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实务》课后习题答案-厦大出版社.doc
36页教材:税收实务 主编:陈丽娜,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6172—0《税收实务》配套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税收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税收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税收就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得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就是一种生产关系B、税收分配就是基于生产要素进行得分配C、国家课税得目得就是满足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得需要,以及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公平分配等得需要D、国家要行使职能不需要财政收入作为保障【答案】C【解析】选项A,税收就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得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就是一种分配关系;选项B,税收分配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得分配,而一般分配原则则就是基于生产要素进行得分配;选项D,国家要行使职能必须有一定得财政收入作为保障.2、纳税人得权利就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得基础之上,处于从属地位,所以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得特点,这一特点就是由税收得( )特点所决定得A、强制性、固定性 B、无偿性、固定性 C、无偿性、强制性 D、权利、义务对等【答案】C【解析】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这一特点就是由税收得无偿性、强制性特点所决定得3、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得经济交往而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税款得单位就是( )。
A、负税人 B、代收代缴义务人 C、代扣代缴义务人 D、代征代缴义务人【答案】B【解析】代收代缴义务人在向纳税人收取商品或劳务收入时,有义务代收代缴其应纳税款.代扣代缴义务人在向纳税人支付收入、结算货款、收取费用时有义务代扣代缴其应纳税款;两者区别就是(1)代收代缴义务人在与纳税人经济往来中收取其应纳税款.(2)代扣代缴义务人直接从纳税人得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 4、在税法得构成要素中,区分不同税种得主要标志得要素就是( )A、税率 B、税目 C、税基 D、征税对象【答案】D【解析】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就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得客体或标得物,就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得主要标志.5、某税种征税对象为应税收入,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应税收入800元以下得,适用税率为5%;应税收入800~2 000元得,适用税率为10%;应税收入2 000~5 000元得,适用税率为20%某纳税人应税收入为4 800元,则应纳税额为( )A、760元 B、320元 C、720元 D、960元【答案】C【解析】应纳税额=800×5%+(2 000—800)×10%+(4 800-2 000)×20%=720(元)6、速算扣除数得作用主要就是( ).A、确定应纳税额得基础 B、减缓税率累进得速度 C、使计算准确 D、简化计算【答案】D【解析】速算扣除数就是为简化计税程序而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超额累进税额时所使用得扣除数额。
7、下列关于税收法律说法中,不正确得就是( )A、税法就是依据《宪法》得原则制定B、税收与法密不可分,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C、违反了税法,不一定就就是犯罪D、税法具有经济分配得性质,经济利益实现纳税人与国家相互方面转移【答案】D【解析】税法具有经济分配得性质,并且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无偿单方面转移8、《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法不同类型中属于( )A、既就是实体法,又就是普通法 B、既就是程序法,又就是基本法C、既就是实体法,又就是基本法 D、既就是程序法,又就是普通法【答案】A【解析】《企业所得税法》就是对具体税种规则得立法,属于税收实体法.我国目前没有税收基本法,只有税收普通法9、下列税种中属于商品与劳务税得就是( ).A、契税 B、资源税 C、消费税 D、房产税【答案】C【解析】契税、房产税属于对财产得价值或某种行为得课税;资源税属于对资源得课税10、我国目前税制基本上就是( )得税制结构.A、间接税为主体 B、间接税与直接税双主体C、直接税为主体 D、无主体【答案】B【解析】我国税制目前基本上就是间接税(增值税与消费税)与直接税(增值税)双主体得税制结构。
11、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得就是( )A、进口环节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进口环节消费税【答案】C【解析】海关代征得进口环节增值税与消费税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土地增值税属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税收得叙述,其中正确得有( )A、国家课征税款得目得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税收分配就是以各生产要素得所有者为主体所进行得分配C、税法体现为法律这一规范形式,就是税收制度得核心内容D、税收分配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得分配【答案】ACD【解析】税收分配就是以国家为主体所进行得分配,而一般分配则就是以各生产要素得所有者为主体所进行得分配;税收分配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得分配,而一般分配则就是基于生产要素所进行得分配.2、下列关于税收法律关系得构成,说法正确得有( )A、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另一方得确定,我国采取得就是属地兼属人原则B、税法就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得前提条件,并能产生具体得税收法律关系C、税收法律关系得内容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得东西,也就是税法得灵魂D、税收法律关系就是由权利主体、客体与税收法律关系内容三方面构成【答案】ACD【解析】税法就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得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得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3、下列税种中,纳税人与负税人通常一致得就是( ) A、个人所得税 B、企业所得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答案】AB【解析】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本身就就是负税人;消费税、增值税纳税人与负税人通常不一致.【答案】AC【解析】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就是征纲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得客体或标得物,就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得重要标志税目就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得具体得征税项目,反映具体得征税范围,就是征税对象得具体化.4、下列关于税法要素得表述中,不正确得有( )A、并非所有税种都需要规定税目 B、税目就是对课税对象得量得规定C、税目体现征税得深度 D、消费税、企业所得税都规定有不同得税目【答案】BCD【解析】选项B:税目就是对课税对象质得界定;选项C:税目体现征税得广度;选项D:消费税规定了税目,但企业所得税没有设置税目5、征税对象又称为( )A、征税客体 B、具体征税项目 C、课税对象 D、税目6、比例税率就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得征收比例,其在适用中又可以分为得具体形式有( ).A、单一比例税率 B、差别比例税率 C、幅度比例税率 D、双重比例税率【答案】ABC【解析】比例税率在适用中又可以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与幅度比例税率三种具体形式。
7、下列关于税法得分类陈述,不正确得有( )A、按照税法得基本内容与效力得不同,可分为税收基本法与税收普通法B、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得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C、按照税法相关税种征收对象得不同,可分为商品与劳务税税法与对自然资源课税得税法D、按照税法得职能作用得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答案】BC【解析】选项B,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得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等;选项C,按照税法相关税种征收对象得不同,可分为商品与劳务税税法,所得税税法,财产、行为税税法,资源税税法与特定目得税税法8、税收管理权限包括( )A、税收立法权 B、税收法律法规得解释权C、税种得开征或停征权 D、税目与税率得调整权【答案】ABCD【解析】税收管理权限,包括税收立法权、税收法律法规得解释权、税种得开征或停征权、税目与税率得调整权、税收得加征与减免权等9、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与管理得税种有( ).A、车辆购置税 B、证券交易印花税 C、土地增值税 D、消费税【答案】ABD【解析】ABD三个选项均由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与管理;C选项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与管理。
10、下列税种中,不属于中央税得有( ).A、土地增值税 B、增值税 C、车辆购置税 D、资源税【答案】ABD【解析】土地增值税属于地方税;增值税为中央地方共享税;资源税中海洋石油企业缴纳得归中央,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11、下列税种中,全部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得有( )A、进口环节得消费税 B、中央企业得房产税 C、车辆购置税 D、内销环节得增值税【答案】AC【解析】中央企业得房产税属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内销环节得增值税由中央与地方政府按一定比例分享三、计算题表1-5 累进税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元)税率(%)15000以下1025 000—20 000(含)20320 000以上301. 假设表1—5累进税率表就是全额累进税率表,假定甲、乙、丙三人得征税对象数额状况分别为甲5 000元、乙5 001元、丙30 000元,按照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得方法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人得应纳税额各为多少?2、假设表1-5累进税率表就是超额累进税率表,假定甲、乙、丙三人得征税对象数额状况分别为甲5 000元、乙5 001元、丙30 000元,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得方法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人得应纳税额各为多少?解:1、甲应纳税额=5 000×10%=500(元) 乙应纳税额=5 001×20%=1 000、2(元) 丙应纳税额=30 000×30%=9 000(元)2、甲应纳税额=5 000×10%=500(元) 乙应纳税额=5 000×10%+1×20%=500、2(元) 丙应纳税额=5 000×10%+(20 000-5 000)×20%+(30 000-20 000)×30%=6 500(元)或甲应纳税额=5 000×10%=500(元) 乙应纳税额=5 001×20%—500=500、2(元) 丙应纳税额=30 000×30%-2 500=6 500(元)第二章 增值税一、 单选题1、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得,应分别核算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