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含中考真题解析.ppt
54页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一: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基本性质: (1)质量和体积都_____ (2)在不停地_____,且温度越高,_________ (3)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的_____,且温度越高,分子间的_________ (4)同种分子的性质_____,不同种分子的性质_____化学性质,很小,运动,运动越快,间隔,间隔越大,相同,不同,【特别提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是“唯一”粒子因为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考点二:原子 1.概念:_________中的_____粒子 2.基本性质:质量和体积都_____;在不停地_____;原子间存在_____化学变化,最小,很小,运动,间隔,3.构成: (1)结构正,正,核外电子,负,中子,(2)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_____数=_____数(与中子数无 关) (3)电性: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_____相等, _____相反,故原子不显电性质子,电子,数量,电性,【特别提醒】原子中不一定都有中子,如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电子数,原子核,核电荷数,(2)原子结构中 的“三决定”,_______决定元素种类 _____________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_______决定原子的质量,,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核,5.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失去最外层电子,4,得到电子,8,2,得失电子,【思考】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吗? 提示:不一定,如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为非金属原子,氦(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稀有气体原子6.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 比较所得到的比 (2)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似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质子数,中子数,考点三:离子 1.概念:带电的_____(或原子团) 2.分类: (1)分类,正电荷,Mg2+,负电荷,Cl-,原子,(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个镁离子,考点四: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1.概念:_____数(即_______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核电荷数,【思考】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吗? 提示:只有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才是同一元素,如H2O和Ne的质子数相同,但它们不是一类原子,因此不是同一元素2.在地壳中的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_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表示_________ (2)微观: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该符号只能表示_____________氧、硅、铝、铁,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该原子的个数,4.元素周期表: (1)编排结构 ①每一横行:周期表中每一横行为一个_____,共有7个周期 ②每一纵行:每个纵行为一个___(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周期,族,(2)每一格信息(以碳元素为例)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考点一: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提醒】(1)分子、原子概念中“最小”的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新物质)的过程考向1 利用分子、原子的性质解释某些现象 【典例1】(2015·毕节中考)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物质,用我们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 C.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解析】选A。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使人闻到花的气味,A正确;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B错误;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经混合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分子都保持原来的性质,C错误;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备选习题】(2014·龙东中考)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解析】选A闻到酒的香味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A正确;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B错误;分离液态空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C错误;冰融化成水是水的状态变化,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考向2 分子、原子有关概念的正误判断 【典例2】(2014·上海中考)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 )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关键提示】 (1)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基本性质相似;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构成分子。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解析】选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A正确;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相似,如都在不断地运动,B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C错误;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正确误区警示】理解分子、原子关系的常见误区 误区1: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则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误区2: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原子不是最小微粒,因原子还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误区3: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还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考向3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分类 【典例3】(2015·娄底中考)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 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关键提示】 (1)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2)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分子(或原子)解析】选B由图示可知A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B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B符合题意;C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C不符合题意;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D不符合题意。
考点二: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提醒】(1)由于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外电子数不同;(2)原子与离子的电子层数可能相同(如Cl和Cl-)也可能不同(如Na和Na+)考向1 分子、原子、离子关系描述的正误判断 【典例1】(2014·梅州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关键提示】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离子: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解析】选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A错误;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后形成阴离子,B错误;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C错误;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D正确知识归纳】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转化关系,考向2 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典例2】(2015·济南中考)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 D.②容易得到电子,【关键提示】 (1)根据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的关系确定微粒的种类。
(2)根据微粒的质子数是否相等确定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解析】选C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已经达到了稳定结构,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③、④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④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考点三: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1.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1)每一个周期(横行)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相同 (2)每个族(纵行)从上到下元素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2.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的理解(以铁元素为例): (1)判断元素名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以铁元素、氯元素为例) ①“钅”字旁的都是金属元素(汞除外),如图A; ②“气”“石”“氵”字旁的是非金属元素,如图B3)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相关计算 ①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Fe的质子数为26; ②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如Fe的中子数=55.85-26≈30考向1 元素周期表中表格信息判断 【典例1】(2015·滨州中考)全球近140个国 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 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进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 温度计、血压计等。
分析图示判断关于汞元素的相关信息,正确的 是 ( ) A.汞的化学式为Hg B.汞原子的质量为200.6 g C.汞原子的中子数是80 D.汞为非金属元素,【解析】选A金属单质的化学式用组成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200.6是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汞原子的真实质量;80是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且在数值上不一定等于汞原子的中子数;汞属于金属元素考向2 元素周期表中信息与规律的分析 【典例2】(2014·江西中考)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____________; (2)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3)图中元素从左至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是(任写一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______ ______关键提示】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同一周期元素排列规律可从元素种类、核电荷数特点、最外层电子数特点等关系得出。
解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3=5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铍原子最外层也有2个电子,故二者化学性质相似3)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加,从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碳原子中有6个电子,1个氧原子中有8个电子,故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 答案:(1)5 (2)铍 (3)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