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08版).ppt
55页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第一,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第二,根据社会需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消灭商品货币第三,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在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第四,过渡时期的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之后,阶级和国家逐渐消亡列宁对社会主义根本特征的总括,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模式,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一国一党”的政党体制;多民族国家结构的联邦制等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对于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有些不甚了了 “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毛泽东 1956年,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严重失误,,,,,,红卫兵运动,,革文化的命?,,,,,,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文化大革命”时期甚至发生停滞和倒退。
1955年,我国GNP占世界的4.7%,1978年下降到2.5%;1960年,我国GNP与日本相当,而1978年却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面对“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局面,邓小平思绪万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改革,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实行对外开放但是改革开放一开始就遇到了姓“社”姓“资”的争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同时提出了发展生产力和增加人民收入这两条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原则,,,“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得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解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 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须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率” ——列宁,,,,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明确指出: “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 产 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邓小平,,,,,,,,,,“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社会主义本质,,,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二者相统一,,,,,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才是硬道理,上海街头的标语,与领袖合影,,,,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邓小平指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他认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经济实惠,经济发展使人民得到实惠,“生活水平究竟怎么样,人民对这个问题感觉敏锐得很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邓小平指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他认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力争在国际事务中有自己的发言权,必须要有强大经济实力作后盾。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重要命题:,,十六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以经促统,中国还要完成祖国统一能否真正顺利地实现大陆和台湾的统一,一要看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结果,二要看我们经济能不能真正发展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学会成立,美丽的宝岛,,,,,,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现阶段必须不断改革,发展先进生产力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海浦东新区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辉煌成果的缩影图为大庆石化,,,,科学技术具有乘数作用: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具有先导作用:科学技术对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20世纪中叶以前:生产→技术→科学 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 技术→生产,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首位,美国学者丹尼森研究发现: 时间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20世纪初 20% 20世纪中叶 50% 1970s以后 60-80%,科学技术实力,国民教育水平,,繁荣昌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思考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