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邵景峰:坚决奉行品牌向上、设计向上以赢得未来生存空间.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9239416
  • 上传时间:2021-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8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邵景峰坚决奉行品牌向上、设计向上以赢得未来生存空间 邵景峰2011年加入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目前担任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负责荣威和MG双品牌的造型设计工作在本次访谈中,邵景峰深度解读了上汽集团提出的“汽车四化”,即“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以及上汽如何从消费者使用场景思考设计,打造出诸多爆款,在2018年创造出自主品牌销量突破70万的佳绩此外,邵景峰还透露了上汽设计未来的发展战略,分享了他对“有质感的设计”的理解《设计》 邵景峰《设计》: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第41年,在这70年中,中国设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请您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谈一谈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时间节点和事件邵景峰:2019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1年,也是中国品牌轿车诞生61年1958年是中国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时间点,这一年,红旗、东风、上海的凤凰牌小轿车纷纷诞生,它标志着中国汽车人开始在自主设计的道路上探索,那个时候有一批在汽车造型领域工作并获得成功的前辈设计师们从八十年代合资车企开始建立,中国现代汽车设计能力,或者说是基于国际汽车设计的标准流程所形成的设计能力,开始逐渐被培养起来。

      我1999年大学毕业进入上汽大众,2003年派遣去德国大众总部学习,并不断实践品牌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2006年的哪吒概念车发布和2008年的大众朗逸上市,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时间点,代表我作为中国设计师在合资企业学习所交的一份答卷不仅是我,那时期上海泛亚的别克未来概念车也获得成功,那段时间在合资企业锻炼的设计师,目前都是中国车企最重要的设计骨干力量2006年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设计师开始正式地交答卷了其实,那时的自主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自主品牌的设计力量却很弱,那时的自主设计还是要依托宾法、乔治亚罗等海外设计机构来帮助完成,一直到2015年2015年可谓是中国品牌设计大爆发的一年,上汽、广汽、吉利等都推出了高质量的设计作品,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直到这时,中国设计开始在中国消费者心中逐渐清晰起来所以,在我心目中重要的三个时间点:1958年,中国品牌轿车诞生,开始尝试自主设计;2006年,中国设计师在合资企业交答卷;2015年,中国本土汽车设计开始爆发《(设计》:作为一个资深“上汽人”,请您谈谈上汽这些年在创新设计驱动方面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一路走来,品牌在创新驱动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革?邵景峰:现在上汽集团是世界五百强的第36位,全球车企第七,国内车企第一。

      这个成就离不开上汽集团对创新设计驱动的重视,尤其是不遗余力地对自主品牌的大力投入2018年,我们自主品牌的销量突破7呖,正是这种创新设计驱动带来的成果上汽集团是第一个提出“汽车四化”的企业,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汽车四化的提出给我们企业带来了深层次的变革作为上汽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比如我们的捷能公司已经成立十年之久,在混合动力与纯电动领域进行了大量持久的投入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技术成就这给我们品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竞争机遇2016年7月6日,荣威RX5在杭州的云栖小镇上市,开创了互联网汽车新品类阿里的王坚博士说:互联网汽车,始自荣威!别人还在做PPT的时候,我们的车已经出来了—声“你好,斑马”,背后展现出来的,是企业管理层富有胆识的创新突破互联网与新能源的关系,不是互联网+新能源,而是互联网新能源,这是一种“乘法效应”,产生的放大效果是巨大的,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品牌价值《设计》:在您看来,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汽车审美和消费倾向在这二十年来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又是如何影响了中国汽车设计的潮流?邵景峰:2000年是中国家轿元年,汽车开始走进普通中国家庭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汽车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

      不仅汽车在高速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科技都在高速发展所以,探讨中国消费者的汽车审美是很难的事情,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了我只能提—点我自己的看法汽车文化和汽车审美是以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度为依托的过去二十年的增长是爆炸式的,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审美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被教育到形成的过程:从无到有,逐渐趋于成熟和理性如今中国消费者的汽车审美很难用一个绝对的特征来概括,市场的成熟和饱和必然会导致需求的分化所以,未来的大基调必然是:需求分化、市场分化、审美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對中国品牌而言,找准自己的品牌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另一个是认知的变化,这是由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造成的以前的车是体现我的社会地位,现在的车是代表我的品味以前要选满足家庭的车,现在要选满足我的车所以,消费者选车,自我想法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可以为了一些想要的东西做出一定牺牲比如为了要一个好看的溜背造型可以牺牲一些头部空间,为了一个大轮子愿意多掏钱这对中国品牌而言,是一个机会我认为中国消费者是比较愿意尝新的,没有太多的消费心理包袱,我们的互联网车型卖的这么好,就说明了这—点《设计》:您曾对媒体表示,未来的5 -10年里,全球汽车的设计风暴必然由中国刮起。

      请您详细阐释—下这个提法的内涵邵景峰:设计的核心是体验,设计的落脚点也是体验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汽车体验的发展脉络最早的汽车体验更强调“驾驶体验”,以德系车为代表,更强的动力,更扎实的底盘;随着日系车的兴起,“空间体验”成为设计的核心诉求,更舒适的驾乘,更人性化的布局;而在未来,“互联体验”将会成为汽车体验的核心智能互联网的应用,将便利的体验拓展到整个出行过程,不再局限于车本身而这个过程,必然是由中国引领—方面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在世界上首届一指,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着庞大的互联网人口基础,这种大数据学习带来的体验优化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我们常讲,做事要“天时地利人和”互聯体验”的兴起,这是天时;坐拥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是地利;改革开放41年培养起来的高水平汽车设计教育和人才储备,这是人和因此我相信,在未来的5到10年,可以看到中国汽车设计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力《设计》:随着科技和材料的迅速发展变化,汽车设计的方法和流程是否有所变化?邵景峰: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一直在变化,不断调整以适应最新的时代要求智能互联时代带来的最大转变是一种思维的转变要从传统的技术思维彻底地转向用户思维。

      在以前中国汽车产业处于起步学习阶段时,我们往往是以技术研发为导向,产品研发的方向受技术研发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设计服从技术但在未来,一定是技术服务设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围绕需求痛点来制定产品方向我们传统的设计评审流程,是从布置设计,到外观设计,到内饰设计,最后到交互设计而我们现在上汽设计的流程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会先从场景出发,先做交互设计,再围绕交互思考内饰布局,然后适应内饰布局来做外观设计,最终落到布置设计互联网讲“生态化反”,我们内部戏称我们这是“流程画反”这种流程的变化也一定程度体现在我们的产品研发上,比如我们的荣威Marvel X,从消费者使用场景思考设计从语音为第一交互的斑马系统,到最大的量产屏幕,到围绕屏幕的内饰布局,最后到表达“情感科技”的外观设计正是由于这种新流程带来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思维,让荣威Marvel X获得了2018年的日本G-Mark大奖未来,我们会有更多这样的作品出现《设计》:您曾在一次访谈中着重强调了“有质感的设计”,请您深度解读—下什么是“有质感的汽车设计”邵景峰:当前的中国汽车设计存在一些浮躁的气氛,这是时代特点所造成的我们的汽车产业发展得太快了,一直处于一种奔跑追赶的状态。

      激烈的竞争不允许设计师停下来好好思考设计方向同时,我们的汽车产业也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在传承与突破中,设计师也容易迷失方向在这种浮躁的气氛中产生了很多设计乱象,比如当前的设计同质化荣威RX5成功开启量产互联网汽车之后,市场上迅速出现大量的仿效者,造成一种“创新稀释”我曾经讲过创新稀释的摩尔速度:以前一个好创意从蓝海到红海,可能会持续5年,后来缩短到3年,现在,恐怕只有短短的6个月的保鲜期再比如,当前很多设计过度追求“刺激”,一味地“夸张博眼球”在这个信息社会,注意力是—种资源但这种设计可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了眼球,却没有持久的生命力,这种做法对品牌而言是有损害的我强调我们要做“有质感的设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有质感的设计的涵义比较丰富,迪特.拉姆斯( Dieter Rams)曾经提过《好设计的十项原则》,我也仿照提—下我对质感的理解首先,我认为有质感的设计是“美的”美”是汽车设计的基础,对美的判断是一个设计师最基本的素养设计师要追求新的东西,但“新”是个相对概念,任何新东西出来三个月也就不新了只有“美”才是一个相对永恒的概念之前我们在阿里2050创新大会上举办过“边界”论坛在这个论坛上有位做二手车的嘉宾提过一个概念,叫“设计残僮”。

      如果一个设计在二手车市场中仍然有较高的价值,那毫无疑问,这个设计可以称为一代经典这要求设计师在追求新设计的同时有着对美的敏锐捕捉比如我们的荣威品牌设计一直在寻求设计的进化,但“优雅自信”的美学气质—直坚持其次,有质感的设计是“鲜明纯粹的”设计师是一个富有激情的群体,我们必须找到鲜明的主题去诠释我们的品牌精神同时,设计又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整个周期长达三年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趋势,可能让设计师迷失初心,不断在自己的设计上加东西……我常说,设计最难的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是如何在保持“主题鲜明”的基础上打磨自己的设计所以,我们在荣威的设计理念中有一个词,叫“洗炼”意思就是好的设计必须经过一轮水火的洗礼,只留下最精华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让设计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保持一种“高辨识度”再次,有质感的设计是“有温度的”随着智能网联化的到来,汽车的属性也在发生改变汽车不再是冷冰冰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有生命的出行伙伴因此,质感的维度不再局限于造型本身,而应该上升到情感层面设计师需要思考设计应该带给消费者怎样的情感所以,我们的名爵品牌推出“感性力”设计理念,目的就是用有温度的质感去和消费者达到情感共鸣。

      最后,有质感的设计是“设计工程统一的”单纯去画一个有质感的设计其实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最终把它实现出来上汽最近几年推出的车型,高质量的曲面光影,精准的匹配,精致的车身线条,这背后都是我们精湛的制造工艺所以,好的设计必须要实现与工程的统一,造出来的质感才是真正的质感!《设计》:面对纷繁的市场和“颜值即正义”的消费者标准,上汽是否有坚定的一贯的设计DNA?您为上汽制定的设计战略是怎样的?邵景峰:制定清晰的设计理念,我们应该是开创了中国本土品牌的先河早在2012年我们就开始了这项工作中国市场现在有几百款车型,对消费者而言玲琅满目,根本记不住,这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品牌识别同时,企业的目标是生存,是为了让车可以大卖,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必须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这两点的平衡应该是一个设计师最难的工作因此,我们设计团队分别针对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制定了清晰的设计理念荣威品牌是“律动设计”,是相对理性的产品设计思维,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靠贴心的出行产品,就像我们的品牌slogan说的“品位科技,知你知行”而名爵品牌是“感性力”设计,是一种偏感性的设计思想,其目的就是让设计可以打动消费者的内心同时,我们将英伦设计精髓进行国际化呈现,以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无论是荣威的“律动设计”,还是名爵的“感性力设计”,我们都强调一种“自信”的设计气质,这是我们上汽设计的一个统-DNA因为“自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设计也要体现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关于上汽设计未来的发展,我们有着自己明确的战略首先,是智能设计战略汽车未来将向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