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特殊的句法结构.ppt

32页
  • 卖家[上传人]:san****019
  • 文档编号:70401860
  • 上传时间:2019-01-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2M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节 特殊的句法结构,一、普通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直接作状语,古汉语中 却很普遍,以前将之列入活用为副词,不规范,它是古 汉语中名词的功能,名词的用法,因为并不是只有副词 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根据其作用的不同,有以下情况: 一、表情状(比喻) 表动作行为的情状这种用法有比喻意味,译为 “像…一样(似的) …”如:,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 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 (《荀子·非十二子》) 依柱而笑,箕踞以骂《战国策·燕策》)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世说新语·识鉴》) 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 (苏轼《教战守策》) 猬缩蠖屈,蛇盘龟息马中锡《中山狼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现代汉语的中还广泛地保留着这一用法,如: 席卷、瓜分、蚕食、鲸吞、冰凉、火热、 火红、雪白、雀跃、龟缩、蜂拥、鱼贯、 海涵、土崩瓦解、风起云涌、水深火热、 狼吞虎咽、云集响应、虎踞龙蟠、鼠窃 狗盗、风驰电掣、狼奔豕突、星罗棋布、 鬼使神差 、冰雪聪明 等。

      二、表示对人的态度 把动词后的宾语当作状语名词来对待,译为 “像对待…那样…”如: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 (《孟子·万章下》) (重耳)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 赵衰,而长事贾佗《国语·晋语四》)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三》),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固国士报之 (《史记·刺客列传》)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万民 (《汉书·鲍宣传》) 生男女,必货视之柳宗元《童区寄传》),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式 译为“用……”“拿……”如: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史记·刺客列传》)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史记·原君列传》) 乃丹书帛曰……(《史记·陈涉世家》) 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汉书·霍光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捕蛇者说》) 成语中:言传身教、车载斗量、耳濡目染等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舜勤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国语·越语》) 秦焚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

      (《汉书·艺文志》) 弘奏事,有所不可,不肯庭辩 (《汉书·公孙弘传》) 成语:街谈巷议、风餐露宿、道听途说、 山居谷汲等五、表示行为的根据 译为“按……”“依……”如: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史记·陈涉世家》)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赤壁之战》),六、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 译为“以……的身份”,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为天下笑 (《史记·屈原列传》) 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 (《史记·宋微子世家》) 刘豫臣事丑奴,南面称王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的主谓结构形式完全 相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辨别: 1.根据上下文辨别,主谓间是陈述与被陈述 的关系,状谓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3.看能否在名词前添加介词2.形式上,作状语的名词前往往另有主语, 如:“刘豫臣事丑奴”如果只有一个名词,要具体 分析一般说来,无生命的名词不可能是动作的 发出者,“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 山狼传》)“失期,法当斩二、为 动 关 系,为动关系是指谓语和宾语之间的一种 特殊的意念关系,主语为了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去施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译为“为…”、“给…”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尚书·泰誓》)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 则亡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文赢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对比: 文公夫人,秦女也,为三囚将请曰 (《史记·秦本纪》) 故墨子见歧道而哭之 (《吕氏春秋·疑似》),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 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左传·隐公三年》) 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1、宾语前置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孟子·梁惠王下》) 2、为动双宾语 公惧,召子韦而问焉……子韦曰:“可移 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 (《吕氏春秋·制乐》),3、区别为动关系与使动、意动关系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论语·宪问》) 买臣深怨,常欲死之 (《汉书·朱买臣传》)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四》)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四》),三、被 动 句 被动句指主语是动作行为受事的动词谓语句 古代汉语中被动句分为: 一、意念被动句 动词前后没有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标志,而 用一般主动句的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这种被动句 叫意念被动句,又称为无标志被动句 彼窃鉤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胠箧》) 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二、有标志的被动句 (一)助动词+动词 1、“见”,可译为“被”,如: 爱人者必见爱,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兼爱下》)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孟子·梁惠王上》) 2.“为”,译为“被”,如: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3、“被”,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屈原列传》),(二)介词+主动者+动词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史记·淮阴侯列传》) 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 甚速﹐幸先生生我……” (马中锡《中山狼传》),(三)动词+介词+主动者 1、“于”,如: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诗经·邶风·柏舟》) 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不信于友 (《孟子·离娄上》) 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盐铁论·险固》) 2、“乎”,如: 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驱于声词,眩乎辩说《韩非子·问田》) 志乎古必遗乎今韩愈《答李翊书》),(四)助动词+动词+介词+主动者 1、“见…于…”式 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 于其臣。

      《韩非子·十过》) 晏子见疑于景公 (《晏子春秋·内篇杂说下》) 2、“为…于…”式 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 (《战国策·秦策三》) 3、“被…于…”式 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五)介词+主动者+语气词+动词 1、“为…所…”式 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此所谓夺人而反为人所夺者也 (《淮南子·人间》) 2、“为…之”式 遇周武王,遂为周氏之擒 (《管子·七臣七主》) 3、 “为…之所…”式 故人主之意欲见于外,则必为人臣之所制 (《淮南子·道应》),4、“为…见…”式,如: 烈士为天下见善矣《庄子·至乐》) 5、“为…所见…”式,如: 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 反叛《后汉书·西羌传》) 6、“被…所…”式,如: 晋惠公被秦所纳,既而背秦秦伯伐之, 战于韩,被秦所获《礼记·坊记》孔疏),南北朝时期,产生了现代汉语被动句的表示 法如: 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世说新语·方正》) 近代汉语中,表被动的词还有“吃”、“著(着)”、 “叫”等三、被动句式之间的转换 襄子围于晋阳《韩非子·难一》) 襄子见围于晋阳。

      《说苑·贵德》) 弥子瑕爱于卫君《说苑·杂言》) 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史记·楚世家》)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淮南子·氾论》) 圣人能制礼乐,不为礼乐所制《淮南子》高诱注) 伍子胥父诛乎楚《公羊传·定公四年》) 胥之父兄为 于楚,欲自报其仇耳 (《史记·吴太公世家》),唐钰明论文: 《论先秦汉语被动式的发展》 (《中国语文》1985年4期) 《汉魏六朝被动式略论》 (《中国语文》1987年3期) 《唐至清的“被”字句》 (《中国语文》1988年6期),四、语序 古今汉语的语序是基本相同的,即主语在谓 语前,宾语在谓语后,定语在中心语前但也有 不尽相同的一面,在古汉语中,主谓可倒装,宾 语可前置,定语可以在中心语后一、主谓倒装 在一定条件下,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种改变 语序的现象叫主谓倒装 (一)为加强语气,强调谓语 以感叹句为最常见,如: 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孟子·告子下》) 死矣,盆成括!(《孟子·尽心下》),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弓》)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 君子哉,若人!(《论语·公冶长》),疑问句、祈使句的谓语也可前置,如: 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 (《吕氏春秋·重言》) 谁与,哭者?(《礼记·檀弓》) 勉哉夫子!(《史记·周本纪》) 对比:本篇前文云:“夫子勉哉!”,(二)为押韵、对仗,将主谓倒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第三章作:“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 微行,爰求柔桑《诗经·豳风·七月》)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 空山啼夜猿魏征《述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