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城市未来解决之道.docx
7页智慧城市,城市未来解决之道 张云霞 文物联网在2008年被提出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与规划,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物联网发展一个重要体现的智慧城市发展,目前越来越成为趋势与潮流在中国物联网概念之后,智慧城市也逐渐在各地被提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8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启动,都期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推动整个城市共同繁荣,推动民生,通过物联网的建设,扶持和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城市病四大表现随着技术进步和城市的快速发展,诸多城市病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人口众多、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这些困惑已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而且,这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危机,而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困惑城市病现象一:人口膨胀且趋于老龄化人口规模不断膨胀:2011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下属的人口司,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发布了一份经过修订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称如果目前的生育率保持在预期水平,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前超过90亿,并到本世纪末突破100亿大关人口过快增长将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但是人口过度老化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精神孤独问题,都会形成各种社会问题世界人口城市化: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由于过多的人口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导致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能适应,使世界城市人口畸形发展,产生了很多社会经济问题如就业困难,失业队伍扩大;房屋紧张,居住困难;交通拥挤,车祸频繁;社会治安问题严重,犯罪率高;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病现象二:能源紧缺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称,城市病现象三: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很大,世界银行曾对此作过估算,认为由于污染造成的健康成本和生产力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世界银行还指出,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每年有75万人因污染过早死亡在中国,只有101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颗粒物浓度低于每立方米空气40微克的城市中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污染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环境污染使得城市从传统公共健康问题(如水源性疾病、营养不良、医疗服务缺乏等)转向现代的健康危机,包括工业和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噪音、震动、精神压力导致的疾病等。
城市病现象四:交通拥堵与交通污染根据英国SYSTRA公司对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状况的分析显示,交通拥塞使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交通事故代价约占GDP的1.5%~2%,交通噪音污染代价约占GDP的0.3%,汽车空气污染代价约占GDP的0.4%,转移到其他地区汽车空气污染代价约占GDP的1%~ 10%更为严峻的是,全球汽车保有量仍在继续增长因为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除了以上所列的四个主要城市病现象以外,如城市贫困、社会安全、社会治理等现象也是城市病的种种表现由于城市的过度开放,城市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口,虽然面临暂时不能完全解决的城市病,但是否会有一种新的途径,可以改善现有的城市病,可以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呢?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之一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实现的是城市系统的优化升级,使城市各系统更完善、更智能、更协调、更发达,使城市中的人和物更智慧、更和谐,使城市中的人生活更幸福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将使城市更聪明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单个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基于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智慧城市三大动力在笔者看来,智慧城市的三大动力引擎可以总结为:绿色化、服务化与泛在化绿色是城市演进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动力之一建设绿色的城市是获取“可持续能力”与“发展红利”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生态平衡、生态精神、生态理念、生态伦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必然体现绿色之路是城市文明进步与全球普世价值的共同要求,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必须达到的高度。
而绿色的城市,最终将实现生态的、低碳的、宜居的目标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绿色城市,是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潮流绿色城市意味着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城市需要合理的规划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良好的环境质量欧盟环境经济项目顾问刘阿英博士曾强调,在尽可能少消耗能源与尽可能低排放污染物的同时,绿色城市的建设需要市民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活环境拥有绿色城市,就是拥有健康生活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人们理想的家园所需服务化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之二服务经济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主导之一服务化是下一代经济中国际产业转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服务化既不同于上一代经济中的服务业,也不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服务化是产业国际化分工从量变到质变的断代性转变,而非承前启后的渐进式改良高效的服务效率是体现城市运转经济、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的一个重要要素服务在整个经济中占比的加重,体现出了服务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城市要发展,服务需要创新,创新型的服务城市将在未来城市发展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泛在化是实现更智慧城市的基础动力经济与服务的发展,需要一系列不同的系统具备有效的运行方式,具备系统内部间相互关联性和系统自身的智能化。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可以在更广泛领域从中受益在未来,每个人、每个物体都将成为信息发布单元,是信息交互的单元,特别是传感器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加了信息获取的范围,真正实现发布、交互、传送的泛在化泛在信息基础将是构建未来社会的信息基础,将有效提高信息提取、交互的广度与深度一个城市要实现高效、智能运转,离不开信息交互的广泛性、深入性、及时性,这就需要让我们的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传输处处覆盖且畅通,信息处理高效且智能,信息应用简单且实用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支撑现在,中国各地已开始启动城市光网、无线城市等工程,目标是在城市的每—个触点都可实现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物联网工程在城市的普及,就是让每—个人、每—个物体都成为信息感知的细胞信息化的普及将提升城市运转的效率,促进城市低碳运行,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形成高效、绿色、安全、便捷城市形态的基础智慧城市四个特征笔者认为,城市要达到智慧的高度,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美好,需要具备以人为本、全面感知、智能协同、内生发展这四个特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以个体推动社会进步,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面向未来的数字包容,让城市中的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让人的生活和工作利用信息获得更好的娱乐,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更有效地工作,并通过数字包容,让各个层面的人都可体会到智慧带来的便利这个特征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智慧城市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人为本,最终为人服务全面感知:通过感知技术,将人、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感知与互联,形成城市智慧的泛在信息源智慧城市将通过各类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无线技术、网络技术,共同组成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慧网络让地球上的人、物都变得可感知、可分析、可互联智能协同:实现泛在信息之间的无缝连接、协同联动,是城市实现城市智慧的重要途径智慧城市建设要“智”、“慧”同行,不仅要提升城市的“智”,更要实现城市的“慧”智慧城市的“智”指智能化、自动化,是城市的LQ,这是目前大家关注的重点,也是较容易操作和实现的地方 “慧”指灵性、人文化、创造力,是城市的EQ,这是目前大家容易忽视的地方智慧城市”建设要“智”与“慧”协同发展,充分运用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城市产品服务的“智”,以创造优质生态、人文和科技环境增进城市的“慧”内生发展:智慧城市具有持续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量围绕这种内生发展动力,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实现自我适应调节、自我优化和完善。
智慧城市追求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生物及生物遗传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支持系统、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保证人类的开发建设活动始终处于环境承载能力之内除了以上四个基本特征外,智慧城市还具有灵活、便捷、安全、更有吸引力、广泛参与及合作、生活质量更高等特点智慧城市的价值经济价值: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达到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不变的条件下将增加3.5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经济发展,完全有可能实现“四倍跃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将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倍增器智慧城市的经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提高GDP上智慧城市和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能带动钢铁、水泥、电力、能源等传统行业的就业,还将消耗芯片、光纤、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大量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从而拉动高科技产业增长,创造大量的知识型就业岗位,促进城市服务转型和服务经济增长社会价值:21世纪,现代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规模日益扩张,人口增长、城镇化、老龄化、经济转型等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当城市面临这些实质性的挑战时,必须使用新的措施和能力使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必须使用新的科技去改善他们的核心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有限的能源。
在社会价值体现上,智慧城市将是解决城市病的有效手段智慧城市的规划,一方面体现在以智慧政府、智能交通、智慧能源为代表的城市应用领域,解决交通拥堵,实现节能环保,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等这些与城市发展水平、生活质量、区域竞争力密切相关,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产业发展领域,包括智慧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与升级,选择、引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物联网核心产业与相关产业,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与提升,以及产业之间的互动与促进等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并从更高起点和总体架构的角度进行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解决产业规划中的重复建设问题和一建就落后的问题重视新兴智慧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在精选的基础上进行壮大,并通过其辐射带动其他产业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造,营造智慧化的城市生活环境以及智能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合理的智慧城市规划,有效分解超大城市的压力,形成以一点为中心的城市群落,避免由于过度发展超大城市而带来的诸多城市病,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服务价值:智慧城市的建设,还突出表现在智慧型的服务政府方面,因为它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政府的运行更加高效,将大大体现出智慧城市的行政服务价值。
服务是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智慧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