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3245240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0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2016.9.19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如何思考诗歌的情景关系?(1 )抓景语 (抓景物特点以及景物所组成的画面)( 2)抓情语 有的诗词有明显的表达情感的词语,例如“愁” 、 “恨” 、 “怨” 、 “思归”一类的词语如果没有标志性的词语,就进行整体分析 3)注意景物特点或画面特点与作者情感是否一致( 4)理清情和景的关系,选取最恰当的术语二、情与景关系术语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2 、寓情于景、融情于景3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4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三、分类解析1、触景生情 &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闺怨》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如: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让人回味,诗人正是借这幅意境深远的画面寄托和表露出诗人对灵澈不舍练习: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注:①此诗约作于 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问:本诗中有很多写景的句子,请结合诗句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 6 分)明确:此诗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 (1 分)诗人无聊而望,却见到如家乡般的景色,平川、野渡无人、孤舟横斜、荒村中的断霭、古寺中的流莺,引发了诗人思乡的感情, (4 分)使诗人的感情抒发得更含蓄隽永,富有诗意 (1 分)2、寓情于景 & 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这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方式运用这种手法达到意味深长、含蓄隽永的效果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通过对别后景物的描写,含蓄地抒写了惜别之情如: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通过对春雨“知” “潜” “润” “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惊喜不已之情和对春雨无私品格的赞美练习: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 益十年离乱②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③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注:①外弟:表弟 ②十年离乱:指安史之乱 ③称名:互道姓名问: 尾联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明确:尾联用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通过对想象明天外弟所遇到的场景——一巴陵道和几重秋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兄弟久别重逢又相别的的惋惜惆怅之情,有着含蓄而又意味深长的效果3、情景交融(景中含情)如: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开头直接将愁绪表达于无言独上高楼之中,接着以月如勾的意象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第三句用寂寞统领整个情绪,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心中的寂寞与环境的寂寞相暗合练习1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错,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问:请从“情”与“景”的角度来赏析“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两句 (5 分)明确:这两句一情一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2 分)尖山似利剑割着诗人愁苦的心肠,秋天的荒凉,又使人百端交感,愁肠欲断既是写景又是抒情,二者融合,含蓄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愁苦 (3 分)2 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问: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答:①上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 之杜鹃等残春景象,③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3 南乡子 (唐 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问: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答:①词中借景抒情,②用烟、雨、落花以及鹅鹊的叫声等意象,③勾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④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 词的最后通过“潮退”反衬思乡却无法回乡,强化了思乡之情4、以景衬情以景衬情包括哀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王夫之的《羌斋诗话》中说: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哀乐A 乐景衬哀情杜甫的《绝句二首》 (其二)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绘制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怡人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鲜明对照,越发衬出诗人归心的殷切B 、乐景衬乐情如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以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经过战乱的奔波后,暂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愉之情。

      C、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的《登高》诗歌的前四句绘制了一幅苍凉的秋景一一急风怒号,猿猴 哀鸣,木叶凋零,江水奔涌深秋凄清之景,为下文的愁情做铺垫练习谢亭送别(许浑) #/ 4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参考答案:(1) “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 “以乐景写哀情”手法2) “红叶” “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 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3)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2 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①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 1分)②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1分) ③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 凄清的氛围,④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3分)3 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释】①宜阳:县名,即唐代福昌县城,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 宫就坐落在这里。

      ②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而此诗正写于 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 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登春山路上,山花虽烂漫,鸟语也喧喧但“花自落” ,无人知晓,落得寂寞;“鸟空啼”,无 人欣赏,啼得凄清1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1分)更突出了山路之荒寂,(1分)表达 了诗人安史之乱后不被重用的落寞惆怅之感 (1分)5、移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情感移在景物描写当中, 客观景物明显地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使客观事物有感知而人格化,就修辞来说是拟人,就抒情手法来说是移情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心惊;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练习江行 (严羽)暝色兼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1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 2分)(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2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 、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河涅旧卒 (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注: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 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1. 最后一句中“独”字颇耐人寻味联系诗句,分析“独”字可能有哪些含义头白时清返故乡”写家人不在,乡人不识的孤独;“十万汉军零落尽”,失去战友的孤独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对比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时间长;十万将士死亡和“我”生还对比, 表现战争的残酷末尾句以景结情老兵独自面对残阳吹笛,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充分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 / 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