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甲鱼养殖技术常见四十八种疾病防治.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0120719
  • 上传时间:2018-01-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1.16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甲鱼常见四十八种疾病防治(由江西龙泽生态甲鱼甲鱼苗培育养殖场整理提供)一、病毒性增生物1.病原:疱疹病毒2.症状:患病鳖身体各处(以背甲为严重)可见白色的石蜡状增生物患处最初呈白雾状,以后逐渐增大、增厚,甚至布满整个背甲,病鳖食欲下降,甚至不食,伏于食台,不怕惊内脏呈现败血症,肠内无食物3.流行情况:本病主要流行在夏、春、秋季,冬季温室亦可发生难治疗、死亡率高,特别是稚鳖,死亡率可达 90%以上,幼鳖、成鳖均可感染4.诊断方法:本病与白斑病类似症状,所不同的是石蜡状增生物易脱落,脱落处皮肤渗血白斑不可能有那么厚,面积也不会如此大养殖水藻类丰富、透明度很低时也会发生该病5.防治方法: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关健由于病因为病毒,因此防治中主要是体表消毒处理、增加营养、提高抗病力外用药:漂白粉等含氯防毒剂,每日一次,连用 7-10 天内服药:增加鲜活饵料(如猪肝、鱼等) ,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及氟哌酸或磺胺药等,连用 7-10 天二、出血病1.病原:如果把输入苗种的咽喉、肠、肝脏等的组织磨碎,并经过滤的液体进行接种时,发生了跟出血病的症状相同的鳖因此,病毒可能是病原体同时,亦有细菌的并发2.症状与病理变化:患出血病的鳖,死前口鼻流血,将躯体拿起时,头颈和四肢软弱下垂。

      解剖发现:鳃状组织出血糜烂,肠出血,肠粘膜败坏,肝肾均出血最显著的特点是:腹腔充满极淡的粉红色血水,跳动的心室呈白色,腹甲部出现血斑或出血点,脖子不红肿3.流行情况:目前不仅在日本流行该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一带也有流行发病季节是 5 月-9 月1996 年赵永泉报道,出血病以稚鳖的死亡率最高4.防治方法:发现病鳖后,立即与其他临近池隔离,病鳖在被隔离的池中治疗,死鳖深埋;改良水质,pH 值保持在 7.2 以上,溶氧保持在每升水 3 毫克-4 毫克;加强饲养管理;投喂 3O%的动物肝脏加强营养,增强病鳖的抗病力;注射土法疫苗,作好防疫工作;注意水体消毒,发病后第一天用 0.0O1%的缥白粉,每二天用 0.O04%的生石灰,第三天用 0.0O1%的高锰酸钾联合对水体消毒;抗菌素治疗继发感染病川奇义一主张用磺胺或抗菌素治疗并发病,认为对出血病的症状有缓解作用1995 年 5 月,曾用先锋霉素Ⅳ按 0.2 克/千克体重投药饵,加用 12 毫克维生素 K 和板蓝根、蒲公英等治草鱼出血病的中药,一天后死亡呈下降趋势对临近某场的出血病用联合消毒和 0.2 克/千克体重的先锋霉素药饵,在死亡 2OO 只(总养 1500 只)后使用此法,疾病得到控制。

      用消红宝拌饲治疗有一定效果三、红斑病1.病原:红斑病病毒为一种球状病毒,大小 60 纳米-70 纳米,无囊膜,表面有颗粒样结构,呈不规则排列通过滤除菌回归试验,成功地复制了该病2.症状与病理变化:鳖的背甲和腹甲出现不同程度红斑和糜烂人工感染病例在接种 3天后表现为反映迟钝,翻身困难;4 天后其腹部皮肤出现明显充血;6 天后腹甲出现红斑,中心开始出现糜烂;7 天后症状加重肝明显肿胀、充血,呈上灰色超薄片镜检发现肝细胞的细胞核明显肿胀,核孔扩大,内织网断裂,线粒体肿胀3.流行情况:红斑病是鳖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几年在江苏某些鳖场间流行,有的地方发病率达 10%-60%,个别鳖场达到 8O%以上4.防治方法:无有效治疗办法四、腮腺炎病1.病因与病原:把腮腺炎病鳖的胃、肠、肝等组织磨碎过滤,滤液接种健康鳖,人工感染的病鳖虽然没有看到肿到头部,但可以看到肠内大出血所以说病原体应该是病毒,但需进一步作病毒分离研究2.症状与病理:患腮腺炎的鳖,全身呈现浮肿,颈部红肿,有时口鼻出血,腹甲部没有出血斑和出血点,成为纯白色的贫血状态由患腮腺炎的病鳖解剖所见:腮腺炎病与出血病的症状非常相似,鳃状组织的群毛状小突起的出血和坏死非常严重。

      由于肠内大出血的缘故,肠管内充满凝固的血,底板出现贫血状态腮腺炎病与出血病不同的地方是:腮腺炎病鳖鳃状组织相对应的脖子腹面及两侧面红肿,出血部位主要表现在消化道而出血病则表现为全身广泛性充血,撕开前后肢皮肤,肌肉有发炎、充血现象,口鼻出血较常见,腹水血性,底板可见出血点腮腺炎与出血病相同之处是:肝、脾、肾均充血、发炎、肿大、变黄和变脆腮腺炎病与红脖子病相同之处均是脖子红肿,但后者表现为整个脖子均红肿,严重时脖子肿的缩不进体内,显然与前者所介绍的鳃状组织相对应处皮肤红肿是不同的第二点不同的是底板表现症状不一样,腮腺炎多表现为白板,红脖子病多表现为红板腮腺炎病与白底板病均表现为白底板,但白底板病的脖子不红;腮腺炎病属急性病,白底板病根据病因不同,急慢不一,并且慢性占多数3.流行情况:流行季节为 6 月-9 月该病目前在我国主要是发生在体重 10-100 克(以20-30 为常见)的由台湾等地进来的进口鳖苗这种病不仅有强烈的传染性而且一旦发病几乎全部鳖窒息死亡率极高是一种可怕的灾害性疾病4.防治方法:腮腺炎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方法是隔离发病鳖,养殖池用O.O2%的漂白粉彻底清池1996 年叶普仁报道,用中华鳖病毒灵可治愈腮腺炎病。

      五、白底板病1.病原与病因:厦门水产学院陈晓凤、周常义从白底板病鳖体内分离到病原菌数种: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作者认为,除细菌原因外,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有人曾分离到病毒这些问题均有待以后的研究工作来证实补充2.症状与病理变化:症状:患病鳖外观较厚,腹甲呈纯白色,故名白底板病鳖的其他部位完好无损解剖:肝肿大呈土黄色或青灰色,胆肿大、色淡,肾贫血,脾脏变黑小或呈淡红色肿大,腹腔往往有积水或淡红色血水,整只鳖是严重贫血、缺血状态大部分病例,肠后段有柏油样积血3.流行情况:白底板病流行面很大,危害非常严重该病一般发生在体重 10O 克以上的鳖4.防治方法预防:作好水质管理,每 7 天用 0.004%的生石灰消毒池水一次,可防止此病的发生治疗:用白底康 10O 毫克/(千克体重·天),治疗 7 天;同时服肝泰乐 12 毫克/(千克体重·天)和维生素 C24 毫克/(千克体重·天)也可用扶正去邪、利水解毒和加强营养的中药方剂长期服用六、白点病1.病原:白点病的病原为苏伯利产气单胞菌(传统名称是温和气单胞菌)2.症状与病理变化:在小鳖的颈部、背部、腹部、四肢的角质皮下有粟米、绿豆大小的白色或淡黄色斑点,病灶略向外突出,刮去病灶可见干酪样物。

      3.流行情况:发病季节为 8 月-10 月,控温养殖全年均可患病;病程为 5 天-15 天温度不适宜时,可达 30 天该病呈暴发流行通常水质偏酸,溶氧偏低,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大于5O 只较易患白点病发病水温为 25℃-3O℃,流行范围为全国性,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到 1O0%稚鳖易患此病,病程一般为 7 天-15 大,个别可达月余4.防治方法:预防适宜的放养密度是每平方米内前期稚鳖不应超过 6O 只,饲养时间不应超过 30 天改良水质,pH 值保持 72 以上,溶氧保持每升水 3 毫克-4 毫克稚鳖水体可用硼砂或用碳酸氢钠来调节,先用百万分之二到百万分之五的浓度全池遍洒,不足时可重复洒稚鳖可以忍耐百万分之2O 到百万分之 25 的浓度,不宜用生石灰,用呋喃唑酮 0.O02%浓度浸洗消毒,小幼鳖用 0.0O3%浓度,水温 20℃以上时,浸洗 30 分钟-4O 分钟;水温在 20℃以下时,浸洗 40 分钟-5O 分钟用白点灵防治:用百万分之二到百万分之四浓度全池遍洒,连续用药 3 天,再用此药投喂,每 5O 千克稚鳖每天用药 1 克-2 克,连续用药 5 天-7 天,治愈率可达 95%治疗:用呋喃唑酮百万分之 1.2 到百万分之 2.5 浓度遍洒。

      用红霉素百万分之 1.5 到百万分之 2.5 浓度全池遍洒通常在用药之前先将水调到 pH7.5 左右,红霉素才能显效用鱼广灵和治霉灵各百万分之五全池遍洒此两种药系四川省产品,经李茵明女士试用于白点病防治,效果显著七、白眼病(红眼病)1.病因:据 1996 年"水产养殖"第 3 期报道,白眼病是由于放养过密、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恶化、尘埃等杂物入眼等诱因引起该病原菌初步认为是一种副大肠杆菌2.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鳖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角膜和鼻粘膜因炎症而糜烂、眼球外表被白色分泌物盖住、继续发展,病鳖眼睛失明,最后瘦弱而死3.流行情况:发病季节是春季、秋季和冬季,而以越冬后的鳖出温室一段时间为流行盛期发病率一般为 2O%-3O%,病程较长,死亡缓慢4.防治方法:预防:(1) 加强饲养管理越冬前后喂给动物肝脏,加强营养,增强抗病力2) 池塘消毒每 5 天-7 天用百万分之五的漂白粉遍洒一次治疗:(1)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稚鳖百万分之 20,幼鳖百万分之 30,连续浸洗 3 天-5 天2) 遍洒呋喃唑酮百万分之二或红霉素百万分之三或链霉素 0.2%3) 注射链霉素 2O 万单位/千克体重4) 内服。

      呋喃唑酮 4O 毫克/(千克体重·天)八、鳖肺炎克雷伯氏菌病1.病原:病原为肺炎克雷伯氏菌2.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鳖体表无明显特征3.流行情况:鳖肺炎克雷伯氏菌病为传染病,感染轻者影响吃食和生长,感染严重的鳖可致死亡1995 年 7 月在福建省某鳖场首例发现,以后未见其他地方报道4.防治方法:用肠炎威治疗该病有显著效果,青霉素和先锋霉素对该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九、鳖红肿病(又名肝水肿病)1.病原:从病鳖的肝、肌肉、心血分离到病原菌,为豚鼠气单胞菌2.症状与病理变化:患病鳖的腹甲、四肢基部、尾部、颈部有或多或少的点状或斑状出血,体表多无明显破损,绝大多数病鳖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肿胀严重者,后肢因肿胀而难于活动,部分雄鳖的生殖器脱出,有少数病鳖颈基部两侧流出淡绿色液体剖检发现体腔内具血性液体,肝肿大、黄白色、偶见小点出血脾肾肿大,胃肠无明显病变少数病鳖的胃肠粘膜有点状出血,但肠内无积血3.流行情况:该病发病季节为 6 月-9 月,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 2O%左右,若不及时控制,发病率可达 60%,感染鳖的致死率约达 90%发病鳖多为幼鳖和成鳖,稚鳖和亲鳖较少发生4.防治方法:病鳖要隔离治疗,原饲养池要彻底消毒,死鳖要妥善处理。

      另外要防止水质恶化和水温剧变,防止滥用药物,防止外伤治疗可采用痢特灵、呋喃妥因、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替坦、头孢噻甲差羧肟、头孢三嗪、头孢呋肟、庆大霉素、消红宝消毒用百万分之 0.3的强氯精十、出血性败血症1.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2.症状与病理变化:症状:心包相对应的腹甲部有明显的充血现象,充血的色泽可是鲜红、大红、暗红至黑红色,相当容易诊断心包处充血的同时,颈基部、四肢基部、趾(指)端有鲜红色的血泡病理:肝脾肿大,肝呈花斑状,有坏死病灶血管内以及器官组织中大量红细胞变形、溶解,血细胞数量极少;菌侵入肺、脾、肾和肌肉等器官组织中,菌聚集成团,在其周围无白细胞浸润现象,组织细胞出现水样变性、颗粒变化、玻璃样变性和坏死小血管壁受损,内皮细胞坏死脱落引起出血病鳖心包严重充血,影响循环;肺组织严重坏死,影响气体交换;肝、肾和脾等器官的坏死,破坏了鳖的物质转化和解毒,更加速了病鳖的死亡过程3.流行情况:出血性败血症流行季节为 6 月-9 月流行面很广加温养殖无季节性,是否患病和流行由水温决定,适宜水温 25℃-32℃出血性败血症主要危害稚幼鳖该病传染性强,流行迅速,潜伏期短,发病快。

      每天的死亡率为 1/100O 左右,严重时可达 1%左右4.防治方法:要采用内用药与外用药结合外用药:(1)200ppm 福尔马林浸洗 10 分钟2)全池遍洒 4ppm 漂白粉或 20ppm 生石灰内用药:可采用此致病菌敏感药物,卡那霉素、氯霉素、甲基磺胺嘧啶、SMZ、庆大霉素、洁霉素、多粘霉素、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