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班谷雨健康教案.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1779****392
  • 文档编号:287468484
  • 上传时间:2022-05-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5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班谷雨健康教案  小班谷雨健康教案1  设计意图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谷雨”的集中活动以“雨生百谷”这一节气含义作为核心,展开介绍了谷雨时节多雨的气候特点、“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农事活动,并结合《谷雨到了》的节气故事视频、“种豆子”的科学活动,带领幼儿充分地感知、体验谷雨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活动目标  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知道谷雨前后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能够与同伴合作种植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常见农作物有一定认识  课件准备:“农作物”组图;《谷雨到了》故事视频;《种豆子》手工视频;  纸面教具:《种植牌》;《种植记录表》  材料准备:各类豆子、铲子、土培容器、浇水工具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农作物”,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也可在本环节出示农作物,进行实物展示)  ——这些农作物你都认识吗?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种出来的)  ——哪个季节比较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呢?(春季)  播放故事视频《谷雨到了》,引导幼儿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

        活动建议:教师可重复播放故事视频,引导幼儿从视频里寻找答案  ——现在正是春天,是播种农作物的好时候,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打算去田野间走走,我们也去看看吧  ——农民伯伯向奇奇和妙妙介绍了哪个节气呢?(谷雨)  ——谷雨是春天的第几个节气?(最后一个)  ——为什么谷雨到了,适合播种农作物?(天气变暖、雨水多了)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俗语中,“瓜”和“豆”指的是什么呢?(农作物)  小结:谷雨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了,天气变暖和了,雨水也变多了,特别适合播种农作物,所以“种瓜点豆”是谷雨前后最重要的农事活动  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引导幼儿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1.师幼互动,了解幼儿有关种植豆类的已有经验  ——谷雨到了,我们也来种一种豆子吧你种过豆子吗?  ——你知道种豆子需要哪些工具?做哪些准备吗?  2.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种豆子前要准备什么呢?  ——具体的步骤你都记住了吗?  3.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教师演示种植,引导幼儿巩固种植方法  活动建议: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种植的步骤,幼儿回答一个步骤后,教师演示一个步骤。

        ——老师也准备了这些材料,请你们帮老师回忆一下种植豆子的步骤吧  在小组内发放种植工具、纸面教具《种植牌》,组织幼儿到种植区种植各类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1.将幼儿分组,每组提供种植工具及不同种类的豆子,如黄豆、绿豆、花生、蚕豆等  2.带领幼儿到种植区,按小组进行种植  3.分发纸面教具《种植牌》,请幼儿做好标记插放至盆栽中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种植区,投放种植工具和纸面教具《种植记录表》,请幼儿照顾、记录豆子们的生长  家园共育  1.请家长与幼儿在家探索更多有关种植豆子的方法,通过拍照进行记录、分享  2.谷雨有“摘春茶”“赏牡丹”的习俗,家长可在谷雨前后带幼儿摘茶、赏牡丹  3.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谷雨节气:一起去看牡丹吧》,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节气传统文化  附  谷雨到了  奇奇:下过雨的田野真舒服啊  妙妙:奇奇你看,田里有人在劳动呢,我们去看看吧  奇奇:农民伯伯,您在做什么呀?  农民:谷雨到了,我们在播种呢  奇奇:谷雨?是什么?  农民: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表示这个时节天气变暖和了,雨水多了,特别适合播种各种农作物。

        妙妙:哦……我想起来了,爸爸说过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俗语咬字清晰、念慢一些)  农民:哈哈哈,对的瓜和豆都指农作物每年谷雨前后,农民们就会开始种植玉米、黄豆、花生、黄瓜、南瓜……盼望着丰收的到来  奇奇:哎,又下雨了!  妙妙:太好了,田里的农作物们喝饱水一定可以长得更好  小班谷雨健康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谷雨节气有观赏牡丹花的习俗  2、在仔细观察中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并用语言表述  3、感受牡丹花的美,愿意爱护牡丹花  重点难点  重点:在仔细观察中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古人和现代人赏牡丹的图片各一张,相机、ipad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谷雨节气有赏牡丹花的习俗  教师出示游人在赏牡丹花的照片,师:今天早晨我发现公园里的人很多,你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教师出示一张古人赏牡丹的图片,师:这是什么时候的人?他在干什么?  小结: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气,古代人和现代的人在谷雨节气这天都会观赏牡丹花我们也去公园中观赏牡丹花吧  教师组织幼儿到中山公园中的牡丹园观赏牡丹花,出发前提出出行安全要求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  (1)幼儿观察牡丹花花朵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师:公园中的牡丹花有哪些颜色?你看到过其他颜色的牡丹花吗?牡丹花的花朵什么样?像什么?牡丹花有香味吗?  小结:牡丹花的花朵有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红色的,每一朵花都有好多层花瓣,花朵是圆形的,闻起来还有淡淡的香味  (2)幼儿观察牡丹花花叶的颜色和形状?  师:牡丹花的叶子什么样?像什么?和你的小手比一比  小结:牡丹花的叶子是大大的,像一个手掌,像一把小扇子…  (3)幼儿用相机和 ipad 记录自己喜欢的牡丹花  3、引发幼儿爱护牡丹花的情感  请园林叔叔向幼儿宣传爱护牡丹花的做法:牡丹花很漂亮,我们小可以用眼睛看,用相机把漂亮的牡丹花照下来,可以闻一闻,但是千万不能用小手摸,因为手上有小细菌,小细菌会使牡丹花生病,生病了牡丹花就谢了  4、师生交流观赏牡丹花时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带领幼儿回到班级中,将幼儿记录的牡丹花照片滚动播放  师:这是谁拍摄的牡丹花?你的牡丹花是什么颜色的?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哪里?或你觉得它哪里最美?  换问法:这朵牡丹花漂亮吗?哪里最漂亮?你们猜猜这是谁拍摄的?等延伸活动:  幼儿欣赏感受牡丹花的美后,尝试用多种材料颜料、毛笔、毛刷、报纸团、海绵、瓶底、自制粉扑等多种材料作画表现牡丹,进一步感受牡丹的美。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有四个巧妙之处:  第一: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比一比,通过亲身感知去认识牡丹花,解决活动的重点认识牡丹花的外形特征  第二:引导幼儿分层次有目的的观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时间较短,观察外形特征时分两次去观察,一次观察花朵,一次观察花叶,幼儿带着观察目的有效的观察,对牡丹花外形特征的认识更加充分  第三:通过电子设备辅助幼儿表达幼儿不仅用多种感官感知体验,幼儿通过电子设备相机等影像来表达自己的收获,结合图片进行表达与分享  第四:巧妙利用园林叔叔通过边看园林叔叔的修剪照顾牡丹花边听园林叔叔讲解爱护花草的知识,幼儿体会到了园林叔叔的辛苦同时会激发幼儿爱护牡丹花及身边的花草  小班谷雨健康教案3  活动目标  一、培养动手能力,陶冶情操,教会他们用平和的心态从容处事;  二、在茶的冲泡中,教会他们讲究的是细节,如温度、时间、茶的投放量、茶器等等;  三、互动礼节:规范高雅的茶艺动作,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礼节,塑造孩子的身心通过茶文化,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且其中的一些细节,更能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四、通过活动引起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兴趣,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谷雨节气对于农事和民间习俗的重要意义  由谷雨节气间气候的特点引导幼儿了解谷雨期间的习俗  2、带领幼儿了解了谷雨这一天的养生食品  教师介绍中国的茶饮文化——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这一天,便是全民饮茶日,倡导茶为国饮、科学饮茶的生活态度  3、借助工具(如绘本、视频、书籍、茶具等)让幼儿初步理解茶文化  (茶道六君子: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4、介绍茶叶材料名称:茶叶  通过教师对不同品种的茶叶进行介绍,使幼儿了解茶的分类及用途,学习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  让幼儿初步感受、体验中国的茶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会观察茶叶的不同特点,简单区分茶叶  5、引导幼儿学习茶水的冲泡方法后,带领幼儿制作“谷雨茶”  教师讲解泡茶的细节,如温度、时间、茶的投放量、茶器等等  6、幼儿品尝“谷雨茶”  幼儿不仅了解了茶文化,并通过自食其力,喝到了自己亲手泡制的“谷雨茶”第 7 页 共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