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多重耐药菌管理ppt课件.ppt

108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90040262
  • 上传时间:2024-09-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33MB
  • / 10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 所有部门所有部门 所有流程所有流程所有器械所有器械 所有物品所有物品所有人员所有人员 所有操作所有操作把控制医院感染融入在把控制医院感染融入在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中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中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什么是多重耐药菌1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2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3如何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如何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4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什么是多重耐药菌?((MDROs)) 定义多重耐药多重耐药MDR:对三类或更:对三类或更多抗菌药物获得性不敏感(对多抗菌药物获得性不敏感(对每类中至少一种不敏感)每类中至少一种不敏感)泛耐药泛耐药XDR:对除了:对除了1~2类抗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获得性不敏感物种类获得性不敏感全耐药全耐药PDR:对所有抗菌药物: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均获得性不敏感种类均获得性不敏感 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MDRMDR、、XDPXDP、、PDRPDR定义的标准定义的标准 抗菌药物类别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敏感或不敏感)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庆大霉素 安莎霉素类安莎霉素类利福平利福平抗葡萄球菌的抗葡萄球菌的β-β-内酰胺类内酰胺类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叶酸通路抑制剂叶酸通路抑制剂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磺胺甲噁唑 夫西地酸夫西地酸夫西地酸夫西地酸糖肽类糖肽类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考拉宁甘胺酰环素类甘胺酰环素类替加环素替加环素林可酰胺类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克林霉素脂肽类脂肽类达托霉素达托霉素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红霉素噁唑烷酮类噁唑烷酮类利奈唑胺利奈唑胺氯霉素类氯霉素类氯霉素氯霉素膦酸类膦酸类磷霉素磷霉素链阳菌素类链阳菌素类奎奴普丁奎奴普丁- -达福普汀达福普汀四环素类四环素类四环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米诺环素 •MDR(1)只要是MRSA就可以定义为MDR。

      • (2)对上表中的16类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XDR: 对上表中的16类中的14类或14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PDR:对上述16类中的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注*:对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两者之一耐药可代表对所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如:至2010年7月22日被认可的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碳青酶烯类) 肠球菌属肠球菌属MDRMDR、、XDPXDP、、PDRPDR定义的标准定义的标准 抗菌药物类别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敏感或不敏感)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的细菌*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高水平)庆大霉素(高水平) 链霉素(高水平)链霉素(高水平)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亚胺培南 美罗培美罗培南多尼培南南多尼培南屎肠球菌屎肠球菌* 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星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甘胺酰环素类替加环素替加环素脂肽类达托霉素达托霉素噁唑烷酮类利奈唑胺利奈唑胺青霉素类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链阳菌素类奎奴普丁奎奴普丁-达福普达福普汀汀粪肠球菌粪肠球菌* 四环素类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 •MDR:对上表中的10类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XDR: 对上表中的10类中的8类或8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PDR:对上述10类中的抗菌药物均不敏感•注*:屎肠球菌对碳青酶烯类天然耐药,粪肠球菌对链阳菌素类天然耐药,定义细菌耐药时要从上表中分别剔除 肠杆菌科MDR、XDP、PDR定义的标准 抗菌药物类别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敏感或不敏感)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的细菌*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庆大霉素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妥布霉素妥布霉素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阿米卡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奈替米星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抗假单胞菌青霉素+酶抑制剂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克拉维酸克氏柠檬酸杆菌、赫氏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克氏柠檬酸杆菌、赫氏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他唑巴坦克氏柠檬酸杆菌、赫氏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克氏柠檬酸杆菌、赫氏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碳青酶烯类厄他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美罗培南多尼培南多尼培南窄谱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唑啉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 、摩氏、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菌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菌头孢呋辛头孢呋辛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粘质沙雷菌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粘质沙雷菌广谱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吡肟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西丁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 头孢替坦头孢替坦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环丙沙星叶酸通路抑制剂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磺胺甲噁唑 甘胺酰环素类替加环素替加环素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氨曲南青霉素类氨苄西林氨苄西林弗氏柠檬酸杆菌、克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弗氏柠檬酸杆菌、克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赫氏埃希菌、蜂房哈夫尼菌肠杆菌、赫氏埃希菌、蜂房哈夫尼菌 、克雷伯菌属、摩、克雷伯菌属、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菌粘质沙雷菌青霉素类+酶抑制剂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克拉维酸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尼菌 、摩氏摩根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摩氏摩根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菌斯菌、粘质沙雷菌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舒巴坦弗氏柠檬酸杆菌、克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弗氏柠檬酸杆菌、克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菌菌氯霉素类氯霉素氯霉素膦酸类磷霉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类粘菌素粘菌素摩氏摩根菌、奇异变形杆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摩氏摩根菌、奇异变形杆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粘质沙雷菌雷菌四环素类四环素四环素摩氏摩根菌、奇异变形杆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摩氏摩根菌、奇异变形杆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强力霉素强力霉素摩氏摩根菌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米诺环素米诺环素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摩氏摩根菌、彭氏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 •MDR:对上表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XDR: 对上表中的除了其中≤2类的其他抗菌药物(每类中1个以上)不敏感(16类中的14类或14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PDR:对上述所有抗菌药物均不敏感•注:若*中的某种病原体对某个或这个类别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则这个或这类抗菌药物则需从列表中去除,定义这种细菌耐药时不能计算到当中去 铜绿假单胞属MDR、XDP、PDR定义的标准 抗菌药物类别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敏感或不敏感)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奈替米星抗假单胞菌属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美罗培南多尼培南多尼培南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吡肟抗假单胞菌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抗假单胞菌属青霉素+酶抑制剂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他唑巴坦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氨曲南膦酸类磷霉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类粘菌素粘菌素多粘菌素多粘菌素B •MDR:对上表中的8类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XDR: 对上表中的8类中的6类或6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PDR:对上述8类中的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不动杆菌属MDR、XDP、PDR定义的标准 抗菌药物类别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敏感或不敏感)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奈替米星抗假单胞菌属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美罗培南多尼培南多尼培南抗假单胞菌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抗假单胞菌属青霉素+酶抑制剂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克拉维酸广谱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吡肟叶酸通路抑制剂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磺胺甲噁唑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氨曲南青霉素类+酶抑制剂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舒巴坦多粘菌素类粘菌素粘菌素多粘菌素多粘菌素B四环素类四环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米诺环素 •MDR:对上表中的10类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XDR: 对上表中的10类中的8类或8类以上(每类中1个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PDR:对上述10类中的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卫生部要求加强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株包括卫生部要求加强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株包括•1)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2) VRE(耐万古肠球菌)•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4)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 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 MRSA=超级细菌?=超级细菌?•2007年年11月:月:JAMA刊登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刊登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为为“超级病菌超级病菌” MRSA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每年预计有超过计有超过9万人感染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万人感染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解决感染性疾患第1位,年位,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病•2007年年11月:新华社记者内参报告,上海发现月:新华社记者内参报告,上海发现“超超级细菌级细菌”感染患者感染患者 •2007年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对耐甲氧西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方案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方案》》的通知的通知•2007年年12月:卫生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月:卫生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中国中国MRSA的流行和危害可能超过美国的流行和危害可能超过美国•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全球产全球产NDM-1细菌流行细菌流行情况情况 •超级细菌的“泛耐药性”与“流行性”•病症当属 “感染”而非“传染”•威胁在于“耐药性”而非“致病力”•源头是“发展中国家抗生素滥用”而非“印度新德里”•抵御超级细菌重在“监测”而非“限产”•“抗生素时代”遭遇挑战但不会结束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耐药菌增加的原因Ø存在耐药基因:细菌天然存在或后天存在耐药基因:细菌天然存在或后天因为基因突变或转移得到了耐药基因,因为基因突变或转移得到了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决定了各种不同的耐药机制,耐药基因决定了各种不同的耐药机制,使细菌能够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

      使细菌能够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耐药菌增加的原因•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 手易被细菌污染手易被细菌污染•培养皿显示:培养皿显示: 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每进行一个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某位医护人员的手印培养24小时后 •用机关枪打鸟或用牛刀杀鸡的时代已经过去用机关枪打鸟或用牛刀杀鸡的时代已经过去•抗感染需要:瞄准器、激光制导炸弹抗感染需要:瞄准器、激光制导炸弹……MRSA??ESBL??VRE??PDR-AB?白念?曲霉?白念?曲霉? 多重耐药菌与抗菌药物附加损害密切相关MRSAVRE产ESBLs 菌株MDR铜绿假单胞菌MDR不动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极少数文献报道哌拉西林极少数文献报道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使用与上述耐药菌株的发生相关他唑巴坦的使用与上述耐药菌株的发生相关 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Os•在MDROs感染率高的科住院•高龄患者•高危手术•免疫抑制剂应用•插管或侵入性操作•长期住院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呼吸机应用; 细菌耐药性的五大危害细菌耐药性的五大危害•治疗费用高、治疗费用高、•疗效不佳、疗效不佳、•病死率高、病死率高、•毒性可能增加、毒性可能增加、•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 对超级细菌对超级细菌MRSAMRSA感染感染的的“零宽容零宽容”主动筛查:快速监测主动筛查:快速监测积极隔离:包括疑似病例的隔离积极隔离:包括疑似病例的隔离就地消灭:包括环境消毒就地消灭:包括环境消毒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130号一、一、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MRSA、VRE、ESBLs、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一)患者:•1.确诊感染的患者入院时做到有样必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2.对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对上级医院转回病人、有相关流行病学史患者,入院时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及时采集标本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二)检验科 : 1.规范地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实验,提高细菌分离培养的阳性率、鉴定和药敏实验的准确率,及时向临床发回报告。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二)检验科 :•2.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实施监测的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通知临床科室,并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表》及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二)检验科 :•3.微生物实验室应每季度统计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将统计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院感科和临床科室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三)临床科室: 1.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接诊可疑或明确有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及时送检相应合格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三)临床科室:•2.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短时间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应立即报告医务科、院感科,节假日向院值班报告,医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同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三)临床科室: 3.了解本院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根据细菌药敏监测的总结分析报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4.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9〕3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临床科室收到病原学检查结果后,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5.5.加强对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有相关加强对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有相关流行病学史患者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流行病学史患者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人登记表药监测,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人登记表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6. 6.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对多重耐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并做好标准预防措施并做好标准预防措施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7.7.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8. 8. 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洁和消毒频次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四)临床质控医生、护士:•1.了解本科室多重或泛耐药患者,监督指导科室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落实情况•2.了解本科室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发现多重耐药菌患者,及时汇报院感科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五)医院感染管理科 •1.院感专职人员每天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2.院感科按照检验科填报的《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表》到科室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并请科室负责人签名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五)医院感染管理科 •3.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应的科室不少于2次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

      预防传播预防传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预防感染预防感染Campaign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ealthcare Settings12 12 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11 11 隔离患者隔离患者9 9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1 1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2 2 拔除导管拔除导管6 6 专家会诊专家会诊7 7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治疗感染,而非污染3 3 针对性病原治疗针对性病原治疗8 8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治疗感染,而非寄殖4 4 控制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抗菌药物应用5 5 应用当地资料应用当地资料10 10 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及时停用抗菌药物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项措施耐药菌愈演愈烈,耐药菌愈演愈烈, 感染预防的价值越来越大!感染预防的价值越来越大!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一)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二)减少或消除定值•(三)应用疫苗预防耐药菌感染•(四)阻断传播: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六)加强政府的干预•(七)重视国际交流与协作 患者的隔离预防患者的隔离预防 •首选首选单间隔离,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患者的隔离预防患者的隔离预防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MDRO感染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病人安排在最后 患者的隔离预防患者的隔离预防 •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它科都应先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它科室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室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患者的隔离预防患者的隔离预防 •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进行清洁消毒后进行清洁消毒 接触隔离接触隔离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关键!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关键! 控制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简单, , 最有效最有效, , 最方便最方便, , 最经济方法最经济方法 洗洗 手手 去污染: 应包括清除定植菌和环境消毒 手在手在NINI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中是如何起作用的?First cleaning, then disinfection (if appropriate)70 •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有明显接触时,需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消毒措施消毒措施•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温 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其他不能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在每次使用 后必须用后必须用500mg/l500mg/l有效氯有效氯溶液消毒溶液消毒 • 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75%75%酒酒精进行擦拭三遍消毒精进行擦拭三遍消毒 •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清洁和消毒用品;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清洁和消毒用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 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1000mg/l1000mg/l有效氯有效氯 溶液擦拭消毒溶液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用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用1000mg/l1000mg/l有效有效 氯溶液浸泡消毒处理氯溶液浸泡消毒处理 •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转或治愈、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解除隔离时应对房间进行彻底终末消解除隔离时应对房间进行彻底终末消毒 预防控制关键措施——合理用药“超级细菌”的出现是滥用抗生素最直接的恶果 合理应用阻断传播预防感染预防感染有效地诊断和治疗病原菌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病原菌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耐药耐药应用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感染感染敏感病原菌敏感病原菌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关键策略 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通风通风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集中空调通风系统2空气洁净技术空气洁净技术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4空气消毒器空气消毒器5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6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普通中央空调通风系统 带有净化装置的中央空调 空气净化方法效果好空气清新持续有效投入大投入大维护费用高维护费用高需提前开启、延后关闭需提前开启、延后关闭需定期检查,更换滤器需定期检查,更换滤器需经常检查换气效率需经常检查换气效率防霉问题防霉问题漏气问题漏气问题阻塞问题阻塞问题层流对管理要求较高对管理要求较高 紫外线消毒1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2没有持续作用3需要一定的时间、强度 适用于有人适用于有人状态下的室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内空气消毒 过滤、过滤、紫外线、紫外线、静电吸附、静电吸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光触媒光触媒消毒时应关闭消毒时应关闭门窗。

      门窗进风口、出风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覆盖或遮挡空气消毒器作用原理作用原理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中央空调中央空调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紫外线紫外线其他方法其他方法通风通风空气空气消毒器消毒器儿科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CSSD血透急诊化验室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 有净有净化装化装置?置?化学消毒化学消毒细菌总数细菌总数<4CFU/5min<4CFU/5min·直径直径9cm9cm平皿平皿 图示:空气净化逻辑关系简单化空气净化方法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洁净技术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法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 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感染高风险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器官移植病房、ICU、新生儿室、血透、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剂浓度选择地面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 000mg/L~2 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 湿式清洁 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min后清理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南20092009版)版) 感染高风险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器官移植病房ICU新生儿室血透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 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 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 1000mg/L~2 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 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 毒或灭菌方法毒或灭菌方法–斯伯尔丁分类法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医疗器械的分类及处理原则高度危险性物品高度危险性物品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皮肤组织、皮肤、或与破损的皮肤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 医疗器械的分类及处理原则中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仅和仅和破损破损皮肤粘膜接触,皮肤粘膜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与与完整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医疗器械的分类及处理原则低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如:毛巾、面盆、痰盂、地面、便器、餐具、墙面、桌面、床面、一般诊疗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带等)等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高度危险物品高度危险物品中度危险物品中度危险物品低度危险物品低度危险物品灭菌水平灭菌水平中水平以上消毒中水平以上消毒低水平消毒或做清洁处理,低水平消毒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临床清洁消毒灭菌的误区选择消毒灭菌方法时方便的就是最好的? 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离子体灭菌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临床清洁消毒灭菌的误区低度危险的环境表面不重要?是?是?不是?不是? 低度危险环境表面在医院感染暴发中的作用•包括床、褥、餐饮具、床边柜、家具与地板等这些物品接触已经接触患者的手和医疗护理用品,可能再次传播病原菌,抹布或其他清洁用布重复使用,通常难以得到适当消毒,如果不换消毒水,抹布擦拭就可以传播病原体。

      新版消毒技术规范:新版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应定期消毒定期消毒 温度计氧气流量计控制台血压计袖带呼叫按钮床架和控制器床头桌床上托盘电视遥控器床上用台灯床边便桶输液泵和支架诊疗室内常接触的表面 •对MRSA患者周围359个物体表面抽样监测中有74%呈MRSA阳性•没有直接接触病人,但触及过病室内物体表面的医务人员手套的污染率: 42%(MRSA病患的病房) 52% (VRE病患的病房)•在接触VRE感染或带菌病患的床扶手或床头柜后5秒钟,对手进行培养显示,有46%呈VRE阳性第第1919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后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后 美国谷继荣博士美国谷继荣博士 职业防护•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医院感染追求的目标--“零容忍”•一个理念,一个目标,一种态度,一个承诺•不再接受最低标准并安枕无忧,目标是零感染•控制医院感染应该是一个理论目标•对待每一个医院感染的病例,都要认为是不应该发生的,调查其发生的根本原因•让每一个人都负有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责任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