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讲义.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86164151
  • 上传时间:2019-03-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4.17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知识梳理】1、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2)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3.一般地,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都等于45°.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ABC可以表示为Rt△ABC.(1)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 c,斜边上的高为h,那么它们存在这样的关系:或h=abc.(2)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理过程:在△ABC中,∵∠C=90°,  ∴ ∠A+∠B=90°(或∠A=90°-∠B,∠B=90°-∠A).  说明:这一定理应用的前提是Rt△,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角.  反过来,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可以作为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3)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为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理格式:∵在△ABC中,∠C=90°,∠A=30°,∴BC=12AB.(4)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为30°.  推理格式:  ∵在△ABC中,∠C=90°,BC=12AB,  ∴∠A=30°【典型例题】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判断与证明例1、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②∠BEO=∠ODC;③BE=CD;④OB=OC.(1)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2)选择第(1)题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  这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考虑分析各种情形,从中选出适合题意的情形.解:  (1)①③,①④,②③,②④.  (2)选择①④来证明结论成立.  已知:∠EBO=∠DCO,OB=OC.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OB=OC,∴∠OBC=∠OCB.  又∵∠EBO=∠DCO,∴∠ABC=∠ACB,  ∴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例2、如图,在△ABC中,AB=AC,O为△ABC内一点,且OB=OC.求证:AO⊥BC.证明:  延长AO交BC于D  在△ABO与△ACO中 ,  ∴△ABO≌△ACO,  ∴∠BAO=∠CAO,即∠BAD=∠CAD,  ∴AO⊥BC.考点二:利用等腰三角形求度数 例3、如图,点D在AC上,点E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求∠A的度数.分析:  本题中没有给出一个角的度数,而要求∠A的度数,必然是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其解题思路是设某一个角的度数为x,其他各角都能用x的代数式表示,列出代数方程求解.解:  设∠A=x.∵AD=DE=EB  ∴∠DEA=∠A=x,∠EBD=∠EDB.  又∵∠DEA=∠EBD+∠EDB,  ∴∠EBD=∠EDB=x2.  ∴BDC=∠A+∠ABD=32x.  ∵BD=BC,AB=AC,  ∴∠BDC=∠BCD=∠ABC=32x.  在△ABC中,∠A+∠ABC+∠ACB=180°,  即x+32x+32x=180°,  ∴x=45°,即∠A=45°.例4、AD和BE是△ABC的高,H是AD与BE或是AD、EB延长线的交点,BH=AC,求∠ABC的度数.  (1)当H是AD与BE的交点时,  ∵BE、AD是△ABC的高,  ∴∠4=∠3=∠5=90°,  ∴∠1+∠C=∠2+∠C=90°,  ∴∠2=∠1.  又∵BH=AC,∴△BHD≌△ACD,  ∴BD=AD,∴∠DBA=∠6.  又∵∠6+∠DBA=90°,  ∴∠DBA=45°,即∠ABC=45°.  (2)当H是AD、EB延长线的交点时,  ∵BE、AD是△ABC的高,  ∴∠3=∠2=90°,∠4=90°,  ∴∠1+∠H=90°,∴∠CAD+∠H=90°,  ∴∠1=∠CAD.  又∵BH=AC,  ∴△DBH≌△DAC,  ∴DB=DA,  ∴∠5=∠6.  又∵∠5+∠6=90°,∴∠6=45°,  ∴∠ABC=180°-45°=135°.  故∠ABC的度数为45°或135°.考点三:几种辅助线作法: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时,常采用“截长”、“补短”等方法.例5、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B=2∠C,求证:AC=AB+BD.(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吗)方法一: (截长法)在AC上截取AE=AB,连接DE.  因为AD平分∠BAC,所以∠2=∠1.  又因为AD=AD,所以△BAD≌△EAD(SAS).  所以BD=ED.所以∠3=∠B=2∠C.  因为∠3=∠C+∠4,  所以2∠C=∠C+∠4,所以∠C=∠4,  所以DE=CE.所以CE=BD.  所以AC=AE+EC=AB+DB.方法二:  (补短法)如图,延长AB到E,使BE=BD,连接DE,所以∠E=∠1.  因为∠2=∠E+∠1=2∠E,  又因为∠2=2∠C(已知),所以∠C=∠E.  因为∠4=∠3,AD=AD,所以△ADC≌△ADE(AAS),  所以AC=AE.  因为AE=AB+BD,所以AC=AB+BD.例6、数学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道几何证明题,让大家讨论它的证明方法,通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有几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思路,并添加了辅助线,你能根据他们的辅助线的作法写出证明过程吗?如图,已知△ABC中AB=AC,F在AC上,在BA延长线上取AE=AF.求证:EF⊥BC.方法一:解:  首先,小明根据等腰三角形这一已知条件,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想到了过A作AG⊥BC于G这一条辅助线,如图.证明1:  过A作AG⊥BC于G.  ∵AB=AC,∴∠3=∠4.  又∵AE=AF,∴∠1=∠E.  又∵∠3+∠4=∠1+∠E,  ∴∠3=∠E,  ∴AG//EF,  ∴EF⊥BC.方法二:接着小亮根据题设AE=AF,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出过A作AH⊥EF于H这条辅助线,如图.证明2:  过A作AH⊥EF于H.  ∵AE=AF,∴∠EAH=∠FAH.  又∵∠AB=AC,∴∠B=∠C.  又∵∠EAH+∠FAH=∠B+∠C,  ∴∠EAH=∠B,  ∴AH//BC,  ∴EF⊥BC.方法三:小彬也作出了一条辅助线,过C作MC⊥BC交BA的延长线于M,如图.证明3:  过C作MC⊥BC交BA的延长线于M,则∠1+∠2=90°.  ∵AE=AF,∴∠AEF=∠AFE,  ∴∠EAF=180°-2∠AFE.  又∵AB=AC,∴∠B=∠1.  又∵∠EAF=∠B+∠1,∴∠EAF=2∠1,  ∴2∠1=180°-2∠AFE,  ∴∠1+∠AFE=90°,  ∴∠2=∠AFE,  ∴DE//MC,  ∴EF⊥BC.方法四:小颖的作法是:过E作EN⊥EF交CA的延长线于N,如图.证明4:  过E作EN⊥EF交CA的延长线于N,则∠1+∠2=90°.  ∵AE=AF,  ∴∠2=∠AFE,∴∠EAF=180°-2∠2.  又∵AB=AC,∴∠B=∠C,∴∠EAF=∠B+∠C=2∠B,  ∴2∠B=180°-2∠2,∴∠B+∠2=90°,  ∴∠1=∠B,∴EN//BC,  ∴EF⊥BC.方法五:小虎的作法是:过E点作EP//AC交BC的延长线于P,如图.证明5:  过E作EP//AC交BC的延长线于P,则∠AFE=∠2,∠3=∠P.  又∵AE=AF,∴∠1=∠AFE,  ∴∠1=∠2.  又∵AB=AC,∴∠B=∠3,  ∴∠B=∠P,∴EB=EP,  ∴EF⊥BC.方法六: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着如何作出辅助线时,小红突然站起来说,不作辅助线也可以证明,你说是吗?(如图).证明6:  ∵AE=AF,  ∴∠1=∠E.  又∵∠2=∠1+∠E,  ∴∠2=2∠E.  又∵AB=AC,∴∠B=∠C,  ∴∠2=180°-2∠B,  ∴2∠E=180°-2∠B,  即∠E+∠B=90°,  ∴∠3=180°-90°=90°,∴EF⊥BC.例7、如图,在△ABC中,AB=2AC,AD平分∠BAC,AD=BD.求证:CD⊥AC.证明:  取AB的中点E,连结DE.  ∵AD=BD,  ∴DE⊥AB,  ∴∠3=90°.  又∵AB=2AC,AB=2AE,  ∴AE=AC.  又∵∠1=∠2,AD=AD,  ∴△AED≌△ACD,  ∴∠3=∠ACD,∴∠ACD=90°,  ∴CD⊥AC.例8、△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连结DE交BC于F.求证:DF=EF.  过E作EG//AB交BC的延长线于G,则∠G=∠B.  又∵AB=AC,∴∠B=∠1.  又∵∠1=∠ECG,  ∴∠G=∠ECG,∴CE=GE.  又∵BD=CE,∴BD=GE.  又∵∠BFD=∠GFE,  ∴△BDF≌△GEF,  ∴DF=EF.知识点二:直角三角形考点一: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例1 (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A.3cm B.6cm C.3cm D.6cm思路分析:过另一个顶点C作垂线CD如图,可得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直角边,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最大边.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及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关键是先由求得直角边,再由勾股定理求出最大边.例2.如图,∠ACB = ∠ADB = 90°,AC = AD,E是AB上的一点。

      求证:CE = DE分析:这里要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例3.如图,在△ABC中,∠B=∠C,D、E分别是BC、AC的中点,AB=6,求DE的长 例4.在△ABC中,AB=AC,,于A(1) 求的度数(2) 证明:DC=2BD变式训练如图4,在△ABC中,BD=DC,若AD⊥AC,∠BAD=30°.求证:AC=AB.ABCD图4考点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例5、如图所示,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求证:CF=DF.分析:  要证CF=DF,可连接AC、AD后,证△ACF≌△ADF即可.证明:  连结AC、AD.在△ABC和△AED中,    所以A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