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docx
14页江苏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在“做中学”活动中发展学生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课题组(执笔刘权)《在“做中学”活动中发展学生能力的研究》是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此课题自2009年7月开始筹划,2009年10月立项,2010年1月开题,2011年4月中期评估几年来,经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已基本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现从五个方面做课题研究的报告一、课题概述1.研究的背景动手做——动手实验”是美国科学家首先总结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旨在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法国引进这一项目后在全国范围内试验推广我国教育部经过考察后,认为该方案对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陈至立部长也作出批示,同意在我国部分城市进行试验推广2000年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国际会议”,为我国进行“做中学”方案试验推广提供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同时也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一次很好的机会2.研究的概述本项目研究借助法国“动手做”的科研成果,以科学活动为主要途径,以科学课为抓手,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为补充,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推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3.研究的意义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如果没有适合条件和环境进行有效的动脑、动手的锻炼,错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段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主张手脑相长、动手动脑、教学做合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做中学”这一方案提出了“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的理念,这一方案的关键是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动手动脑才能心灵手巧这是未来成功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科学教育不是单纯的学科教育,不是分门别类的科学知识简单的重复,而是要使人们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让科学知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最终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融贯通,这种教育应贯穿于整个社会以及人的一生因此,教育最终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也是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2000年,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五个部委制定了《指导纲要》,这对我国3至18岁儿童和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动手做”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课题的界定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学生能力”主要包括: 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等,此课题中的“学生能力”主要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二、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10年1月)研读《“做中学”内容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成立课题实施小组,制定“做中学”科学教育工作计划,明确任务与职责,开始初步实验探索;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实验,解读案例;不断充实项目研究队伍,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积累实验经验;积极利用“做中学”课题研究网站和《“做中学”内容标准》,学习课题研究理论和实验学校的成功做法2.实验阶段(2010年1月~2011年5月)总结前阶段经验,组织开展进一步的深化实验,逐步调整研究计划,进一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不断派出实验老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逐步建立研究队伍;积极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借鉴并研发案例;总结实验经验,开展研讨活动,初步形成一批“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
3.推广阶段(2011年6月~2012年10月)对项目进行再深入研究,进一步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推广项目实施经验;汇总项目成果,形成一批“做中学”优秀案例,汇编校本教材,总结经验,撰写报告三、研究摘要(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小学科学教育案例精选》和《“做中学”在中国》中的部分案例对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作归纳,从中筛选整理出有效的经验和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行动研究法: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加深教师对课题的理解,促进对项目的研究我们组织和参加了各种形式、各种层面、各种类别的培训与学习;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教师的相互学习和交流3.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听课、测试、集中讨论等手段,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了解教师目前的课堂驾驭水平,初步设计方案4.实验研究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和探究,寻找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和优化探究模式,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以案例分析或论文的形式成书面材料二)具体措施自2009年7月我校承担该课题研究项目以来,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多其间在盐城市教科院、滨海县教研室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众多参与研究活动的实验教师以及诸多实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的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同时提出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增强课题实验性一方面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课外的“动手”实践为课堂学习积累感性材料,形成课内外教学相互补充,互相推动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研发实验案例(1)积极参加培训学校有计划地派老师参加各级培训活动(2009年,学校派刘志国等3名同志参加省“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实验研讨会;2010年,学校派刘权等3名同志参加了海峡两岸科学教育论坛;2011年,学校派李晓东去南京参加科技方面的培训;2012年,课题组派李晓东去安徽参加全国科学优质课大赛观摩活动,派刘海雷去盐城参加科技员培训活动2009到2012年,每年都派出多名老师参加盐城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的观摩学习2)坚持校本研修我们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案例培训法、评课培训法、专题研讨法、观察法、点评法等多种方法开展过程培训学校组织案例分析的活动步骤是:教师讲述实践活动案例开发的目的及实施策略——课题组教师观摩并做好记录——带着问题分组讨论,填写讨论意见在活动结束后,一是加强对案例设计的分析,二是加强对教学行为的分析,使听课者与授课者站在同一个平面,使听课者与授课者发生思想的碰撞,针对同一个问题探讨出最佳的策略。
三年中,学校组织不同形式的研讨、培训活动达20余次,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对“做中学”的理念、宗旨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会,组织“做中学”教学活动的策略更加灵活、有效3)自主开发案例在我们引进学习经典案例的过程中,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反复推敲它所要阐述的科学概念和操作层面的主要问题每个年级均在实践的层面上组织了教学实践研究活动大家以年级为单位,共同研究实验学校的成功案例,努力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去解读案例,去诠释其中的概念发现实验学校的案例对我校学生教学有一些不适应基于这样的前提,课题组教师对实验学校的案例进行了再处理、再研发、再创造,尝试开发成了我校学生实际的、符合探究式教学理念的系列案例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分工,三年级:动植物;四年级:食物;五年级:电和磁;六年级:地球与宇宙每个年级根据自己研究的任务和目标,制定了研究计划每个年级的分工责任明确,每学期通过组织研究课、公开课和观摩课,促进各个年级做好案例开发的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期的收集资料工作和后期的反思总结工作每个年级教师在实践中,在课题组的指导下,终于完成了课题组规定的研究任务,形成了系列案例2.构建高效课堂(1)创设情境。
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中,教师展示各种情景,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探究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和实验验证、交流表达等过程而这些过程的经历首先便要发现问题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首要条件情境的创设与教学中要探究的问题对应起来首先,创设的情境要能使学生通过观察,产生具体的问题其次,情境的创设开放度不能太大,应避免产生太多无法研究的问题第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不能离学生的生活太远2)亲身探究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把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对结果太在意,他们完全沉浸在与同伴真诚合作的快乐之中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有益的经历3)准确指导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适时地点拨如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在学生开展实验时,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开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观察、质疑、猜想、探究、归纳,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与需要探究的问题之间建立起联系3.渗透数学学科在科学课中的基本流程: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探究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数学课中也是能适用的,特别是在空间图形的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1)在参与探索中做数学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就是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动手操作中做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儿童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离不开直观形象和动手操作教学实践也证明,动手操作能促进思维的活动,动作的内化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做数学,可以有效地促进认知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运用更加灵活3)在合作交流中做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碰撞数学的思想火花,不断的做数学四、研究收获1.一批优秀论文获奖、发表在课题研究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实验老师对在“做中学”活动中发展学生能力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撰写了一批论文先后有三十多篇和课题相关的论文在县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与探索》,《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的深思》发表于《现代教育报》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课题的研究迫使教师不断地学习,经常性的交流研讨、各种主题活动的开展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题推进过程中付出了的努力,也获得了锻炼,其基础理论、学科知识、科研水平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有一位老师获省科学技能操作大赛中获第一名、一位老师在市优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四位老师在县优课评比中获一等奖,产生市级学科带头人两名,市级教学能手一名,县级学科带头人两名,县教学能手一名刘志国等5位老师被评为省“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