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哈姆雷特梁实秋译本.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66730351
  • 上传时间:2022-03-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3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哈姆雷特梁实秋译本 《哈姆雷特》的中文译本中,对比受推崇的有卞之琳译本、(梁实秋)译本、 朱生豪译本那么梁实秋作家的大家了解?   《哈姆雷特》梁实秋的(散文)体翻译 用散文体译莎剧的代表人物就是梁实秋先生梁实秋先生以近四十年的漫漫人生完成煌煌四十卷《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盛事,海内外能自身把莎剧全部译成汉语的,迄今只有梁实秋先生一人并且他对待翻译的态度与他的人生观一样,传统,特别严谨,一丝不苟在翻译莎士比亚时,他经过大量的"爬梳剖析',最终选定未经任何增删的牛津版本作为原文材料,还广泛阅读了大量莎剧专家的大量解释,作细致的对比鉴别,尽量使译作与原作保持一致 梁实秋的译文:死后还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到底要忍受这强暴的命运的矢石,还是要拔剑和这滔天恨事冒死相斗,才是英雄气概呢?死,长眠,如此而已;梁实秋采用了散文体,把原文中的"无韵体'一律译成散文,而"原文中押韵之处那么悉数译为韵语'用散文体翻译莎剧,也在确定程度上推进了白话文运动的进一步进展和完善关于译为散文的理由,他在30年头出版的莎剧译本的《例言》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这样谈到,"莎翁的原文大片面是无韵诗,凡原文为无韵诗,那么亦译为散文由于无韵诗中文根本无此体裁,莎翁之运用无韵诗体亦甚自由,实已接近散文,不过节奏稍微齐整;莎士比亚戏剧在舞台上演员并不咿呀吟诵,亦读若散文一般所以译文以散文为主'"不过,所谓无韵诗并不是等于把散文拿来分开排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他的译文不是单纯的直译,逐字直译会成为令人无法卒读的文字,也不是完全意译,由于意译能产生流畅的文字,但与原文的语气和节奏相差太远了梁实秋的散文译本通俗易懂,读起来不会那么枯燥,索然无味"死后还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一个踌躇满志又迷茫敏感的王子形象跃然纸上三.卞之琳的诗体翻译用诗体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有孙大雨,方平,林同济等人,但最出名的代表人物是卞之琳先生 卞之琳先生认为莎(剧本)身是一种诗体,而他本人也是诗人,所以卞之琳是诗人译诗,以诗译诗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莎剧既然是诗剧,译文也要还其诗剧的本来面目,唯有如此,才能充分保持原作的面貌,以复制出同样或好像的效果周珏良在《卞译莎士比亚悲剧与素体诗的移植》一文中说:"卞译莎士比亚悲剧试用顿的方法把英语素体诗移植到汉语中来是告成的,译文中诗的片面是能让读者感到一种节奏感的。

      ' 卞之琳的译文: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要做到典雅,到底该忍气吞声来容受狂暴的命运矢石交攻呢,还是该挺身抵挡无边的苦恼,扫它个明净?死,就是睡眠由于汉语中没有音步,所以卞译采用了模拟手段,以一个两个单音汉字作为一个节拍单位,合成一个"音组'为一"顿',以顿代步 再来看看行数的对应原文是12行半,译文也是12行半,做到了行数相等不仅行数相等,而且尽可能"对行翻译',也就是说,译文的诗行依次与原文尽量取得一致在他看来,形似,而后神似,得形方可传神"形似'和"神似',原本是(文学)翻译,更加是(诗歌)翻译力求兼备的品质真正的诗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艺术这样强调形式,卞之琳先生是这样说的,"莎士比亚原著的面目是这样,要让读者看到莎士比亚的原来面目'总之言之,卞先生的译文相当严格地保存了原文的布局,形成了吞吐起伏的节奏,忠实地传达了哈姆雷特王子寻思的内容   《哈姆雷特》哪个中文译本最好? 近百年来,中国已有多达近二十个不同译本的《哈姆雷特》,诸如邵挺、梁实秋、田汉、曹未风、朱生豪、孙大雨、卞之琳、方平、林同济,以及姜维枫、北塔等翻译家的汉译本 在《哈姆雷特》几个有代表性的重要译本中,卞之琳的译本几乎是展现得最迟的,却是最被称道的"精品译作'。

      卞译《哈姆雷特》初版于1956年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他晚年编校定稿的三卷本《卞之琳译文集》(2000年安徽教导出版社)中,他把译名结果确定为《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悲剧》作为出名的诗人与文学翻译家,卞译《哈姆雷特》的优长,主要是吸取了此前各家译本的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曾参考曹未风、朱生豪译本(及其吴兴华校本),加工中察觉个别不谋而合处,未加更动,个别受启发处,已另行提升,即使晚近才出版的林同济译本,也在新近校订中用以鉴照'可谓集思广益此外,卞译还按照莎剧的原样,剧词有诗体与散文体的识别,而不像别的一些译本几乎全是散文化的 梁实秋翻译的莎剧,每个剧本的前面都有《序言》,分别概述该剧的(故事)来源、著作年头、版本历史与舞台历史,以及译本所根据的版本等等,而且梁实秋还是唯一以一人之力完成了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全部作品的中国作家莎剧中原文多有猥亵语,梁译做到"悉照译,以存其真' 朱生豪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头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1941年日军进击上海,辗转流徙,贫病交加,仍坚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种,片面散失,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

      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 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