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一专题1科学社会主义复习PPT课件共44张.ppt
44页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专题一:科学社会主义概述•一、“社会主义”的源流及其由来•“社会主义”一词源于西方而非东方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起初,这个词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意思,容许财产不平等存在应该说“社会主义”最初是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出现的,它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资本、土地、产品,并在相互协作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其管理和分配基于社会公众利益•在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时,为了与其它种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将他们的“社会主义”有时称为“革命的社会主义”,有时称为“批判的社会主义”,有时称为“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说:“‘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0页)他们在“社会主义”的概念中揭示的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的内容,因而他们是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同义语使用的“社会主义”一词何时出现?学术界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一说由socialis(同伴的、同伙的)一词引出,一说由socius(喜欢社交的)一词引出,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
•第一种说法认为,最早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天文教本尼迪克派教士安塞尔姆认为安塞尔1753年同别人论战时,为了明确起见,曾将基督教学者和自然规律的现代倡导者区别开来,而把后者称为“社会主义者” •第二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先使用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 •第三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世纪20至30年代欧文主义的刊物《合作》杂志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杂志上空想社会主义者用这个词来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的集体主义理想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涵义•科学社会主义(scientific socialism)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涵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共产主义运动,这个运动是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的。
•二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条件的学说,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表现,是对资本主义现实状况和矛盾认识的反映•三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结果三、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逻辑特点•一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二是把无产阶级看作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 •三是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即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 四、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性质和研究四、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对象•(一)学科性质•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它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社会主义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研究对象•恩格斯被列宁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之父”恩格斯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第一,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就是研究无产阶级运动本身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性质。
首先,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阶级性•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特殊本质,研究它同以往斗争的本质区别以往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奴隶、农奴、手工业者和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其结果,都是以一种剥削制度和剥削方式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其结局,总是有利于少数人而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则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其步骤是,首先解放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然后利用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创造条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其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阶段性•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在共发展过程中,是划分为不同阶段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有着质的区别,比如夺取政权前和夺取政权后不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文建设不同,各个历史阶段上革命的性质、特点、任务不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就不同再次,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特殊性•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是国际性的,但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国情不同,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也就不同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本国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特殊性,制定出符合本国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便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第二,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条件•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条件,就是研究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正确途径和手段,也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和途径,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重点•马克思说:“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0页)因为只有消灭了一切阶级,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才能得到彻底解放因此,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条件,实际上就是研究消灭一切阶级的途径和手段 第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一般目的,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近目的和最终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二节中指出,无产阶级的最近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的目的是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五、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及主要特点义中的地位及主要特点•(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统首先,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统治学的必然归宿治学的必然归宿 •恩格斯和列宁清楚地论证了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恩格斯和列宁清楚地论证了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他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无产阶级指明关系,他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位,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阐明了无产阶级推动资本主义实础上进一步具体阐明了无产阶级推动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具体手段和途径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无产阶级只有进行革命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获得解放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再次,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纲领和旗帜,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更具现实性和实践性科学社会主义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和建设实践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它更直接地反映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更直接地概括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经验它的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直接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所阐述的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一般目的,就是我们的信仰、理想和奋斗目标所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求解放的理论指南,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伟大旗帜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第一,严密的科学性•空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心史观基础上,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它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特性出发,指出了实现这种代替的力量、方法和途径,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使之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行动指南,因此,它不再是人们头脑中杜撰出来的空洞理论,而是立足于社会现实,即立足于社会发展规律之上的理论,因而是科学的理论。
所以,科社会主义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第二,彻底的革命性•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表现,它公开申明自己的理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它公开申明,消灭一切剥削、一切阶级统治,直到实现共产主义,全人类的解放 第三,直接的现实性•科学社会主义无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还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相比,都有其直接的现实性 •科学社会主义则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行动指南,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战略和策略的依据 第四,与时俱进性•早在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篇序言中说: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要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让后人把他们创立的理论当作教条,而是要作为行动的指南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是一个由既定不变的概念、结论和公式构成的狭隘、封闭、僵化体系,而是与时俱进,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长活力的、开放的思想洪流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中,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如果没有列宁在科学反映帝国主义时代特征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基础上,创立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上突破这样一个新理论,那么十月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就不可能由理论、运动发展成为制度、现实•从列宁到毛泽东,如果没有毛泽东善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那么中国革命就不可能从严重挫折乃至绝境中挣脱出来并取得伟大胜利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如果没有邓小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理论,那么中国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第五,鲜明的阶级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鲜明的阶级立场,那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一方,相信无产阶级将成为资产阶级的最终掘墓人,是建设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六、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我国有的学者认为,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今,社会主义经历了四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是从马克思主义创立到恩格斯逝世,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欧美工人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第二次是从19世纪初到苏联模式的形成,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为列宁主义•第三次飞跃是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形成,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第四次飞跃是60年代初至今,社会主义通过改革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另一种观点从近现代科技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论述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认为:•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19世纪40年代实现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形态•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斯大林逝世,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苏联一国实践到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这些实践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二种形态,即斯大林领导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斯大林逝世后,到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走上改革之路,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三种形态可称之为改革中的社会主义•现在理论界一般认可“三次飞跃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实现第一次飞跃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实现第二次飞跃的代表人物是列宁和毛泽东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第三次飞跃的代表人物是邓小平 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论界有学者(如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朱广荣)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概括为:“两大理论基石”、“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两种途径”、“三个阶段”、“一个科学预测” (一)“两大理论基石”•“两大理论基石”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两大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理论基石。
(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不同时期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两个著名论断这两个论断既一脉相承,又有理论的重大发展,成为指导和论证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重要依据•“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三)“两种途径”,即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途径• (1)提出了社会主义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胜利的看法。
•(2)19世纪70年代后,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卡夫丁峡谷)也可以进入到社会主义的看法 (四)“三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起点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终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 •三是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列宁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 ) 八、学习与研究学习与研究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意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义和方法(一)意义(一)意义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和专业学科3.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的为实现我国的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的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4.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5.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二)(二)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法 1.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 2.世界联系中国世界联系中国 3.成就联系挫折成就联系挫折 4.现实联系历史现实联系历史 5.现在联系未来现在联系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