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0 测绘综合 考试大纲.doc
3页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测绘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测绘综合》是我校测绘工程、软件工程工程硕士领域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综合考试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测绘和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技术及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或填空题:约40% 简答(或论述)题:约60%三、考试要点(一)测量基本原理、知识及应用1.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基准线、高程对长度归算的影响、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确定地面点位的坐标系、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2. 方向测量、角度测量原理、方法及手段3. 经纬仪视距法测距的原理、方法和电子测绘仪器及应用4. 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和水准尺,水准测量的野外作业方法,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5. 误差理论中的观测误差的定义、产生观测误差的根源,观测误差的分类,研究观测误差的任务,偶然误差的统计性质,算术平均值是最或是(然)值的推证过程,观测值精度的衡量标准,误差传播律以及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6.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原则,控制网的构成,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国家控制网及等级,城市平面控制网及精度要求;导线测量及闭合导线计算方法。
7.GPS系统组成,GPS定位原理,GPS定位误差8.地球椭球体,地理坐标,地图投影,高斯投影,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9.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如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的投影关系,地形图的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精度,地形图的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及注记符号,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的三要素,典型地貌的等高线,等高线的特性,等高线的分类,地形图的图外注记以及等高线的勾绘方法等10.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二)遥感原理与应用1.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1)基本概念:了解遥感、电磁波谱、立体角、反照率、BDRF等基本概念2)物体的发射辐射:了解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大气窗口概念的意义掌握辐射基本定律3)地物的反射辐射:了解地物的反射类别、光谱反射率以及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4)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理解地物波谱特性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地物波谱野外采集的基本过程2. 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了解遥感平台的种类及目的用途3. 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了解遥感传感器种类、理解扫描成像类传感器特点重点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特点,如TM,SPOT,MODIS等4.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1)图像的表示形式:理解图像的表示形式(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硬件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软件系统。
5. 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1)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理解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因素2)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理解几何纠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掌握几何纠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高分辨影像几何纠正的原理及方法6. 遥感图像辐射处理(1)遥感图像的辐射处理:理解辐射纠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2)遥感图像增强:理解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3)图像融合:理解图像融合的目的、意义、概念,掌握图像融合的基本思路和步骤7.遥感图像判读: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原理、基本方法及各自的特点8.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理解图像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特征变换与特征选择以及典型分类算法的基本思想9. 遥感技术的应用:了解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资源环境和灾害监测、地质调查等方面的应用思想及其基本实现过程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与应用1.GIS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和组成,GIS的典型功能和应用2.空间数据模型:空间认知模型,场模型,要素模型,网络模型,栅格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拓扑关系 3.空间数据输入:GIS的数据获取手段 4.空间数据处理:数据编辑,拓扑生成。
5.空间数据管理: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空间管理,空间索引,空间数据的元数据6.空间分析:空间分析内容和步骤,叠置分析,缓冲分析,网络分析,数学模型7.数字地形模型与地形分析:DTM的概念,规则矩形格网(GRID)不规则三角网(TIN) DTM应用8.空间数据表现和地图制图:GIS输出,地图符号,专题信息表达,电子地图,地图出版9.GIS工程与标准:GIS工程的概念,GIS评价和维护的工作内容,GIS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潘正风等编,《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程新文等编,《测量学》,地质出版社,2008 3.李小文主编,遥感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4.吴信才等编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5.邬伦等编,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2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