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新的语助词“看”.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1616428
  • 上传时间:2018-05-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7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新的语助词“看”》(2007-01-15 22:13:36) 转载一关于 “ 试试看 ” 、“ 听听看 ”“等一等看 ” 里面的 “ 看 ” 不同的语法书上的理解不同有些语法书上将其视为动词还有少数学者看到了“ 看” 的特殊用法例如杨欣安先生说:“ 重叠动词的后面也可以接上,看? ,这样一来,表示,试作 ?的意思更明显看? 也读轻声 ” 他还提到 “ 多音动词重叠起来后面也可以接上,看? ,表示试作的意思比如:究研究看?、,商量商量看 ? 、,联系联系看 ? 这个 “ 看” 应该引起语法学者的主意,因为一方面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另一方面这个“ 看” 与“ 看电影 ” 、“ 看你怎么办 ” 中的 “ 看” 有很大的区别二“ 看” 在句中常处的位置:(一) 直接附在动词重叠式的后边例如:她想到上这儿来,并没希望找到我,只是碰碰看, 可是竟自找到了我 (老舍 《月牙儿》 )这个 “ 看” 附在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后边,是最常见的,而附在双音节动词重叠式后边的情况比较少二)直接附在单音节动词另一种重叠式的后边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例如:此刻不过亥正,恐怕桑家姐妹还没有睡呢,去请一请看。

      《老残游记》)(三)附在述补结构的后边有两种情况:A 补语是数量词,动词本身不重叠例如:我们姑且到那边第三家去问一声看《官场现形记》)B 补语是趋向补语,动词本身不重叠例如:这件事倒要讲起来看《官场现形记》)(四)附在述宾结构后边有两种情况:A 述语是动词重叠式,宾语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例如:支部书记,你来评评理看,(《雨花》1959.10)B 述语不是动词重叠式,宾语有时是比较复杂的例如:病倒尚有三分治得,吃了我这药看,⋯⋯ (《红楼梦》)这个 “ 看” 的意义和形式:在意义方面,这个“ 看 ” 已经,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而只有语法意义了这种语法意义主要表示一种试探语气,使前面动词有试作的意思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如果没有这个 “ 看” ,句中动词的试作意思也有,但加了“ 看” 以后,这种试作意思更鲜明凡句中动词重叠,或在动词前面有表示试作意思的“ 不妨 ” 、“ 姑且 ” 等修饰成分的,都属于此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句中动词本身没有试作的意思,加了“ 看” 以后,才使动词含有试作意思凡句中动词不重叠,或在动词前面没有表示试作意思的“ 不妨 ” 、“ 姑且 ” 等修饰成分的,都属于此种情况。

      看” 表示试探语气,具体说来,当主语是第一人称时,则表示主语将要试作某种行为、动作如果 “ 看 ” 是放在 “ 想”“考虑 ” 这类动词的重叠式或以此种动词作为述语的述宾、述补结构的后边的话,则又往往表示说话人对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一时不能立即进行或作出决定、答复,要求先让考虑一下的意思如果主语是第二人称,可以分为三种情况:A 说话人自己对某个事情或某种行为所引起的结果是心中有数的,但听话人不一定明白或相信,因此说话人要听话人去试行某种行为、动作或试作某种思考,以使听话人明了、相信例如:你去拨拨看,一天拨下来,手上都是泡,有时还要出血,⋯⋯ (《剧本》 1959.3)B 说话人不了解或怀疑听话人会有什么本领、技能或能怎么行动,因此叫听话人试行一下给他看看;或说话人对某种情况、某个问题不清楚,而听话人可能是明了的,因此要求听话人给自己讲讲,看自己能不能就此明了、理解例如:你会骑自行车?你给我骑一下看!什么规矩?怎么我不晓得?你倒说说看!(《官场现形记》)C 对于某种情况、某个事情或问题,说话人和听话人都不清楚,因此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去试行一下例如:范某人到这里,一定有什么话说,你们二人姑且过去听听看。

      《官场现形记》)这个 “ 看” 不直接用在主语为第三人称的句子里,除非在兼语式里例如:叫他试试看《官场现形记》)在形式方面,“ 看” 有四个特点:A 前面不能加修饰语,后边不能出现宾语、补语,或表示动词“ 体” 的“ 了”“着” 等成分B 其后一定有语音上的停顿,而且往往是句尾的停顿在这个“ 看” 之后可能会出现其他语气助词,如 “ 吧”“吗” ,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词可以出现在它的后边C 这个 “ 看” 在语音上的特点是读轻声,不同于作动词时的“ 看” D 它不仅能附在动词重叠式后面,而且可以附在述补结构、述宾结构的后边综上所述,这个“ 看” 是一个语助词三这个 “ 看” 的来源:它是从动词“ 看” 逐步虚化而来的语气助词 “ 看” 产生的年代:在唐代变文中就可以看到语助词“ 看” 的用法了例如:何者名为四生十类,及三等之人耳,与我子细说看,⋯⋯(《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在北宋《景德传灯录》中,语助词“ 看 ” 出现达三十次之多例如:师问僧:“ 汝在招庆有什么异闻底事,试举看?” (卷二十一《漳州罗汉院桂琛禅师》)在《景德传灯录》中有这样一个特点,即用语助词“ 看 ” 以外,还在动词前面加一个“ 试 ” ,而且动词都不重叠。

      明初的 《三国演义》 中没有语助词“ 看” ,但在《水浒》 中出现了 在《西游记》中,语助词“ 看” 出现的次数很多,大多数是附在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后边而后来的《红楼梦》中只有两处使用了这个“ 看” 其后的《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晚清小说中,这个语助词“ 看” 出现了很多次综上所述,得到以下三个结论:第一, 语助词 “ 看” 从唐代开始便逐渐在口语里出现第二, 语助词 “ 看” 是在口语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半文半白的《三国演义》中没有出现语助词“ 看” 第三, “ 看” 这一语法现象是在北方话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注:关于语气助词 “ 看” 产生的年代其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早在北宋时期他就已经是一个地道的语助词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