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13].docx
3页《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龚丽蓉 授课班级: 成都西川中学 初一(4)班 授课时间:2019.4.15 授课科目: 语文 授课课时:40分钟一、教材分析1. 单元任务简析:《己亥杂诗(其五)》选自于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最后一文《古代诗歌五首》本单元的诗文都通过描写的景物寄寓作者的情思,《古代诗歌五首》的诗人们也透过写景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这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态度,感受不同的人生境界能力方面需要借助文本,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还要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分析作品的异同,以拓宽视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其意蕴2. 本课教材简析:《己亥杂诗(其五)》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抒写了诗人龚自珍辞官离京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虽远离官场,仍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这直指学生的精神层面诵读此诗的过程,就是领悟诗人拳拳爱国之心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爱国热情的过程二、学情分析《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的语言并不生僻,且学生可依托教材文本注解很容易了解全诗内容但因为学生不了解诗歌创作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就与诗人在情感上有一段距离,不容易理解龚自珍即使辞官,但仍距离文革时期遥远,不能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杨绛对老王的善意难能可贵,更不容易理解杨绛的自省精神。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及相关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从炼字、赏句角度品味诗歌,体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3.领会作者拳拳的爱国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难点:从炼字、赏句角度品味诗歌,体悟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情感,领会诗人拳拳的爱国之心3.核心问题:通过品味诗歌,体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感,领会诗人拳拳的爱国之心五、教学方法及教学用具(一)教学方法:问题导读法、诵读法、圈点批注法、比较阅读法(二)教学用具:学生平板 PPT六、教学流程课堂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核心问题通过品味诗歌,体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感,领会诗人拳拳的爱国之心课堂导入1.释题:从这个标题,你能获取什么信息?2.导入诗歌创作背景根据文本,自由作答营造氛围,导入新课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指导,初读诗歌2.教师配乐范读1.生自由读诗歌,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2.学生配乐齐读初读诗歌,读出情感细读文本,比较探究1.提问: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如何理解这些景物?2.提问:如何理解诗人的心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提问:“化作春泥更护花”改为“化作春泥来护花”教师相机补充时代背景小组合作、讨论、批注1.“白日斜”“吟鞭”“天涯”“落红”“春泥”2.学生讨论,自主作答透过景物描写探究诗人情感比较异同: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小组合作、讨论作答2.齐读诗歌,体悟情感深入领会诗人拳拳的爱国之心学法小结教师总结学法:情感探微方法:1.关注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2.变换字词笔记、批注诗歌学法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炼字”七、板书设计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浩荡离愁——远离官场 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落红护花——心系国家 无私奉献、舍己报国八、作业设计阅读拓展:课后阅读《己亥杂诗》其他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