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二).doc
4页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二)三、关于现场记录与传统的听评课不同的是,进入现场的课堂观察需要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而非想记什么就记什么,想什么时候记就什么时候记,想怎么记就怎么记在进入现场进行观察并记录时,采用什么样的记录方式是最合适的?怎样才能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同时又能记录下最有用、最可靠的信息?这是教师在课堂观察时不可回避的问题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等级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category systems)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
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⑴描述体系,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⑵叙述体系,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⑶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⑷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或哪几种记录方式,都必须保证记录系统尽可能地简洁明了,能有效地记录数据并进行后续解释经过几次实践后,观察者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形成一些简短的编码如“0”代表离开位子,“p”代表做小动作等如果需要记录的数据比较多,还可采用合作记录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与真实对观察者而言,进入现场观察要以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为前提,但同时要保证所记录信息的效度与信度。
观察者应该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一般而言,要按观察任务来确定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可靠的信息如观察某个或某几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就应该选择离他们较近的位置;如果观察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就应该选择便于走动的位置,可及时移动来了解具体情况四、关于数据的分析与推论为了方便、速记,在课堂上记录的数据,很多都是观察者本人才能理解的在课后要对数据进行补充、整理和统计,一方面使别人能理解所记录的数据,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如何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所收集的数据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如采用定量观察收集的信息,一般要借助统计的方式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观察者可以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可以说明问题的表格,也可以利用Excel等电子制表软件来开发数据表,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再根据需要由电脑绘制出不同的图表等而采用定性观察所收集的信息,则一般需经过编码、分类、整理、解释等步骤观察者对大量的记录信息进行简化和梳理,可通过文字说明、图表等方式呈现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信息,让人们较为清楚地了解观察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如果是合作观察同一个内容,那么在统计或整理所记录的信息时应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合并。
在此基础上,梳理与观察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或观点,建构分析框架,将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把具体的事实与数字集合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那么又如何根据数据做出推论呢?推论的过程就是专业判断的过程,是观察者围绕观察点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剖析与反思,对简化了的数字、图表等的具体内涵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的过程首先,推论必须是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强调拿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做多少推论,既不要拔高,也不要低估其次,推论要紧扣事先确定的观察点也就是说,不能只根据一个点的观察结果来简单地推论课堂的其他方面甚至是整堂课的教学课堂观察源于课堂,但它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点,而非完整的课堂本身,因此,我们在推论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以偏赅全、过度推论等问题,更不能仅就某一点的观察,而对整堂课做出好或坏的判断观察者要紧扣观察点,基于教学改进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与对策再次,推论要基于情境课堂观察是在现场进行的研究活动,推论时要充分考虑“此人、此课与此境”,不要进行过多的经验类推或假设要根据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展开讨论如果将观察与情境分割,那么观察者的视角就很可能会在对学生、教师或班级的片面概括中受到限制,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影响课堂观察的效度。
如果观察者不知道怎样收集资料信息,不知道找寻什么行为,以及对课堂进行分析没有一个概念框架的话,他们有可能不理解课堂行为同样地,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课堂教学行为,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因此,课堂观察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的问题,它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需要教学经验的积淀……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惑都是正常的,只要行动了,只要反思了,就说明已经在前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