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参考笔记.docx
34页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参考笔记 第一章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5突出表现:“数字绘画艺术”或“电脑美术”应用表现形式:借助数字技术或数字媒体来创作的其他视觉艺术或设计作品6本质和内涵:是基于数字媒体的一门艺术,是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核心: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表现形式:电子媒体或数字媒体表达内容:多是数字媒体形式的美术作品或设计作品媒体传播形式:借助于新媒体形式或数字载体研究重点:如何应用数字艺术创作工具(即图形图像软件),根据人的需求和艺术设计规律来创作和表现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作品或服务业产品,并基于数字媒体时空来延伸和发展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7.计算机图形学、视觉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三者的结合部分划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8.数字媒体艺术的科技依赖性(分形,描述生物有机体的特征或模拟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创作者和观赏者对硬件的依赖)人惊奇的异常神秘,迷一般的形象为特征——幻觉效应对这个复杂世界、社会以及自我心灵的全方位的解构,而且充满那可爱的“游戏”的感觉2.技巧难度即他称之为“炼金术”般神秘的暗房技术8.“人文画”特点是写意,散点透视法和线描塑造形象,作画时保留最能表现物我精神气质的形象特征。
集锦派”摄影艺术大师朗静山摄影是形象逼真、传递迅速的一种艺术手段《红树青山》极像一幅国画立轴,远山近树都十分清晰,层次丰富而不失纵深感,融合画理、意境深远的集锦照片,由此奠定“集锦派”摄影理论基础9.数字媒体艺术美学思想起源达达主义的“异类合成”美学(多种异质美学的杂交,为其表征、形式、构成、分解、起源、过程、或结果)10.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多样性①时空反转埃舍尔的时空幻觉艺术达利的多重合理空间组合的不合理性②意识和潜意识更重视潜意识的范畴,是一种超理性、超意识的艺术③气氛铺陈彩度明度制造特殊的气氛效果或怪异的空间环境④拼贴重组对达达主义的继承和扬弃,遵循非理性拼贴与矛盾并置的结构原则⑤制造矛盾和荒诞利用物体的比例、质感产生矛盾感⑥幻觉与真实视觉上产生真实的物体造型,实际是科技产生的幻觉影像(≈尤斯曼后期制作)⑦抽象的意象将有机和无机物重新组合形成超现实抽象意境11.互动性让不同的媒体形态相互联结,以其特性以求对观者有所吸引,给于自主权的控制,以观者为优先的控制模式,建立彼此的互动性12.数媒艺是一种可以编辑、剪辑、重组和解构运动影像的艺术,能够综合其他各种具有时间性的媒体,通过“互动”的手段与网络想结合,又归于“时基媒体”。
13.动画发源阿塔纳斯·珂雪(“魔术幻灯”17世纪)→钟和斯桑→彼得罗杰(视觉残留)→法普拉图(硬纸板诡盘)→法埃米尔·雷诺(光学影戏机)动画始祖→爱德华·穆布里治改良前者“实用镜”为“变焦实用镜”,结合魔术的幻觉/光影、西洋镜/动态和摄影与一炉,第一架动态影像放映机→后加入汤玛斯艾金斯14.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布雷克顿粉笔脱口秀《滑稽脸的幽默相》温瑟·麦凯《恐龙葛蒂》用墨水和宣纸所画的画超过五千张,每一格的背景都重画15.沃特·迪斯尼商业动画之父《汽船威利》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花与树》第一部彩色卡通音乐片,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影片《老磨坊》首度用多层式摄影机营造视觉深度的影片《白雪公主》第一部彩色长篇卡通剧情片《木偶奇遇记》和《幻想曲》16.数媒艺介入电影工业最明显特点是改变了电影本身的“现实性”和“时空连续性”剪辑的时空逻辑基础是将主观时间体验物理化17.数字技术与电影业的联姻始与20世纪70年代,兴盛与90年代,成熟于世纪之交Ⅰ视觉效果创造视觉奇观,给观众以视觉刺激《星球大战》《终结者Ⅱ号》Ⅱ注重看不见的特效《泰坦尼克号》的数字生灵和数字海洋Ⅲ表现手段《美国美人》中飘飞的玫瑰花瓣《精灵鼠小弟》可爱的动画老鼠《阿甘正传》飘飞的羽毛Ⅳ。
数字技术由某个阶段或某个方面的介入开始全方位走电影制作领域(与第三阶段并行)18.电脑技术发展1.借助优秀的影视制作软件制作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以及各种各样几乎可以乱真的自然景观、劳动场景和生活场景,以及各式各样心灵的象征意象《星球大战》《未来水世界》《侏罗纪公园》《骇客帝国》《恐龙》2.表现心灵欲望《星球大战》跨越空间限制,把人类活动范围扩展到其他星球《未来水世界》寻找传说中的陆地,展示生命的顽强《恐龙》领略遥远生命萌芽期景象《侏罗纪公园》复活亿万年前的恐龙《阿甘正传》跨越时空与三位美国总统握手的历史虚构《谁害死了兔子罗杰》人与卡通角色逼真自然的交流《西蒙妮》安德鲁尼科3.数字化带来制作手段的丰富、制作效率的提高和制作成本的节约,提供让人类的思维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可能性和途径19一个传达服务器把节目资料分割称大量的数据包(数据流)发出并传输(“流式”传输方式)到网络上,用户可以在支持流媒体格式播放的终端(如PC)上下载,然后通过解压设备对这些数据包解压,节目就可以像打包传送前那样显示出来20.FTP支持断点续传,即断网后重新连接上可接着下载BT只需要资源拥有者提供“种子”,用BitComet等相关软件下载,优势是稳定、速度快,下载人数与下载速度正相关。
P2P支持用户之间互相共享资源下载工具eMule(电驴)和eDonkey(电骡)21.数字电影和科幻主题《化身博士》以变形和扭曲探索角色的双重身份或双重性格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矛盾和复杂性《2001:太空漫游》1968斯坦利·库布里克特效、画面、音乐占主导地位《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利用计算机控制摄影机运动轨迹《观者》小惠特尼和迪斯尼第一部运用描影术的三维计算机图像《电子世界争霸战》迪斯尼——————————————————————————————以上是特技演员加道具模型结合《魔鬼终结者Ⅱ》三维动画《异形》和斯皮尔伯格《外星人》《侏罗纪公园》及其续集《独立日》罗兰·埃默里奇《骇客帝国》沃卓斯基兄弟——————————————————————————————————数字科幻类型影片重要表现:通过文明毁灭主题,控诉了科学技术的毁灭性力量,讴歌了依靠个人本能力量而面对荒芜未来的英雄人物22.迪斯尼放弃已使用将近一个世纪的传统手绘方法,改用CG技术来制作动画片,标志着电脑动画技术正式成为动画制作主流23.皮克萨公司(起源于乔治·卢卡斯影业旗下的工业光魔公司)被史蒂夫·乔布斯收购---------与迪斯尼合作的影片《玩具总动员》约翰·拉塞特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虫虫危机》第二部***《玩具总动员2》第一部完全数字制作的电影《怪物公司》《海底总动员》《超人特工队》3D动画片24.美国动画界三足鼎立:迪斯尼、皮克萨和梦工场25.数字技术的本性“共享、开放、平等、自由、人本”。
网络信息的共时性、数字化、超文本等特性使信息能够以光速传播互联网可以大大促进人类艺术产品的跨文化流通26.网络艺术的特点是数字化形式的、并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在创作上更具个人性,在传播上具公共性,并可以无限复制和随意修改的作品来源:①已经存在的文学、电影、绘画等艺术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技术等方法进入互联网络(多数)②直接在互联网络上“发表”的艺术作品③通过计算机创作或直接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艺术作品进入互联网络存在三种网站①分类艺术网络②综合类艺术网站③其他网站具有的特点:开放性(最大)、共享性、个人性、媒体综合性、动态性、交互性/短暂性、瞬时传播性、虚拟性、可下载性最大特点:创作流程的开放,即创作的非个人化、非成品性、非中介性,即数字艺术作品的可修改性、可参与性、可完善性或作品的衍生能力个人性”指网络上的艺术作品都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可以被随意复制而且易于改造个人主观意愿能够更大程度地得以实现公共性”为更多的人服务“动态性”是网络艺术与传统艺术不同的另一个特点,网络艺术作品是永远创作中的作品,动态性也体现在交互性上27.网络艺术语言具有大众化和公共性特点28.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数字媒体技术和电子游戏29.新媒体道德建设目标: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比翼双飞”人文主义精神和道德准则是除了遵循美学标准和戏剧故事创作规律之外特别考虑的一个原则,必须表现出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科学和艺术的结晶:数字媒体艺术1.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发生学艺术早在人类从事造物并进行美化时已经产生,而科学只是近代的产物以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出版《天体运行论》为自然科学开始出现标志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课》亚里士多德说过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意即艺术乃是人类理解自然现象的科学亚历山大·冯·洪堡认为艺术和科学都是自然在人脑中的反映,艺术是通过想象得出的反映,科学是通过理性能力得出的反映2.科学对艺术家的启迪牛顿光学和色彩学→印象派几何学→现代造型艺术(塞尚)文学艺术对科学家的气质影响,给于科学以启悟和灵感3.数学家追求的美学价值是简洁性和逻辑严密性数学的简洁性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简单而是指数学表达形式和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简洁雅典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他相信数学中的美蕴含在它的简洁性和逻辑系统中爱因斯坦相对论用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构造出一个公理化的演绎体系,从而推演出同时的相对性,运动物体的空间收缩和时间变慢,质量增加效应马蒂斯印象派画家将遵守规则置于美学考虑之上梵·高印象派画家“我热爱法则,法则可以修正感情”4.大脑不对称的“左右脑分工理论”思考过程:右脑描绘图像,左脑观察并把它符号化、语言化(左脑具有工具性)→左脑将右脑的形象思维转化为语言。
右脑:直观的、综合的、形象的思维机能发挥作用,且有崭新的思想、设想、设计、构思产生左脑:创造性5.创造过程四阶段:准备、酝酿、闪光和验证6.西格蒙·弗洛伊德第一个将“科学(心理学)”和“艺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想联系起来的伟大科学家第一个明确把现代心理学与文学结合起来,开文艺心理学研究风气之先《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学的核心是关于人的潜意识的学说,认为人的潜意识能够控制人们的行为,而人类与生俱来的“性爱”和“性幻想”则在潜意识中其着无形的作用7.玻尔光的互补原理,把光的对立特性结合到一起,即光的波动性和粒子型8.数字艺术的特性决定了人向自身做出挑战,即向主观世界的想象力进行挑战科学对艺术的影响,扩展了人类的视觉领域和“心理体验”,从太空最小的粒子到外层空间的卫星照片9.影响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思维: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艺术、包豪斯的工业设计思想、杜尚的达达主义和反理性艺术、20世纪50~60年代动力艺术和光效应艺术、20世纪70年代的录像装置艺术、此外还有**的波普艺术、以**为代表的超现实艺术,以**为代表的“科学观念绘画”10.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和科学思维的来源①西方科学艺术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古典美以完整和秩序为核心最早将数学、几何学和审美经验相联系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②西方艺术运动和科学革命的联系更需要了解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影响是几类艺术(10)③技术媒介对视觉艺术的影响工业设计11.对美的认识主线:认为美是建立在比例和数的基础之上的。
组成美的4个基本成分:清晰、对称、和谐和生动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