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护理干预效果分析.doc
5页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7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而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且病情进展快,症状严重,多数患者人院后需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不清楚,担心手术失败,或者对手术本身存在恐惧心理,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恐惧、担忧及紧张等负性情绪所以为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人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热情接待,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同时讲解粘连性肠梗阻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明确的认识告知患者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对已经出现负性心理的患者,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等了解患者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负性心理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可通过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
②病情观察:由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病情通常比较严重,所以患者人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腹胀、腹痛、排便、排气、呕吐等症状要密切进行观察,对患者心率、血压、体温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密切监测与记录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甚至休克,护理人员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给予患者紧急手术予以抢救③术前准备:术前,协助患者做好手术相关理化检验,术前 24h 叮嘱患者禁食,6h 禁水,并指导患者对床上排尿、排便进行练习,让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及咳嗽锻炼手术当天,为患者做好留置胃管、导尿管及备皮工作,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抗感染类药物预防感染 术中护理:术中,稳定患者情绪,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协助手术医生摆好手术体位,为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监测,配合好医生,使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监测:术后 6h 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间隔 30min 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及心率各测量 1 次,待 6h 后患者的病情趋于平稳后,改为每 2h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指标测量 1 次,同时观察患者尿量、性状及颜色,并详细记录②早期活动护理:术后 24h 开始,为了促使患者肠道蠕动功能恢复,给予患者早期适当活动护理,协助患者变换体位,给予患者翻身、拍背等,避免出现压疮;同时鼓励患者自行进行床上锻炼与活动,24h 后,如果患者能够下床活动,则协助患者下床适量活动。
③饮食护理: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前,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排气后,以水和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果汁、蔬菜粥等,逐渐向半流质饮食、普食过渡,使患者胃肠道功能逐渐适应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食物为主,保证患者营养摄取均衡,忌食辛辣、刺激、腥膻类食物,同时戒烟戒酒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满分为 100 分,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90 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 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 X2?z 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对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l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 97.30%,对照组 78.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要长时间禁食及胃肠减压来控制病情,如果疾病复发,患者往往需要第 2 次手术治疗,所以多数患者在心理上都存在紧张、恐惧、猜疑及焦虑等情绪,对手术治疗也逐渐失去信心因此,在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鼓励,使患者能够恢复治疗的信心,同时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对术前、术中及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加强监测,为手术治疗效果的实现提供保障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可促使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本组研究表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在护患关系改善方面,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促使手术效果更好地实现,提高患者康复速度,促使患者更好地恢复,护理满意度较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