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ppt
21页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三、西湖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一、西湖文化景观遗产概况,二、西湖文化景观解读,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自公元9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景区内遍布庙宇、亭台、宝塔、园林,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岸堤岛屿,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数百年来,西湖景区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日本和韩国的园林设计都产生了影响,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gzhou, comprising the West Lake and the hills surrounding its three sides, has inspired famous poets, scholars and artists since the 9th century. It comprises numerous temples, pagodas, pavilions, gardens and ornamental trees, as well as causeways and artificial islands. These additions have been made to improve the landscape west of the city of Hangzhou to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West Lake has influenced garden design in the rest of China as well as Japan and Korea over the centuries and bears an exceptional testimony to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improving landscapes to create a series of vistas reflecting an idealised fusion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遗产范围,西湖申遗范围由承载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六大景观要素:西湖自然山水、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及西湖特色植物分布范围组成,并依据核心要素“西湖十景”的完整视域空间范围,结合可清晰辨识的地形划定边界,占地面积为4235.76公顷。
最终被列入的遗产名录的景观范围共计3322.88公顷,缓冲区7270.31公顷,其中西湖面积占559.30公顷1999 杭州宣布西湖将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行列,西湖申遗工作开始启动 2001 以西湖申遗为主要任务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动工 2006 西湖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8.8 经浙江省人民政府致函提请,西湖作为正式申报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报中国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核准 2009.2 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递交西湖申遗文本及规划纲要之后,根据世 界遗产中心的要求,对申遗文本及规划纲要作了修改完善 2010.2 再次向世界遗产中心递交申遗文本及规划纲要,通过初审 2010.9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专家到杭州对西湖申报项目进行实地评估考察 2011.5 世界遗产中心公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西湖申报项目的评估意见 2011.6.24 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对西湖申报项目进行审议表决,成功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申遗过程,突出普遍价值(OUV),列入标准,,()体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重要的价值观交流,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交流价值),,,()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见证价值),()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文化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本标准最好与其他标准一起使用)(关联价值),西湖景观反映了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思想,如“佛之平和”、“风景如画”,长久的影响着东亚地区的景观设计。
其堤、岛、桥、寺、塔以及风格鲜明的景观在中国多处及日本都被效仿,尤其是北京颐和园西湖十景的概念在中国已流传7个世纪,并在16世纪朝鲜文人造访西湖后传到朝鲜半岛西湖景观是体现唐宋时代演变而来的系列景观入画这一天人合一的特定文化传统的杰出见证,其关联性一直延续至今得到提升的西湖以及其背衬青山、怀抱堤、岛、桥、园、塔、寺的独特布局,可以被看做是反映这种传统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实体唐宋时期,设计完善景观并由画家为景观作画、由诗人为景观提名的这一彰显天人合一的文化在西湖景观及其岛、堤、寺、塔和特色植物上得到完美体现西湖在7个世纪以来秉承这一传统价值,使其传遍中国甚至日韩,使其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完整性 (1)遗产的自然构造及其重要特征大多保存完好 (2)西湖及其周边景观和风景名胜、历史遗址也都保存完好 (3)遗产三面环山的外观整体性保存完好,湖东面在杭州城市扩大化下显得有些脆弱,建筑物天际线得到城市法规的有效监管,一直保持高度和大小限制,并且凡是可能影响西湖周边天际线的扩张行为都受到了制止 真实性 (1)清晰传达“文化名湖”的理念,景观中可清晰地看到宋朝时所有的关键要素,西湖十景”保存较为完好 (2)大量的文件记录了西湖的发展(尽管比较集中在其中某些元素上),而且这些文件在官方机构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这些记录和文件是遗产真实性的依据 (3)虽然东面杭州城的景象在过去五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耸的建筑取代了马可波罗笔下的美丽底城,但是,在向东面看时,北面和南面的山脉轮廓线仍然非常完整,保俶塔在天空的映衬下也十分清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认为保持这一轮廓线并且从湖这边看到的山后面不能有城市侵入非常重要列入标准,,,西湖特色植物,西湖自然山水,题名景观 “西湖十景”,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 景观格局,西湖文化史迹,“天人合一” “寄情山水”,,,,,,文化景观解读,西湖文化景观=“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文化核心+六大物质载体 两者关系:物质载体传达文化精神,文化精神彰显景观深度,题词点景实现意境升华,,文化核心,它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中国山水美学理论下所创造的景观设计杰出典范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肇始于9世纪,成形于13世纪,兴盛于18世纪,并传承发展至今 ,以“西湖十景”为代表的西湖景观,坐拥十多处历史遗迹,体现中国传统园艺、绘画、诗词文化元素,还反映出中国农耕文明独特的景观审美传统,对13世纪至20世纪东亚地区的园艺景观也有显著影响。
精神内涵,唐宋佛教的禅宗文化、血缘社会的忠孝文化、文人雅士的隐逸文化等传达出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 (1)出仕与归隐的永恒文人主题 儒道两种思想在西湖山水间和谐共存,融合成复杂的共同体,有着融糅隐者与显者精神内涵的能力出仕李沁开六井、袁仁敬建九里亭,阮元堆阮公墩等;归隐林和靖“梅妻鹤子” (2)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清袁枚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岳飞、于谦2位民族英雄使湖山平添一份庄严与豪迈西湖三杰”中的张苍水 (3)追求自由的人生信念 白素贞与许仙、万松书院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传说 (4)兼容并蓄的造景理念 西湖高雅与世俗并存,旷达与精美同在苏东坡曾说:“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1.西湖自然山水 扬州画舫录中曾言:“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杭州以湖山胜 由外湖、小南湖、西里湖、岳湖、北里湖5片水域与环抱于湖的北、西、南3面山峦组成, 既是整个“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基本的自然载体,也是景观的组成要素 特点:水大小不同,景观各异;山迤逦绵连,多层次的低山丘陵呈现出小体量、 多层次、低视角的特点,天际线柔和委婉,空间格调典雅清丽。
六大物质载体,2.城湖空间特征 12世纪形成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的内聚景观格局,并传衍至今 “三面云山一面城”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间,山水相依、城景相连,体现出自然景观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存3.“两堤三岛”空间格局 浙江风物志在概括西湖特点 时首先提到 “两堤三岛” 公元 919 世纪期间通过多次 西湖疏浚工程形成的人工产物,白堤、 苏堤、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及它 们所构成的西湖水域的观赏和交通格 局共同组成,具有整体架构作用和广 泛影响力的景观要素 以堤岛分割和组织空间;江南湖 堤景观风貌;“一池三山”;宋东坡 与白居易六大物质载体,4.题名景观“西湖十景” 始创于南宋(13世纪),指10个有诗意命名的系列景观单元,即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钟 “人与自然的联合作品”,是题名景观存留至今最经典、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并具有突出的“文化关联”特性,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中最具创造性精神与艺术典范价值的核心要素 ( 1985年,西湖新十景: 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 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六大物质载体,5.西湖文化史迹 最具代表性的有14处:雷峰塔遗址、西泠印社、飞来峰造像、钱塘门遗址、净慈寺、岳 飞庙等 承载着文化与传统,成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名湖”的支撑要素 6.西湖特色植物 宋代 两堤“桃柳相间”;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四季花卉观赏主题;及承载中国禅茶 文化的“龙井茶园”景观等六大物质载体,“文化是动因,自然是载体,文化景观是结果 景观文化形式,文化景观研究和保护的重要着眼点 文化景观的自然载体却是不断生长变化的生命体,自然规律会改变载体的外在形态,那么传承其文化景观价值的核心就落在:如何在可接受的改变中保护和展示其景观文化的核心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在国家一级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建议中强调“应将保护、保存并有效地展示文化和自然遗产视为地区发展计划以及国家、地区和地方总体规划的重要方面之一”有效地展示”与“保护、保存”同等重要解说教育、传递文化是文化景观遗产重要的职能和社会价值所在 步骤:从景观文化的分析入手,找到其或物质或非物质的载体,再针对其载体状况进行保护、修复与展示关键环节首先是准确分析景观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载体,其次是对于以人的活动如风俗等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问题。
文化景观保护要点,(1)完善和修订法律法规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杭州市西湖水域 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 2008年11月杭州市颁布实施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办法 2012年初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2)编制各类保护管理规划 2005年9月,西湖风景名胜区首部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准,与总规相配套的九大景区详规等也相继出台 2007年至2010年,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有效指导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状况,,1.注重依法保护管理,(1)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 一系列综合保护工程尊重历史与生态; 严格控制建筑物与构筑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非物质形态文化的保护;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划分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和发展控制区 (2)坚持突出文化,传承历史 (3)坚持以民为本、还湖于民免费开放,“风景资源回归大众”,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状况,,2.理顺保护管理体系,,3.创新保护理念,(1)调整名胜区管委会体制 建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2)成立遗产保护管理机构 杭州西湖实时管理监测中心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