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ppt
38页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背景胃癌发病率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 淋巴结转移的有无 程度 范围影响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至今尚无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在术前对淋巴结有无转移作出精确判断 关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国内尚不多见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通过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评价其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价值 探讨转移淋巴结CT征象 目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胃癌73例 全部手术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 男53例 女20例 年龄29 79岁 平均年龄55 6 10 3岁 所有病人均于检查后2周内手术治疗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2 CT检查 采用SOMATOMPLUS4型及EMOTION型全身螺旋CT机 空腹口服温开水800 1000ml 扫描层厚5mm 8mm Pitch 1 5 1 重建间隔5mm 8mm 部分2 3mm窄间距重建 先行平扫 一次屏气完成 增强扫描时相设置为动脉期 门脉期及延迟期 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1 25s 60 65s和3 4min 造影剂为非离子型Utravist 300mgI ml 用量按1 5ml kg体重计算 速率3 0 3 5ml s 材料与方法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3 CT图像分析 以不知病理结果为主要条件盲法阅片 同一病人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别以两组给出 平扫结果作为对照 分别检出胃周淋巴结 根据标准诊断是否转移 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 评价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探讨转移淋巴结CT征象 材料与方法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4 CT诊断淋巴结转移标准 淋巴结直径 5mm 主要指标 呈相对高密度或周边高密度中心低密度 短 长轴比值 0 7增强时轻 中度强化 同时结合淋巴结形态特点进行诊断 材料与方法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AS9 0统计分析软件 计数资料间比较用X2检验 一致性用Kappa检验 材料与方法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结果 1 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对照正确诊断淋巴结50例有转移 13例无转移 漏诊8例 误诊2例 诊断敏感度86 2 50 58 特异度86 7 13 15 阳性预测值96 2 50 52 阴性预测值61 9 13 21 诊断正确率86 3 63 73 经Kappa检验 K 0 635 P 0 0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SCT增强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病理对照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2 SCT三期增强扫描与平扫诊断淋巴结转移对照把只观察平扫诊断结果作为对照 与SCT三期增强扫描相比 诊断一致淋巴结有转移37例 无转移15例 漏诊15例 误诊6例 SCT三期增强扫描与平扫诊断结果两组相比 统计学有差异 P 0 05 结果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SCT三期扫描与平扫诊断淋巴结转移对照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3 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位置 多数位于癌肿引流区域内大小 直径越大的淋巴结 转移的可能性越大边缘 光整 蚕蚀状 稀疏毛刺 周边纡曲索条影 结果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形态 圆形或椭圆形 多数短 长轴 0 7 少数融合成不规则块状密度 实性均匀 多见于小中淋巴结10 40HU 周边高密度中心相对低密度 环状 囊状低密度 环囊状多见于大淋巴结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三期动态增强 多数轻至中度强化 囊状 各期强化不明显 环状 动脉期环带强化 静脉期 延迟期密度逐渐减淡 与环内密度对比逐渐下降 实性 动脉期均一强化 时相后延强化程度下降 部分环状及实性 以静脉期强化明显 共同特点 动静脉期强化峰值均低于同层血管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平扫 病例1贲门胃体癌淋巴结转移 LNM LNM LNM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动脉期 病例1贲门胃体癌淋巴结转移 囊状LNM 环状LNM 实性LNM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静脉期 病例1贲门胃体癌淋巴结转移 囊状LNM 环状LNM 实性LNM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延迟期 病例1贲门胃体癌淋巴结转移 囊状LNM 实性LNM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病例2胃窦癌淋巴结转移 LNM 平扫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动脉期 病例2胃窦癌淋巴结转移 LNM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延迟期 病例2胃窦癌淋巴结转移 LNM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病例3贲门胃体癌淋巴结转移 贲门癌肿 平扫 LNM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病例3贲门胃体癌淋巴结转移 动脉期 静脉期 LNM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病例4胃底体癌淋巴结转移 平扫 LNM VESSEL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病例4胃底体癌淋巴结转移 动脉期 LNM LNM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病例4胃底体癌淋巴结转移 静脉期 LNM LNM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讨论 1 SCT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大小及其标准的确定 1 CT诊断淋巴结转移主要以大小为标准 文献中各家标准不一 从5 15mm不等 2 本组资料诊断标准 大于5mm同时结合转移淋巴结的CT征象 提高敏感性 不致降低特异性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标准依据 5mm以下淋巴结检出率及转移率均低 小于10mm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0 左右 特别是直径6 9m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 同时有研究对仅以淋巴结大小作为判断转移标准提出疑义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S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优势A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优点 1 螺旋薄扫 窄间距重建 电影回放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小淋巴结的检出率 减少了容积效应 2 动态显示血管及脏器的强化 对血管 脏器 淋巴结的对比显示更好 有助于检出小淋巴结 减少漏诊和误诊 3 动态显示淋巴结的形态 密度 强化特征 以上均有助于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 全面显示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B SCT三期增强扫描明显有助于显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SCT三期增强扫描主要适应症 显示胃癌的浸润深度 范围 部位 分型 脏器转移 T M类 研究显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与淋巴结的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 随着浆膜受侵 腹膜转移 癌肿增大 Borrman分型为3 4型 淋巴结的转移率明显增加 故结合二者提高淋巴结转移准确性 有明显实用价值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C 本组资料显示 SCT三期增强扫描评价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6 3 63 73 同时具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淋巴结的检出及转移诊断高于平扫 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 有效减少将正常结构误为淋巴结的误诊和将淋巴结判为正常结构的漏诊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胃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及CT征象A 淋巴结的检出是影响诊断正确率的重要因素 1 癌转移或炎性反应 淋巴结的密度较正常升高 2 在脂肪较多 血管走行易判定的部位 淋巴结易被检出 3 本组资料显示 转移淋巴结平扫密度高 多数位于癌肿引流区域内 在脂肪较多处较易被检出 少数与癌肿界线不清或融合时不易被判定 SCT三期增强扫描进一步增加了淋巴结的检出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B 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还应考虑淋巴结的形态和密度等征象主要原因 阈值以上的淋巴结也可能只是炎性改变或反应性增生而无转移 转移征象 蚕蚀状 囊状 花斑状 周边高密度中心低密度 相对高密度 呈串珠状排列 多发软组织密度小结节 短 长轴比值 0 7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本组资料显示 除上述征象外 部分淋巴结边缘呈稀疏长毛刺状 或周边纡曲索条影 随转移淋巴结直径增大 由均匀实性的软组织结节影 变为环状 囊状机率增加 此几点未见于文献报道 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本组SCT三期增强的规律性 类型 实性 环状 囊状 形式 实性均匀强化 环带状强化 少数中心填充 囊状各期无强化 程度 多以动脉期最高 随时相延迟逐渐下降 部分以静脉期为峰值 少数延迟期保持相对周围结构的高密度 共同特点 各期强化峰值均低于同层相应的动静脉血管 此点对于实性较小转移淋巴结的鉴别最有意义 以上CT征象特点 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 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结论SCT三期增强扫描 全面显示转移淋巴结的CT征象 提供较准确的淋巴结转移状况 是胃癌治疗前评价淋巴结转移有价值的方法 合理降低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阈值 结合形态强化特点 可进一步提高淋巴结转移准确性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