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类文阅读(部编版)教案.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lsj5****2131
  • 文档编号:219610529
  • 上传时间:2021-12-0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6.6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类文阅读(附答案)3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课题古诗词三首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 3 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1.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新课教学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1. 认识生字:德、鹊、蝉、稻学会正确读写2. 认识诗歌的作者出示课件 2】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 ) 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3. 读出节奏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 3】并板书: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移舟/ 泊/ 烟渚,日暮/ 客/ 愁新野旷/ 天/ 低树,江清/ 月/ 近人3. 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 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2. 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 4】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 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 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 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 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1. 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课件 5】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2. 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课件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黑云/ 翻墨/ 未/ 遮山,白雨/ 跳珠/ 乱/ 入船卷地风来 / 忽吹散,望湖楼下 / 水如天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1. 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2. 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的意境吗?3.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感悟遣词用句的技巧:(1)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 ,即打翻的墨汁,形象逼真2)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3)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了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4. 提问后,明确:这首诗的大意是: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入船中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平静得好似蓝天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导入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清平乐村居吗?再来背诵一遍吧2. 出示清平乐村居 出示课件 8】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3. 同学们,你们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辛弃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新课教学二、思考质疑,解读课题1. 齐读课题,指名读课题2. 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3. 课题有两部分, 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后一部分是题目,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

      事情:行)4、说说题目的意思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三、初读词作,初步感悟(一)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悟1. 自己放声读一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通,读顺2. 指名朗读,并让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诗的节奏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出示课件 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明月/ 别枝/ 惊鹊, 清风/ 半夜/ 鸣蝉稻花香里 / 说丰年 , 听取/ 蛙声/ 一片七八个星 / 天外, 两三点雨 / 山前旧时/ 茅店/ 社林边 , 路转/ 溪桥/ 忽见3. 课件出示配乐范读4. 女生男生赛读5. 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 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 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 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3. 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5. 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出示课件 10】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依稀记得,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仿佛就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上路一转,穿过一座溪流小桥,茅店小屋就突然呈现在我的眼前了四、合作探究,反馈交流一)全班交流,自由读词,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1】1. 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 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3. 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词,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二)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 听到了风的声音,蝉和青蛙的叫声看到了明月、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想到了农民丰收时的情景 (板书:看明月,惊鹊听清风,鸣蝉,蛙声闻稻花香想说丰年)2.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3. 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4. 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出示课件 12】想象这首词的画面1. 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2. 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3. 集体交流交流讨论:江南夏夜图、山村夏夜美景图、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4.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板书设计宿建德江移舟/ 泊/ 烟渚, 日暮/ 客/ 愁新野旷/ 天/ 低树, 江清/ 月/ 近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看明月、惊鹊听清风、鸣蝉、蛙声热爱大自然闻稻花香关心人民生活想说丰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练习(附答案)3 古诗词三首(类文阅读)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选自唐诗三百首)1. 解释词语:飞桥:尽日:2. 这首诗通过对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追求的心情3. 翻译诗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4. 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参考答案】1. 高桥2. 桃花溪渔人世外桃源美好生活3.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4.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题金陵渡张 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选自唐诗三百首)1. 这首诗的诗眼是2. 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 愁2. 不能, “斜”字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天边残月西下的景象,暗喻了诗人的无限愁思3.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