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斯308父母代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手册.doc
81页1罗斯 308 父母代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手册2第一篇育雏育成期的管理 0-105 日龄(0-15 周龄) 关键年龄段的标准公鸡和母鸡的特定管理要求 育雏期的管理体重控制和饲喂程序体重和均匀度的监测通过控制喂料量以达到体重标准通过分栏控制均匀度105 日龄 - 光照刺激种母鸡的管理105 日龄 – 光照刺激种公鸡的管理管理程序光照刺激 - 产蛋高峰前(210 日龄)种母鸡的管理光照刺激 - 产蛋高峰前(210 日龄)种公鸡的管理第二篇 从育成期进入产蛋期的管理 105-210日龄 (15-30 周龄)产蛋高峰后种母鸡的管理 210-462 日龄 (30-66 周龄)产蛋高峰后种公鸡的管理 210-462 日龄 (30-66 周龄)第三篇 产蛋期的管理 210-462日龄(30-66 周龄)第四篇 种鸡对特定环境的要求鸡舍与环境营养光照种蛋管理卫生及健康3为了生产出最大数量的商品代雏鸡, 我们必须了解父母代种鸡在不同年龄段的特殊要求, 父母代种鸡关键年龄段的标准总结如下:日 龄 主 要 目 的1-3日 龄 刺 激 食 欲3-28日 龄 达 到 7日 龄 、 14日 龄 、 21日 龄 、 28日 龄 体 重 标 准28日 龄 分 栏 , 28日 龄 可 以 采 用 两 种 方 式 进 行 分 栏 , 使 变 异 系 数 小 于 12%28-56日 龄 控 制 分 栏 后 周 增 重56-70日 龄 保 持 鸡 群 理 想 的 周 增 重70日 龄 重 新 制 定 体 重 标 准 ( 如 需 要 )70-105日 龄 保 持 鸡 群 理 想 的 周 增 重105日 龄 增 加 饲 料 , 刺 激 生 长 , 重 新 制 定 体 重 标 准 ( 如 需 要 )105-140日 龄 保 持 鸡 群 理 想 的 周 增 重140-154日 龄 开 始 增 加 光 照 时 间140-161日 龄 保 持 鸡 群 理 想 的 周 增 重 , 重 点 是 获 得 理 想 的 性 成 熟 均 匀 度161-210日 龄 为 产 蛋 期 体 重 增 长 和 理 想 的 蛋 重 增 加 喂 料 量210日 龄 -淘 汰 通 过 减 料 控 制 体 重 增 长 和 蛋 重 , 通 过 观 察 鸡 群 来 加 强 公 鸡 的 管理 , 淘 汰 鸡 舍 内 不 交 配 的 公 鸡 , 以 获 得 良 好 的 受 精 率.第一篇育雏育成期的管理40-105 日龄(0-15 周龄 )页数 内容公鸡和母鸡的特定管理要求育雏期的管理体重控制和饲喂程序体重和均匀度的监测通过控制喂料量以达到体重标准通过分栏控制均匀度公鸡和母鸡的特定管理要求目的满足父母代公鸡和母鸡在育雏育成期的各项需求,使之为性成熟做好准备。
5原理 罗斯父母代种鸡具有罗斯商品代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性,因此,父母代种鸡在育雏育成期应按照体重标准进行饲养,使种公鸡和种母鸡在整个生产期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要达到育雏育成期的管理目的,必须使种鸡达到饲养日体重标准,保持准确的称重及控制喂料量可以通过对种鸡按体重分栏饲养而获得良好的均匀度图 1 显示育成期种鸡的各组织和器官在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状况图 2( 页)表明根据图 1 显示的种鸡在不同年龄段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发育状况所制定的种鸡饲养管理要点尽管公母鸡的体重标准不同,但育成期的管理原则基本相同公鸡占总鸡数的比例较少,但在繁殖、育种方面和母鸡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公母鸡需要同样的重视事实上成功的育成期公鸡管理,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大多数成功的罗斯父母代种鸡饲养者从 1 日龄到 140-154 日龄,实行公母鸡分开饲养如果在育雏育成期采用传统的公母混群饲养,由于公母鸡在竞争饲料能力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公母鸡的生长发育尽管这种饲养管理方法也有成功的例子,但公母早期混养不可能象分开饲养那样可以分别控制公鸡和母鸡的增重和均匀度,所以一般也不能实现最佳的生产性能如果由于鸡场在某些方面的原因,必须实行早期公母混合饲养,那也绝不要在 42 日龄前混群,这样可以使公鸡骨骼发育正常。
在公母早期混养的鸡群,母鸡体重和相应的体重标准就成了制定饲喂标准的依据育雏期管理 0-28 日龄 (0-4 周龄) 目的确保骨骼、免疫系统、心血管功能、羽毛生长在早期发育良好并且在早期达到刺激食欲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均匀度原理罗斯种鸡早期的体重标准只有让雏鸡从一日龄开始自由采食优质日粮才能达到从一日龄起,要记录饲料采食量,从而保证自由采食向限制饲喂的平稳过渡喂料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为了获得最高生产性能,7-14 日龄的体重应达到或超过体重标准不能达到体重标准的鸡群均匀度较差;以后也很难达到体重标准,均匀度将进一步恶化为了确保达到体重标准,在前 14-21 日龄应提供颗粒破碎一期育雏料(见第四篇,营养部分) 如果种雏鸡的体重超过标准 20-40 克,即可开始使用二期育雏料在由一期育雏料向二期育雏料过渡的时候,或者在没有达到体重标准时,必须每周两次称重,以便及时掌握体重进展情况判断早期开食的有效方法是检查满嗉囊鸡所占的比例在 3 日龄时 100%鸡的素囔应该充满如果鸡群没有达到体重标准,可适当推迟给定刺激 性光照的日龄6喂料量要少量多次的增加,而不是每周改变,这样可以有利于育雏后期鸡群的均匀度。
育成期管理 28-70 日龄 (4-10 周龄) 目的 在 70 日龄前使全群达到体重标准原理28-70 日龄是父母代种鸡快速生长和发育阶段之一必须用增加喂料量的方法来控制体重增长在这个阶段,喂料量的少量变化可以对体重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监测体重尤为重要饲喂程序在确定喂料量时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喂料量应根据实际体重与体重标准的差距,以及当前喂料量的水平进行计算公鸡和母鸡必须在这个时期按体重大小进行分栏饲养(见通过分栏提高均匀度一节) 分栏时形成的群体应分别管理,总目标是在 70 日龄前为公母鸡群各自建立体重一致的均匀群体42-91 日龄(6-13 周龄)是公鸡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公鸡的双腿(肌肉、韧带和骨骼)发育快速任何偏离生长曲线标准的情况都可对公鸡成年后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带来不良影响育成期管理 70-105 日龄 (10-15 周龄) 目的全期内保持适当的生长发育和群体的均匀度,以便使种鸡向性成熟阶段顺利过渡原理此阶段的生长发育不随喂料量的变化产生明显反应应使种鸡按体重标准生长可能需要定期少量增加喂料量(1-2 克/只/天) 如果种鸡的体重超过体重标准 100 克以上,应重新制定体重标准,即画一条平行于标准的生长曲线作为新的体重标准(见 页, 分群后的管理) 。
也就是说, 不管体重是否已经超标,都应遵循标准的周增重公鸡的性器官从 70 日龄(10 周龄)起开始发育如果在本期受应激干扰或生长受阻,将影响睾丸的生长,进而降低公鸡成年后的受精率要点 直到交配前(18-23 周龄)为止,公、母应分开饲养 尽可能达到早期体重标准,有助于种鸡育成期理想的生长发育 确保种鸡的周增重符合标准 在早期生长的任何阶段,出现体重达不到标准或食欲不振时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尽早采取措施可以避免在育雏后期由于均匀度不好及重要生理器官发育受阻而产生的不良后果7 少量多次地增加喂料量,促进早期生长均匀育雏期的管理目的保证 1 - 7 日龄的顺利生长,并在 14 日龄 (2 周龄) 达到或超过体重标准,并确保到 28 日龄 (4 周龄) 这一阶段保持平稳的生长发育开水、开料顺利进行,使整个鸡群迅速建立活力;刺激食欲,促进羽毛生长,同时保证全群均匀的成长原理必须给种雏鸡提供正确的温度范围和相对湿度、优质饲料、新鲜空气、水以及适当的饲养密度产蛋期的生产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鸡早期管理水平的高低雏鸡的处理在孵化场或出雏几日龄内采取一定措施可以改进种鸡群一生的生存状况这些措施包括种公鸡的剪冠、断趾和去距,种母鸡和种公鸡的断喙。
应当对每项措施的必要性定期总结回顾,然后决定对每一个鸡群是否实施这些措施种公鸡在孵化场的处理为了避免交配时对母鸡的损伤,在孵化场去除公鸡的内侧趾,并用烙铁烙好伤口公鸡的剪冠和去距不一定是必须的完整的公鸡鸡冠有利于较早、较有效的实施公母分饲这样有助于维持种鸡后期的受精率然而,完整的鸡冠也容易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损伤,公鸡打斗时也更容易受伤断喙我们一般不推荐公鸡或母鸡断喙,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说明不断喙时鸡群会受到损害确实有必要断喙时,可以在 4-5 日龄时利用精确断喙器进行断喙让鸡群在育雏舍安顿下来并喂料后断喙,比在孵化场断喙的效果要好断喙应由技术水平高、注意力集中并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在兽医顾问的指导下进行断喙应尽量做到:既要去除最少量的喙部,又要减少种雏鸡近期和远期所感受的应激鸡舍准备鸡舍和设备必须清洗、消毒,及时调试并运行育雏器设备,在雏鸡到达前 24 小时内使鸡舍内温度达到 断喙时一定要谨慎灼烫,以降低感染的机率 断喙的质量会影响种雏鸡均匀度8所需水平(参见第四篇,卫生及健康一节, 页) 鸡舍温度检查应以雏鸡所在的水平位置为准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地面温度达到鸡舍温度,雏鸡就有受冻的危险。
雏鸡的行为是温度合适与否最重要的指示饲养员必须根据雏鸡的行为快速作出反应鸡舍内应铺上 10 厘米厚的新鲜垫料但要进行地面喂料时,垫料厚度不应超过 4 厘米垫料过多,可能会使雏鸡在垫料沉降时意外地埋进垫料里饮水器的高度应根据垫料的沉降情况进行调整育雏区的准备温度控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局部育雏- 整舍育雏无论是辐射加热还是空气加热系统都同样, 沿着鸡舍中心位置设置的育雏圈能够使雏鸡均匀分布图 3所示的是一个典型的局域加热育雏布置图,可以饲养 1000 只一日龄的种雏鸡雏鸡的放置应事先有个计划,安排从不同年龄种鸡群来的雏鸡分开育雏如果在前 14-21 日龄(2-3 周龄)内分开育雏,从年轻种鸡群来的雏鸡可以赶上其它雏鸡在准备育雏区时就根据鸡群状况进行划分是可取的(参见 页,通过分栏控制均匀度) 雏鸡到达后,必须立即放入育雏区运输雏鸡的雏鸡盒绝不能叠堆在育雏舍内空雏鸡盒应从鸡舍内移走,并尽快销毁必须注意在每一个育雏区分配等量的雏鸡免疫及预防所使用的方法和产品将在第四部分的卫生及健康一节中讨论( 页) 雏鸡到达鸡场后就应给予饮水和新鲜饲料入舍工作完成后最多可以让它们休息 1-2 小时,然后必须开食。
喂料量不能太多,最好不超过当天的喂料量,否则饲料容易变质喂料应该少量多次(每天5-6 次)以刺激雏鸡的食欲为了促使雏鸡均匀分布,育雏伞的灯应适当抬高一些,2-3 日龄后就可以把距育雏伞较近的鸡舍灯光打开育雏温度育雏舍的温度必须在雏鸡预定到达前 24 小时达到设定温度局域加热育雏保温伞下的初始温度应是 29-31℃以后每天平均下降 0.2-0.3℃(见表 1) 育雏舍的初始温度应是 25-27℃鸡舍温度应与育雏器温度协同下降,在 24-27 日龄时最终达到 20-22℃图 4 是局域加热育雏时的温度梯度情况表 1 育雏温度整舍取暖 局域取暖9温度日龄 温度 日龄育雏器边 A 2 米处 B 鸡舍 C1 29 1 30 27 253 28 3 29 26 246 27 6 28 25 239 26 9 27 25 2312 25 12 26 25 2215 24 15 25 24 2218 23 18 24 24 2221 22 21 23 23 2224 21 24 22 22 2127 21 27 21 21 21由于雏鸡的行为能正确反映温度,所以在育雏期间必须经常仔细地观察(见图 5) 。
鸡舍内温度计应放在雏鸡水平高度的位置,以确保自动控制系统能正常运转雏鸡不均匀分布意味着温度不当育雏圈可用于控制早期雏鸡的活动范围圈内的面积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