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AA混凝土梁结构.ppt
67页第第2 2章章 混凝土梁板结构混凝土梁板结构2.1 概述概述荷载传递路线:荷载传递路线:梁板结构:梁板结构:由梁和板组成的水平承重结构体系由梁和板组成的水平承重结构体系 如楼(屋)盖、楼梯、雨篷等如楼(屋)盖、楼梯、雨篷等板板梁梁柱(墙)柱(墙)基础基础地基地基一、楼盖的类型一、楼盖的类型 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1、现浇整体式、现浇整体式 整体性好、刚度大、可适应整体性好、刚度大、可适应不规则平面和开洞不规则平面和开洞但施工速度慢,工期长,模板用量多但施工速度慢,工期长,模板用量多 应用广泛,本章主要讲述应用广泛,本章主要讲述单向板肋梁楼盖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 井式楼盖井式楼盖 无梁楼盖无梁楼盖 密肋楼盖密肋楼盖 2、装配式、装配式 构件(空心板等)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而成构件(空心板等)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而成施工进度快、不受季节限制、节省模板,整体刚度差、施工进度快、不受季节限制、节省模板,整体刚度差、抗震性差,主要用于多层非地震区房屋。
抗震性差,主要用于多层非地震区房屋预制梁预制板3、装配整体式、装配整体式 铺板后再浇筑混凝土,具有现浇和装配式的优点铺板后再浇筑混凝土,具有现浇和装配式的优点但工序复杂,造价高但工序复杂,造价高后浇层二、梁、板二、梁、板 的截面尺寸的截面尺寸 按表按表2-1初步估算初步估算 若梁、板的截面尺寸符合表若梁、板的截面尺寸符合表2-1的要求,可不进的要求,可不进行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行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三、单向板与双向板三、单向板与双向板四边简支板四边简支板——单向板,单向受力和传力单向板,单向受力和传力——双向板,双向受力和传力双向板,双向受力和传力 1、单向板:荷载作用下,只在一个方向受力的板荷载作用下,只在一个方向受力的板 以下情况按照单向板设计:以下情况按照单向板设计: ((1)两对边支承板;)两对边支承板; ((2)悬挑板;)悬挑板; ((3)四边支承板,长边和短边的比值大于)四边支承板,长边和短边的比值大于2,短向受力。
短向受力2、双向板:荷载作用下,两个方向都受力的板荷载作用下,两个方向都受力的板 四边支承板,长边和短边的比值小于等于四边支承板,长边和短边的比值小于等于2时按照双向板设计时按照双向板设计 单向板单向板的荷载沿受力方向传递在受力方向配置受力钢筋,另的荷载沿受力方向传递在受力方向配置受力钢筋,另一方向设置分布钢筋一方向设置分布钢筋 双向板双向板的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在两个方向均配置受力钢筋的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在两个方向均配置受力钢筋四、现浇整体式楼盖的内力分析方法四、现浇整体式楼盖的内力分析方法 在内力分析和计算中,假定梁的竖向变形很小,在内力分析和计算中,假定梁的竖向变形很小,不考虑梁板的相互作用,将梁、板分开单独计算不考虑梁板的相互作用,将梁、板分开单独计算 1、塑性理论分析内力、塑性理论分析内力 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较经济但一般情况变形和裂缝大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较经济但一般情况变形和裂缝大板、板、次梁次梁一般按塑性方法计算内力一般按塑性方法计算内力 2、弹性理论分析内力、弹性理论分析内力 即结构力学的方法,假设材料是理想弹性材料。
即结构力学的方法,假设材料是理想弹性材料 偏保守,安全系数大,变形和裂缝较小偏保守,安全系数大,变形和裂缝较小主梁主梁一般一般按弹性方法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计算内力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由单向板组成的楼盖称为单向板肋梁楼盖,传力途径为由单向板组成的楼盖称为单向板肋梁楼盖,传力途径为 ::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单向板肋形楼盖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是整体楼盖结构中最常单向板肋形楼盖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是整体楼盖结构中最常用形式板和主次梁现浇一体,是多跨连续超静定结构板和主次梁现浇一体,是多跨连续超静定结构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1 1、结构平面布置,并对梁板进行分类编号,、结构平面布置,并对梁板进行分类编号, 初步确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初步确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2 2、确定板、主梁、次梁的计算简图;、确定板、主梁、次梁的计算简图; 3 3、梁、板的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梁、板的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4 4、截面配筋计算及构造措施;、截面配筋计算及构造措施;5 5、绘制施工图。
绘制施工图一、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一、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1.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的经济跨度为: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的经济跨度为: 单向板:(单向板:(1.7~2.7))m ,即次梁的间距,即次梁的间距 次次 梁梁 :(:(4~6))m ,即主梁的间距,即主梁的间距 主主 梁梁 :(:(5~8))m ,柱的间距,柱的间距2. 受力合理受力合理 :砌筑墙体、较大设备荷载以及较大洞口两侧,:砌筑墙体、较大设备荷载以及较大洞口两侧,要布置承重梁要布置承重梁3. 满足建筑要求,满足建筑要求, 方便施工方便施工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方案主梁沿横向布置主梁沿横向布置 主梁沿主梁沿纵向布置向布置 只布置次梁只布置次梁其中,其中,主梁沿横向布置主梁沿横向布置目前应用较多目前应用较多(一)按塑性理论分析(一)按塑性理论分析等跨等跨连续梁、板连续梁、板也适合于跨度相差也适合于跨度相差10%以内的不等跨以内的不等跨1、、弯矩:弯矩: 板及次梁板及次梁::计算跨度计算跨度弯矩计算系数,见相关表格弯矩计算系数,见相关表格。
二、内力分析与计算二、内力分析与计算2、、剪力:剪力: 板及次梁板及次梁::净跨净跨剪力计算系数剪力计算系数支承情况A支座内侧离端第二支座中间支座搁支在墙上与梁或柱整浇连接0.45连续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剪力计算系数连续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剪力计算系数外侧内侧外侧内侧0.500.600.550.550.550.55AABCB一段与梁(柱)整体连接,另一端支承在砖墙上两端支承在砖墙上净跨长净跨长两端与梁(柱)整体连接板梁计算跨度支承情况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梁、板计算跨度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梁、板计算跨度下列情况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下列情况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在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开展有较严格限制的在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开展有较严格限制的结构,如水池池壁、自防水屋面,以及处于侵蚀性环境中结构,如水池池壁、自防水屋面,以及处于侵蚀性环境中的结构;的结构;•直接承受动力和重复荷载的结构;直接承受动力和重复荷载的结构;•预应力结构和二次受力叠合结构;预应力结构和二次受力叠合结构;•要求有较高安全储备的结构要求有较高安全储备的结构(二)按弹性理论计算等跨(二)按弹性理论计算等跨主梁主梁的内力的内力也适合于跨度相差也适合于跨度相差10%以内的不等跨以内的不等跨1、、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永久荷载永久荷载((恒载恒载))——每跨必有;每跨必有;可变荷载可变荷载((活载活载))——按不同的布置,取得最不利的布置。
按不同的布置,取得最不利的布置•跨中最大弯矩:该跨跨中最大弯矩:该跨+左、右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左、右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支座最大弯矩:支座相邻两跨支座最大弯矩:支座相邻两跨+每个一跨布置活荷载每个一跨布置活荷载•支座最大剪力:支座相邻两跨支座最大剪力:支座相邻两跨+每个一跨布置活荷载每个一跨布置活荷载2、、主梁的内力计算主梁的内力计算弯矩:附表弯矩:附表 1剪力:附表剪力:附表 1三、配筋计算及构造三、配筋计算及构造一、板的设计一、板的设计1、板的设计要点:、板的设计要点:• 按照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设计;按照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设计;• 计算弯矩的折减计算弯矩的折减• 可不必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可不必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由于板的跨高比较小,仅混凝土就足以承担剪力由于板的跨高比较小,仅混凝土就足以承担剪力a.板的受力钢筋板的受力钢筋分离式配筋分离式配筋 : 常用常用弯起式配筋弯起式配筋 2、板的配筋构造、板的配筋构造分离式配筋分离式配筋当当q/ g ≤3时,时,a≥ln/4;当;当q/ g >>3 时,时,a≥ln/3•板中受力钢筋板中受力钢筋:: 受力钢筋的直径:受力钢筋的直径:6、、8、、10、、12 mm 受力钢筋的间距: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小于不宜小于70 mm;;当板厚当板厚h≤150 mm时,不宜大于时,不宜大于200 mm;当板厚;当板厚h>>150 mm时,不宜大时,不宜大于于1.5h及及250 mm中的较小值。
中的较小值b.板中构造板中构造钢筋筋①①分布分布钢筋筋 ②②垂直于主梁的板面构造垂直于主梁的板面构造钢筋筋 ③③嵌入承重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内的板面构造钢筋筋 板的构造钢筋板的构造钢筋 (二)次梁的设计(二)次梁的设计1、次梁的设计与构造要点、次梁的设计与构造要点::• 按照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设计;按照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设计;• 钢筋的布置钢筋的布置•次梁跨中截面按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支座截面按矩形计算形,支座截面按矩形计算 对于相邻跨跨度相差不超过对于相邻跨跨度相差不超过20%,活载和恒载的比值,活载和恒载的比值q/g≤3的的连续梁,可参考下图布置钢筋连续梁,可参考下图布置钢筋次梁的钢筋次梁的钢筋三、主梁的设计三、主梁的设计1、计算要点、计算要点• 按照弹性方法分析内力;按照弹性方法分析内力;•主梁的自重折算成集中荷载进行计算;主梁的自重折算成集中荷载进行计算;•主梁跨中截面按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支座截面按矩形形,支座截面按矩形主梁支座截面有效高度:主梁支座截面有效高度: 一排钢筋:一排钢筋: h0=h-(50~~60) mm 两排钢筋:两排钢筋:h0=h-(70~~80) mm2、构造要点、构造要点 主梁纵向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主梁纵向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确定。
实际工程中,可参照次梁络图和剪力包络图确定实际工程中,可参照次梁的的钢筋布置钢筋布置 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在主梁高度范围内受到次梁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在主梁高度范围内受到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的作用,需设置传来的集中荷载的作用,需设置附加横向钢筋附加横向钢筋,包括,包括附加箍筋和吊筋附加箍筋和吊筋 附加横向钢筋与附加吊筋附加横向钢筋与附加吊筋• 附加箍筋及吊筋的计算附加箍筋及吊筋的计算每一根吊筋截面积每一根吊筋截面积箍筋的个数箍筋的个数箍筋的肢数箍筋的肢数附加单肢箍筋截面积附加单肢箍筋截面积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双向板、双向传力多跨连续单跨简支单向板双向板悬臂板短边长度短边长度板厚板厚双向板的受力钢筋双向布置双向板的受力钢筋双向布置跨越面积大,板又可以薄跨越面积大,板又可以薄可见,双向板受力均衡可见,双向板受力均衡四边简支正方形板四边简支正方形板板底板底裂缝图裂缝图四边简支矩形板四边简支矩形板板底板底裂缝图裂缝图四边固定矩形板四边固定矩形板板面板面裂缝图裂缝图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均布荷载设计值均布荷载设计值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泊松比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泊松比•单跨双向板单跨双向板 2、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设计、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设计• 多跨连续双向板多跨连续双向板——可简化为单跨板计算可简化为单跨板计算ⅠⅠⅡⅡⅠ- ⅠⅡ- Ⅱ跨中最大弯矩跨中最大弯矩:中间跨支座处转角为零,按四边固定中间跨支座处转角为零,按四边固定一边简支、三边固定一边简支、三边固定支座处为反弯点,弯矩为零,按四边简支支座处为反弯点,弯矩为零,按四边简支+支座最大弯矩:支座最大弯矩:中间跨支座处转角为零,按四边固定中间跨支座处转角为零,按四边固定一边简支、三边固定一边简支、三边固定Ⅱ- Ⅱ——近似按满布活荷载求得近似按满布活荷载求得1. 双向板的截面设计双向板的截面设计 (1) 截面弯矩设计值的确定截面弯矩设计值的确定 试验研究表明:双向板的实际承载能力往往大于其计算值。
双试验研究表明:双向板的实际承载能力往往大于其计算值双向板也在荷载作用下由于裂缝不断地出现与展开,同时由于支向板也在荷载作用下由于裂缝不断地出现与展开,同时由于支座的约束,导致在板的平面内,逐渐产生相当大的水平推力,座的约束,导致在板的平面内,逐渐产生相当大的水平推力,整块板存在着内拱的作用,使板的跨中弯矩减小,提高了板的整块板存在着内拱的作用,使板的跨中弯矩减小,提高了板的承载力因此截面设计时,为了考虑这一有利影响,承载力因此截面设计时,为了考虑这一有利影响, 《《规范规范》》规定:四边与梁整体连接板的弯矩可乘以下列折减系数:规定:四边与梁整体连接板的弯矩可乘以下列折减系数:1)连续板中间区格的跨中及中间支座截面,折减系数为)连续板中间区格的跨中及中间支座截面,折减系数为 0.8; 2)) 边区格的跨中及自楼板边缘算起的第二支座截面,边区格的跨中及自楼板边缘算起的第二支座截面, 当当 lb//l <1.5 时,时, 折减系数为折减系数为 0.8 ;当;当 1.5≤lb//l <2.0 时,折减系数时,折减系数为为 0.9lb 为区格沿楼板边缘方向的跨度,为区格沿楼板边缘方向的跨度,l为区格垂直于楼板为区格垂直于楼板边缘方向的跨度边缘方向的跨度 。
3)角区格的各截面不折减角区格的各截面不折减 (2)截面有效高度的确定截面有效高度的确定 考虑短跨方向的弯矩比长跨方向的大,因此应将短跨方向的跨考虑短跨方向的弯矩比长跨方向的大,因此应将短跨方向的跨中受拉钢筋放在长跨方中受拉钢筋放在长跨方向的外侧,以得到较大的截面有效高度截面有效高度向的外侧,以得到较大的截面有效高度截面有效高度 h0通通常分别取值如下:常分别取值如下: 短距方向短距方向 h0==h 一一as (mm) 长跨方向长跨方向 h0==h一一 as--d (mm) 式中式中 h 为板厚为板厚(mm) (3)配筋计算配筋计算在求得板各跨跨中及各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后,在求得板各跨跨中及各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后, 可根据正可根据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来确定配筋双向板在两个方向的配筋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来确定配筋双向板在两个方向的配筋都应按计算确定都应按计算确定 板的计算宽度取板的计算宽度取 b=1000mm,按单筋矩形截面设计则截面,按单筋矩形截面设计则截面配筋计算公式为:配筋计算公式为: m、、h0——为板的任意方向跨中和支座弯矩及有效为板的任意方向跨中和支座弯矩及有效高度;高度; γ s——内力臂系数。
可近似地取内力臂系数可近似地取 γ s=0.90~~0.95 2. 双向板的构造要求双向板的构造要求 (1) 双向板的厚度双向板的厚度 一般不宜小于一般不宜小于 80mm,也不大于,也不大于 160mm为了保证板的刚度,板的厚度证板的刚度,板的厚度 h 还应符合构造要求还应符合构造要求2)钢筋的配置钢筋的配置 (3) 为防止发生为防止发生“倒锥台形倒锥台形”破坏,跨中钢筋保证破坏,跨中钢筋保证距支座距支座 x l /4((lx 是较小跨度)处弯起,为防止发是较小跨度)处弯起,为防止发生生“正锥台形正锥台形”破坏,支座负弯矩钢筋保证距支座破坏,支座负弯矩钢筋保证距支座边边 x l /4 处切断处切断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其跨中弯矩不仅沿板长变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其跨中弯矩不仅沿板长变化,而且沿板宽向两边逐渐减小;而板底钢筋是按跨中而且沿板宽向两边逐渐减小;而板底钢筋是按跨中最大弯矩求得的,故可在两边予以减少将板按纵、最大弯矩求得的,故可在两边予以减少将板按纵、横两个方向各划分为两个宽为横两个方向各划分为两个宽为 lx /4(lx为较小跨度为较小跨度)的的边缘板带和一个中间板带。
边缘板带的配筋为中间边缘板带和一个中间板带边缘板带的配筋为中间板带配筋的板带配筋的 50%连续板支座上的负弯矩钢筋,应%连续板支座上的负弯矩钢筋,应沿全支座均匀布置受力钢筋的直径、间距、弯起沿全支座均匀布置受力钢筋的直径、间距、弯起点及截断点的位置等均可参照单向板配筋的有关规点及截断点的位置等均可参照单向板配筋的有关规定双向板支承梁的内力分析双向板支承梁的内力分析2.6 2.6 装配式楼盖装配式楼盖 装装配配式式楼楼盖盖由由预预制制板板和和预预制制梁梁组组成成装装配配式式楼楼盖盖,,可可以以加加快快施施工工速速度度,,提提高高工工程程质质量量,,节节约约材材料料和和劳劳动动力力,,降降低低造造价价但但装装配配式式楼楼盖盖的的刚刚度度及及整整体体性性较较差差因因此此合合理理地地进进行行结结构构布布置置,,可可靠靠地处理构件之间的连接,是装配式楼盖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地处理构件之间的连接,是装配式楼盖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一、预制混凝土板一、预制混凝土板1、平板、平板2、空心板、空心板3、槽形板、槽形板4、、T形板形板 二、楼盖梁二、楼盖梁截面形式有矩形、截面形式有矩形、T形、十字形和花篮形等。
形、十字形和花篮形等 预制梁截面 三、装配式楼盖的连接构造三、装配式楼盖的连接构造 一般用强度等级不低于一般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的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或不低于或不低于M15的的水泥砂浆灌实板缝,水泥砂浆灌实板缝,板缝最小宽度应大于板缝最小宽度应大于10 mm 当对楼盖的整体刚度有更高要求时,可设置厚度为当对楼盖的整体刚度有更高要求时,可设置厚度为40~~50 mm的整浇层,整浇层可采用强度等级为的整浇层,整浇层可采用强度等级为C20的细石混凝土,内的细石混凝土,内配配Φ4@150或或Φ6@250双向钢筋网双向钢筋网 1 1、板与板的连接、板与板的连接 板板与与支支承承墙墙((梁梁))的的连连接接::支支撑撑处处坐坐浆浆10~~20 mm厚厚水水泥泥砂砂浆浆;;板板在在砖砖砌砌体体墙墙上上的的支支承承长长度度不不应应小小于于100 mm,,在在混混凝凝土土梁梁上上不应小于不应小于80 mm 板与非板与非支承支承墙(梁)的连接:墙(梁)的连接:一般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一般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 2 2、板与墙(梁)的连接、板与墙(梁)的连接 梁梁在在墙墙上上的的支支承承长长度度应应满满足足梁梁内内受受力力钢钢筋筋在在支支座座处处的的锚锚固固要要求,并满足支座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
求,并满足支座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 预预制制梁梁在在墙墙上上的的支支承承长长度度应应不不小小于于180 mm,,在在支支承承处处应应坐坐浆浆10~~20 mm 3 3、梁与墙的连接、梁与墙的连接2.7 2.7 楼楼 梯梯 钢钢筋筋混混凝凝土土楼楼梯梯按按施施工工方方法法的的不不同同可可分分为为现现浇浇整整体体式式和和预预制制装装配配式式两两类类预预制制装装配配式式楼楼梯梯整整体体性性较较差差,,现现已已很很少少采采用用现现浇浇整整体体式式楼楼梯梯按按其其结结构构形形式式和和受受力力特特点点可可分分为为板板式式楼楼梯、梁式楼梯、剪刀式楼梯和螺旋式楼梯梯、梁式楼梯、剪刀式楼梯和螺旋式楼梯 本节主要介绍本节主要介绍板式楼梯板式楼梯和和梁式楼梯梁式楼梯的计算与构造的计算与构造一、板式楼梯计算一、板式楼梯计算板式楼梯由板式楼梯由梯段板、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板和和平台梁平台梁组成组成 梯段板的厚度一般可取为梯段板的厚度一般可取为l0/30~~l0/25((l0为梯段板的水平计为梯段板的水平计算跨度),常用厚度为算跨度),常用厚度为100~~120 mm。
计算时可将梯段板简化为两端支撑在平台梁上的简支斜板计算时可将梯段板简化为两端支撑在平台梁上的简支斜板考虑到梯段板两端的平台梁对梯段两侧的嵌固作用,因此梯段考虑到梯段板两端的平台梁对梯段两侧的嵌固作用,因此梯段板的跨中弯矩可相应减少板的跨中弯矩可相应减少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为:跨中弯矩计算公式为: 1 1、梯段板、梯段板梯段板的计算简图梯段板的计算简图 楼梯板的内力分析pqgpx 'lnln'p'=pcospy 'p 'pln2/8plncos /2楼梯板的内力分析*斜梁的最大弯矩,同p作用下跨度为ln的简支梁相同*斜梁的最大剪力,同p作用下跨度为ln的简支梁的最大剪力乘以cos*楼梯板一般同平台梁整浇,考虑到梁的约束作用,跨中最大正弯矩亦可取为pln2/10 受受力力钢钢筋筋::按按跨跨中中弯弯矩矩计计算算求求得得,,并并沿沿跨跨度度方方向向布布置置,,配配筋筋可可采采用用弯弯起起式式或或分分离离式式为为考考虑虑支支座座连连接接处处实实际际存存在在的的负负弯弯矩矩,,防防止止混混凝凝土土开开裂裂,,在在支支座座处处应应配配置置适适量量负负筋筋,,其其伸伸出出支支座长度为座长度为ln/4((ln为梯段板水平方向净跨)。
为梯段板水平方向净跨) 分分布布钢钢筋筋::分分布布钢钢筋筋应应位位于于受受力力钢钢筋筋的的内内侧侧,,与与受受力力钢钢筋筋垂垂直直分分布布钢钢筋筋不不少少于于Φ6@250,,至至少少在在每每一一踏踏步步下下放放置置1Φ6,,当梯段板厚当梯段板厚t≥150 mm时,分布钢筋宜采用时,分布钢筋宜采用Φ8@200梯段板的钢筋:梯段板的钢筋:图图2-75梯段板的配筋构造分布筋6或8,每级踏步一根负筋,一般为8@200ln/6ln/6ln/4ln/4ln内折角处的处理内折角处的处理受力筋受力筋板的两边均与梁整体连接时,跨中弯矩:板的两边均与梁整体连接时,跨中弯矩: 2 2、平台板、平台板板一边与梁整体连接而另一边支撑在墙上时,跨中弯矩:板一边与梁整体连接而另一边支撑在墙上时,跨中弯矩: l0为平台板的计算跨度为平台板的计算跨度 ln/4ln/4laln 平平台台梁梁承承受受梯梯段段板板、、平平台台板板传传来来的的均均布布荷荷载载和和平平台台梁梁自自重重,,其其计计算算和和构构造造与与一一般般受受弯弯构构件件相相同同内内力力计计算算时时可可不不考考虑虑梯梯段段板板之之间间的的空空隙隙,,即即荷荷载载按按全全跨跨满满布布考考虑虑,,按按简简支支梁梁进进行行计计算算,并近似按矩形截面进行配筋。
并近似按矩形截面进行配筋 3 3、平台梁、平台梁二、梁式楼梯二、梁式楼梯梁式楼梯由梁式楼梯由踏步板、斜梁、平台板踏步板、斜梁、平台板和和平台梁平台梁组成组成 踏踏步步板板的的截截面面为为梯梯形形截截面面,,为为计计算算方方便便,,一一般般在在竖竖向向切切出出一一个个踏踏步步,,按按竖竖向向简简支支计计算算,,板板的的高高度度按按折折算算高高度度取取用用,,折折算算高高度度可取梯形截面的平均高度可取梯形截面的平均高度 踏踏步步板板的的配配筋筋按按计计算算确确定定,,但但每每一一级级踏踏步步的的受受力力钢钢筋筋不不得得少少于于2Φ6,,为为了了承承受受支支座座处处的的负负弯弯矩矩,,板板底底受受力力钢钢筋筋伸伸入入支支座座后后,,每每2根根中中应应弯弯上上一一根根,,分分布布钢钢筋筋常选用常选用Φ6@250 1 1、踏步板、踏步板 2 2、斜梁、斜梁斜梁两端支承在平台梁上,内力计算可按简支梁考虑斜梁两端支承在平台梁上,内力计算可按简支梁考虑3 3、平台板、平台板梁式楼梯平台板的计算及构造与板式楼梯相同。
梁式楼梯平台板的计算及构造与板式楼梯相同 4 4、平台梁、平台梁 平台梁支承在两侧楼梯间的横墙(柱)上,按简支梁计算平台梁支承在两侧楼梯间的横墙(柱)上,按简支梁计算 平台梁平台梁承受斜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平台板传来的均布荷载以及承受斜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平台板传来的均布荷载以及平台梁自重平台梁自重 平台梁受有斜梁的集中荷载,所以在平台梁中位于斜梁支座两平台梁受有斜梁的集中荷载,所以在平台梁中位于斜梁支座两侧处,应设置附加箍筋侧处,应设置附加箍筋梁式楼梯平台梁计算简图梁式楼梯平台梁计算简图 本章结束本章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