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高中物理选修3-5同步模块综合试卷(一).pdf
16页模块综合试卷模块综合试卷 (一)(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 共计 48 分.19 题为单选题, 1012 题为多选题 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0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用粒子轰击14 7N 核获得反冲核17 8O 发现了质子B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光子说C玻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氢原子能级理论D汤姆孙发现电子从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答案A 解析光子说是爱因斯坦提出的,B 项错误玻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成因的研究提出了氢原子能级理论,C 项错误卢瑟福通过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项错误2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核聚变反应方程21H31H42He10n 中,10n 表示质子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答案D 解析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选项A 错误;10n表示中子,选项B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kh 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而非正比关系,选项C 错误;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可知,选项D 正确3有关图 1 中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 1 A甲图中,水平地面光滑,球m1以速度 v 碰撞静止球m2,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m2的速度一定为vB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C丙图中,射线1 由 粒子组成,射线2为 射线,射线3 由 粒子组成D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聚变答案B 解析题图甲中只有发生弹性碰撞时,碰后m2的速度才为v,则 A 错误题图丙中射线1由 粒子组成,射线3 由 粒子组成,射线2 为 射线, C 错误题图丁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裂变, D 错误4中子 n、质子 p、氘核 D 的质量分别为mn、mp、mD.现用光子能量为E 的 射线照射静止氘核使之分解,核反应方程为 Dpn,若分解后中子、质子的动能可视为相等,则中子的动能是 () A.12(mDmpmn)c2E B.12(mDmnmp)c2E C.12(mDmpmn)c2E D.12(mDmnmp)c2E 答案C 解析氘核分解为核子时,要吸收能量,质量增加,本题核反应过程中 射线能量 E 对应质量的增加和中子与质子动能的产生,即E mc2 2Ek(mpmnmD)c22Ek得 Ek12E(mpmnmD)c212(mDmp mn)c2E,故选 C. 5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紫外线照射到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C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过程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核能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答案C 6如图 2 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 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2 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 种不同频率的光B由 n2 能级跃迁到n1 能级产生的光的频率最小C 用 n2 能级跃迁到n1 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 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D由 n4 能级跃迁到n1 能级产生的光波长最大答案C 解析大量处于 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以辐射出Nn n12 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A 错误;由n4 能级跃迁到n3 能级产生的光的频率最小,波长最长,B、D错误;从n 2能级跃迁到n1 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EE2E110.2 eV ,大于金属铂的逸出功,能使其发生光电效应,C 正确7如图 3 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均为m 的物块 A 和 B,B 上固定一轻质弹簧,B 静止,A 以速度 v0水平向右运动,从A 与弹簧接触至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图 3 AA、B 的动量变化量相同BA、B 的动量变化率相同CA、B 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DA、B 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答案D 解析两物块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则A、B 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动量变化量不同,故A 错误, D 正确;由动量定理Ft p可知,动量的变化率等于物块所受到的合外力,A、B 两物块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受到的合外力不同,则动量的变化率不同,故B 错误; A、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总机械能不变,弹性势能在变化,则总动能在变化,故C 错误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42He14 7N178 O11H 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141 56Ba9236Kr 210n C质子、中子、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是 (2m12m2m3)c2D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2的光子,已知12,那么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1212的光子答案B 解析1919 年,卢瑟福做了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为:42He14 7N17 8O11H,选项 A 正确;铀核裂变时,需要中子轰击铀核,所以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10n141 56Ba9236Kr310n,选项 B 错误;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可知,选项 C 正确;设波长为1的光子能量为E1,波长为2的光子能量为E2,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的光子能量为E3,波长为3,则 E1hc1,E2hc2,E3hc3;E3E2 E1,可推知 3121 2,D 正确9 如图 4 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 B 两个小物块, 其中物块A 的左侧连接一轻质弹簧物块 A 处于静止状态, 物块 B 以一定的初速度向物块A 运动,并通过弹簧与物块A 发生弹性正碰对于该作用过程,两物块的速率变化可用速率时间图象进行描述,在选项所示的图象中,图线 1 表示物块 A 的速率变化情况,图线2 表示物块B 的速率变化情况,则在这四个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图 4 答案B 解析物块 B 刚开始压缩弹簧时,A 做加速运动, B 做减速运动,随着弹簧压缩量的增大,弹簧的弹力增大,两个物块的加速度增大,当弹簧压缩至最短时,二者的速度相等;此后A继续加速, B 继续减速,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弹力减小,两个物块的加速度减小当弹簧恢复原长时B 离开弹簧,所以vt 图象斜率的大小都是先增大后减小设B 离开弹簧时A、B的速度分别为vA和 vB.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Bv0 mAvAmBv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Bv0212mAvA212mBvB2, 联立解得vA2mBmAmBv0, vBmBmAmAmBv0, 若 mBmA,则 vAvB,所以 B 选项的图象是可能的若mBmA,则 vAv0, vB0.若 mB0,vB0.综上,只有B 选项的图象是可能的10如图 5 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时, 电流表 G 的读数为0.2 mA ,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 V时,电流表示数为0,则 () 图 5 A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8 eV B开关 S断开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G C改用光子能量为1.5 eV 的光照射,电流表G 也有电流,但电流较小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7 eV 答案AD 解析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 V 时,电流表示数为 0,则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7 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h W0得,逸出功W01.8 eV,故 A、D 正确;当开关S 断开后,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有光电子逸出, 则有电流流过电流表,故 B 错误;改用光子能量为1.5 eV的光照射,由于光子的能量小于逸出功,所以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无光电流,故C 错误11如图 6 所示,这是一个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 6 A只调换电源的极性(同时调整电压表),移动滑片P,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c的数值B保持光照条件不变,滑片P 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可能不变C不改变光束颜色和电路,增大入射光束强度,电流表示数会增大D阴极 K 需要预热,光束照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有光电流答案BC 解析当只调换电源的极性时,电子从K 到 A 减速运动,到A 恰好速度为零时对应电压为遏止电压,所以A 项错误;其他条件不变,P 向右滑动,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增加,光电流增大,直至达到饱和电流,若在滑动P 前,电流已达饱和电流,那么即使增大电压,光电流也不会增大,B 项正确;只改变光束强度时,单位时间内光电子数变多,电流表示数变大,C 项正确;因为光电效应的发生是瞬间的,阴极K 不需要预热,所以D 项错误12如图 7 所示,在足够长的水平地面上有两辆相同的小车甲和乙,A、B 两点相距为5 m,小车甲从B 点以大小为4 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小车乙从A 点由静止开始以大小为2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 小车乙与小车甲相碰(碰撞时间极短 ),碰后两车粘在一起,整个过程中,两车的受力不变(不计碰撞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7 A小车乙追上小车甲用时4 s B小车乙在追上小车甲之前它们的最远距离为9 m C碰后瞬间两车的速度大小为7 m/s D若地面光滑,则碰后两车的加速度大小仍为2 m/s2答案BC 解析小车乙追上小车甲时,有 x乙x甲5 m,即12at2v甲t5 m, 代入数据得12 2 m/s2 t24 m/st5 m,解得 t5 s(另一负值舍去),所以小车乙追上小车甲用时5 s, 故 A 错误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有v甲at,得 tv甲a42s 2 s,最远距离s5 mv甲t12at25 m42 m12222 m9 m, 故 B 正确碰前瞬间乙车的速度v乙 at 25 m/s10 m/ s,对于碰撞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甲mv乙2mv,解得碰后瞬间两车的共同速度v7 m/s,故 C 正确若地面光滑,碰前乙车所受到的作用力Fma,甲车所受到的合外力为0,则碰后两车的加速度大小aF2m 1 m/s2,故 D 错误二、填空题 (本题共 2 小题,共计12 分) 13(6 分)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装置如图8 所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A和 mB. 图 8 (1)现有下列器材,为完成本实验,哪些是必需的?_. A秒表B刻度尺C天平D圆规(2)如果碰撞中动量守恒,根据图中各点间的距离,则下列式子可能成立的有_A.mAmBONMPB.mAmBOMMPC.mAmBOPMND.mAmBOMMN答案(1)BCD(2)A 解析(1)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小球质量,测OM、 OP、ON 距离,为准确确定落点,用圆规把多次实验的落点用尽可能小的圆圈起,把圆心作为落点,所以需要天平、刻度尺、圆规(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AOPmAOMmBON,即 mAMP mBON,A 正确14(6 分 )如图 9 所示, 这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大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图 9 (1)示意图中, a 端应是电源 _极(2)光控继电器的原理是:当光照射光电管时,_. (3)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_说法正确A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B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答案(1)正(2)阴极K 发射电子,电路中产生电流,经放大器放大的电流产生。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