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距计算使用手册.docx
27页公路最大横净距(视距)计算程序使用手册二一四年九月行车视距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向前能看得见的路线距离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 一旦发现公路上有障碍 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汽车与障碍物或汽车与汽车相碰 不论在道路的 平面弯道上或在纵断面的变坡处,都应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行车最短安全视距的长 度主要取决于车速和汽车在路面上的制动性能行车视距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另外还有弯道视距、纵坡视距 及平面交叉口视距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 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 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有对向的车辆行驶, 为避免相碰而双双停下所需要的最短 距离;超车视距是快车超越前面的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的两倍中间无分隔带的道路应能保证会车视距, 对有中间分隔带的较高级道路可仅保证 停车视距对向行驶的双车道道路,根据需要结合地形设置具有足够超车视距的路段为此, 在道路设计中,在平面弯道和交叉口处应注意清除内侧障碍, 在纵断面的凸形变坡处,应注意采用足够大的竖曲线半径确定行车视距的定量数值,须研究:①汽车驾驭员的感觉时间和制动反应时间, 它因人而异,且随很多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变化; ②汽车制动效率,它随轮胎花纹与气压和路面类型与湿 滑程度而异。
视距计算程序则采用基于AutoCAD的VBA编写的应用程序,能够计算各种复杂线形的最大 横净距,并能够绘制视距包络图本手册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校审稿、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研发视距计算程序教程等相关资料整理, 如有不足之处,请见谅视距计算程序下载可至 http:〃www.rb- 11.1 行车视距的概念 11.2 行车视距的计算 11.3 视距:相关技术指标 41.4 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9二、计算程序简介 11三、初始化 11四、平面文件格式 124.1、 交点法平面资料 124.2、 积木法平面资料 124.3、 交点法平面资料举例 124.4、 积木法平面资料举例 134.5、 、交点法应注意的问题 134.6、 、积木法应注意的问题 16五、司机视点距设计线的距离文件格式 16六、桩号文件格式 17七、最大横净距文件格式 17八、视距限值文件格式 18九、断链文件格式 18、概述1.1 行车视距的概念1.1.1 定义行车视距是指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 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 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
1.1.2 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 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 平面上:平曲线(暗弯) 平面交叉处? 纵断面:凸竖曲线凹竖曲线:(下穿式立体交叉)1.1.3 行车视距的分类(1)停车视距(2)会车视距(3)上述四种视距中,前三种属于对向行驶, 需单独研究而前三种中,以会车视距最长, 也就可以得到保证1.2 行车视距的计算1.2.1 停车视距图2纵面上的视距问题错车视距(3)超车视距第四种属于同向行驶第四种需要的距离最长, 只要道路能保证会车视距,停车视距和错车视距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 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1)反应距离Si :是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的阻碍物,经过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真正开始起作用的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感觉时间为1.5s;制动生效时间为1.0s感觉和制动生效的总时间t=2.5s ,我国采用1.2s在这个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2)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距离SZKV2254(一(忽略了滚动阻力系数 f) i )(3)安全距离:5〜10m停车视距:St S1Sz SoV t3-6V2 (5 〜10) 254 i )1.2.2 会车视距定义: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 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构成:(1)反应距离:双向驾驶员及车辆(2)制动距离:双向车辆(3)安全距离:双向车辆保持间距会车视距约等于2倍停车视距1.2.3 错车视距定义: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 两对向行驶的车辆相遇,自发现后采取减 速避让措施至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只要道路能保证会车视距,停车视距和错车视距也就可以得到保证1.2.4 超车视距(1)定义: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距离最小必要超车视距热爱」_ 超本逆向 ■悻全豌阍.对向行期一 全■车视距 _图4全超车视距示意图(2)超车视距的构成: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加速行驶距离Si当超车汽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 于是加速行驶移向对向车道,在进入该车道之前所行驶距离为S1:c V0 1 2S1 —t1 - at13. 6 2式中:Vo——被超汽车的速度(km/h),较设计速度低10〜20km/h;t i——加速时间(s) , t i=2.9~4.5s ;a ——平均加速度(m/s2)②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 S2 :C V,八S2 ——12 (t 2=9.3~10.4s)3. 6③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S3:S3=15〜60m④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S4:S43. 6(t1t2)全超车视距为:S4 S1 S S3 S41.3视距:相关技术指标1.3.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
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要求, 会车视距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的地段, 可采用停车视距,此时该视距路段对向车辆应通过划线等措施分道分向行驶 停车视距与会车视距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表1 公路停车视距与会车视距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8060403020停车视距(m>2101601107511075403020会车视距(mm----220150806040注:当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对驾驶员视线有影响时,可采用加大平曲线半径使内侧车道在弯道上满足 停车视距的要求1.3.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停车视距互通式立体交叉区域应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主线分流鼻之前应保证判断出口所需的识别视距(如图 5所示)识别视距应大于表2的规定条件受限制时,识别视距应大于1.25倍的主线停车视距匝道全长范围内应具有不小于 表3规定的停车视距 汇流鼻前, 匝道与主线间应具有如图6所示的通视三角区表2 判别识别视距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识别视距(m)350〜460290〜380230〜300170〜240图5互通分流鼻之前所需识别视距表3 匝道停车视距设计速度(Km/h)80706050403530停车视距(m)110(135)95(120)75(100)65(70)40(45)3530注:积雪冰冻地区,应不小于括号内的数值。
100nl图6 汇流鼻前通视三角区1.3.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级、三级公路,应按规定的货车停车视距 进行检验货车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规定为:眼高 2.0m ,物高0.1m1)货车停车视距应不小于表4的规定值表4 货车停车视距坡度修正值设计速度(Km/h)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0245210180150125100856550352032652251901601301058966503520下42732301951611321069167503520坡52362001651361089368503520纵坡61691391109569503520770503520坡02452101801501251008565503520度3230196168140116948261443020(衿上4226193165138114938060443020坡51891621361129179604430206133111907959433018759433018(2)下列路段应按货车停车视距进行检查:1)减速车道及出口端部;2)主线下坡段纵面竖曲线半径采用小于一般值的路段;3)主线分、汇流处,车道数减少、且该处纵面竖曲线半径采用小于一般值的路段;4)要求保证视距的圆曲线内侧, 当圆曲线半径小于2倍一般最小半径或路堑边坡陡于1 : 1.5的路段;5)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口附近。
1.3.4 双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结合地形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二级、三级、四级 公路的超车视距如表5规定表5 超车视距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超车视距(m)一>值550350200150100最小值350250150100701.3.5引道视距1、每条岔路上都应提供与行驶速度相适应的引道视距(如图 7所示)2、引道视距在数值上等于停车视距,但量取标准为:眼高 1.2m,物高0各种设计速度所对应的引道视距及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规定如表 6表6 引道视距及相应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1008060403020引道视距(m)16011075403020引道凸形竖曲线 最小半径(m)10700510024007004002001.3.6通视三角区1、两相交公路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不得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的物体(如 图8所示)2、条件受限不能保证由停车视距所构成的通视三角区时, 则应保证主要公路的安全交叉 停车视距和次要公路至主要公路边车道中心线 5〜7m所组成的通视三角区(如图9所示) 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值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