态,以便较好的处理各种信息其中以对情绪的调节最关键和重要 三、文化对应付风格的影响三、文化对应付风格的影响¨美国儿童更主动地控制应激情境¨墨西哥儿童则被动接受和应付刺激,他们更多调整自己而非努力克服情境中的障碍 四、 社会支持¨可以依赖,得到帮助和关心的他人¨社会支持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成年猴子,隔离之后免疫力下降–成年人:社会关系、亲近朋友的数目是死亡率的一个预测指标¨机制:–缓冲假设:社会支持避免有害刺激直接作用–初级评价与次级评价:减缓应激压力 第 八章 需要和动机 个性¨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的基本特征¨特征一:整体性¨特征二:稳定性和可塑性¨特征三:独特性¨特征四:社会性和生物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需要¨一、需要的定义和作用¨二、需要的分类¨三、需要的理论¨四、需要的研究 一、需要的定义和作用¨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2、需要的作用?¨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二、需要的分类¨根据需要的起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 三、需要的理论 四、需要的研究 有些学生为什么学不好?¨理由一:能力问题–反应的快慢¨理由一:认识问题–不知道¨理由二:动机问题–想不想学 艾滋病与预防措施¨认识问题–不知道危害性–研究表明:艾滋病知识与冒险行为没有关系¨动机问题–取悦对方–表明信任–追求快感:Stein等人(1994) 问题¨HOW–怎样感知、记忆、学习¨WHY–为什么要去感知、记忆学习某些现象¨行为或心理的原因 什么是动机?¨动机–指给行为以力量,发起、指引和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

      ¨有关概念–本能:不用学习就会出现的行为倾向或行为方式–需要:有机体物质和能量平衡受到破坏–驱力:生理需要的唤醒状态–诱因:激发定向反应,诱发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要素–指向–强度 本章概要¨动机观点¨进食¨性动机¨心理社会动机 1 动机观点 1.1 进化论观点¨本能¨包容适配性理论(不再强调本能)Inclusive Fitness–自然选择有利于生存繁衍、同时促进近亲生存和繁衍的有机体–近亲之间的熟悉、情感纽带–东西方的差异–化学机制(外激素)•Simmons(1990): 蟋蟀研究¨对生存和繁衍有意义的动机–权力和爱–饮食和睡眠等基本需要(内稳态) 1.2 心理动力学观点¨Freud:内部压力或驱力•基本驱力包括性和攻击性(自我保护)¨现代观点:•关系需要、自尊需要;愿望和恐惧¨无意识动机(外显和内隐动机)¨TAT测验与无意识动机•比自陈量表更好地预测20年以后的经营成就•TAT效果好,或者内隐动机更稳定持续•原因:早年严格的饮食、排泄训练 1.3 行为主义观点¨奖励或惩罚(外部)¨(内)驱力(趋利避害)–外部强化受内在状态的影响¨驱力减少理论(Hull,1943)动机是驱力和强化的结合产物。

      剥夺基本需要,产生不愉快的紧张状态,动物采取行动,如果行为减少了紧张,行为得到强化¨初级驱力(饥渴性)和次级驱力¨缺陷:无法解释诱因激发而非去除驱力 1.4 认知观点¨目标¨期望值理论(价值、可实现的程度)¨目标设定理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及时得到反馈–自信能达到目标–设定足够高的目标–高度认可 1.5 需要层次理论¨Maslow的需要层次(1962)–生理(饥渴)–安全(住房、钱)–爱和归属(亲密)–自尊(同伴的尊敬)–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层次理论的新发展¨C. Alderfer(1972):员工的关注点–物质(工资、福利、自然条件)–与同事和上司的关系–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机会¨ERG理论–生存、关系和发展–挫折-退化机制:高层需要得不到满足,会转入低层需要而非停留于原来的层次 1.6 艾滋病无防范动机综合分析¨进化论:人类多年传统;勇气¨心理动力学:否认;接近;主宰;毁灭¨行为主义:避孕是惩罚;¨认知派:无知;¨人本主义:(潜伏期)追求高层需要 2 进食 ¨新陈代谢¨饥饿和厌食¨肥胖¨进食障碍 2.1 新陈代谢¨进食,是生物性动机¨进食,将其它生命体的细胞转化为能量¨新陈代谢•指躯体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去驱动肌肉、维持体热、运作神经系统、构造和机体组织的过程。

      •葡萄糖(短期能量)和脂肪(长期能量) 2.2 饥饿和厌食¨内稳态机制¨外部线索和进食行为 内稳态机制¨肠胃与饥饿的主观体验–胃中放一气球(Cannon & Washburn, 1912)–胃切除病人报告饥饿感¨葡萄糖定点理论–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肝脏和下丘脑有葡萄糖受体,监控血糖水平–注射葡萄糖,推迟进食¨下丘脑与饥饿和饱中枢 外部线索与进食行为¨食物的色香味–食物的变化,可改变动物(大鼠)进食–有些线索先天更能激起食欲(如甜味)¨他人在场–人多时,吃得越多(比平时多75%)–饮酒 2.3 肥胖¨体重和肥胖的相对概念¨体重和健康¨肥胖和生物学¨肥胖和环境因素 体重和肥胖的相对概念¨超出理想体重的15%,就称为肥胖¨美国1/3的成年人肥胖¨肥胖有种族、文化、社会阶层的差异–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差别– 明星身高与体重比下降了10%(自50年代)–肥胖和肥胖感有差别(男女、黑白人)•黑人更重,但不觉得自己肥,也不在乎异性肥•男人比女人更关心对方的体重–肥胖带来负面的刻板印象•幼儿园•大学生看照片谈话:体重与社会评价负相关 体重和健康¨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冠心病、高血压、某些糖尿病等¨肥胖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3.9倍¨医学界对肥胖也有偏见? 肥胖和生物学¨肥胖的原因?¨现象研究•领养儿童的体重与生身父母关系更大•同卵双生子体重相关:0.72-0.83•异卵双生子体重相关:0.34-0.49¨生理因素–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体内倾向维持相对稳定的重量(定点理论)¨减肥有效吗? 肥胖和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地位¨饮食节制¨锻炼–是否持之以恒¨心理因素–低自尊–焦虑和抑郁 2.4 进食障碍¨厌食性神经症–拒绝吃,危及生命(骨头变脆、心脏病)–常见于女性,青年期–人格:聪明、完美主义、自控–原因不祥,治疗效果不稳定¨贪食症–狼吞虎咽吃东西–90%是女性,无特定人格特点。

      3 性动机¨普遍存在,但表现方式各异¨激素和梦幻驱使下的性行为¨Alfred Kindey et al(1948,1953)–37%男性,13%女性有同性恋行为 3.2 性动机的先天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很多动物有特定的求偶仪式–性激素的作用•组织效应:发育•激发效应:性活动与血液中的睾丸激素水平¨后天因素–性行为方式不同–社会认可的性活动不同 3.3 性定向¨同性恋–2-7%男性;1%的女性–1973年以前,APA认为同性恋是病–童年时代的异性行为是预测指标¨可能的原因–母亲应激说–遗传–精神分析(母亲强悍-男孩;与母亲关系不好-女孩)–发展说(与异性接触的机会) 4 心理社会动机¨心理社会动机–个人或人际动机(成就,权力,自尊,归属,亲密)–与生物学关系(多少有)–跨文化存在的基本社会性动机¨关系需要¨成就需要 关系需要¨人类最早的关系需要是依恋–依恋是身心接近他人的愿望,有满足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依恋是成年爱的基础¨成人有亲密的需要–自我开放、温和、相互关心(挚爱亲朋)¨归属需要–归属感与孤独 成就需要¨努力成功,避免失败¨成就动机高的人的特点–追求现实、难度适中的目标¨成就动机可以测量¨成就动机可以培训 结语¨人是生物和社会文化的结合产物–人是社会动物¨个体思维、情感等在动机中的作用–认知:明辩动机的目标或方向–情感:改变动机的强度或力量 关键术语与复习题¨动机¨性定向¨成就动机¨述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举例说明两种肥胖原因 第九章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 能力 Holden(1980): 双生子研究¨Oskar和Jack¨很多相似处–衣着相象(金丝边眼镜、两个口袋的T恤)–阅读习惯(从后向前看杂志)–脾气接近–幸福感类似–社会交往风格类似¨Oskar随母亲居德国,天主教徒,纳粹¨Jack随父亲以色列居住,犹太人 一、个性心理结构简介与回顾¨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需要:人脑对各种身体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动机:激励人去活动的心理方面是引起活动的直接机制动机使人的活动具有选择性兴趣: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具有广阔性、倾向性、持久性和效能等品质理想: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有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信念: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价值观与世界观:世界观是由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体系包括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按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有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做什么和怎么做 个性与人格¨同一概念¨指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 主要个性理论简介¨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理论–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冰山模型•驱力或本能模型•人格结构•新弗洛伊德理论•心理动力学的贡献和缺陷 冰山模型•意识心理过程•潜意识心理过程•无意识心理过程•心理矛盾: 情感或意向的冲突•冲突:对立动机的战斗•妥协 nFreud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压抑愿望、恐惧记忆、情绪 驱力和本能模型•两种基本驱力:性和攻击性•性驱力:libido–性活动–追求快乐–爱¨驱力表现–白日梦、讲究穿着、职业奋斗、体育¨病因说:无意识进入意识 人格结构•本我Id–无意识、非理性–快乐的原则•自我Ego–部分有意识,执行者,协调本我和超我–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s–社会道德和价值内化,良心;–道德原则(现实、完美) 新弗洛伊德理论•Carl G. Jung•Alfred Adler•Erich Fromm•E. Erikson Carl Jung: 分析心理学分析心理学•除原始生物冲动,还有创造和自我实现•反对冲突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所有人共享的观念、情感、符号,代代相传–表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

      •MBTI人格量表–外向和内向–感受和直觉–思考和体验–知觉和判断 Alfred Adler: 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强调意识•追求卓越•克服自卑感•补偿作用–退缩反应–过度补偿 心理动力学的贡献和缺陷心理动力学的贡献和缺陷•影响•探讨性,是一种进步•非科学研究•弗洛伊德:厌恶女性的人 认知-社会理论•背景•班图拉Albert Bandura•凯利George Kelly 班图拉 Bandura•观察学习与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与自我调节–期望•自我效能–有关自我能力的信念–是人格的组织者 凯利 Kelly: 个人构念•个人构念–有关人、地方、事物及对人重要的事件的心理表征–个人构念的组合就是人的观念系统,决定一个人如何思想、体验、行动和认识情境•基本假设–人的活动都有他所预期的事物的结构来指引•固定角色治疗法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罗杰斯Rogers个人中心的观点•true self•false self•ideal self•价值条件:无条件积极关注•马斯洛Maslow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对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评价 二、 气质 1、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三点理解:–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力特征–气质的天赋性–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气质•气质定义–由生理尤其是神经结构和机能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属性,表现为行为能量和时间能量和时间的特点•气质和性格的差异–生理因素与社会文化–发展:早期与逐渐形成–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基础,是人格的一个部分•气质理论 2、气质类型¨有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体液说•多血质(血液)多血质(血液):活泼、快乐、好动•粘液质(黏液)粘液质(黏液):沉静、淡漠•抑郁质(黑胆汁)抑郁质(黑胆汁):忧郁、不快乐、•胆汁质(黄胆汁)胆汁质(黄胆汁):兴奋性强、急躁易怒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甫洛夫:–强度 、平衡性、灵活性•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强,平衡,迟缓(安静型)•弱型 •强,不平衡(冲动型) 体型说Willion Sheldon•内胚层型内胚层型内脏优势悠闲自在、好交往、宽宏大量、斯条慢理•中胚层型中胚层型身体优势自信、健壮、精力充沛,胆大•外胚层型外胚层型大脑优势内向、拘谨、胆怯 气质血型说•O型:浪漫多情•A型:刻板、明确•B型:自由意志论者•AB型:言谈举止合情合理 柏尔曼的气质激素理论¨甲状腺型:分泌物多,精神饱满,感知灵敏,意志力强;反之,迟钝、缓慢。

      ¨肾上腺型:皮肤干黑,毛发浓密,雄壮有力,情绪易激动,好斗¨脑下垂体型:脑力发达,有自制力¨副甲状腺型:易激动,缺乏控制力;反之,肌肉无力,精力不足¨性腺型:进攻行为多;反之,进攻少 4、气质的意义¨教育方面:–扬长避短,创造佳绩–因材施教,提高效率¨求职方面:–一般的工作–特殊行业,如飞行员¨管理方面:–激励方式 举例(教育方法)¨多血质学生:严格组织纪律,热情对待;给予多种活动机会的同时,培养中心兴趣;防止毛躁、粗心大意;发挥机智灵敏优点¨胆汁质学生:说服教育,避免激怒他们,培养勇于进取、开朗豪放性格,防止任性、粗暴¨黏液质学生:多给予参加班级体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探索,防止谨小慎微,墨守成规¨抑郁质学生:多给予关怀,帮助;避免公共场合指责,培养自信心;防止多疑和孤僻 三、 性格 1、性格是什么•与人格同义?•“这个人很有性格”说法对吗?•涉及社会评价的内容(声望) 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三点理解:–对现实态度的个性特征–在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特征–性格的社会制约性 2、性格的结构特征¨现实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可塑性 性格的态度特征¨对别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特征:如,诚实、正直、有礼貌,富有同情心¨对劳动和工作的态度特征:如,勤劳、有责任心、认真、节约、有首创精神¨对自己的态度特征:如,谦虚、自信、自卑、羞怯 性格的意志特征¨自觉性:对自己的行为目的的重要性有清晰认识,并能够主动调节行动以便达到目的。

      —盲从¨坚定性:在完成任务时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动摇¨果断性:善于明辨是非,迅速作出决定和积极采取行动—优柔寡断¨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思想和行动—任性 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强度方面的特征:感染程度和支配程度¨情绪稳定性方面的特征:始终如一否?¨情绪活动的持久性方面的特征:影响久暂?¨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通常的心情如何? 性格的理智特征¨感觉¨记忆¨思维¨想象¨如:有人善于发现问题,有人则不会找问题;有人喜综合,有人喜分析 3、性格类型¨类型理论–克瑞奇米尔的类型论–谢尔顿的类型论–荣格的类型论–威特金的类型论–霍兰德的类型论¨特质理论–特质的概念–特质的分类 特质理论•阿尔波特Gorden Allport•卡特尔Raymond B Cattell•埃森克Hans Eysenck•大五因素•特质理论评价 阿尔波特 G. Allport•特质理论的创造者•Allport & Odbert (1936)人格描述词•17,935 descripter ( stable, emotional, action, assess)•词汇假设•特质:–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相对持久和一贯的任何特征•观察到的倾向•推断的人格倾向 阿尔波特的人格结构•枢纽特质Cardinal Trait–同情心、吝啬•中心特质Centrial Trait–5-10种•次级特质Secondary Trait–与习惯、态度有关 卡特尔 Raymond B Cattell•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因素分析理论–因素分析–聚类分析•16pf人格量表 埃森克埃森克Eysenck¨因素分析•因素集–内向-外向–情绪稳定性(神经质)–精神质Psychoticism•Eysenck类的概念•Eysenck 人格问卷(EPQ) 内向类特质习惯具体反应固执僵化主观 大五因素•早期研究•Tupes & Christal (1961)•W. Norman (1963)•Goldberg (1990,1992)•大五因素 (McCrae & Costa, 1990)•神经质Neuroticism•外向活力Extraversion•率直创新Openness to Experience•愉快Agreeableness•公正Conscientiousness “强制的五”和“破碎的七”杨国枢、王登峰:从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出发,根据对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分析,发现中国人的人格维度是七个,而不是五个。

      特质理论的评价•描述/解释 •静止与动态结构•情境与倾向 4、影响性格发展的因素¨七大因素:–生物性因素–身体因素–家庭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实践–社会文化因素 性格和遗传•基因相同的人,有很大的类似性–犯罪率,领养儿童与生身父母相关更大–明尼苏达双生子研究(Tellegen et al. 1988)•幸福感社会亲密•应激反应保守传统•社会能力–瑞典双生子儿童研究 (Plomin et al.1990)•活力随和•神经质正直 性格和环境•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的塑造和影响•人格与情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人格跨时间和情境性•人格随情境变化,人格不具备预测性•S. Epstein有关诚实的研究:累积可增强预测性•Caspi(1990):8岁时脾气坏,成年成就、婚姻差•Stattin & Magnusson(1989) 10岁时攻击性强,成为罪犯的多•Costa & mcCrae(1988,1990) 30岁左右人格稳定•人格、情境、性别的交互作用 5、性格评定•投射人格测验–TAT与 CAT–墨迹图(罗夏墨渍测验)•特质人格量表–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EPQ(艾森克人格问卷)–NEO (大五量表)•临床人格量表–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Y-G性格测验 四、 能力 1、能力概述¨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实际能力(actual ability)+潜在能力(potential ability)¨能力与活动¨能力与知识¨能力-才能-天才 天才¨观察问题敏锐和机警¨良好的记忆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能力的种类¨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倾向性: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功能: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活动性质: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独特性和有价值性) 2、智力¨智力的定义¨智力和能力 2、智力¨智力的定义:70种之多,是心理学领域受争议最多的一个概念,两大类:¨概念性定义:–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智力是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操作性定义:–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智力是智商 我国心理学家的界定¨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智力和能力¨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智力和能力关系有三种看法:–智力包括能力(西方学者)–能力包括智力(前苏联)–智能独立论(中国古代) 智力的结构理论¨单因素论:高尔顿¨二因素论:斯皮尔曼¨三因素论:桑代克¨群因素论:瑟斯顿¨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与艾森克¨智力层次结构模型:阜南 智力的系统理论¨多重智力理论¨加德纳:1983¨7种智力:空间、音乐、言语、逻辑数学、人际、内省、身体运动智力¨毕加索;杜皮;艾略特;居里;甘地;弗洛伊德;格拉夫 心理测量流派的智力发展理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卡特尔¨新智力理论–智力三元理论:斯腾伯格–智力PASS模型:达斯 创造性(1991):6种投资资源¨智力的过程¨知识¨思维风格(立法型和渐进型)¨人格(容忍不确定性,开放性)¨动机(任务取向)¨环境状态 能力的发展¨研究方法:–横断法–纵向法¨能力的发展趋势–智力的发展趋势–能力不同侧面的发展–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智力发展的模型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生理或遗传因素–遗传、基因、素质–双生子研究、领养研究¨社会或环境因素–社会生产方式–营养–教育¨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主体的积极活动 双生子研究¨对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对比¨相同的基因型¨Kemling&Jarvik,1963:50个案,相关分别为:+0.87(同) +0.53(异) +0.75(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Loehlin&Nichola,1976:同比异有更相似的抚养方式¨Eysenck,1981:抚养方式的相似性影响智商的相似性 领养研究德州领养研究:规模最大的领养研究之一,包括469名被领养儿童。

      这些儿童与亲生母亲的智力相关为028,与领养母亲智力相关为0151983)十年后:遗传的影响更大另一研究 :在领养家庭中,领养与非领养儿童智力相关为:030,但随着年龄增长,相关趋近为0杜恩研究:社会经济地位(四种组合)好的遗传和好的环境对智力都有好的影响 ¨1990年:普罗敏¨遗传影响:童年30%;青少年50%;成年50%以上 能力的差异¨类型差异–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水平差异–常态分布–超常、低常¨早晚差异 能力的测量¨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 智力测验¨最初的智力测验由高尔顿(1822-1911)在19世纪末完成,那些测验主要是对感觉能力和反应时进行简单测量,无法测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现在智力测验的范本:比纳测验,1905年,测量记忆力、理解力和其他认知过程比率智商¨大量测验出现:离差智商 心理测验的有关指标与使用测验的基本原则¨信度:它可以提供重复且一致的测量¨效度:测验测量了它要测量的东西(如智力)¨常模:根据大的有代表性样本建立常模,以便使某个被试分数可与他人进行比较¨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保护隐私–预备工作–主试准备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其他形式的智力测验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