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夹竹桃教案.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08797513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16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教版夹竹桃教案【篇一: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教案 设计理念: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部分又提出“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努力实现从注重对内容的理解向对表达方法的领悟的转身在课堂中探索师生之间的协商合作,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要求,保证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民主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季羡林以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描绘了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文章中对比手法,双重否定、反问等句式的灵活运用,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示范性材料 学情分析: 夹竹桃是平日学生常见的一种植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但这种十分常见,甚至平凡的夹竹桃,为什么却成为作者最为喜爱的花呢?这是孩子的情感激发点,也是疑问点 纵观文本,篇幅短,语言质朴,学生理解并不难尤其文章结构,结尾点题的中心句,初读课文学生就能找到,并形成自己的理解但是作者是怎样写出夹竹桃“韧性可贵”“引发幻想”这两个典型特点的呢?在表达上,学生还需要教师的提炼和引导,尤其是“韧性可贵”部分,关于两个双重否定句的理解以及运用有难度。

      第三,从方法上讲,学生通过3—5年级的训练,对“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关键词句谈出自己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阅读方法掌握较为熟练,课堂可以充分放手给孩子,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会的,我们坚决不浪费时间教 最后,反思我们平日的教学,与学生协商,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方面的训练还是不够的,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由不会提问,等着老师来教,转变为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主动学习,需要我们在课堂中运用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鼓励、引导、落实争取在40分钟内,让学生在学习的状态上有所变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写,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借助图片,理解“榆叶梅”“荇藻”能运用正确书写姿势,书写“凄”字,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并能读懂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 3. 理解课文,重点感受夹竹桃“可贵韧性”的特点,体会对比和双重否定的表达效果,会用“无…不…”“无不”造句并运用正确的背诵方法,背过第四自然段重点难点) 4.巩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有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协商学习任务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一篇状物散文,(出示图片),就是它,见过吗?这是平常可见的一种花 2. 观察学习:请看大屏幕,仔细看它的叶子和花朵——叶子很像哪种植物的叶子?花朵很像?桃花 3. 师:叶如竹,花如桃,所以人们称它为“夹竹桃”,“夹”读一声,是“夹杂”之意齐读课题 4.协商学习任务:同学们,你们想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 5.教师总结:学问学问,勤学还要好问,我们同学善于思考,一定也能主动学习,有所收获总结同学们的问题,老师还想提醒大家课后题目,这里不但囊括了刚刚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老师补充的题目,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它们 【设计意图: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孩子集中的问题都在于“夹竹桃什么样子?” “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部分同学还能提出,他们很喜欢这篇文章的语言,想要积累好词佳句,对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提问,只有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才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作为老师,在协商学习任务之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研读教材,我认为,课后题目包涵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好词佳句的积累,还包括表达的训练,是可以好好利用的资源,既囊括学生的问题,又补充学生忽略的重点知识,同时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所以协商提升,确定学习任务。

      二、整体感知,摸准学习起点 (一)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那些问题,你能自主解决?尝试解决它,我们一会来交流 (二)交流:同学们,哪个课后题目,你认为最难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摸学情的过程,准确判断,什么需要教,什么不要教,从而以学定教,实现高效课堂 (三)检查预习 1.谈话:到了六年级,通过预习,生字词语应该不成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听写一下 2.听写:榆叶梅、荇藻、熏透、微风乍起、凄清 3.对照屏幕批改 4.图片理解“榆叶梅”“荇藻”:出示图片,荇藻就是我们在池塘里见到的一种飘在水上的水草榆叶梅是一种常见的花木 5.重点指导“凄”: (1)写对:有什么关键的笔画,你想提醒一下大家左侧上半部分的竖不出头) (2)写好:怎么能把它写好呢?(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左侧上半部分写的小一些,下面的女要写宽大,把托住上半部分 (3)教师范写(4)学生尝试写两个,注意一个要比一个好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每节课都要有书写的时间,要给学生工整认真规范写字的时间,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高年级也不能放松,针对“凄”是本课最难写的生字,引导学生从写对它,到写好它,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四)交流课后第四题“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学生交流 找到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总结:初读课文,我们就能利用以往所学,找到文章的文章的中心句,这句话也正回答了课后的这个问题看来文章,大家都能读懂 三、精读研析,渗透三法学习 学习话题:“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一) 找准关键词“韧性”“引发幻想”,谈出对词语的理解 (二) 结合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三) 结合具体语句,感受“韧性”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三四自然段,课文中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 2.交流感悟 (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生朗读,谈体会两个“又” ②生补充悄悄地”“一声不吭” ③总结: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地开放,从不停止开放的脚步能把这种生命不止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④生齐读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 过渡:还有其他的内容吗? 预设(两个双重否定的句子,先提到哪个就讲哪个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生朗读,谈体会关注环境 ②生补充或提醒关注“无日不”) a.“无日不”什么意思?(每天都) b.对比理解: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每日都迎风吐艳表肯定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出夹竹桃的韧性 c.朗读 d.联系前文看,无日不迎风吐艳,都是哪些日子? e.数字资料补充:那可是3个季节,9个多月,270多个日日夜夜啊 f.带着这种理解,再来读 g.总结方法:我们刚刚抓住了一个双重否定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出夹竹桃的韧性 过渡:在这一段中还有这样一个句式,谁也能用这样的方法谈出你的体会? (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读句子,谈体会 (你学会了这种方法,不仅关注到了双重否定词“无不”还能联系前文关注到了“一直” ②老师:请你带着你的体会再来朗读 ③联系着前文看这两个“一直”,第一个是指?第二个是指? 一直:时间长,三个季节, 一直:花多,各种各种的花 ④关注对比:都哪些花?仅仅是这三种吗?【篇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9《夹竹桃》教学设计】 19、夹竹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3、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 1、点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季老先生一篇散文——夹竹桃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夹竹桃的? 板书: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 花影 3、播放图片及配乐,欣赏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4、师过渡:夹竹桃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对季老先生来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二、品读课文 (一)品读“韧性” 1、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提出“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轻声朗读第四节,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品读 出示1: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出示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指名读句子 (2)品读(指名品析,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①从整体品读:从气候的变化,季节的更替,说明夹竹桃花期长,一年三季充满生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 ②从局部抓关键词语:“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等词语 ③重点评析两个双重否定句 a.“无日不迎风吐艳”:“无日不”没有一天不,没有一天不是迎风吐艳,可见它常开不败,生命力顽强 “无日不”可以换种说法,不改变句意(每日都),你觉得这两种说法,哪种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你能用“无??不??”造句吗? b.还有类似的句子吗? ①品读“无不奉陪”,比较句子,换个说法 ②体会双重否定的作用 ③造句 (3)朗读指导谁能通过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出来? 指名读,评议,师生共读 3、师小结:无论天气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啊!读到这你一定和季老先生一样为它的韧性所折服,悄悄地爱上了夹竹桃吧让我们一起朗读第四节板书:韧性可贵 4、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师说: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换一种说法,院子里的花又如何呢? (1)三名女生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师引读结尾句 (2)作者的小院可用什么词形容?师:文章的题目是“夹竹桃“,为什么要将小院写得如此之美呢?用意何在? (对比的手法衬托它的韧性) 5、重组三、四节,师生交插朗读,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出示:小院的花 在和煦的春风里,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在盛夏的暴雨里,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在深秋的清冷里,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花开花落) 出示: 夹竹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