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公-(金马公)-源昌公-坤公(有族谱的).doc
12页西晋愍帝朝太常卿李耿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李金马直系)ﻫ 一世少典、二世黄帝(所谓岐黄之术源于岐伯和黄帝之谈,中医典型托名《黄帝内经》)、三世昌意、四世颛顼、五世大临、六世女修、七世大业、八世女华、九世大费、十世大廉、十一世龙降、十二世仲容、十三世叔达、十四世孟戏、十五世皋陶、十六世英氏、十七世舒蓼、十八世舒鸡、十九世舒鲍、二十世舒庸、廿一世舒龙、廿二世舒袭、廿三世伯益、廿四世徐氏、廿五世郯氏、廿六世莒氏、廿七世终黎、廿八世运奄、廿九世菟裘、三十世将梁、三十一世黄氏、三十二世江氏、三十三世修鱼、三十四世白冥、三十五世蜚廉、三十六世秦氏、三十七世赵氏、三十八世恩成、三十九世理征ﻫﻫ一世祖 李利贞,原名接力,得姓始祖ﻫ其父理征,字德灵封为中吴伯,系皋陶之后ﻫ利贞公生于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卒于公元前992年,已丑年,享年78岁商末其父理征公(字德灵)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因以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时昏庸无道的纣王被赐死理征公之妻陈国契和氏携其幼子利贞公逃难于伊候之墟(今河南安阳市地处该省北部),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即李子),便采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利贞公开始改为的李氏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因此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
二世祖 李昌祖ﻫ原名昌意,又名苞颖,家居苦县幽仁里,任周朝陈大夫妣陈氏生一子:彤德ﻫ三世祖 李彤德ﻫ原名娇,任周朝巡检会尹大夫妣杨氏生一子:庆ﻫﻫ四世祖 李庆ﻫ原名莲,任周朝掌御 史博士郎妣黄氏,继姬氏生一子:宏隆ﻫﻫ五世祖 李宏隆ﻫﻫ原名承,又名瑞金妣姬氏,继甘氏生一子:硕宗ﻫ六世祖 李硕宗 ﻫ原名勉之,又名钦莲周康王时任周大夫,赐采邑一百里于苦县妣方氏生一子:显ﻫ七世祖 李显原名和,又名成,袭父职为周大夫,封“狄道侯”兼理朝政妣王氏生一子:爽ﻫﻫ八世祖 李爽原名通,字佑,任周朝升拔主薄郎册箱谏妣方氏、康氏生一子:环鼎九世祖 李环鼎原名重,又名光天,别名环升生一子:爵ﻫ十世祖 李爵ﻫ妣失考,生一子:寅龙ﻫ十一世祖 李寅龙妣氏失考,生一子:熙宏ﻫ十二世祖 李熙宏ﻫ又名希弘妣氏失考,生一子:尧性ﻫ十三世祖 李尧性字尧妣氏失考,生二子:辉、煌ﻫ十四世祖 李辉ﻫ妣氏失考,生二子:连顺、连利ﻫ十五世祖 李连顺ﻫ妣失考,生一子:乾ﻫ十六世祖 李乾ﻫ字敬一,号元果,别名其野,任周朝上御大夫。
妣益寿氏女婴敷,生一子:耳ﻫﻫ十七世祖 李耳《史记·老子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之史 于周平王【前770-前719】时任太史,古之圣人,博大精通,孔子曾问礼于她,受益不浅,说我见到老子,“如龙乘云”,即好象见到了乘风云而上天的龙同样老子的学说,流传于后世,著有《道德经》上下编五千言道教奉为“元始天尊” 妣何氏,生六子:宗、室、宋、宝、究、字ﻫ十八世祖 李宗,字尊祖又名造父,别名顺帧周敬王封为“保驾大将军”“征东侯”魏封:“千木大夫”妣田氏,生四子:注、滋、洗、涤战国时晋国人,后至魏,为将军,被封于魏国的城邑段干,以邑为姓,人称干木大夫、段干木她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隐而不仕魏文侯赏识其才干,曾登门拜访,欲授予官爵段干木避而不见,越墙逃走魏文侯不仅不怪罪,反而更敬重她,每乘车路过段干木的家,都要下车,以示尊敬之意仆人对此十分不解,魏文侯说:“段干木虽住陋巷,其贤德的名声却在千里之外,我怎能不尊敬她呢?” ﻫ十九世祖 李滋ﻫﻫ宗公次子,字润君,名同,又名启贤,号昔仁仕赵封为“赵大将军”“扶国元帅”妣张、继汤氏,生一子:兖(一说“克”)。
ﻫ二十世祖 李兖(“克”)ﻫ字兑,号襄宝仕赵国“宰相”,封“横阳君”妣周(田)氏,生一子:跻公ﻫ二十一世祖 李跻ﻫﻫ原名珉,又名崇,号章,仕赵封为“阳安君御史”后拜相妣潘氏生二子:云、恪ﻫ二十二世祖 李恪ﻫ又名落,仕赵封“佐相”、仕秦任“太守”妣石氏生一子:洪二十三世祖 李洪名道洪,号道衡,又名道宏,别名礼元秦国封为“大子太傅”妣耳氏,继王氏生一子:兴族ﻫ二十四世祖 李兴族ﻫﻫ原名汪,又名:林、玖、珠、栋、育、坤秦国封为“秦大将军”、“元帅”(立战功常有化名之变)妣潘氏,继刘氏,生一子:昙ﻫﻫ二十五世祖 李昙ﻫﻫ字贵远,又名贤,荣,苏仕秦封为“御史大夫”,后仕赵封为“柏人侯”妣窦氏、周氏生四子:崇、辨、昭、矶二十六世祖 李崇ﻫﻫ字伯佑,仕秦陇西(治甘肃临洮)守,南郑公,为李姓陇西房的始祖,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焦作温县人),隐而不仕妣许氏,宋氏生二子:平燕、平瑶其弟李玑,字伯衡,在战国末,拜为秦国太傅,功名明显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ﻫ二十七世祖 李瑶,字尚德,ﻫ平璐公(崇公次子),字尚德,名内伯,又名瑶,尧周靓王时任南部太守,狄道候妣杨氏生一子:信二十八世祖 李信,字有成ﻫﻫ平瑶之子,字有成,又名成旦。
精通兵法,任秦始皇大将军,带兵出太原攻云中,并攻:韩、魏、掳代王、 燕王、超王,秦皇封为“征四大将军”,在灭魏时殉职汉皇追封为“狄道侯”,“陇西公”,诰赠敕朝世头禄妣石、张氏,生一子:超李玑有三子,云、牧、齐牧为当时赵国国相,被封为武安君,从她开始把家定居在赵郡,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李牧足智多谋,治国有方,又长于用兵,抵匈奴、打东胡,屡有战功,甚得军心曾率军伐燕,使秦国不敢容易举兵赵国,后李牧两次击败秦军,秦国惧怕李牧,就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诬李牧造反,赵王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终于杀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国大将王翦立即率军灭了赵国ﻫ二十九世祖 李超,一名伉,字仁高ﻫ秦朝大将军,封为“渔阳太守”妣邱氏,生二子:元旷、仲翔ﻫ三十世祖 李仲翔ﻫ超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名大齐助刘邦起义,任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姜时阵亡,葬于陕西狄道东川妣周氏,生一子:伯考ﻫ三十一世祖 李伯考ﻫﻫ原名莲任陇西、河东二郡太守妣巫氏、叶氏生二子:尚、向ﻫ三十二世祖 李尚ﻫ名贾湘汉封为“成纪令”妣郑、邹、杨氏,生三子云、广、刚尚弟向,西汉时期人,范阳房始祖也范阳,三国时期魏置的一种郡,治陕西涿县,晋朝时为范阳国,后魏复为郡。
至西晋末年,李氏已成为甘陕交界之六郡中的大姓之一,氐人李特家族便是其中一支ﻫ三十三世祖 李广ﻫﻫ李尚二子,字廷礼,号诚,为汉朝名将猿臂善射、力气无双汉文帝时,擎匈奴有功,封为“散骑将军”汉武帝时封为“北平太守”、“起骑郎都尉”,历任上都、陕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以善射出名,匈妈畏之,号曰“飞将军”汉景帝时封为“未映卫尉”,追敌十四万匹马出击还回不满三万匹马公元前119 年,回朝受审不服气,愤然自杀,葬于陕西秦州(甘肃天水县)妣郑、刘氏,生三子:陵(当户)、椒、敢三十四世祖 李敢(李广公三子)因爸爸有功,皇上浩封“幼卿”,任汉朝元狩,“郎中令”,封关内侯,配杨氏,生二子:禹、忠三十五世祖 李禹字长禹、号子道,任河南太守,配包氏,生一子:承三十六世祖 李承 号修文,讳珮,袭父职,任河南太守配何氏、刘氏,生一子:先三十七世祖 李先 字敬宗,号武,任蜀郡北平太守,配郑氏、杨氏、继袁氏,生一子:长宗三十八世祖 李长宗 字伯礼,号英山,人北平太守,渔阳丞相,配种氏、孙氏,生一子:君况三十九世祖 李君况 字叔千,又名子期,别名高,任汉朝“博士议郎中大夫”,配薛氏、严氏,生一子:本。
四十世祖 李本 原名政本,号上明,官拜“郎中侍御史大夫”配宋氏、崔氏,生二子:恣、恬四十一世祖 李恣,字仲君,号子贤,又名忠,任汉朝“巴郡太守”、“西陵校尉”配曾氏、许氏,生二子:轨、潜(承申公房始祖)四十二世祖 李轨 字文逸,仕魏封为“临淮太守司农卿”,后封“巴郡太守”、配窦氏、魏氏,生一子:龙四十三世祖 李龙 字隆,号彦绪官拜“长安令”,积弩将军卒葬蜀中龙安城东中心山,配冯氏、宋氏,生一子:艾四十四世祖 李艾 字世绩,号明,任晋饶骑将军,西安魏郡太守,配匡氏、简氏,生一子:雍四十五世祖 李雍,隽熙,官拜济北、东莞二均太守,配匡氏、陈氏,生一子:伦、柔 伦→ 耿→(定)、向→(古仍)、古行→(旦)、奭→川清(与文度同辈)→ 承先→ 召禄→(芫)、蕃→ 有辉、(有采)→ 培、(塔)→(金驷)、金马、(金鸾)→绍、继 柔—弇—昶—暠 —歆— 重耳—抚/熙(抚—叔仁—超—景—世谟—芝—嵩—思恭—钦—晟 熙—天赐—虎—昺—渊—世民—治—旦—隆基—亨。
四十六世祖 李伦(丹阳房始祖,其弟柔公另立房系),生平、配氏失考, 生长子:耿(南雄县始祖);二子重耳 四十七世祖(南雄县始祖)李耿(3)—(定)、向四十八世祖(2)向—(古仍)、古行四十九世祖(3)古行—(旦)、奭五十世祖(4)奭—川清(与文度同辈)五十一世祖(5) 川清—承先五十二世祖(6) 承先—召禄53(7)召禄—(芫)、蕃、54(8)蕃—有辉、(有采)55(9)有辉—培、(塔)56(10)培—(金驷)、金马、(金鸾)57(11)金马(785年生824岁开建南雄,晋阶金紫光禄大夫,823年38岁做户部侍郎) —绍、继58(12)继—宁世、59(13)宁世—茂、璓60(14)茂—癸、发61(15)发—成落、成溪62(16)成溪—荣淑63(17)荣淑—仕昌(崇德堂)、源昌、福昌(积庆堂)64(18)源昌(1276年信丰县始祖)—穆、邦、65(19)穆—崇寿、邦寿66(20)邦寿—秀华、秀实、秀林67(21)秀华—文仪、仕仪、端仪68(22)仕仪—仁伯69(23)仁伯—忠可、行可、贵可(1348年元朝)70(24)行可—从信、从周、从正71(25)从信—宽德72(26)宽德—福 阔(门内是一种“言”)临时没打印出来73(27)福阔—润 禺页、润芳74(28)润芳—存经、存智、存郁75(29)存郁—秀、俊、本(上犹县)、基、圣、垠、坤(南康县)76(30)坤—英教、(英敏夭折)、英敟77(31)英敟—禧、祝78(32)禧—士芹、士芸、士美79(33)士美—方坚、方圣80(34)方坚—垂敕、垂(枚)81(35)垂(枚)约18—菳诏、菳诰、菳诺、菳试大概1850到1870年新田古村(旅游景点) 新田,位于乌迳镇的中心地带,直接与镇政府、乌迳圩相连,浈昌河环绕着整个村子,全村550户,2368人。
所有为李姓ﻫ 为什么新田村被喻为迁徙南雄第一村呢? 历代以来,迁徙南雄的氏族约有上千族,专家学者通过考察南雄姓氏族谱,发现现居新田村的李氏在公元3(即西晋建兴三年)就开始移居到这里她们的到来,比浈昌县(即目前的南雄市)建制还早371年因此有“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