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经济自查报告.docx
35页工业经济自查报告 2014年我镇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整合优势,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全面完成工业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镇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自查情况汇告如下: 一、工业经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2.7%;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15%;利税12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16%;产品销售率达到99%;两项资金占用比例按年度完成任务,按时拿取发放县工业经济快讯实现财政收入9000万元;工业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工业投资方面引进项目15个,到位资金23.98亿元签约资金61.58亿元,到位资金53.64亿元,是年度计划任务的5.36倍;其中投资亿元的项目4个预计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5亿元以上,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 2014年,我镇在2013年的基础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分别是东营永志工贸有限公司、东营金盾消防有限公司、东营恒强防腐有限公司,减去了东营胜台化工有限公司,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1家我镇产值过亿元企业新有3家,分别是东营金氏化工有限公司、东营金盾消防有限公司责任公司、东营曦光工贸有限公司。
新增过10亿元企业8家我镇的陆海钻采科技有限公司被省经信委确立为XX省第二十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新上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23.98亿元,过亿元的项目主要有:山东陆海钻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上年产7000吨新型石油助剂项目;山东鸿基石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新上球馆、常压容器、野营房生产加工项目;宝业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新上投资1.5亿元的表层耐磨堆焊项目;山东万通集团垦利金顺油品项目投资12亿元;这些项目将成为我镇园区的新生工业力量,助推我镇的工业发展 二、发展工业经济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做大做强振镇域工业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镇党委、政府把工业经济发展纳入富民强镇的大局之中,确立“工业强镇”战略,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相关人员参加的郝家镇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同时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落实责任,分工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联系1个发展项目,落实发展目标责任 (二)优化环境,营造氛围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致力于工业经济环境的营造,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配合抓的工作局势。
同时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使郝家镇真正成为投资的热土,为工业经济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镇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工业经济力量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工业经济规模与胜坨镇、县开发区相比依然规模较小,分散单一,支持带动作用不足,发展优势不明显,产业化程度地,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今后的发展中,我镇将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动: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力,继续强化招商引资第一意识委托招商,突出优势,以优势产业为载体,大力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引进高科技无污染项目,为郝家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二是加快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配套完善园区路、水、电、通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创造条件三是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和投资政策导向,完善相关优化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宣传,营造工业经济的良好氛围四是大力培育创业主体大力营造创业者可爱、纳税者可敬的浓厚氛围,鼓励干部带头,能人带动,发展百姓经济,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放大效应,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引导私营企业自主开发,联合嫁接,有效拓展项目源,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努力形成全镇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利,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XX县区郝家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五日 第二篇:医保局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自查报告医保局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自查报告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做好我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层层落实责任,制定了考核办法,各股室负责人分别与我局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落实了各项发展目标,界定了责任对象 二、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保”)20**年市上下达给我县的“职保”参保人数为17570人,基金任务为2450万元截止20**年12月31日,我县“职保”参保人数为17582人,完成了市目标任务的100.07%,征缴“职保”基金2670.4万元,完成了市目标任务的109%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保”)20**年市上下达给我局的“居保”目标任务数为27700人,截至12月31日,我县城镇居民实际参保人数为29918人,完成市目标任务的108%。
三、做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各项业务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1、稳步扩面,超额完成全年扩面任务一是明确扩面重点,锁定扩面目标;年初制定扩面工作计划,就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缴费办法通过电视媒体,发放宣传单等进行大力宣传;二是以人为本,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困难居民、失地农转非人员参保工作;三是公布征缴咨询,方便群众咨询 2、强化征缴,确保基金按时间进度足额入户医保基金能否足额到位是医保工作健康运行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通过、文函、电视台公告催缴,财政代扣等方式保证基金及时足额到位,以保证医保基金的按时足额征缴 第1页共15页 3、及时审核结算,简化程序,强化基金风险管理我局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流程,并通过各种办法简化程序,方便参保对象一是率先在全市开通医保信息网,在网上公布医保相关文件和相关表册,减少了信息、资料的传递流程切实方便参保人员,特别是大大缩短了异地就医参保患者的申报、保障时间;二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稽核力度,实行查房和查病历制度与回访制度相结合每月不定时不定点对医院病人进行查实,对医保工作进行暗访,与参保人员进行核实对不规范医保行为进行强有力整治,极大促进定点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4、加强学习,强化服务,提高业务水平 我局定期组织学习社保法和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以及医保业务知识,并把精神落实到各项基础工作中一是整理、规范每年更新的城镇职工、居民参保人员的资料;二是有效提高全局干部职工业务水平,不定期的对职工进行医保业务知识考试;三是召开全县医保业务培训会,为医保工作培训业务骨干力量,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四是强化窗口业务服务,落实“首问负责制”,并公开各项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我局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工作上虽做出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存在距离今后将加大服务力度,多深入群众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帮助解决,争取做到尽职尽力 第三篇:工业经济发展报告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一、2005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71.36亿元,增长13.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现价)196.69亿元,增长16.3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现价)82.82亿元,增长20.66%;重工业增加值(现价)113.87亿元,增长11.53%;轻工业增长速度超过重工业9.13个百分点;股份制经济工业增加值99.39亿元,比去年增加21.46%;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127.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4%。
其中: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68.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91%公有制工业工业增加值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9%,非公有制工业工业增加值61.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55%;高技术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35.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6%市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86.4亿元,同比增长18.08%;产销衔接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利润大幅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1.8亿元,同比增长26.7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16亿元,同比增长18.2%工业重点行业中的烟草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仪器仪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等行业增势强劲主要工业产品中比2004年同期增长较快的有:卷烟(10.33%)、彩色电视机(19.09%)、啤酒(18.51%)、数控机床(18台,增长38.46%)、化肥(61.69%)、移动机(82.84%)、中成药(28.44%)、轮胎外胎(4.41%)、水泥(4.04%)、黄磷(17.60%)、磷矿石(4.35%)、轴承(840.57%)、铝材(19.73%)、铁合金(12.86%)、汽车配件(5.77%)、铝(2.31%)、成品钢材(10.96%)等。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出口交货值为24.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4.56%,比去年同期降低2.06个百分点;完成的新产品产值为49.0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66%,占现价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去年的11.01%下降到8.59%,下降了2.42个百分点2005年,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前高后低、非公有制工业增长快于公有制工业、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九大行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等特点;其中,九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8.8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80%,与去年基本持平;实现工业增加值158.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5%,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快3.7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83%,比去年同期提高1.73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达98.62%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增长,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工作取得进展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完成35.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6%。
贵州汇通华城楼宇自控设备,益佰、益康、新天、汉方、同济堂、圣济堂、宏宇等药业新药开发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成我市72家制药企业今年生产经营情况良好,生产产值达48亿元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5.22亿元,同比增长25.33%其中: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8.53亿元,同比增长27.37%;地方项目完成投资46.69亿元,同比增长21.49%实施重大项目带动,继续推进我市重点技改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了开工建设、建成投产、达产增效30个重点项目组织实施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4项,组织申报7个财政部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完成重点技术创新项目50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有6家企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授牌,占全省获得授牌企业的54.5%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有24个产品(项目)获得XX省十一届(2003-2004年度)优秀新产品暨优秀技术创新项目奖励,占全省获奖产品(项目)总数的41.4%2005年,贵州双开司综合利用黄磷尾气2万吨甲酸项目、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新型抗肿瘤药物――注 射用盐酸拓扑替康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及原料药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项目、贵州汇通华城楼宇bks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威门药业贵州道地苗药“头花蓼”、同济堂制药淫羊藿中药材抚育种植及提取物加工、新材料矿业耐高温多孔泡沫特种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