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90年代的环境保护.doc
9页1日本 90 年代的环境保护刘昌黎一,公害问题出现和环保对策的回顾1950-1960 年代,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由于追求生产第一主义,日本的 公害问题日趋严重起来,相继发生了“水俣病” 、 “第二水俣病” 、 “哮喘病”和 “疼痛病”等公害病1960 年代后期,四种公害病的受害者把排污企业状告法庭, 成了轰动一时的“四大公害诉讼” 以四大公害诉讼为契机,大气污染、水质污 染、土壤污染、地面下沉、噪音、振动和恶臭等七大公害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广泛 关注当时,一些人甚至非常气愤地说:“让 GNP 见鬼去吧”!他们认为,只要 不停止经济增长,就不能消除公害由于采取公害对策会提高生产成本,所以一 般企业都不肯主动地进行环保投资为此,日本政府于 1967 年制订了《公害对 策基本法》 ,1968 年又制订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和《噪音规制法》 ,这是日本解 决公害问题的开始由于国民的强烈要求,1970 年末至 1971 年 5 月召开的第 65 次国会集中审议了公害问题,成了有名的“公害国会” 公害国会是日本政府公 害政策的重要转折,由此,解决公害就一时成了日本经济社会最重要的政策课题 在这次国会上,一连气修改和制订了 14 项环保法律,其中修改的有《公害对策 基本法》 、 《大气污染防止法》 、 《水质污浊防止法》 、 《噪音规制法》和《废弃物处 理法》等;新制订的有《水质污浊防止法》 、 《海洋污染防止法》 、 《关于废弃物处 理和清扫的法律》 、 《公害防止事业费事业者负担法》和《公害纠纷处理法》等。
1972 和 1973 年,日本政府又分别制订了《无过失赔偿责任法》和《公害健康被 害补偿法》 ,明确了企业的公害责任 根据公害对策基本法等,日本政府又分别就大气和水质保护制订了《环境标 准》 ,对企业排水、排气实施了《浓度限制》 在大气污染特别严重的地区,根据 修改后的大气污染防止法,1974 和 1981 年又分别实施了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 的总量限制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公害对策和环境标准,不仅制订了比国家标准 更为严格的地方环境标准,而且各市町村还纷纷与区域内的主要企业签订了《防 止公害协议》 根据防止公害协议,企业必须承担规定的义务,例如发电厂的燃 料就必须使用不含硫磺的天然气和低硫石油这样,防止公害协议就体现了地方 居民的利益,受到了地方居民的欢迎,成了企业必须遵守的社会规则 由上述可见,日本政府的环境对策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与当 时环境迅速恶化,必须及时采取立竿见影的严厉对策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防止公 害的协议,企业的环保行为不仅受到了社会的监督,而且还必须接受地方政府的 检查凡是排污达不到协议标准的企业,都不得不根据地方政府的劝告,缩短开 工的时间这种严厉的社会监督系统,是欧美各国所没有的。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上述政策措施,日本成了世界上公害限制最严厉的国 家从而,公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控制,日趋恶化的环境也很快得到了改善 根据附表 1 的统计,日本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氮、颗粒悬浮物和光化学污染 物含量都明显降低了从国际比较看,日本单位 GDP 的污染物排放量大都下降到 了发达国家中的最低水平1990 年,日本每 1000 美元 GDP 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0.5 公斤,只相当于加拿大的 1/16、德国的 1/11、美国的 1/9;二氧化氮排放量 为 0.8 公斤,只相当于加拿大的 1/6、美国的 1/5,英国的 1/4;二氧化碳的排放 量为 0.57 吨,虽略高于法国的 0.49 吨和意大利 0.54附表 1 日本大气污染的变化情况(年平均浓度)二氧化碳(ppm)颗粒悬浮物(mg/m3)光化学污染物(ppm)(参考)二氧化氮(ppm)一般局(1442)自排局(382)一般局(1508)自排局(246)一般局(1139)自排局(38)一般局(15)自排局(20)1970 年度1975 年度1980 年度1985 年度1990 年度1995 年度1997 年度0.0350.0210.0160.0140.0160.0170.0170.0420.0440.0330.0300.0320.0330.0320.0500.0420.0350.0370.0340.0340.0840.0530.0480.0500.0470.0460.0540.0360.0390.0420.0440.0440.0570.0270.0290.0350.0330.0330.0220.0260.0270.0240.0280.0290.029*0.0320.0400.0430.0370.0410.0410.041*注::1。
括号内为 1997 年度的有效测定局数;2为 1996 年度测定数值资料来源:〖日〗财团法人矢页恒太记念会编《日本国势图会》 ,1999/2000 年版,第 489 页附表 2 日本公害纠纷受理件数的变化情况(地方公共团体受理,单位:件、%)1972 年度1980 年度1990 年度1996 年度1997 年度构成比主要七大公害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地面下沉噪音振动恶臭其他公害合计7972715096141974087428776*21576803787764548099282826923034210633031129009881646904935994967739233371828721441142324935742944537810961716822923142811877108391693762315536251966869902012513010159012141173507097575.627.79.80.30.018.32.217.12.4100.0注::1其他公害包括路旁停车、停放自行车、养狗、养猫、猫狗粪便等为噪音和振动的合计资料来源:〖日〗财团法人矢页恒太记念会编《日本国势图会》 ,1999/2000 年版,第 489 页。
吨,但与美国的 1.12 吨和加拿大的 1.05 吨相比,都只相当于其一半左右3尽管日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日本也成了世界上治理公害最先进的国家, 但其环境保护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日本环境改善的步伐 不仅明显放慢,而且某些方面还有所退步以大气污染为例:1997 年,大气中二 氧化碳和颗粒悬浮物的达标率各为 95.3%和 61.3%,分别低于上年的 96.4%和 69.8%;汽车尾气中颗粒悬浮物的达标率 1997 年为 32.9%,比上年的 42.4%下 降了近 10 个百分点再以水质污染为例:1997 年,海域、河流和湖泊的水质达 标率分别为 74.9%、80.9%和 41.0%;其中,河流水质达标率虽然比 1980 年的 67.2%有所提高,但海域和湖泊水质达标率却低于 1980 年的 79.8%和 41.6% 至于噪声,1992 年,大城市噪声观测点的达标率只为 7%另外,由于污水渗漏 和化学农药使用等原因,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化学物质增加,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又成了新的环境问题 由于环境改善的放慢和某些新公害的出现,一度减少的公害纠纷就又出现了 增加的趋势从附表 2 可以看出,1972-1980 年度,各地方公共团体受理公害纠 纷的案件虽然由 87764 件减少为 64690 件,但 1990 年度又增加到 74294 件, 1997 年度仍为 70975 件。
其中,大气污染的纠纷案件 1997 年度为 19688 件,不 仅相当于 1980 年度的 2 倍多,而且比 1972 年度也增加了 30%以上另外,噪声、 恶臭和其他公害(包括新出现的公害)的纠纷也依然很多,其中其他公害纠纷 1990 年度达到了高潮,1997 年度纠纷案件仍相当于 1980 年度的 1.76 倍二, 90 年代的环境问题和环保对策1.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及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①能源消耗的变化和环境问题自 1979 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一直到 80 年 代中期前后,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日本石油的进口量一直处于减少 的状态其中,1987 年为 116200 万桶,只相当于 1979 年 176900 万桶的 2/3 然而,1987 年以后,由于原油价格由升转降,日本石油的进口量自 1990 年恢复 到 141700 万桶后,就一直是增加的趋势,1994 年达到了 167900 万桶,1997 年 仍为 164500 万桶由于原油价格和原油进口量的上述变化,企业环境保护的压 力减小,80 年代一度迅速增加的节能投资到 90 年代就转为了减少了1990 年, 日本企业环境保护的投资为 3054 亿日元,不仅大大低于 1985 年的水平,而且连 1975 年 9645 亿日元的 1/3 还不到。
1996 年,环保投资虽回升为 4449 亿日元, 但 1998 年又减少为 2605 亿日元,只相当于 1975 年的 27.0% ②产业高度化和环境问题为克服 1985 年以来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影响,日 本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日元升值对策,到 1990 年前后基本上实现了产品的高附加 价值化、产业的高新技术化、经营的多样化和信息化由此,企业的环保政策就 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例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虽然不 会像重化学工业那样产生大气和水质污染等方面的环境问题,但由于各种化合物 的消耗量增加,企业原材料的利用方式和废弃物的形态就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样, 不仅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很可能被忽视其次,由于信 息化的迅速进展特别是由于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不仅大大增加了信息化投资的资 金,而且还缩短了设备淘汰的周期,扩大了纸张的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 处理大量报废的设备和日益增多的废纸,提高设备和造纸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就 成了防止公害、保护环境的新课题4③“东京一极集中”和环境问题高速增长以来所出现的“东京一极集中” 问题,不仅因人口过密而带来了东京地价昂贵和市内交通压力大的问题,而且还 导致了大气和水质污染等公害问题。
多年来,尽管日本政府在解决“东京一极集 中”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 解决这一困扰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痛问题由于地价暴涨,不仅直接导致了 严重的泡沫经济,而且还给下水道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财政压力 特别是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由于不良债权的压力和长期的经济停滞,企业在经 营困难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减少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 ④生活多样化、高级化和环境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和特别是由于日元升值, 日本人均国民收入不仅在 80 年代后期迅速提高,而且在 1995 年还一度超过了美 国以此为背景,国民生活就出现了多样化、高级化的趋向由此,不仅因生活 的奢侈和浪费而导致了能源需求的增加,而且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也增大了新的 环境破坏因素另一方面,国民生活多样化、高级化还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环 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日本国民在物质生活感到富裕的同时,随着余暇和 旅游消费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都希望回归大自然,迫切希望建立一个环境舒适、 充分体现人与大自然协调的社会 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1950-1960 年代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以大量消耗 资源和能源、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的。
然而,面临资源枯竭特别是能 源危机的威胁,不仅日本经济的新增长已成泡影,而且社会的未来也笼罩了一层 乌云特别是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不仅严重破坏了日本的生活环境,影 响了国民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增加了下一代人的经济负担,威胁了子孙后代的生 存安全这样,从 80 年代后期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尖锐地摆在了日本 的面前,环境保护也就面临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⑥地球环境问题由于大量地消耗资源和能源,人类在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工 业化和经济发展,建立了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自然和生态平衡, 造成了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