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栗坡县概况.doc
8页1 -麻栗坡县概况麻栗坡县概况麻栗坡概况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东经 104°33′03″至 105°18′04″,北纬22°48′54″至23°34′02″之间县境东部与富宁县连接, 西部与马关县毗邻,北部与西畴县、广南县相连,东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2 -河江省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河江“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 277 公里,占中越陆地边界线长的 13.9%、占云南省国境线长的 20.5%、占文山 州国境线长的 63.2%全县国土面积 2334 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 99.9%,属典 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自西向东倾斜,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最高海拔 2579 米(省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最低海拔 107 米(国家级天保口岸盘龙河出境 处),县城所在地海拔 1053 米,森林覆盖率为 35.14%全县年平均气温 17.7℃,无霜期 330 天,降水量 1068 毫米,蒸发量 1300 毫米,日照时数 1517.3 小时,相对湿度 84%全县辖 4 镇 7 乡 96 个村(居)民委员会 1935 个村民小 组境内有国家级口岸 1 个、边民互市点 14 个、边境通道 108 条。
县城距州府 文山 74 公里,距省会昆明 419 公里,距越南河江市 64 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 市 380 公里 概况中文名: 麻栗坡县 英文名: MaLiPo 所属地区: 中国 云南省 - 3 -面积: 2395 平方公里 人口: 27 万人(2004 年) 地理位置: 东经 104°33′—105°18′,,北纬 22°48′—23°33′, 著名景点: 大王岩崖画 、小河洞新石器时代遗址 名人: 项崇周、盘总春、唐兴贤、梅贻海、熊世祯、段光祥 知名产业: 钨、锡、铜、铁、铅、锌、铝、铍和石棉等 区码: 0876 邮编区码: 663600 麻栗坡县总面积 2395 平方千米总人口 27 万人(2004 年) 县人民政府驻麻栗镇,邮编:663600代码:532624区号:0876拼音:Malipo xian. 麻栗坡县总面积 2395 平方公里,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8℃,年平均降雨量 1054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 1762.2 小时;无霜期 349 天以上居住着汉、壮、苗、瑶、彝、蒙古、仡佬、八个民族,总人口 27.7 万人县境内有天保国家级口岸县城距州府 80公里,距省会昆明 450 公里,距越南河江市 64 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市 380 公里。
经天保口岸出境,是云南省通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河内及东南亚地区取道最直,里程最短的陆路通道,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对外开放前沿和重要通商口岸历史沿革麻栗坡县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但建置较晚县城内早在 4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为郡都梦县地,蜀汉、晋为兴古郡进桑县(后为都县)地唐初为黎州地,乾符六年(879)为通海都督地,南诏为部地,宋为大理通海都督矣部(后为最宁镇矣尼迦部)地,元为宁远州矣尼迦部地,明为阿迷州八寨长官司地(隶属临安府),清为开化府牛羊土司地光绪十二年(1886 年)会勘中越边界,设立界桩,于此驻绿营后设都司,二十四年(1898 年)设交涉副督办(直属省),下设 6 个对汛民国 3 年(1914 年)3月改交涉副督办为特别区对汛督办1949 年 1 月县境解放,6 月成立马列县人民民主政府,1950 年 3 月设麻栗坡市(隶属文山专区),1955 年 12 月改市为- 4 -县,1958 年 11 月西畴、麻栗坡两县合并,1961 年 10 月分开,设麻栗坡县建制至今2012 年,麻栗坡县辖 4 个镇、9 个乡:麻栗镇、大坪镇、天保镇、董干镇、马街乡、铁厂乡、六河乡、杨万乡、八布乡、下金厂乡、猛硐瑶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 267986 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麻栗镇 53010 、大坪镇 17182、 董干镇 33321 、南温河乡 19657 、猛硐瑶族乡 14158 、下金厂乡 10842 、八布乡 20888、 六河乡 20666、 杨万乡 12825 、铁厂乡 27222 、马街乡 26730、 新寨乡 11485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3 年,麻栗坡县行政区划:麻栗镇 辖:城北社区、中心社区、城南社区、盘龙村、下凉水井村、牛滚塘村、老地房村、茅草坪村、南欧村、茨竹坝村、豆豉店村、冲头村、红岩村、潘家坝村、南油村 大坪镇 辖:大坪村、马达村、新地房村、阿老村、大石硐村、高笕梁村、瓦渣村、戈令村、上凉水井村董干镇 辖:董干村、长槽村、白沙杠村、者挖村、普弄村、马坤村、马林村、马崩村、麻栗堡村、永利村、嘎啊村、回龙村、马波村、新寨村、董来村、马龙村天保乡 辖:南温河村、八宋村、城子上村、分水岭村、天保村、小寨村。
猛硐乡 辖:猛硐村、昆老村、坝子村、铜塔村、老陶坪村下金厂乡 辖:下金厂村、大坝村、仓房村、大火地村、中寨村、云岭村八布乡 辖:八布村、荒田村、那灯村、龙龙村、羊皮寨村、东油村、江东村、和平村六河乡 辖:六河村、转堡村、南令村、听慢村、银厂村、营盘山村、龙林村杨万乡 辖:杨万村、董定村、长田村、紫胶村、那都村、铜厂村铁厂乡 辖:铁厂村、关告村、普龙村、董渡村、龙路村、孔抗村、木扭村、太和村、坪子村、太坪村马街乡 辖:马街村、董浪村、普留塘村、梁子街村、品乐村、石龙村、黄家坪村、普元村行政区划- 5 -麻栗坡县辖 4 个镇、7 个乡(其中 1 个民族乡):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天保镇、下金厂乡、八布乡、六河乡、杨万乡、铁厂乡、马街乡、猛硐瑶族乡经济发展2008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9.1 亿元,增长 12%;完成财政总收入 25006 万元,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2190 万元,增长 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60278 万元,增长 26%;农民人均纯收入 1870 元,比上年增加 260 元,增长 1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9290 元,增长 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7.9 亿元,增长 43 %;城镇登记失业率 3%。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8 亿元,增长 5.5%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粮食总产量达 9100.8 万公斤;烤烟生产再获丰收,完成烟叶收购 6.2 万担,烟农户均收入达2.6 万元,实现烟叶税 1024 万元;预计实现畜牧业产值 4.2 亿元,同比增长 5%,农民人均从畜牧业中获得纯收入达 440 元始终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共兑现农资、良种、能繁母猪保险、退耕还林等各项补贴 4216.2 万元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主体改革阶段任务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 4.88 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总收入 3.97 亿元,农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 670 元二是科技服务力度加大,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14.4 亿元,同比增长 24%,工业增加值 5.9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 2.3 亿元,同比增长 6%工业对 GDP 的贡献率达 42.3%一是矿业经济逐步走上科学发展轨道根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的要求,按照依法依规、兼顾群众利益和自主自愿原则,全力组织实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工作钨矿、钨共伴生矿、铁矿等主要矿种的整合全面开展钨矿资源整合成效显著,整合总资产 13.7 亿元,已整合矿业权 10 个,整合资产 12.7 亿元。
在整合中,关闭环保设施不全、安全生产不达标、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严重的采选厂 27 个;实施尾矿排放系统和环保工程建设,天保镇岩脚、猛硐乡响水尾矿库建设接近尾声,完成投资 8523 万元;投资 4891 万元完成年产 5000 吨 APT 钨制品厂一期工程二是电力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在积极配合抓好马鹿塘水电站二期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已建电站管理,加快在建电站建设步伐,加大新电源点建设前期工作力度年内共投资 2.5 亿元,建成了天保、八布河、平和等 8 座电站,新增电力装机 7.8 万千瓦,全县电力总装机达 36.7 万千瓦,全年发电量达 14 亿度,实现电力产值 2.94 亿元城子上变电站及县城至大坪、县城至猛硐输电线路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了南方电网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电力资源整合稳步推进自然条件麻栗坡县地处滇东南边缘山区,地形从东向西南华南斜地表因受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的强烈切割,形成西北--东南向的山地与峡谷相间的地形县城麻栗镇海拔 1000 米境内有 4 大山脉,属红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和南利河境内均属亚热带季风拭气候,主要特征: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多旱,垂直差异十分明显。
麻栗坡西南部、中部、东北部 4 大河流的河谷区以白沙土、黄沙土、红沙土为主,油沙土次之,宜种水稻矿石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主要有钨、锡、铜、铁、铅、锌、铝、铍和石棉等境内水资源丰富,流经境内的 4 大河流落差集中,坡降大,全县水能蕴- 6 -藏量为 101.8 万千瓦,可供年发电 89.14 亿度1980 年 11 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老君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民族文化麻栗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蒙古、仡佬 8 个主要民族,总人口 273136 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09322 人,占总人口的 40.1%;农业人口251111 人,占总人口的 93%少族民族中:壮族 32859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30.1%;苗族 45954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42%;瑶族 19317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17.7%;彝族5442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5%;傣族 2833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2.6%;仡佬族 1178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1%;蒙古族 1315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1.2%;其他民族 424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0.4%。
除蒙古族外,其余 6 种世居少数民族为跨界而居民族,在越南均有分布麻栗坡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小河洞遗址属我国滇东南地区新石器遗址中年代较早的一种类型,是滇东南地区现今发现的唯一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全县共有省、州、县文物保护单位 14 个,还有春秋、北宋时期的铜鼓、铜斧、铜锛、铜锄以及援越抗法、抗美时期许多遗物、遗址等现已作为文物保护有民族民间服饰、腊染及许多待开发的珍贵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多姿多彩,有彝族支系倮家人“荞菜节”、瑶族传统节日“盘王节”、苗族传统节日“花山节”、壮族传统节日“花街节”,都各具特色,情趣浓郁现在有汉族、壮族、苗族、瑶族、彝族、傣族、蒙古族、仡佬族 8 个主要民族等民族分布文物胜迹大王岩崖画位于县城东 1 公里的羊角脑半坡上崖壁高 20 米,崖画高地面 3.5 米,用红、黑、白三种颜色绘成小河洞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县城内畴阳河西岸,洞口高出河面 6 米,洞口宽平,有一条暗河从洞口流出马达石碉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位于马达街心正西偏南,距街心约 1 公里,高出四同约70 米的山顶上烈士陵园- 7 -麻栗坡烈士陵园,1979 年底修建,座落在县城西 4 公里的磨山上,占地面积 50 余亩,陵园中安放着守土卫国战斗中,在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英勇奋战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忠骨 957 人。
著名人物项崇周(1856~1914) 苗族,猛硐区警卫连硐村人(原籍西畴县锅底塘村)盘总春(1895~1971) 瑶族,中寨村人1950 年带领民兵配合解放军解放猛硐唐兴贤(1899~1973) 麻栗坡街人1918 年赴昆明入省立第一中学,次年与同学杨青田,柯促平等参加学生会工作,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