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功能规格需求书印发.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30235290
  • 上传时间:2022-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38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件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1-41 前言 11.1 编写目标和原则 11.2 编写依据 12 基本原理 12.1 定义 12.2 测量原理 23 组成结构 23.1 传感器部分 33.2 数据采集部分 33.3 外围设备 34 功能要求 34.1 数据采集 34.2 数据处理 34.3 数据存储 34.4 数据传输 44.5 数据质量控制 44.6 终端操作命令 44.7 加热 55 技术要求 55.1 测量要求 55.2 传感器要求 65.3 可靠性要求 75.4 电源 75.5 功耗 76 其他要求 7#6.1 文件要求 76.2 电磁兼容 76.3 工作环境适应性 86.4 电源安全性 106.5 防雷 106.6 结构和外观 107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检测 111 前言1.1 编写目标和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气象监测能力不断提高, 社会对天气预报、 气象监测和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的需求日益提高 目前气象能见度要素仍然依靠人工目测进行观测,远远不能满足气象业务、服务(高速公路、航空等)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给出能见度自动探测设备的指导性要求, 有利于推进我国能见度要素观测的自动化进程,从而提升气象观测能力和准确度,满足气象业务、公共服务、专业服务需求1.2 编写依据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 《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七版) 》2 基本原理2.1 定义2.1.1 气象光学视程( MOR)白炽灯发出色温为 2700K 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 5% 所通过的路径长度2.1.2 亮度对比目标物的亮度与其背景亮度之差同背景亮度之比值1.1.1 对比阈值人眼能察觉的最小亮度对比2.1.4 白天气象能见度指视力正常 ( 对比阈值为 0.05) 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 ( 黑色、大小适度 ) 的最大距离2.1.5 夜间气象能见度按如下两种方式定义:a) 假定总体照明增加到正常白天水平, 适当大小的黑色目标物能被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离;b) 中等强度的发光体能被看到和识别的最大水平距离2.1.6 消光系数色温为 2700K 的白炽光源发出的平行光束经过大气中单位距离的路径损失的那部分光通量2.1.7 发现距离能见度目标物处于 “模糊可见” 光学状态时的距离, 此时观测员观测目标物与背景的亮度视觉对比感阈为 0.05 。

      2.1.8 消失距离能见度目标物处于即将消失光学状态时的距离, 此时观测员观测目标物与背景的亮度视觉对比感阈为 0.02 2.2 测量原理当前向散射角在20°〜50度范围时,不论是浓度改变还是粒径分布不同,同一散射角的散射强度和消光系数总成正比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 采用前向散射法, 取前向散射角25〜45由接收器接收到的散射光的强度,计算被采样大气的消光系数(T根据柯西米德定律计算气象光学视程( MO)RMOR=-ln(e )/(T式中:MOE象光学视程,e为对比阈值,①为消光系数当 e=0.05 时:MOR=2.996/(r3 组成结构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由传感器、 数据采集、 外围设备等部分组成 传感器部分和数据采集部分可以通过电缆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室外接线盒连接3.1 传感器部分传感器部分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和控制处理器等3.2 数据采集部分数据采集部分指数据采集箱, 内含接口单元、 中央处理单元、 存储单元和显示单元等若有室外接线盒,则室外接线盒也属于数据采集部分数据采集箱可以安装在室内,也可以安装在室外3.3 外围设备包括终端微机和不间断电源4 功能要求4.1 数据采集对传感器按预定的采样频率进行扫描和将获得的电信号转换成微控制器可读信号, 得到气象变量测量值序列; 对气象变量测量值进行转换, 使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气象单位量,得到采样瞬时值。

      4.2 数据处理对采样瞬时值,根据规定的算法,计算出瞬时气象值(分钟) 计算出气象观测需要的统计量, 如一个或多个时段内的极值数据、 专门时段内的总量、 不同时段内的平均值以及累计量等将采样瞬时值数据、瞬时气象值(分钟)数据、小时正点数据和监控数据等写入数据存储单元, 同时形成相应数据文件实时写入终端微机4.3 数据存储4.3.1 采集器存储器1 小时的采样瞬时值、 7 天的瞬时气象(分钟)值、 1 月的正点气象要素值数据存储可以使用循环式存储器结构,即允许最新的数据覆盖旧数据采集器内部的数据存贮器应具备掉电保存功能终端微机是最常用的存储设备在微机的磁盘存储器中,存储全部需要存储的数据,包括经过处理的数据、人工输入数据、质量控制情况信息(内部管理数据)等4.4 数据传输传输方式为RS-232和RS-485两种采集器与终端微机间的信号传输距离应不小于 200 m 在规定的传送距离之 内,信号传送质量不应因改变线缆的长度而降低4.5 数据质量控制能见度数据质量控制应符合《第二代自动气象站功能规格书》中相关规定4.6 终端操作命令4.6.1 监控操作命令监控操作命令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设置或读取数据采集器的通讯参数;b) 读取数据采集器的基本信息;c) 数据采集器自检;d) 设置或读取数据采集器日期;e) 设置或读取数据采集器时间;f) 设置或读取气象观测站的区站号;g) 设置或读取气象观测站的纬度;h) 设置或读取气象观测站的经度;i) 读取数据采集器机箱温度;j) 读取数据采集器实时状态信息。

      4.6.2 数据质量控制参数操作命令数据质量控制参数由采集器嵌入式软件确定, 可由用户设置的操作命令应包括传感器测量范围值和要素的质量控制项的内容a) 设置或读取传感器测量范围值;b) 设置或读取要素质量控制参数4.6.3 观测数据操作命令观测数据操作命令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下载分钟数据;b)下载十分钟数据;c) 下载小时数据;d) 读取采样数据;e) 下载数据文件4.6.4 报警操作命令报警操作命令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设定气象阈值,出现报警时,具备报警解除功能,例如:低能见度报警b) 传感器、采集器出现异常或故障时报警; c) 感应传感器镜头是否有污染,并根据污染程度提供报警;d) 通信中断超过规定时限后,终端微机应发出报警信号4.7 加热根据天气情况, 对镜头进行加热防止镜头表面结露、 结霜、 积雪等5 技术要求5.1 测量要求5.1.1 测量范围10m- 30km (及以上)5.1.2 准确度< 1.5km, ±10%> 1.5km, ±20%为代数平均每分钟输出瞬时气象(分钟)值和10分钟平均值 a)瞬时气象(分钟)值Nyii 1m式中:Y ——观测时段内气象变量的平均值;yi ——观测时段内第i个气象变量的采样瞬时值(样本),其中,“错误”、“可疑”等非“正确”的样本应丢弃而不用于计算,即令 yi °;N——观测时段内的样本总数,由“采样频率”和“平均值时间区间”决定;——观测时段内“正确”的样本数(mN)。

      b)1°分钟平均值1°分钟平均值每分钟输出一次,是在瞬时气象(分钟)值基础上的加权滑 动平■均5.2 传感器要求5.2.1 主散射角25 〜45° 05.2.2 光源波长近红外或红外5.2.3 采样体积接收视场应大于发射波束宽度,采样体积一般不小于 0.8L5.2.4 采样区中心高度5.1.3 输出数值#国家级气象观测台站能见度仪采样区中心高度定为 2.8m各类专业服务观测站建设的能见度仪采样中心高度为 2.0m-3.0m 推荐公路交通气象站能见度仪采样中心高度约为 2.8m5.2.5 调制频率不少于 100Hz5.2.6 采样频率不少于每分钟 4 次5.3 可靠性要求产品应进行可靠性设计、试验和验证工作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大于3600小时5.4 电源单相交流供电:电压 220V(± 10%) ,频率 50Hz(± 6%) ;直流供电:电压 12V(± 5%) 5.5 功耗非加热状态,不大于 30W;加热状态, -25 ℃以上时不大于 30W +100W;加热状态, -45 ℃以上时不大于 30W +300W;6 其他要求6.1 文件要求随同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应提供含有下述内容的文件:——产品检测合格证书;——技术说明书;——操作使用和维护维修手册。

      从上述文件应能够获得技术帮助及制造厂或供货方的名称、 地址和尽可能多的通讯联系方式6.2 电磁兼容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静电放电抗扰度应满足 GB/T17626.2-1998 中规定的等级 4 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可能触及的点和表面施加 8kV或15kV空气放电,在放电和放电衰减期, 允许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超差工作, 但在放电衰减之后应自行恢复到正常 工作状态;在放电中和放电后储存的程序不能有变化,不能改变状态6.2.1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射频电磁场抗扰度应满足 GB/T17626.3-1998 中规定的 等级 3 要求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置于频率范围为 80MH^1GHz射频电磁场场强度为10V/m 的环境工作时,不应出现故障,并应符合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技术条件的要 求6.2.2 浪涌 (冲击 )抗扰度试验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浪涌(冲击)抗扰度应满足 GB/T17626.5-1999 中规定的等级 4 的要求,在浪涌冲击过后仪器应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注 1: 浪涌试验的浪涌电压、电压波形及源阻抗要求如下:a)对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白电源线一线间施加 2kV、对线一地施加4kV的一个1.2/50 nS的浪涌电压(浪涌电流为 8/20 nS),信号源内阻为12Q;b)对通信接口的非屏蔽信号线—地间施加 4kV,线一线间施加2kV浪涌电 压,信号源内阻为42Q,长距离通信(如 RS-485接口)的波形为10/700 ^0 短距离通信(如RS-232接口)的波形为1.2/50仙S。

      c)通信接口的屏蔽信号线的试验配置见 GB/T 17626.5-1999中的7.5条,浪涌电压为4kV,波形为1.2/50注 2:浪涌 ( 冲击 ) 抗扰度即为防雷要求6.3 工作环境适应性6.3.1 气候环境6.3.1.1 产品在以下环境下应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一45 C〜50 Cb)相对湿度:10 %〜100%RHc)大气压力:450hPa〜1060hPad)太阳辐射:1120w/m2e)抗风能力:< 75m/sf)降水强度:6 mm/min6.3.1.2 产品在以下环境贮存后,应正常工作:a)环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