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docx
5页《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驾驭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 2.因声求气,从音韵格律方面品读鉴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尝试创作古典诗歌,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酷爱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驾驭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频,童声配乐诵读《声律启蒙·一东》,询问学生听完的感受 本节课共分三个板块: 板块一:明确概念,驾驭方法 板块二:学以致用,小试身手 板块三:奇诗共赏,疑义相析 〔一〕古体诗 特点:字数多样、句数不限、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古体诗赏析: 四言古诗:《诗经·卫风·氓》 五言古诗:陶渊明《饮酒》 七言古诗: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杂言古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近体诗 特点: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均有严格规定 1.字数:主要为五言、七言;偶有六言。
2.句数:四句〔绝句〕、八句〔律诗〕、十句以上〔排律〕 3.平仄: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1〕古代汉语〔中古音韵〕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可以粗略地将现代汉语平凡话中的第一、二声看作平声,第三、四声看作仄声 〔2〕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即五七言格律诗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其次、四、六字必需依据格式平仄相间五七言绝句那么一三不管,二四清楚 〔3〕对与粘:格律诗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需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前后两联诗中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必需一样,即平粘平,仄粘仄 学生标注李白《客中作》的平仄,明确格律诗平仄运用的特点 4.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终一个字,都运用韵母一样或相近的字且平仄统一,使诵读时产生铿锵和谐之感这些运用了同韵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5.对仗:指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构造相当、词性一样、意义相关、平仄相对 诵读《声律启蒙·一东》一段,让学生感受平仄、押韵、对仗的运用对语言音乐美的提升。
〔三〕律诗、绝句的格律要求 1.律诗:〔1〕押韵:偶数句必需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韵究竟,不行重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假设不押韵,限用仄声字〔2〕对仗:颔联与颈联必需对仗 例如:李商隐《无题》、杜甫《春望》 2.绝句:〔1〕押韵:偶数句必需押韵,一般押平声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第三句最终一个字限用仄字〔2〕对仗:可对可不对,可一、二句对仗,可三、四句对仗,亦可全篇对仗,甚是不拘 例如:卢纶《塞下曲》、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杜甫《绝句》 板块一:学以致用,小试身手 格律诗排序的根本方法:一读韵脚,二看对仗,三验平仄,最终理清诗意 练习一:《野老》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A.片云何意傍琴台 B.渔人网集澄潭下 C.长路关怀悲剑阁 D.贾客船随返照来 练习二:《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生子何须似仲谋 A.万里羁愁添白发 B.江声不尽英雄恨 C.迁流还叹学齐优 D.一帆寒日过黄州 E.天意无私草木秋 F.君看赤壁终陈迹 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答,老师进展适时引导,强化学生的难点 板块二:奇诗共赏,疑义相析 品评赏析: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思想情感、表现手法、音韵格律等方面赏析所选的诗歌,可品评你认为精彩的诗句,亦可针对某些诗句提出修改建议 勉学 张玉辰 多数寒窗月,孤燈入夜深潜心致穷理,立志探精微 意气方遒劲,鲲鹏尚有为明朝登桂榜,无愧汗水挥 过兴庆宫 付饶 桂月金气好,闲游旧时宫堤柳因风绿,径花带雨红 曼影入明鉴,华章出雪松帝子今何在,亭前水尚东 山中暮思 姜朝曦 茫茫天穹孤寒月,幽幽古寺迟暮钟 清泉冷冽催白发,不羡五柳羡贾生 学生自由品评,各抒己见,老师合理引导,指出缺乏,多加鼓舞确定 二、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依据今日所学的格律诗常识修改自己的诗歌,使其到达声情并茂,尽善尽美。
修改好后以电子稿的形式交给教师,并附上个人相片一张,教师会帮大家整理结集,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同学们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