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小组展示[精选].doc
8页小组展示如何组建学习小组?小组的合理划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下面是小组划分的一些参考1.掌握学生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学生的学习、性格、家庭等具体情况,基本情况掌握越具体越利于建立各方面均衡的良性小组2.将学生分层根据成绩、性别、性格等情况将学生分为假设干层次,分层时应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切忌简单地以某一方面为标准分层3.初步分组根据学生数量和拟分小组数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各组此时更要慎重,既要考虑小组学习实力的均衡,又要考虑性别、性格、喜好等问题,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群体,而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协作的团队4.细化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小组人数依据下面两种形式将小组细化:〔1〕小组人数较少,可以建立为组长领导对子组的形式;〔2〕小组人数较多,可以建立以组长领导A/B组、A/B组长领导对子组的形式5.确定组长无论是组长还是A/B组组长,都是小组的中坚,都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所以组长的选择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组织能力、责任心、亲和力等各方面6.确立组号建议根据学习程度把小组成员编号,也就是说程度相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组里应该拥有同一个号码,便于以后课堂中检测、抽号展示等7.划分对子组根据已划分的小组将小组成员划分为2人的对子组,为以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打下基础。
划分对子组低年级以帮带为目的,高年级以相互提高为目的建立对子组时要考虑性格差异,也就是相互合作的问题怎样培养小组长?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权限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应从学习量上由小到大,对小组长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让小组长把每个学习任务先学会弄懂,然后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应锻炼小组长的自学能力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小组合作注意哪些事项?1.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要合作。
除了讲道理,还可以做游戏讲道理可用类似《伊索寓言》中瞎子背瘸子共同赶路的故事做游戏可选团队接力闯关式合作项目,让学生认识到单枪匹马在这个社会很难立足,唯有搂抱发展才会众志成城2.合作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是取长补短,相互借鉴3.合作不是削峰填谷,让优生付出代价,潜能生坐享其成合作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是“资源共享,相得益彰〞4.没有个人准备的合作,就像没画图纸就施工,不是颠三倒四,就是乱七八糟5.合作的路径不清晰,比没有目标更可怕要想胸有成竹,必须提前规划6.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小组长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培养小组长,就是利用分身术,长出三头六臂7.没有评价就没有合作能者可以多劳,但一定要给予相应的肯定;弱者可以沾光,但要有感恩思想,想办法尽其所能以弥补他人8.小组合作的成效要有一个量化表,让各个小组看到自己的成绩和差距,攀比心往往就是原动力9.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情趣相投至关重要,离间反目后还是分开为好10.多搞活动,频繁竞赛,在磨合中默契,在默契中互助,在互助中增效如何对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基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合作中必须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同时达到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我们应该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做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评价机制可以包括以下几类: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要求各小组定期评价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和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自觉弥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要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以各组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总体考察,注重小组成员参与合作的过程,表达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成果教师对小组合作成果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小组合作成员间意见的交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以一个终极决定者的身份出现,更不能以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结论,否那么就会抹杀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逐渐遏制学生的开放型思维。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评价小组间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并非只有聪明人才能成功,而是能听取别人意见、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成功点评可以打断学习的思路吗?深入课堂,常常看到,当作为展示者的学生说出一个结论或观点时,教师往往立即肯定或否定;当学生争论不休时,有的学生也会气呼呼地说,听老师的;展示时,很多学生眼睛不瞅同学却盯着教师,随时准备停下来接受教师的权威评点在推进高效课堂改革之初,很多教师放下教鞭却当起了裁判,依然凌驾于学生之上高效课堂倡导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是平等的交流者,所以,学习过程中提倡点拨而非点评当然,作为课堂评价者,教师在问题解决后或者课堂小结时必须点评,点评的内容比点拨的内容要更丰富更全面展示无错论〞鼓励学生尽情发表、暴露、质疑,“师要主导论〞又强调点拨启发、纠偏矫正、掌控进度,问题是教师的点评可以打断学生的思路吗?恕俭观点:抛开表象看本质,如果教师以自我为中心,骨子里想主宰课堂,那么“打不打断〞都违背新课堂理念如果教师以学定教,站在服务学习的立场上,为高效展示穿针引线,那么,即使打断也无可厚非。
展示仅为了落实知识目标吗?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学信息的反馈、学生资源的挖掘都离不开课堂展示课堂展示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感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收集学习信息为诊断补救做准备;充分质疑、释疑,让思考走向深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所谓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那种注入式的“满堂灌〞,没有给学生质疑问难、思考实践留有余地,对学生出乎意料地提问不理不睬或不置可否,这样不但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有疑有惑,学生才有学习兴趣,才有进取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从“求疑〞到“解疑〞,进而做到创新、发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课堂应当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好、中、差学生都要有展示的机会因为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有所收获了,这个时候他的心理趋向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取得成就感如果此时不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就会挫伤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一个题目往往有不同的解法,通过展示自然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此外,通过展示,教师从中发现学生的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从而准确确定自己的讲点,即“以学定教〞展示手段要突出激励点燃性特点展示在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点燃学生的“表达情〞,捍卫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不但要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而且要展现个人的智慧风采,使孩子获得“成就感〞展示拓展了学生合作学习和向同伴学习的渠道展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动力展示满足了人性的基本需求,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形式展示最大可能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与才智,保障了学生有自信和有尊严地成长展示需要教师现场钦点吗?在课改调研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每每到了展示的时候,教师会行使“点名权〞,“钦定〞某组、某人到某展位进行展示我们不妨把它定义为“展示权〞的“钦定〞机制钦定〞说到底还是关键时刻教师说了算,加之,只要是现场安排都会占用时间。
如何实现“展示权〞的确认从“钦定〞到自动的转型,这是新课堂实践中一项亟需升级的实操技术从“钦定〞到自动转型的原那么有两项一是机会均等原那么确保展示机会均等,不仅仅是要保障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更深层次的价值是确保人人都“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在课堂上,需要特别呵护的是学出来的“展示冲动〞在这一点上,我们渴望能一人一个展位,人人都能展示,人人都要展示,从而实现展示机会最大化的彻底改革一般的课改学校,多在这一环节上打了折扣当每组只有一个展位的时候,机会均等才成了问题二是差异化原那么好的课堂展示,展示资源应该具有必要的差异化展示最重要的是暴露差异,差异是资源对于课堂生成来说,对和错具有同等重要的资源价值单层展示,尤其是优生展示应该特别引起警惕从“钦定〞到自动转型的方法好的机制不是现场某人说了算鉴于每个小组一般多为6~8人,采取数学的简单随机抽样便可迎刃而解简单随机抽样在这里就是从小组总体成员中,任意抽取某个或几个成员作为样本,使每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具体做法就是小组抽签,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抽签筒,把组员做成签放在里面,展示的时候,摇一摇,抽一抽,谁中签,谁展示为了公平起见,还可以异组抽签。
这种方法公平、简捷、高效,诸位不妨一试追加几点友情提示:1.关于展位的定位——新课堂的展位都应该定位清楚,定位后,多学科通用大凡现场安排,就说明你还没有进入新课堂规范的门槛2.关于单组展示——新课堂展示是一个群体活动环节,只要是展示就是所有小组都上,单组展示、重点组展示都不可取3.关于典型资源的“钦定〞——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典型资源,没有机会展示的时候,教师可以“钦定〞补展,这样既可以彰显典型资源的价值,也可以对样本偏差给予矫正允许展示错误吗,展示应注意哪些问题?不仅教师不喜欢让学生展示错误,小组的学生也是如此,总希望在展示环节表现出最美的“面孔〞但这恰恰违背了成长的原那么,因为错误变成教训以及挫折砥砺成功是学生成长的基石而作为课堂“导演〞的教师和强势学生,在维护小组荣誉的名义下,吝啬地把后进生犯错误的机会剥夺了,这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