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pptx
80页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读书笔记第一章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社会学是什么 社会学:是对各种层面上的社会互动的系统研究 社会互动:人们对别人采取行动或者回应别人行动的过程 你是独特的吗 是也不是 社会学与常识有几点不同: 常识往往扭曲现实 常识通常互相矛盾 常识随时间而改变 大多数常识的基础是虚构和误解 因此,社会学比常识更好的解释和理解了世界,这也是社会学视角十分重要的原因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个人生命与其所受社会影响之间的交叉 微观社会学:人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关注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的小规模社会互动的模式 宏观社会学:社会结构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关注大规模的模式以及具有整体社会特征的过程第一章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社会学思想的起源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 社会学必须是实证的 社会静力学:探究社会秩序的原理如何解释某一特定社会及其结构组成部分 的相对联系 社会动力学:探究社会个体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哈丽娅特·马蒂诺: 女权主义者第一章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社会学思想的起源爱弥儿·涂尔干: 社会事实 社会学必须研究社会事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 劳动分工 爱弥儿的中心问题:人们如何能够在保持独立自主和个人主义的同时又能整 合到社会中。
社会团结:社会的凝聚与和谐, 是由劳动分工来维持的 社会整合 自杀率反映了个体被整合到家庭,群体和社区生活中的程度卡尔·马克思: 资本主义 阶级冲突 异化(一种与自己的群体和社会相隔绝的感受)第一章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社会学思想的起源马克思·韦伯: 社会组织 主观理解 理解社会需要对社会的主观理解 直接观察理解 解释性观察理解 价值无涉 社会学在分析社会的时候应该当尽量客观或者说价值无涉 学者把个人的价值观,观点,意识形态和信念与科学研究分隔开来)的社会 学珍妮·亚当斯杜博斯第一章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当代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家通常利用多种理论来解释人类行为,这些理论常常相 互重叠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 社会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个部分一起协作以保证社会的 生存社会是社会系统 社会是一个由政府,宗教,经济,教育,家庭等主要制度构成的系统 正功能和负功能 每种结构都满足一种功能,实现一些目标,完成一些活动,以满足能和保证 社会的稳定和生存的各种功能 一些社会模式具有负功能,因为他们对某一群体或社会具有负面功能的影响 ,当社会的某一部分不在工作时,他就带来冲突,分裂和社会问题 显功能和潜功能 显功能是意欲达到的且可被认识的功能 潜功能是非试图达到的,未被认识到的功能第一章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当代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家通常利用多种理论来解释人类行为,这些理论常常相 互重叠冲突理论: 研究群体之间存在分歧,争夺权力,竞争稀缺资源的方式 社会不平等 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存在着持续的紧张女权主义理论: 试图解释女性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所处的位置,希望把女性从 传统的压制性期望,角色,束缚和行为中解放出来 关注社会性别 自由派女权主义 极端女权主义 全球女权主义第一章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当代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家通常利用多种理论来解释人类行为,这些理论常常相 互重叠符号互动论: 研究知识,想法,信念和态度的交流而研究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建构意义: 我们行为所依赖的基础是互动——人们在行动时把彼此纳入考虑范围这一 意义上的互动,因此,我们在不同的社会情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在互动中 不断调整包括身体语言等在内的行为 符号和共享的意义: 情景定义(人们如何认知现实和对社会现实做出反应的)第二章 研究社会世界社会研究: 探究人类行为 科学方法: 变量和假设 自变量,因变量 信度和效度: 信度:同一测量方法每次都产生同样的结果这种一致性 效度:准确和真实地测量所要测量之物的程度 演绎和归纳的推理抽样 样本 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第二章 研究社会世界研究过程步骤: 选择一个研究主题 综述相关研究 阐述假设或提出研究问题 描述数据搜集方法 搜集数据 展示研究发现 分析和解释结果 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社会学家分析并解释非数字材料 定量研究:社会学家集中关注对人们的回答或特定特征的数字分析 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第二章 研究社会世界一些主要的数据搜集方法 调查 二手分析: 研究他人收集的数据 田野研究: 社会学家通过系统地观察在自然情境下的人们而搜集数据 (参与式观察 非参与式观察) 内容分析: 系统地探究一些交流形式的数据搜集方法。
实验: 一种人为制造并精心控制的情境,能允许研究者操纵变量并测量结果 实验组 控制组 前测 后测 评价研究: 依赖至此已提到的所有标准的数据搜集方法,评价在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所有社会项目 的有效性第二章 研究社会世界伦理,政治和社会学研究: 合乎伦理的研究 政治,宗教和社群压力 科学研究的不当性有多普遍第三章 文化文化: 习得的共享的且表现出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特点的行为,信念,态度,价值观和实 物 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习得的 文化代代相传 文化是共有的 文化具有适应性且不断变化 物质文化: 包括由社会成员创造,使用和共享的有形物体 非物质文化: 包括社会成员所共享的用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一套意义体系第三章 文化文化的组成部分: 符号: 任何能代表一定事物或含义的,对同一文化中的人们有特殊意义的事物 符号有多种形式 符号影响跨文化视野 符号可能团结或分裂社会 符号随时间变化 语言: 人们共享的,使交流成为可能的一套符号体系 语言为什么重要 语言和性别 语言,种族和民族 语言和社会变革第三章 文化价值观: 特定文化中人们用以判断好坏正常反常,恰当和不恰当,和不合意,美丑等的标准他 提供了日常行为的大致的一般指导 价值观满载情感 价值观随时间和文化不同而不同 规范: 社会关于正确和错误行为的特定规则 规范告诉我们能做,应该做,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不应该做,绝对不能做什么。
第三章 文化规范的一般特征: 绝大部分没有书面形式,而是口头相传 有些是明确的,有些含蓄 他们随时间而改变 绝大部分取决于情境 他们是依情况而定的 社会习俗 民德 社会成员认为非常重要的维护道德和伦理的规范 法律 约制 对好的恰当的行为的奖励和对坏的不当的行为的惩罚第三章 文化理想文化(成员认可并遵循的信念,价值观和规范组成)和实际文化 文化相似性 文化普遍性: 所有普遍存在于所有社会的习俗和惯例 文化冲击: 在进入一种陌生的生活方式时相伴而生的困惑,不确定,迷失方向或不安的感觉文化多样性 亚文化: 其特别的思维方式,感受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总体社会的一群人或一类人所具有的文化是主 流文化的一部分,但又有着特殊的价值观,信念,观点,生活方式和语言EG:大学生 亚文化的特点: 种族 宗教 政治 性别和性别角色 年龄 职业 音乐和艺术 社会阶层 娱乐第三章 文化反文化: 有意识地反对和拒绝主流文化的一些基本信念,价值观和规范 民族优越感: 认为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比其他群体更好 文化相对主义: 认为没有哪种文化比别的好,文化应该由自身的标准来评判 多元文化主义(文化多元主义): 若干种文化共存于同一地理区域而没有哪种文化统治另一种文化 流行文化: 全体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共享的信念,惯例,活动和产品 报纸和杂志 广告 文化帝国主义: 某一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产品影响或主导了其他文化的价值观和产品第三章 文化文化变迁和技术 文化持续性:文化为何是稳定的 文化整合:社会的各个方面的一致性,促进了秩序和稳定的持续 文化动力:文化为何变迁 传播 发明与革新 发现 外部压力 物质环境的改变 技术和文化滞后 文化滞后:非物质文化比物质文化变化的慢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 个体获得社会身份,学习对融入社会十分重要的思维,情感额行为的方式 社会化的目的: 社会化确定社会角色 社会化教会社会扮演 社会化控制行为 内化:学习社会行为和社会期望的过程 社会化把文化传给下一代 社会化为何重要 制度化对儿童的智力,行为,社会和情感的发育或发展有负面的影响 先天和后天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的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习理论: 个人特别是儿童通过社会互动学习新的态度,信念和行为 直接和间接学习(示范:模仿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人) 学习和表现 符号互动论: 查尔斯·霍顿·库利:镜中自我 投射自我(镜中自我): 通过与别人交往互动,尤其是想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儿童获得了对于自己 是谁的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形成于社会关系 三个阶段: 感知 我们想象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以及别人如何感知 解释感知 我们想象别人如何评价自己 回应 我们的自我感觉建立在我们怎么认为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基础之上第四章 社会化乔治·赫伯特·米德:自我的发展和角色选择 自我: 对自己有社会身份的意识 角色选择: 在行动中采取别人的视角 预备阶段:出生~2岁 嬉戏阶段:2岁~6岁 预期社会化:学习表演还未承担的角色的过程 游戏阶段:6岁~ 泛化的他人:与儿童没有亲密的关系但影响他们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内化的人们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印象管理:我们选择性的提供某些信息和线索使自己以最佳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而轻描淡写或者尽 量隐藏自己不那么有魅力的一面 场景(布景):互动和角色扮演发生的地方 外表:包括服装和头衔等能表明社会地位的特征 举止:我们展示出的情绪或行为模式 当我们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时,会努力维持自我控制,比如避免情绪爆发,调整面部表情和说 话口气因此每一天,我们都在进行印象管理第四章 社会化重要的社会化主体 家庭 教养方式: 专制型教养方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best) 放任型教养方式 忽视型教养方式 兄弟姐妹 祖父母 游戏群体和同伴群体 同伴群体:包括与我们年龄相仿,兴趣和社会地位相似的人 游戏及其功能: 游戏促进了认知发展 游戏尤其是结构化的游戏能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 游戏能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 社会化中的同伴: 儿童年龄越大其受同伴影响越大 是积极的角色榜样 不是所有的同伴影响都是正面的第四章 社会化老师和学校 流行文化和媒体: 电子媒体 广告 一生的社会化: 婴儿时期 儿童时期 青春期和青少年期 成年时期 工作角色 父母角色 晚年时期 再社会化: 摒弃旧的行为方式接纳新的态度,价值观,规范和行为的过程 全控机构:军队,监狱,宗教组织第五章 社会互动和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的四个关键要素: 社会互动是人类所有社会活动的中心 人类在社会互动中的反应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人们对自己而言什么受到了威胁 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影响彼此的行动 种族和民族的社会结构影响了所有的社会互动,且对不同的社会个体带来不同的结果 社会结构: 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组织化的行为方式 地位: 个体在社会中占据的位置 地位集: 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所有地位的总和 地位集在整个一生中都在变化 地位是相对的,几乎所有地位都和一个或者多个其他人的地位相联系第五章 社会互动和社会结构先赋地位: 一个人生来就有的社会地位 自致地位: 一个人通过努力得到的或者自愿占据的社会地位 首要地位: 决定一个人身份的地位 地位不一致: 来源于个人占据了高低不同的社会地位 角色: 是社会对拥有某种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我们拥有地位而扮演某一角色,可见角色是地位的动态的一面 角色是相对的 角色可以是固定也可以是可变的 角色的基础是双方的责任 角色表现: 占据某一社会地位的人的实际行动第五章 社会互动和社会结构角色集: 与同一地位相关的许多角色 角色冲突和角色紧张: 同时扮演许多角色往往导致角色冲突(即一个人在面对两个及以上的地位时所经历的 挫败感和不确定感) 角色紧张(一个地位之内的许多角色有着不可兼容的要求) 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有着角色紧张 处理角色冲突和角色紧张: 我们能通过妥协和谈判来减少角色冲突 我们可以确定优先顺序 我们可以把角色划分开 我们可以决定不要承担更多角色 我们可以退出一种角色和地位第五章 社会互动和社会结构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