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
10页北师大新余附校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分析初二物理备课组本次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延续了四中命题的特点,即在注重基本的条件下有一定的拔高整张试卷中的试题突现了物理学科知识、实验教学的特点,不仅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并且还注重联系平常生活中的物理情境,不仅关注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并且还注重考察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的状况试题并没有按照的中考物理模式命题,题量上有一定的变化这份试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符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并有合适的拔高,对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根据阅卷时学生的答题状况,对本次期中考试试卷作出如下分析:一、试卷的基本状况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形式,闭卷笔试考试的时间90分钟,试卷的总分100分,试题个数26个全卷的难度系数为0.49.各知识点分值分布(表一):知识板块力与机械运动和力压强综合分值42分36分19分3分试卷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9道,分值为29分第二部分为填空题共9道,分值为20分第三部分为作图题共1道,分值为4分第四部分为实验与探究题共4道,分值为28分第五部分为计算题共3道,分值19分从试题构造上来看,试题构造与中考试题构造相比,题型未变但具体试题个数有变化;选择题个数增长3个,相应分值也增了9分,实验探究题减少了8分,计算题分值减少了1分,选择题部分题目偏难且有一定的计算,如第6、9题。
填空题也有部分题目偏难,计算题和实验题的考察难度较大;从总体上说,试卷整体上比较难,试卷的选择题、与计算题、探究题的辨别度比较大,能把优生和中档生、学困生辨别开,但对中档生和差生辨别度不大二、《知识内容及考试规定细目表》与试题考察点相应状况分析大题号小题号知识点考试规定难度系数分值理解结识理解会探究一、选择题1会进行某些生活中的估测√ 32会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某些简朴的问题 √ 33理解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34能根据频闪照片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 35结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6懂得压力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朴计算√ √ 37懂得二力平衡的条件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二力与否为一对平衡力√ √ 38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9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3二、填空题10通过常用事例或实验,理解重力、弹力能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力的大小√√ 211懂得压力的概念能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力的大小√√312会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某些简朴的问题 √ 313结识力的作用效果懂得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 √ 214用速度公式进行简朴计算 √ 215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216结识牛顿第一定律体会“抱负实验措施”√√ 217能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力的大小懂得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218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朴的运算 √2三、作图题19懂得重力和压力的方向,能作图会找杠杆的力臂√ √ 4四、实验题20结识牛顿第一定律体会“抱负实验措施”√√ 421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 522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 132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 6五、计算题24 会根据重力公式计算重力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朴的计算 √√ 425 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朴的计算会用面积公式进行简朴的计算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朴的计算 √√√ 826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朴的计算懂得使用滑轮组时物体上升的高度与绳子移动距离的关系懂得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 7三、我校成绩分析表(1)全校物理成绩登记表项目低分率℅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 最低分最高分全校8.9535.310.749.2597(2)全校各分数段状况分析分数段29分如下30~39分40~49分50~59分60~69分70~79分80~89分90~99分考生人数 8564594553433210比例(%)21.716.415.111.513.611%8.22.6四、学生答卷中浮现的问题本次物理试卷卷文图并茂,又联系生活,但是在做试卷的过程中又一定要仔细,认真审题,否则很容易“出错”,因此试卷的辨别度还是很大的。
根据试卷记录和试卷的评阅中发既有几种小题得分率很低,如下表所示题号失分点题号失分点3无法判断物体与否受推力作用12对生活中的杠杆无法找到力臂6无法根据二力平衡判断压力的大小17被速度的大小变化所困惑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无法判断7无法判断哪两个力平衡18压强公式应用不纯熟8容易被A选项困惑19如何画杠杆的力臂不熟悉9无法分析21第4问超纲10被速度的大小变化所困惑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无法判断22考的很全面,学生读题不够仔细,特别是第2大问的第1小问第3小问判断不了生活中的杠杆11无法判断压力的大小根据平衡状态来判断力的大小25错误率极高,学生忘掉密度公式读不懂题目找不出已知条件26学生对滑轮组的计算类题目不熟 此外,在某些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可看出学生在解题技巧方面掌握的不是较好,这从另一种侧面也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法的渗入教学这次考试中,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重要存在如下问题:1、双基知识模糊不清,灵活应用知识能力偏弱学习物理的多种能力都必须依赖于夯实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这次考试中,许多同窗由于没有理解和掌握好基本知识,导致在答题过程中不少的失分现象如第24题,学生连重力的公式都会写错或者写对了公式但是不懂得什么是什么物理量,看到所有的物理量往里面乱代。
学生对基本知识不清,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味的死记硬背,死套公式、不求甚解,不注意概念中的核心词、特定条件等,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导致解题时浮现判断失误2、答题规范不实,忽视了平时学习的积累在中考试卷评析中,学生物理解题规范总体来说是不平衡的,学生答题规范两极分化严重,会做的思路清晰、分析细致;不会做的东拼西凑、只求成果没有过程体现答题不规范重要表目前两个方面:① 没有养成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随意性较强,不注意细节,有相称部分学生缺少物理学习中的知识素养,没有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在物理学中,物理符号的体现是故意义的(与数学的符号略有不同),不同的物理符号代表不同的物理量,而学生在答题平时对自己规定不严,粗心大意例如:ρ代表密度,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将ρ写成P(压强);错别字比较多,如“贯性”等②在物理应用题与计算题中,没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与分析,诸多学生只注重一种计算成果,而忽视对一种物理现象的过程分析,甚至有的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就象一种数学中的代数计算过程,丝毫没有物理定义、公式、原理的体现,有的数据有单位,有的数据没单位,最后有单位,这种做法是不严谨、不规范的由于平时计算器的滥用,导致离开计算器后,最简朴的加、减、乘、除都不会心算、口算、笔算,如第24题的运算错误率较高。
3、审题中不关注细节,获取试题中有用信息能力偏弱大部分考生失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审题不清,认真审题是学生解答的核心前提学生解答中有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粗心大意,对于试题中的核心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视而不见,本来可以答对的题却答错了例如:第22题第2大问第1小问,题目规定根据图乙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但是学生都是根据实验数据和杠杆平衡公式直接得出答案,大面积的错误实属不应当,并且对第2小问的解题导致了误解4、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不强,没有体现探究的完整过程实验探究能力的考察是中考考察的重点,所占分值的比例也很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有所加强在本次的试题考察中,只有真正经历了实验,进行了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才干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思考,任何凭空想象、闭门造车的假实验学习,必然不能对实验进行科学、精确的评价例如:实验题T20,如果学生没有做过这个实验,恐怕对研究牛顿第一定律中要控制的变量就不会很清晰T21诸多同窗不可以大胆的猜想平时实验教学的拓展性不够T22有相称部分同窗对于实验过程的有些环节为什么要这样做描述不清晰,且与生活的联系的实际问题不能解决,不能活学活用。
T23对于物理语言掌握的不够,特别对有关控制变量法的结论的写法掌握的不够这些答题现象都阐明学生平时没有真正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经历的是:听黑板上“讲实验”,看讲台上“演示实验”,虽然亲身经历实验也是在按照我们教师的操作原则或规定在经历操作过程,学生没有真正体验探究的全过程,没有去发现实验过程中浮现的问题或特殊实验现象,虽然发现了问题,学生也未能提出来,人们一起讨论,进行深层次的再探究,我们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去分析,成果导致学生对实验观测、评估能力的局限性五、此后教学的几点建议1、精确把握课标,优化教师备课质量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施展才华的主阵地,而学科备课组的活动则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必由之路作为教师,不仅要追求课堂的真实,更要追求教研活动之真实在开展的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参与的教师都要做好精心的准备,注重活动的实效性、保证教研的针对性、做好活动后的反馈,教研活动始终要环绕着“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而展开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全组要认真阅读课标,仔细研读课标,以课标作为平时教学的指南针及时把握课标的变化,提高自己对课标的理解与结识2、注重课堂实效,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学环绕着问题而展开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三环六部”新教学模式的摸索、总结和提高,真正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程序式课堂逐渐向问题导学式课堂转变。
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方式,是让问题作为教师展开教学的线索,目前我们所倡导的课堂,不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去解答平常生活中的问题,而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发现或产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