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武汉市古田路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8页湖北省武汉市古田路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确的是A.英国、日本——原生型 B.德国、美国——感应型C.法国、美国——次生型 D.中国、日本——感应型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模式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可见,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等现代化模式中,英、法两国应属于原生型,美国属于次生型,中、日两国属于感应型,故选DA、B、C分类均不正确,故排除2.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辛亥革命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C.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击败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未进行全盘西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主要是对政治方面的影响,并未彻底击败中国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实现中国走向富强,故D项错误,故选B。
3. “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段材料叙述了朝贡贸易的特点是A.薄来厚往 B.有限制的贸易C.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D.官方控制的垄断贸易参考答案:C略4.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自明朝开始丞相制度被废除了,清代不可能有丞相,因此D项错误其它各项都是符合史实的,是正确的A符合该作品的内容和特点B符合隋唐政治制度的内容C符合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5. 使用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研究主题是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C.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造成功 D.城乡掀起“大跃进”运动参考答案:B6.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参考答案:C7.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以下关于太学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汉武帝时期设立②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③其教学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A【详解】太学是汉武帝时期设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其教学主要内容是“五经”,汉武帝下令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故①②正确;“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才出现,③错误;太学属于中央官学,不属于地方教育,④错误。
选项A正确;B、C和D项错误点睛】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8. (2010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高三期中5题)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 “贵”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工部 B.礼部 C.户部 D.吏部参考答案:D9. 当年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A.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 B.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C.一战严重激化了俄国矛盾 D.列宁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参考答案: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须抓住角度限定“客观原因”,ABC都是从主观方面分析原因,同时A、B项表达欠妥,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相对比较落后,工人阶级力量在不断壮大,而非最发达、最强大.故选C.10.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参考答案:D11. 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似点有( ) ①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②都曾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③爆发的相似原因是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存力的发展 ④开始了议会政治制度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参考答案:A12. 中国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这次会议是A.巴黎和会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雅尔塔会议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结合所学,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故C正确;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中国参加会议没有“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的总方针,排除A;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主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1945年美苏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排除D。
13. 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要聘娶礼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习这表明征婚者( )①提倡女性解放 ②追求新式婚礼 ③主张反清革命 ④崇尚西方文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考点: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鸦片战争国门洞开,动荡中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开始向世界文明靠拢以来;新中国的诞生使得人们有了新生活和新风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发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才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重大飞跃,中国才会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巨变.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足”、“通晓中西学术门径”、“除中国旧有之陋习”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①②④项表述客观,故①②④正确.故选B.14. 政治宣传画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下图所示宣传画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标题比较匹配的是参考答案:B15. 明清两代曾实行闭关政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B.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伍于世界潮流C.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国家的侵略 D.根本上是由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参考答案:A16. 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参考答案:B17. 有人认为:“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 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k.Com]参考答案:A 鸦片战争从材料信息“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可知,该战争使清王朝被迫卷入到世界之中,中国被迫开放,被动地步入近代世界故该战争是中国新的社会转型的开端,选A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最终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完成了自20世纪初便开始进行的在国际格局方面的巨大变革。
这反映在二战后A.斯大林模式在东方广泛推行B.欧洲传统力量中心加速衰落C.美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中心D.西方广泛建立起“福利国家”参考答案:C【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的新世界格局,打破了原先传统的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C正确;斯大林模式推广只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一个方面,过于片面,A错误;欧洲传统力量中心加速衰落只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方面,B错误;西方广泛建立起“福利国家”不属于国际格局的变革表现,D错误19. 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C.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D.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参考答案:C【详解】据表格的信息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西属美洲,还是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都有“非洲奴隶”,因此可以判断是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导致,C正确;据上分析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哪个国家率先开展奴隶贸易,D错误20.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A.要求社会平等的愿望B.追求绝对平均主义C.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即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平等”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绝对平均主义是分配土地方面的规定而非此题的规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分配土地方面的规定才反映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21.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说明了( )A.丞相权力的增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